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黑白

来源 :热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elf6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键/1967年生于安徽马鞍山,有诗集《暮晚》和《古桥头》,曾获首届刘丽安诗歌奖,2007华语传媒文学奖等。
  
  冬天的时候,最苦的是老人了。妈妈说,你看,我的牙就像棺材钉。我说,棺材钉是什么意思?她说,我讲的棺材钉呀,就是棺材还没有钉上,只是插在棺材缝里,等家人看完以后再赶紧钉上,我的牙就是这没有钉牢的棺材钉。我妈的牙确实所剩无几,胡乱插在牙床上。有时候早晨吃药,就连药片也会陷在牙缝里,她得喝很多水才能把药片冲进肚里去,这就是老之苦了。妈妈的老之苦有很多,冬天的时候就更多了,比如夜里冷,她又不得不多盖些被子,夜里她要解手,她会连掀开被子的力气都没有,她会喊我,但喊的力气也不会很大,妈妈通常会说,她已经喊了几十声了才把我喊醒,我慌忙爬起,有时睡眼朦胧会直接冲到大衣柜上。
  妈妈有很多苦,主要是没有力气的苦,她连扣几粒扣子、穿一双鞋子、一双袜子的力气都没有了。有一次,我不在家里,妈妈摔倒在院子里,她微弱的声音喊了近半个小时才被隔壁的邻居听见,邻居们都是老弱病残,无法翻墙进来,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年轻人架梯子翻墙进来,把妈妈扶起,从此以后我只有守着妈妈,不敢再出门,妈妈的老也会变成一座监狱。老年的苦是谁也解决不了的,我只有束手就范。衰老的妈妈大部分时候就像逃兵一样狼狈,又像婴儿一样可爱,妈妈终于进入矛盾统一的最高境界,不需读书、也不需修行。
  妈妈小时生活过的乡村曾经是一个致良知的乡村,是一个让人相信因果、敬畏天地的乡村,这个乡村在我生下来的1967年之前就已经消亡了,我在学校里所受的教育,并非是致良知、信因果的教育。现在看来,衡量一个汉人的重要标准,即是他是否敬畏天地、深信因果、信守孝道,如果三样都没有,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汉人。妈妈小时的乡村是黑白两色的,以后都变成了红色,红色的村庄里没有土地庙、没有阎王庙、没有汪斋公的庙,连家谱也被烧光了,所以连妈妈自己也不知自己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但是无论如何,妈妈好歹也在那个旧世界里待过,她听过汪斋公敲的木鱼,虽然汪斋公后来在牢里死了,她也记得那木鱼是在子时的时候敲响的;她还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看过阎王庙里的地狱图,也曾给土地庙进过香。
  妈妈那时是黑白的,那时的山水也是黑白的,我小时候穿过的布鞋也是黑白的,中国就是一个黑白的世界,到了后来则一无所有,只有红色世界。我是在经历种种颠倒、辛酸之后才知致良知的价值、黑白的深意。那时,我们已经丧失了村庄里敲木鱼的汪斋公一样的人物,我们已经丢掉了土地庙、丢掉了阎王庙,我们因此而丢掉了良知、丢掉了敬畏、丢掉了孝道。孔庙里有一个“斯文在兹”的匾,意思也就是真正人的意思,中国几千年历史使得哪怕一个小小的村庄也具有将一个人塑造成为一个真正人的作用,现在一个大学也不具有这样的作用了。
  妈妈儿时有幸生活在一个虔敬的黑白世界,我则生活在一个努力实现现代化的彩色世界里。现代化的出现在西方也许顺理成章,但对几千年以来都敬天畏地的中国却破坏极大,中国同天地之间的沟通之物是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而虔敬就是发挥人之最高本性的方式,虔诚越彻底,本性的发挥也就越彻底。数千年的天地人的稳定关系,现在沦落为天地物(科技)的关系,人被科技所奴役,奴役越深,异化的也就越彻底。人现在真的被科技所取代,首先说一点,古老的手写书信就被科技取代了,科技最先破坏的是人情,而最重要的则是对本性世界的弃之不顾。中国古老的虔敬世界是黑白的,是通向本性世界的最佳方式,科技也许什么颜色也没有,也无山也无水,也无树也无花,人们却以为其中应有尽有,崇奉科技的人多为年轻人,就像崇奉消费主义、娱乐主义者都是年轻人一样。
  中国曾经经历过两次灭心运动,一次是文革,一次应该就是科技。妈妈对科技(现代化)一窍不通,对消费、娱乐也嗤之以鼻,她生活在一个补丁的、惜福的世界里,惜福才是真的中国式的世界。我曾经穿过一双袜子,上面有无数妈妈打的补丁,补丁太多了,最后真的袜子都不见了,只剩下了补丁,这双袜子特别暖和,上面有母亲的温度,1998年我还穿过。现在人情这么冷漠,包括垃圾堆成高山,也许就是补丁不存在了。人们不再知道惜福的含义了,我是到现在才知道中国自古都是以此来惜福、来积累一个人现世与来世的福报的。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什么也不积累,消费主义的罪过真的很重。我家有一把20年前用的伞,现在还在用,伞面是黑色的,但因时间过久已部分泛白了,伞也进入了衰老的黑白世界。
  不过,妈妈这几年也不再做补丁活了,她被电视机拖在一张椅子上,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她的身体也许就是这样坐坏的。电视使中国人的依附方式发生了太大的变化,过去的妇女都是依附于手工活、补丁活、灶台活、农田活,现在这些活大多不在了,她们所能依附的也许只有一台彩色电视机。妈妈看着彩色电视机,她已经生活在一个彩色的世界里。
  大寒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寒冷至极,为四九与五九中,所以称为大寒。大寒之日的养身,在今天依旧困难重重。儒释道三种文化,犹如中国的三条根,每一根所呈现的故乡都是不同的,儒家的故乡是三代生活的地方,道家的故乡是自然,佛家的故乡是心性,这三样在今天的中国都遭到了严重的毁坏与漠视,所以今日的养生,依旧得在身、心两个领域展开,心在中国讲的时间极为长久,也最为透彻:
  1、圣人千言万语,只是要人收拾得个本心。心若不存,一身便无主宰。(朱子语类)
  2、完得心上之本来,方可言了心;尽得世间之常道,才堪论出世。(菜根谭)
  3、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
   福生于清俭,命生于和畅(格言联璧)
  4、五十五年梦幻身,东西南北孰为亲;
  白云散尽千里外,万里秋空片月新。(唐·慧文禅师)
  5、昔有一老宿,有偈曰:“五蕴山头一段空,同门出入不相逢;无量劫来赁屋住,到头不识主人公。”《五灯会元·卷七》
  
  身也同样重要:
  1、大寒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是要顺应体内阳气的潜藏,以敛阳护阴为根本。人们能量和热量的总来源在于肾,肾脏机能正常,则可调节肌体适应严冬的变化。
  2、人的双脚离心脏较远,血液供应较少且慢,再加上脚的表面脂肪比较薄,所以保温能力较差。在寒冷的季节,如果双脚过冷,就会使脚部血管收缩造成全身的不舒服。所以,保温要先保脚,双脚穿上较厚的鞋袜最保暖。
  3、冬夜,许多人有 “尿意”,却因怕冷而赖到天亮才去上厕所。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报告显示,有憋尿习惯者,患膀胱癌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出3-5倍。
  4、冬季自古以来是人们最重视的进补时节,所以冬季食补应该顺应自然,选择食物注意益气补阳。
  5、入冬后,由于阳光照射减少,老年人容易发生骨质疏松,应该常吃些富含钙的食物,而且冬季时令蔬菜数量少,品种也比较单调,往往使老年人大便干燥出现便秘,所以得适当多吃些薯类。另外,冬季多晒太阳对调节体温、预防骨病也有一定的好处。
其他文献
摘 要 以三倍体枇杷茎尖为外植体,研究了取材时间及茎尖大小、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三倍体枇杷茎尖培养与植株再生过程中萌发、伸长、生根及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取材且茎尖大小为0.7 cm时,茎尖成活率最高,为77.5%;初代培养适宜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IBA 1.5 mg/L,在此培养基上,三倍体枇杷茎尖萌发率高达91%;茎尖伸长适宜培养基为MS+6-B
期刊
知名话剧导演孟京辉在被问及2010年的计划时,抛出了一个很有趣的概念:“剧本超市”。    剧本和超市?这两个名词看似毫不相关。而孟京辉则欲通过这个名叫“剧本超市”的活动,面向社会广泛征集话剧剧本,从中筛选后,再邀请戏剧声演爱好者在北京许多“有趣的地方”通过朗读会的形式展出。如是,有意向的投资方、制作人、导演可以同剧本作者直接接触,自助式地各取所需,如同在超市里一样。    在剧本超市这个概念中,
期刊
林和生/祖籍山东,1954年6月27日生于四川乐山,1981年毕业于乐山师范学院数学系,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硕士学位,现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著有《犹太人卡夫卡》《地狱里的温柔:卡夫卡》等。    1.人性的吊诡  励志大师诺曼·文森特·皮尔劝诫癌症患者:“也要为医学和医生祷告”,因为“医学和医生也是上帝派来的”!以此类推,可及世上万物万事,是谓“万物万事相互效力”,亦可谓
期刊
杨杨/水瓶座,前科学记者。在烟台海边度过大学四年,2006年毕业于环境工程专业。现为松鼠会编辑。    恕我落伍,几天前才撞见一条过时的消息:在东京的一家购物中心,安放了一台小型生产设备,每天接待20位顾客自制粉底、胭脂甚至眼影唇膏,任由她们在一块调色板上调出自己喜爱的色彩,1小时内就可完成生产和包装。  这让我想起看过的一本回忆录,作者是曾跟随慈禧的宫女德龄。那会儿正是春心初动虚荣半萌的年纪,着
期刊
陈赤兵/出身新疆,现居成都。出版《小鸟凶猛》、《原地飞翔》、《只有蝴蝶,但随风而逝了》等小说;曾给《南方航空》、《时尚芭莎》、《爱人》、《私人坊》、《优生活》、《环球游报》等报刊撰写专栏;曾任多家杂志主编。    在德国的一所女校里,玛努拉像所有的同学一样崇拜老师弗劳蕾——因为她是所有教师中最温柔的女人。但是不久她们便彼此感到异样的吸引。一天晚上,老师弗劳蕾到宿舍和女孩们说晚安,她在每个人的额头上
期刊
古琴,旧时单称为“琴”。本世纪初才加上前缀,称之为“古琴”——一个人卖新琴卖不出去,索性埋地里几年便能当古琴卖了。有“古”做注释,其文化底里便不可同日而语,能统领并索引上下五千载的文化积淀,并以博大厚重自居自持。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身负的盛名计有:君子之器、四艺之先、八音之首、国乐之父。所谓众器之中,以琴最优,众器不能丽其德。魏晋以后,作为文人的专属乐器,与古琴对应的牛逼人物不胜枚举,无
期刊
在仁寿县的一次晚宴上,一盘炸得金黄、喷香扑鼻的佳肴上桌,东道主告称那叫油炸竹公。并作介绍:“竹公”就是竹象,俗称笋子虫,虫及成虫均以竹及笋为食,造成大量退笋、断头竹和畸形竹,是危害竹业的罪魁。那松快的表情,仿佛在说“大城市来的客人”恐怕连听说此物的机会也没有。  倘若一个人一生都生活在大城市,不曾到过乡间,那么东道主的表情也算是恰如其分。    关于竹象的记忆碎片  有一句妇孺皆知的成语叫做“雨后
期刊
2009年的所有大片之中,最值得人寻味的一定是岁末上映的《2012》,都是人们的末世情绪在买单。人们总是无法停止思考关于“自己将如何终结”这一类命题。对生命的敬意以及对死亡的恐惧,让人们对末世的兴趣度远远高于信仰。于是《2012》将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灾难片了,我们大可称其为“哲学片”。    回顾去年,似乎是终结在一片对于末日的讨论声中。然后,在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们发现自己还剩下1085天可活。
期刊
赵柏田/1969年出生于浙江余姚。小说和随笔作家,文化学者。著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多种。近年尤以“中华书局·赵柏田作品系列”在知识界和读者群中广为人知,被境内外媒体誉为“黄仁宇与史景迁的合体之作”。    1.玩笑  应麟德14岁那年离开家乡慈溪应家河塘,进了上海的一家钱庄做学徒。后来又离开那家叫福源的小钱庄,进了总部设在上海的中国棉业银行,短短几年,就做到了银行出纳股主任的位子。  但据说此人
期刊
自我和自我意识中才承认价值的躯体  像极了  死亡沙海中纯美化身的蜃景    名利可是身外之物?  那什么才是身内的安在  是心吗?     她妄念吗?  她忠诚于健康躯体的安宁吗?  唯有身体康乐吗?  那心的背离该判终身监禁    谁贵为西方衲子?  谁遗失蒲团上不老的黄金?  虔诚是安守的本分吗?  那节欲的修行就是多余    唯有不肯安宁吗?  学秋江里腾跃的红鲤吧  仅是不能致远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