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近代教育学家陶行知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因此,现代教学特别重视问题意识的培养。由于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内容单调、乏味,再加上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渐丧失了问题意识的培养,出现无疑可问、惰于思考的状况。长此以往,会阻碍学生思维开发,不利于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所以这种教学方法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来说尤其显得重要。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如何优化政治课堂提问、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问题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既是问题的提出者又是问题的解答者,或是只是有少数学生参与回答问题,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提的问题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在问题的设置上不尽合理,没有把学生当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特别是在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探求问题的启发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学生占据主导位置,不能直接向学生提供现成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诱导学生内在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行为中,敢于质疑,敢于回答,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导全体学生都有积极思考和寻求答案的机会,并从问题的解答中受益,这样才能达到课堂效果的最大化。
二、问题设计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
政治教学的每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师要明确这节课要“教什么”而后才能设计要“问什么”。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随意提问,连续不断发问,看似学生参与了教学活动,达到了师生互动状态,但其实学生被老师胡乱“发问”一番,根本无法分清教学中的重点,一节课下来,主要问题根本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学生仍然茫茫然不知所向,显然这种为提问而提问的教学方式不可取。作为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分析教材,明确其中的重点、难点,并多渠道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思维状况,课前围绕课文重点内容,针对学生易于混淆、易于出错的疑难点,有的放矢地精心设计问题。
另外,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必须针对知识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基础、思想水平等实际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比如从学生角度来说,设计问题既要有针对学优学生的有难度的问题,还要有针对中差等学生回答的较容易的问题;从教材内容角度来说,提问必须针对重点、难点、关键点、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等。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课堂提问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问题设计要有艺术性和技巧性
我们政治教师上课总是一本正经走进课堂,居高临下地提问学生,那势必使学生反感,产生惧怕、抵触情绪,并进而发展到厌烦政治科的学习。因此,课堂问题的提出要注意艺术性:一方面我们要用激情美感的语言、形象生动的神态、形式各异的方法提问学生、感染学生,振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我们在课堂上要用诚恳的语言、鼓励的眼光对待学生的提问或回答,经常使用“还有吗”、“想想看”、“你有什么疑问”等语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对学生回答问题后能运用激励性语言比如“回答真好”、“你真聪明”、“你真棒”等语言进行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大胆质疑的好习惯。
问题设计中还要注意问题的技巧性。比如我们可以设置学生“似懂非懂”的场景,引发学生思考,在这种“困惑”状态下,更容易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心理;教师可以故意出“错”,给学生留“钻空子”的机会,设法让学生钻空子,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有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愿意多提问题、思考问题。
四、问题设计要有趣味性和探究性
我们上课必须精心选择一些新颖别致或学生比较关注、感兴趣并能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观点进行分析说明的话题作为问题设计的材料提问学生,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比如讲到必修一经济生活中对待金钱的态度时,我提问:“金钱是不是越多越好呢?”讲到我国的财政政策时,提问:“我国的财政赤字是不是越少越好呢?”讲到居民的储蓄存款时,提问:“居民储蓄存款是不是越多越好呢?”这些问题一提出,立即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引起了学生的兴奋点,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探究性是课堂提问的根本,教师提问的设计要具有疑问性、发散性、开拓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思想和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一个问题的提出最好能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起学生的思考,决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把课堂提问庸俗化,总提一些毫无启发性的简单判断性的问题。这样的提问,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总之,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采用疑问教学法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又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从而使现代中学生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更高层次的需求。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如何优化政治课堂提问、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问题设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既是问题的提出者又是问题的解答者,或是只是有少数学生参与回答问题,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提的问题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在问题的设置上不尽合理,没有把学生当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特别是在问题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探求问题的启发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学生占据主导位置,不能直接向学生提供现成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诱导学生内在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行为中,敢于质疑,敢于回答,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导全体学生都有积极思考和寻求答案的机会,并从问题的解答中受益,这样才能达到课堂效果的最大化。
二、问题设计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
政治教学的每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师要明确这节课要“教什么”而后才能设计要“问什么”。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随意提问,连续不断发问,看似学生参与了教学活动,达到了师生互动状态,但其实学生被老师胡乱“发问”一番,根本无法分清教学中的重点,一节课下来,主要问题根本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学生仍然茫茫然不知所向,显然这种为提问而提问的教学方式不可取。作为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分析教材,明确其中的重点、难点,并多渠道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思维状况,课前围绕课文重点内容,针对学生易于混淆、易于出错的疑难点,有的放矢地精心设计问题。
另外,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必须针对知识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基础、思想水平等实际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比如从学生角度来说,设计问题既要有针对学优学生的有难度的问题,还要有针对中差等学生回答的较容易的问题;从教材内容角度来说,提问必须针对重点、难点、关键点、新旧知识的衔接点等。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课堂提问就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问题设计要有艺术性和技巧性
我们政治教师上课总是一本正经走进课堂,居高临下地提问学生,那势必使学生反感,产生惧怕、抵触情绪,并进而发展到厌烦政治科的学习。因此,课堂问题的提出要注意艺术性:一方面我们要用激情美感的语言、形象生动的神态、形式各异的方法提问学生、感染学生,振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我们在课堂上要用诚恳的语言、鼓励的眼光对待学生的提问或回答,经常使用“还有吗”、“想想看”、“你有什么疑问”等语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对学生回答问题后能运用激励性语言比如“回答真好”、“你真聪明”、“你真棒”等语言进行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大胆质疑的好习惯。
问题设计中还要注意问题的技巧性。比如我们可以设置学生“似懂非懂”的场景,引发学生思考,在这种“困惑”状态下,更容易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心理;教师可以故意出“错”,给学生留“钻空子”的机会,设法让学生钻空子,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有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愿意多提问题、思考问题。
四、问题设计要有趣味性和探究性
我们上课必须精心选择一些新颖别致或学生比较关注、感兴趣并能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观点进行分析说明的话题作为问题设计的材料提问学生,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比如讲到必修一经济生活中对待金钱的态度时,我提问:“金钱是不是越多越好呢?”讲到我国的财政政策时,提问:“我国的财政赤字是不是越少越好呢?”讲到居民的储蓄存款时,提问:“居民储蓄存款是不是越多越好呢?”这些问题一提出,立即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引起了学生的兴奋点,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探究性是课堂提问的根本,教师提问的设计要具有疑问性、发散性、开拓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思想和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一个问题的提出最好能唤醒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起学生的思考,决不能为提问而提问,把课堂提问庸俗化,总提一些毫无启发性的简单判断性的问题。这样的提问,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热热闹闹,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总之,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采用疑问教学法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又可以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从而使现代中学生全面提高自身能力和素养,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更高层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