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并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养成乐于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习惯。
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丰富的科学课程内容。儿童的游戏,儿童的衣食住行,儿童身边的社区、环保……都是科学学习的素材。由此可见,学生的身边处处有科学。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要多视角地审视学生身边现有的科学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孩子喜欢的科学课堂。
一、聚焦校园,整合科学课堂教学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物质基础既是一个完备教育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又是对学生精神世界加以影响的手段”。学校是教育资源的集中地,提到学校资源,许多人都认为就是教科书和教辅资料。这些的确是科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但绝不是科学教育的唯一资源。事实上存在于学校的科学教育资源很多,除了教科书外还应包括学生游戏活动、学校图书馆、网络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生物角、科技园,甚至学校的花草树木等。如有段时间,我教学的四年级学生玩风筝成风,可多数人的风筝却飞不起来或飞不高。我抓住这一时机,简要介绍了有关风筝升空原理及如何观测风向、风力等有关问题。再试时,许多原来飞不起来或飞不高的风筝高高地在天空中漂动,他们眉飞色舞,热情高涨,品尝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运用科学知识的神奇,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1.利用教师资源,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教师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队伍中,教师各有所长,学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现成的资源,并以此为载体,提供给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所以学校的科学教师不应该是指定的一两位,可以打破原有的班级、年级的限制,一个班级或一个年级可以有多个指导老师。
2.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动手探究的机会。在科学素质的养成方面,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十分重要。它需要小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学校里的仪器设备开发与利用便显得十分重要。
3.利用已有的图书资源,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在校园当中,我们平时用的课本以及各种各样的图书资料是最为常见的课程资源。许多学校都建有自己的图书馆,图书馆中的各类藏书、报刊也是我们宝贵的科学课程资源。任课教师可以协调图书管理员,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的专题阅读,或是要求学生课后到图书馆中自由阅读,收集各相关的科学信息,开拓视野、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而校外的图书馆也是一种重要的社区文化资源。我们可以采取学校和图书馆建立联系的做法,实现二者资源共享。
4.发挥网络优势,拓宽探究的视野。网络科学课程资源具有信息容量大、信息传播快、智能化、虚拟化、开放化和多媒体的特点,对于延伸感官、扩大科学教育教学规模和提高科学教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其它形式的课程资源所无法替代的。
二、走进自然,充实科学教学资源
大自然不仅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而且还是人类永远都学不完的“大教材”,孕集着许许多多的知识和奥秘,里面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和客观存在的岩石、土壤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对象,因此,要带学生走向大自然,让孩子在自然中探究、寻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起探寻科学的兴趣。例如教学《各种各样的花》和《花、果实和种子》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放飞在花的海洋里,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就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到花和果实的构造,进而认识到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的特征及其区别。我们在教学《动物怎样生活》时,可以预先让学生们亲自观察家禽、家畜和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熟悉它们吃东西的样子、及食物类别、生活习性等。教学时,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互启迪、相互补充,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动物生活的全面了解,进而获得了动物的食性知识。科学课本中的《形形色色的动物》、《蚂蚁》、《寻访小动物》等很多内容,皆可因时而学、因地而习。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只有解放学生手和脑,让其大胆地在自然中动手去做、去观察,动脑去想,才能激起探寻科学的兴趣。
三、就地取材,丰富科学教学资源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儿童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但是实验室的仪器容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陌生感,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更多的身边科学探究材料。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儿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实验仪器、电教媒体等材料。因此、探究材料并不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资源和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资源。就地取材,选择学生身边的、熟悉的实验材料,不仅能减轻教师准备器材的负担,还能更好地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而且也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还有可还能使实验设计更完善,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如:在教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时,我们不是用实验室的标本对孩子进行讲授,而是和蚕农联系或引导学生养蚕,结合蚕宝宝生长的不同阶段去学习第四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让所学的内容与蚕的生长阶段同步,学生对蚕的变化、蚕宝宝盖新房等都有了亲身体验,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因地制宜,拓展科学教学资源
家庭是小学生除了学校以外,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是孩子学习的启蒙者。对于科学教育而言,家庭也是孩子最经常性接触的、最早发生的一个学习场所。小学生的科学教育也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提倡与孩子的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学科学、在生活中用科学,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行探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在小学的科学课本中,有介绍食物的营养结构、合理膳食的部分,根据这个知识,孩子可以先记录自己家每天的食物结构,然后分析是否合理健康,最后提出一个修改意见,制定一个合理的食谱。又比如,看到家里烧水用的锅子锅底结了一层厚厚的水垢,可以启发孩子思考这层水垢是怎样形成的,与家庭用水的水质有没有关系,怎样才能除掉这些水垢等,让孩子多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家中做家务也经常会有问题,烧水时水溢出水壶;煮鸡蛋时鸡蛋壳煮坏了;在寒冷的冬天,倒开水后塞上热水瓶塞,瓶塞会蹦出来等。当他们提出这些问题时,我们正好可以引导他们学习热胀冷缩的知识,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一定可以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五、关注现代媒体,共享科学教育资源
网络资源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从简单的图片展示、视听效果、到精美的CAI课件制作,使我们的课堂愈来愈丰富多彩、异彩纷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许多家庭都装上了互联网,孩子在家也能上网查询资料,如今的互联网上已开发出相当专业的科普网站“科学教育网、中国科普网”等,其中含有大量的科学知识,科学活动内容,有的还有科学课程教育方面的课件。大部分学校都开通了自己学校的网站,其中也含有大量的科学知识、科技活动内容,这些网站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可以共享的科学教育资源。
网络电视、数字电视已进入了千家万户,许多家长都为怎样能让孩子不看电视或少看电视而发愁,其实,只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在电视中还可以学到许多最新的科学知识。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看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走近科学”“斗转星移”、“动物世界”、“人与自然、”“七巧板”等栏目,其内容、图文、解说对学生产生的教育效果,都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很难达到的。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技术对学生来说也不陌生,教师可以自己拍摄,也可以让学生拍摄一些对学习提供帮助的内容。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们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创造性地为科学课服务;结合广泛的身边教育资源,创设孩子们喜欢的科学课堂,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让孩子们在广阔的科学资源中尽情探索、成长。
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丰富的科学课程内容。儿童的游戏,儿童的衣食住行,儿童身边的社区、环保……都是科学学习的素材。由此可见,学生的身边处处有科学。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要多视角地审视学生身边现有的科学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孩子喜欢的科学课堂。
一、聚焦校园,整合科学课堂教学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物质基础既是一个完备教育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又是对学生精神世界加以影响的手段”。学校是教育资源的集中地,提到学校资源,许多人都认为就是教科书和教辅资料。这些的确是科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但绝不是科学教育的唯一资源。事实上存在于学校的科学教育资源很多,除了教科书外还应包括学生游戏活动、学校图书馆、网络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生物角、科技园,甚至学校的花草树木等。如有段时间,我教学的四年级学生玩风筝成风,可多数人的风筝却飞不起来或飞不高。我抓住这一时机,简要介绍了有关风筝升空原理及如何观测风向、风力等有关问题。再试时,许多原来飞不起来或飞不高的风筝高高地在天空中漂动,他们眉飞色舞,热情高涨,品尝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运用科学知识的神奇,从而增强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1.利用教师资源,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教师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队伍中,教师各有所长,学校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现成的资源,并以此为载体,提供给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所以学校的科学教师不应该是指定的一两位,可以打破原有的班级、年级的限制,一个班级或一个年级可以有多个指导老师。
2.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动手探究的机会。在科学素质的养成方面,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十分重要。它需要小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学校里的仪器设备开发与利用便显得十分重要。
3.利用已有的图书资源,给学生探究的空间。在校园当中,我们平时用的课本以及各种各样的图书资料是最为常见的课程资源。许多学校都建有自己的图书馆,图书馆中的各类藏书、报刊也是我们宝贵的科学课程资源。任课教师可以协调图书管理员,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的专题阅读,或是要求学生课后到图书馆中自由阅读,收集各相关的科学信息,开拓视野、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而校外的图书馆也是一种重要的社区文化资源。我们可以采取学校和图书馆建立联系的做法,实现二者资源共享。
4.发挥网络优势,拓宽探究的视野。网络科学课程资源具有信息容量大、信息传播快、智能化、虚拟化、开放化和多媒体的特点,对于延伸感官、扩大科学教育教学规模和提高科学教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其它形式的课程资源所无法替代的。
二、走进自然,充实科学教学资源
大自然不仅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而且还是人类永远都学不完的“大教材”,孕集着许许多多的知识和奥秘,里面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和客观存在的岩石、土壤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探究对象,因此,要带学生走向大自然,让孩子在自然中探究、寻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起探寻科学的兴趣。例如教学《各种各样的花》和《花、果实和种子》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放飞在花的海洋里,观察各种各样植物的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就可以掌握花的共性,了解到花和果实的构造,进而认识到完全花与不完全花的特征及其区别。我们在教学《动物怎样生活》时,可以预先让学生们亲自观察家禽、家畜和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熟悉它们吃东西的样子、及食物类别、生活习性等。教学时,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互启迪、相互补充,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动物生活的全面了解,进而获得了动物的食性知识。科学课本中的《形形色色的动物》、《蚂蚁》、《寻访小动物》等很多内容,皆可因时而学、因地而习。陶行知先生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只有解放学生手和脑,让其大胆地在自然中动手去做、去观察,动脑去想,才能激起探寻科学的兴趣。
三、就地取材,丰富科学教学资源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儿童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但是实验室的仪器容易使学生产生一定的陌生感,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更多的身边科学探究材料。探究材料包括可供观察、探究的所有信息材料和实物材料。如课本、图册、课外读物、媒体信息、儿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熟悉的物品、周围的环境、实验仪器、电教媒体等材料。因此、探究材料并不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资源和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也是重要的实验资源。就地取材,选择学生身边的、熟悉的实验材料,不仅能减轻教师准备器材的负担,还能更好地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而且也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还有可还能使实验设计更完善,取得“一举多得”的效果。如:在教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时,我们不是用实验室的标本对孩子进行讲授,而是和蚕农联系或引导学生养蚕,结合蚕宝宝生长的不同阶段去学习第四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让所学的内容与蚕的生长阶段同步,学生对蚕的变化、蚕宝宝盖新房等都有了亲身体验,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因地制宜,拓展科学教学资源
家庭是小学生除了学校以外,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家庭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是孩子学习的启蒙者。对于科学教育而言,家庭也是孩子最经常性接触的、最早发生的一个学习场所。小学生的科学教育也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提倡与孩子的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学科学、在生活中用科学,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进行探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在小学的科学课本中,有介绍食物的营养结构、合理膳食的部分,根据这个知识,孩子可以先记录自己家每天的食物结构,然后分析是否合理健康,最后提出一个修改意见,制定一个合理的食谱。又比如,看到家里烧水用的锅子锅底结了一层厚厚的水垢,可以启发孩子思考这层水垢是怎样形成的,与家庭用水的水质有没有关系,怎样才能除掉这些水垢等,让孩子多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在家中做家务也经常会有问题,烧水时水溢出水壶;煮鸡蛋时鸡蛋壳煮坏了;在寒冷的冬天,倒开水后塞上热水瓶塞,瓶塞会蹦出来等。当他们提出这些问题时,我们正好可以引导他们学习热胀冷缩的知识,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一定可以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五、关注现代媒体,共享科学教育资源
网络资源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从简单的图片展示、视听效果、到精美的CAI课件制作,使我们的课堂愈来愈丰富多彩、异彩纷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许多家庭都装上了互联网,孩子在家也能上网查询资料,如今的互联网上已开发出相当专业的科普网站“科学教育网、中国科普网”等,其中含有大量的科学知识,科学活动内容,有的还有科学课程教育方面的课件。大部分学校都开通了自己学校的网站,其中也含有大量的科学知识、科技活动内容,这些网站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可以共享的科学教育资源。
网络电视、数字电视已进入了千家万户,许多家长都为怎样能让孩子不看电视或少看电视而发愁,其实,只要通过正确的引导,在电视中还可以学到许多最新的科学知识。我们可以鼓励学生看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走近科学”“斗转星移”、“动物世界”、“人与自然、”“七巧板”等栏目,其内容、图文、解说对学生产生的教育效果,都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很难达到的。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技术对学生来说也不陌生,教师可以自己拍摄,也可以让学生拍摄一些对学习提供帮助的内容。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们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我们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创造性地为科学课服务;结合广泛的身边教育资源,创设孩子们喜欢的科学课堂,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让孩子们在广阔的科学资源中尽情探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