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with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没有创造性的思维就不会有创造性的行动。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小学科学教学的广泛性、主动性 灵活性、敏捷性、新颖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小学科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创新资源,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因素,它可以用来发展人的创造力,也可以用来堵塞人的创造力;运用之功,全在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教育意识,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凭借教材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素质。
  一、保护好奇意识
  “好奇”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牛顿由苹果落地而成功地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洗澡时因身体感到水的浮力而发现了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这些发明创造均与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意识有关。“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的头脑中有着不少新奇的想法和见解。因此,要多给学生介绍创新的榜样,以启发学生的好奇意识。同时,要放手让学生实践,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强调从错误中学习,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敢于幻想,大胆实验。在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活动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
  二、亲历知识发现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的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工作,让学生感到新知识是在自己面前发生,比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好得多,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并且可以灵活运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一节课无论教师讲得如何精彩,如果没有学生的参与,不符合学生的知识规律,不能将教材及教师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再现出来,那么这样的课就是失效的。一定要让学生在科学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学习是手段,创造才是目的。例如教学《水是怎样的物体》一课时,学生通过“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知道了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这时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牛奶、白酒、白糖水、盐水、酱油、醋等几种液体,让他们自己设计出鉴别水的实验方案,学生人人动手、动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研究讨论的结果,认为先看、再闻、最后尝味道,才是最合适的程序。这样,学生不但对水是什么样的液体认识得很清楚,并且掌握了鉴别水的方法。
  三、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思维的广泛性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在不同的知识和实践领域内进行思考的能力。在科学教学中,要想真正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仅凭教师灌输一点现成的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而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千方百计创设情境,让学生吸收更多的信息,拓宽知识面,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如果单纯地谈教学,忘记了教学活动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那么科学教学会变成一种缺乏生气的活动。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如教《沉浮》一课时,问:谁能想办法把浮着的塑料瓶沉到水里?学生各想办法使瓶子沉到水里。有的学生把瓶盖拧开,往瓶子里灌满水,有的往瓶子里装满沙子,还有的装石头。这些方法都能使塑料瓶沉到水里。当学生回答了用什么办法把塑料瓶沉到水里后,教师又问:谁能把沉下去的橡皮泥浮到水面上来?学生围绕“沉浮”这一中心问题,一边想办法一边实验,最后想出了众多的把沉着的物体浮在水面上的办法。如:有的把橡皮泥放在水上浮着的塑料片上或木板上,有的把橡皮泥捏成小碗、小盒、小船的样子……都能浮在水面上。这样,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得既主动又有趣。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科学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广阔性的目的。这种训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四、指导学生自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动性
  科学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应用所获得的知识,认识和理解科学事物。而现在好多学生不爱动脑筋,懒于思考,生搬硬套,这对他们的思维发展是不利。因此,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自行进行探求活动。这就要求在科学教学中,要为学生准备恰当的感知材料,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主动探求知识,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为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造性因素。虽然怀疑并不是每次都是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或将疑问进行创造性解决,但它仍不失为最有可能打开创造性之门的钥匙。如:学生在没有学习《花的构造》一课以前,从平时的生活中,从语文课上,对花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学习这一课时,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他们发现大多数植物的花都由雌蕊、雄蕊、花瓣、萼片四部分构成。更可贵的是,他们还发现,花不一定都有这四部构造:黄瓜花有的只有雄蕊,有的只有雌蕊……学生为自己的新发现感到兴奋。抓住这个时机,教师给他们讲“完全花”、“不完全花”等知识,学生会觉得难度较小,从而轻松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对学生来说,只要把要学的知识作为待创造的结果,就能把学习新知识和培养创新意识二者统一起来。
  又如在指导学生认识常见的益虫和害虫时,让学生留心观察教材插图中的昆虫,并引导学生根据昆虫对人类的益处和害处,对昆虫进行分类。让学生在自然界中捕捉一些益虫和害虫,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并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准确识别益虫和害虫。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指导学生自行探求,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通过这种把探索眼睛看不见的世界变化为可视,对于学生而言,他们不怕错,善于动脑筋是十分可贵的,把自己的想法(假说)用实验来验证时的喜悦心情更是活泼可爱,这已经令人感到高兴。
  五、质疑讨论,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古人曰:“学贵有疑。”有疑才有问,才有究;有究,才能知其理。问题是课堂教学常用的环节。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调动每位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新问题。学生质疑时,教师要耐心倾听,教师应主动接纳学生的错误与失败,仔细分析,指导学生通过讨论,知道错在哪里。让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的氛围中,不断获得学习机遇。同时,对敢于设想创新、标新立异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成长.要指导学生频繁用因为所以对自然发表观点。如教学《电热》时,教师用电热炉和一壶水做烧开水的实验做导入。学生认真观察后,马上提出问题。有的问“为什么有水蒸气冒出来”;有的问“为什么炉内的‘铁丝’会发红”。这些疑问就成为教师的导入和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通过一些巧妙的提问引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学习的思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成为培养创造性个性的途径。
  六、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学生发展心理学十分强调动手能力与思维发展的关系,并把动手能力视为学生早期智力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无论是课前准备,课堂实验,还是课后作业,都应尽量引导学生提高动手的速度,养成快速操作的习惯,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如教学《磁铁游戏》一课时,放手让他们爱怎么玩就怎么玩。“玩”后,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有的说,磁铁能吸铁;有的说,磁铁隔着物体也能吸铁;还有的说,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吸的铁最多,而中间最弱,基本不吸铁。通过“玩”还可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想象、创造等能力。
  如在指导学生做“使扬声器发出声音”实验时提示学生:先把连接扬声器的一根导线压在电池负极下,再把连接扬声器的另一根导线在电池上摩擦,就会听到声音了。有的学生动作很快,当听到声音时 ,就高兴地叫了起来:“教师,我听到声音了!你来听听。”有的则由于导线连接不正确,怎么用力摩擦也听不到声音。这就激发了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他们动手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学《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一课,制作保温杯时,有的学生说:“要使水凉得慢些,就得用吸热慢的材料制作”,我鼓励他说:“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一句鼓励的话语,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树立了自信心,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把课堂变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学生往往在这种情况下能激发潜能,探索出各种各样的创新方法。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又如把竞赛引进课堂实验。学生在制作简易电池时,教师说:“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里 ,看哪个小组做好的人多,这个小组就是科学实验先进小组。我将在评比栏中为这个小组的每个同学加一面红旗。”这种别具一格的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实验灵感,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七、课内外结合,培养思维的新颖性
  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发展才智的天地,能适应学生的不同特长,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组织学生以课内理论为指导,以课外兴趣特长为依据,开展小实验、小设计等创造性活动,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和发展。如教师在开展"垃圾的处理"小课题的研究,整个活动孩子们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互动方式,进行观察、调查、思考、探究、讨论、辩论,在互助学习的思维碰撞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他人相处,营造出了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和融洽的交往氛围。孩子是不能离开群体的,孩子的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群体合作。学生的个性就在这种多角度、立体化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形成、发展、并得到表现,最终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在“垃圾的处理”这个小课题研究活动中,老师引导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亲自参与实践,自己设计垃圾的处理的方法……活动让学生充满了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自主探究、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个性更好的发展。学生学会了如何细心去发现身边的问题,并想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学生对活动表现出始终如一的热情,通过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让学生有了课堂上得不到的多种生活体验。大大增强了学生与人交往、参与社会的能力;他们了解了事物的两面性,有的学生还能由此联系到自身,认识看问题不能太片面,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小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调查活动则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还获得了做人的道理,培养了学生的道德品质。活动带给了学生多方面的变化。通过小课题的研究,学生的个性的到了发展。
  “垃圾的处理”这个活动,儿童求知探索的积极性是很高的,探究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去实践、去经历挫折、去发现、去享受成功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研究的过程,凸显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使每一个学生个性都能得到健康活泼发展,为学生独立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教《动物和环境》一课时,给学生提出了“你在什么地方能捉到蚯蚓?为什么?”的讨论题,让学生先讨论再回家实地考查验证。这样有目的地设置一些悬念,不仅使课内知识得到扩充说明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组织学生以课内理论为指导,以课外兴趣特长为依据,开展小实验、小设计等创造性活动,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发展。
  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思维束缚少,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这个阶段对儿童及时地进行创造性教学,对培养创造性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科学课教学中切实落实素质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为体现有效课堂教学向生活回归,往往创设不少情境,而我们没有意识到课堂本身就是生活。课堂必须真实,学生应成为课堂主人。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基本功和教学艺术,还应展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独特风格。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发兴趣扮演角色多媒体  现实课堂,为体现有效课堂教学向生活回归,往往创设不少情境,而我们没有意识到课堂本身就是生活。课堂必须真实,学生应成为课堂主人。
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情感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大多数人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统一过程”。许多优秀的教师不仅能引领孩子学会学习,还善于用情感教学去感化孩子,激发孩子的全方位兴趣,从而促使自己的学生全面的成长。也就是说,谁重视以“情感”教育引领孩子“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全新的概念。  我认为,班集体的形成和巩固是以共同的奋斗目标为前提的,没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班集体就会失去动力,就会涣散。相反,如果班集体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就能把全体学生吸引在一起,使大家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做到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共同的奋斗目标将凝结成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可适时地提出一些
小学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并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养成乐于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习惯。  在儿童的日常生活
摘要:英语教师就要充分立足于农村的现状,因地制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建和谐教学环境和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农村 英语 教学 活    让教学课堂活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爱上学习,乐于学习,在英语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农村中学学生由于基础差,起点低,更需要老师的引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科学观念的改变,世界各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教育。生物学作为新科技时代的热点学科,其基础教育更加迫切需要通过重大变革来提高生物教学。目前的生物教学体现了基础性,但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以及对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脱节。现在有些生物教学仍然是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生物界是丰富多彩的,这就决定了生物的教学形式应该多样化。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
摘要:初中作为科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如何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要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有效性教学的内涵解读,阐述了初中科学实施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所在,并对如何实施初中科学的有效性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有效性  一、有效性教学的内涵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协调发展,并得到个体的进步与发展,这也是教育教学的
摘要:课堂教学之后新知识的掌握,练习课无疑是一种好的措施,  那么如何上好数学练习课呢?根据教学经验,笔者以为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掌握几点原则:一是要有针对性,二是练习要体现趣味性,三是由易到难,四是要合理安排练习的份量和练习时间,五是要因材施教。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课趣味生活实际创造  一节新课后,就需要适当的练习来让学生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对所学知识得以加深记忆,深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
军训期间,得知我们班9月8日即为我们班刘浩东的生日,想到李校长在会上的话,我想应该为孩子过生日,时间很紧,靠我一个人的力量肯定不行,但是我有这么多可爱的孩子们,他们亦是主人,请主人们来办会怎么样呢?我这样想。  9月6日是我们班选班干部的日子,选举完毕,我提出了根据实际需要,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生日筹建会,同学们热情很高,有的推荐,有的自荐,哇,人数还真不少,这么多热心同学,经过举手表决,生日籌建会成
时代的发展对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角色和任务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研究型的老师”成了幼儿教师即将面临的现实要求。我园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引领下,于2007年10月申报了甘肃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石化城教育资源在幼儿园的开发与运用研究》,这不仅是幼儿园新一轮的工作重点,也对教师提出了个体努力的发展方向。  然而,课题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研发的整个过程中,我们痛并快乐着。说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