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实现人文素质与英语技能的综合培养。这需要教师本身有较高的语言技能与人文素质,以及合理设计出紧密联系实际的,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的活动。
关键词:大学英语;人文素质;语言技能
随着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推进,大学英语的主要目的是“use”, 而不再是90年代以前提的 “语言基础”,即“usage”。2004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要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与此同时,还要“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可见,英语课堂不再只是语法知识的无限延展的展览厅,而是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工作室,同时还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基地。如何将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的陶冶有机的融合在教学中是本文探讨的话题。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技能与人文素质
尽管现在的课堂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但教师的语言技能是否过硬,仍然是语言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语言技能,则无法有效地示范、指导和辅助学生的语言发展;此外,教师本身的人文素质也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所谓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鲁定元,2009):一是人文知识,即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二是理解人文思想,即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其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三是掌握人文方法,即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重要方面;四是人文精神,即人文思想、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从这四方面可知,合格的师资力量所拥有的不仅是博览群书,而且要能熟练运用其逻辑思想与实践能力,更重要的,要有着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人文情怀。带着一颗愿意点亮学生美好心灵的爱心去执教, 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与见解,并乐意倾听学生心声的教师,其本身就是良好素质修养的榜样, 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课堂中实现“真实的交际”
交际法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似乎许多教师都认为自己在运用交际法。例如教师给学生放一段视频对话,然后让学生在组内做role play,然后上台表演。看似表演之中是交际的,而事实上学生只是照例子做而已,并没有任何真实交际的愿望与过程,这样的活动只能说是运用了交际的手段(through communication),但还不是交际法所倡导的真实交际(as communication)。笔者认为,真实的交际应是指整个活动的参与者所进行的活动本身就是交际,每个参与者(包括教师)都分享和接受对方之前不知情的新信息,而每个参与者从活动中都完成了真实的交际任务,而任务的完成好坏取决于其表现是否在该情形下适当(appropriacy)。从这个角度讲,没有一堂英语课是可以重复的,因为面对的学生不一样,学生的反馈不一样。在真实交际的课堂,充满互动。在真实的交际中,学习者才能真正习得并锻炼语言交际能力,真正培养起“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三、人文光辉里的真实交际——举例说明
大学英语课堂,既可以培养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可以塑造高尚人格情操,提高人文素养。要做到二者的融合,除了教师素养与能力到位,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一)课程有效联系生活实践
能力离不开知识,但是割裂运用或无处运用的知识转化不成能力。此外,枯燥、与己无干的知识,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无论课程内容学什么,都要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与当前时事或学生关注的话题相联系,这样,学生才有兴趣读写和听说。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单元,section A, “Iron and the Effects of Exercise”(下文简称《补铁》) 的读写课为例,尽管本文是医疗科普文章,似乎离人文相去甚远,但是,缺铁的主体是人,运动的主体也是人,学生作为读者和学习者,都有生病、看病和治病以及保健的经历。在“warming up” 的环节,提出一个关于切身生活的疑问:为什么在许多的女性保健品广告里要强调“补血”?而“补血”的英文是什么?同时,准备一个英文原版的采访节目,是介绍贫血症状及采取的措施的。通过讨论与看节目,学生们认识到,所谓“补血”其实就是让人不再贫血(anti—anemia)。还可根据情况,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该如何“补血”。通过该环节,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并在活动中自然地让学生对中西方一些相关文化知识有所了解,由于对话题强烈的关切,也可以帮助学生牢固记忆一些词汇,并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它们。
(二)立足教材,联系生活,引发广泛思考与讨论
教材有效联系生活实践只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需启发学生思维,让他们有想法可说或写。因此,活跃的思考与讨论是真实交际中迸发的火花。仍然以《补铁》的课文为例。对于课文本身,需要思考和讨论:作者为何如此论述?科普文章与生活型文章有何区别?在讨论和解答中学生锻炼自己并获得新知。此外,联系生活可以发现,“养生”类电视节目火爆荧屏,为什么?你的父母等亲人注重“养生”吗?家中可有健康状况不佳的人,如何给他制定“养生”方案?对于社会低收入群体,该如何“养生”?等等。通过讨论这些话题,除了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表达的能力,还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关心家人、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其人文素质的培养就在其中。
四、结语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大学英语作为培养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离不开思维的活动与思维的表达, 离不开真实交际的活动;人文素质是形而上的思想理念与情怀,二者可以英语课堂中融合,实现在交际中塑造人格,在陶冶中锻炼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 董茜. 知识还是运用能力? ————论大学英语选修提高课的教学模式﹝A﹞. 中国高等教育论丛, 2011(2): 260—262.
3. 鲁定元. 论大学英语教师的人文素质﹝J﹞. 疯狂英语: 教师版. 2009(2):43—51.
作者简介:董茜, 1975生,女,四川江油人,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讲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大学英语;人文素质;语言技能
随着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推进,大学英语的主要目的是“use”, 而不再是90年代以前提的 “语言基础”,即“usage”。2004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指出要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与此同时,还要“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可见,英语课堂不再只是语法知识的无限延展的展览厅,而是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工作室,同时还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基地。如何将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的陶冶有机的融合在教学中是本文探讨的话题。笔者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较高的语言技能与人文素质
尽管现在的课堂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但教师的语言技能是否过硬,仍然是语言教育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语言技能,则无法有效地示范、指导和辅助学生的语言发展;此外,教师本身的人文素质也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所谓人文素质包括四个方面(鲁定元,2009):一是人文知识,即人类关于人文领域的基本知识;二是理解人文思想,即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其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三是掌握人文方法,即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重要方面;四是人文精神,即人文思想、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从这四方面可知,合格的师资力量所拥有的不仅是博览群书,而且要能熟练运用其逻辑思想与实践能力,更重要的,要有着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人文情怀。带着一颗愿意点亮学生美好心灵的爱心去执教, 愿意分享自己的知识与见解,并乐意倾听学生心声的教师,其本身就是良好素质修养的榜样, 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课堂中实现“真实的交际”
交际法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似乎许多教师都认为自己在运用交际法。例如教师给学生放一段视频对话,然后让学生在组内做role play,然后上台表演。看似表演之中是交际的,而事实上学生只是照例子做而已,并没有任何真实交际的愿望与过程,这样的活动只能说是运用了交际的手段(through communication),但还不是交际法所倡导的真实交际(as communication)。笔者认为,真实的交际应是指整个活动的参与者所进行的活动本身就是交际,每个参与者(包括教师)都分享和接受对方之前不知情的新信息,而每个参与者从活动中都完成了真实的交际任务,而任务的完成好坏取决于其表现是否在该情形下适当(appropriacy)。从这个角度讲,没有一堂英语课是可以重复的,因为面对的学生不一样,学生的反馈不一样。在真实交际的课堂,充满互动。在真实的交际中,学习者才能真正习得并锻炼语言交际能力,真正培养起“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三、人文光辉里的真实交际——举例说明
大学英语课堂,既可以培养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也可以塑造高尚人格情操,提高人文素养。要做到二者的融合,除了教师素养与能力到位,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一)课程有效联系生活实践
能力离不开知识,但是割裂运用或无处运用的知识转化不成能力。此外,枯燥、与己无干的知识,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无论课程内容学什么,都要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与当前时事或学生关注的话题相联系,这样,学生才有兴趣读写和听说。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单元,section A, “Iron and the Effects of Exercise”(下文简称《补铁》) 的读写课为例,尽管本文是医疗科普文章,似乎离人文相去甚远,但是,缺铁的主体是人,运动的主体也是人,学生作为读者和学习者,都有生病、看病和治病以及保健的经历。在“warming up” 的环节,提出一个关于切身生活的疑问:为什么在许多的女性保健品广告里要强调“补血”?而“补血”的英文是什么?同时,准备一个英文原版的采访节目,是介绍贫血症状及采取的措施的。通过讨论与看节目,学生们认识到,所谓“补血”其实就是让人不再贫血(anti—anemia)。还可根据情况,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该如何“补血”。通过该环节,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并在活动中自然地让学生对中西方一些相关文化知识有所了解,由于对话题强烈的关切,也可以帮助学生牢固记忆一些词汇,并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它们。
(二)立足教材,联系生活,引发广泛思考与讨论
教材有效联系生活实践只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还需启发学生思维,让他们有想法可说或写。因此,活跃的思考与讨论是真实交际中迸发的火花。仍然以《补铁》的课文为例。对于课文本身,需要思考和讨论:作者为何如此论述?科普文章与生活型文章有何区别?在讨论和解答中学生锻炼自己并获得新知。此外,联系生活可以发现,“养生”类电视节目火爆荧屏,为什么?你的父母等亲人注重“养生”吗?家中可有健康状况不佳的人,如何给他制定“养生”方案?对于社会低收入群体,该如何“养生”?等等。通过讨论这些话题,除了可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表达的能力,还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关心家人、关爱他人、关注社会,其人文素质的培养就在其中。
四、结语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大学英语作为培养语言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课程,离不开思维的活动与思维的表达, 离不开真实交际的活动;人文素质是形而上的思想理念与情怀,二者可以英语课堂中融合,实现在交际中塑造人格,在陶冶中锻炼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2. 董茜. 知识还是运用能力? ————论大学英语选修提高课的教学模式﹝A﹞. 中国高等教育论丛, 2011(2): 260—262.
3. 鲁定元. 论大学英语教师的人文素质﹝J﹞. 疯狂英语: 教师版. 2009(2):43—51.
作者简介:董茜, 1975生,女,四川江油人,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讲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