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中西方民族文化发展的异同,表示动植物的一些词汇既具有相同的文化内涵,又具有不同的文化标识。在汉英翻译中,译者可采取形象直译法、移植形象阐释法、转换形象归化法,及舍弃形象意译法等方法来进行翻译。既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想通性,又体现了文化的独特性。
关键词:动植物词汇;文化内涵;翻译方法
一、引言
美国的翻译学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指出:“翻译就是用译入语复制出。”在“复制出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的过程中,文化因素是必然要考虑的、不可或缺的要素。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说,“文化是一种复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从社会上学到的能力和习惯。”(Taylor: 1878)所以,在翻译动植物词汇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词汇的文化内涵。
二、动植物词汇的文化内涵
在中英文化中,动植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相同的词汇,相同或相似的的文化内涵
在中西方文化中,玫瑰(rose)因为美丽的外表和娇艳的色彩在人们的认知中象征火
热的爱情。鸽子(dove)以其洁白的羽毛、娇小的躯体,再加上其温顺的性格象征和平。鸽子一词在英文中还特指政治斗争中鸽派,即主和派。绿色往往使人内心平静,而橄榄因其独特的美味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橄榄枝(green olive branch)也是象征和平的事物。蜜蜂(bee)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喻指勤劳、忙碌的人。
2、相同的词汇,不同的文化内涵
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因素、宗教影响的不同以及英汉两个民族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角
度、习惯的差异,人们有时对同一类动植物词汇产生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喻意。例如,“狗”在西方被认为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常赋有吉祥美好的意义。如:英语中有词汇a lucky dog(幸运的人),还有俗语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等。而在汉语中,“狗”的喻意多为贬义。汉语中有“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腿子”等表示贬义的词汇,甚至还用“狗”字贬低、诋毁,或是侮辱别人。
另外,由于地域的差异,人们不同的认知习惯,有一些词汇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色彩。“乌龟”因其长寿,在汉语中有长寿的喻意,但因其一遇到危险就将头缩进壳里,又指胆小的人,因此有“缩头乌龟”一词,还指被妻子背叛的丈夫。而英语中,“龟”只是一种其貌不扬、爬行缓慢的动物,没有其他喻意。“lemon”(柠檬)在英语中喻指“讨厌的家伙”,而在汉语中则没有这种意思。
3、不同的词汇,相同的文化内涵
由于所居住的不同的生态环境,人们所经历的不同的历史变革,各民族形成不同的审美
情趣和思维方式。因此,在表达同一种情感或喻意时,不同的文化采取不同的事物做喻体。在英语中,有些动植物的词汇的文化内涵在汉语中予以另外一种动植物词汇。中国人认为“百兽之王是老虎”,而英美人认为狮子才无愧于这一称号。英美文化中,“horse”(馬)是勤劳和吃苦的象征,而在汉语中却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说法。英语中有“crocodile’s tears”(鳄鱼的眼泪)喻指“假仁假义,假慈悲”,而汉语中确是:“猫哭耗子假慈悲”,或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假慈悲”。“松”在汉语中代表坚定不屈的精神,而英语中却用“oak”(橡树)来象征坚定的意志。
三、翻译方法
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特征。在汉
英翻译中,为了实现自然对等的翻译,翻译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在源语和目的语间获得文化上的对等,即如何尽可能地将源语的文化真实地反映在目的语中。
1、保留形象直译法
当汉英文化中的动植物词汇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联想时,直译在一定程度上能保留源语
中的民族特色,并能使目的语的读者了解并接受源语中的文化含义。例如:as sly as a fox(狡猾如狐狸)、stupid ass(蠢驴)、to fish in muddy waters(浑水摸鱼)、dark horse(黑马)、paper tiger(纸老虎)、as happy as a lark(像百灵鸟一样快乐)等。
2、移植形象阐释法
当直译不能很好地传递源语的文化信息时,可将具体文化意象直译后再补上其伴随的
文化信息,从而使另一民族理解原文文化信息的同时,也欣赏了异域文化风格的魅力。如:like a bull in a china shop (像公牛进了瓷器店那样莽撞);黄鼠狼给鸡拜年(The weasel goes to pay his respects to the hen—not with the best of intentions)等。
3、转换形象归化法
当两种文化中不同的动植物词汇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内涵时,翻译时可在另一文化
领域中寻求文化色彩相同或近似的形象,采用转换形象归化法使两种文化的共同特征通过不同的形象表现出来达到“异中求同、异曲同工”的效果。如: “亚洲四小龙”喻指亚洲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四个地区,英语可译为Four Tigers in Asia;as strong as horse可译为“强壮如牛”;“热锅上的蚂蚁”可译为like a hen on a hot griddle等。
4、舍弃形象意译法
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导致在一种文化中动植物词汇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在另一种语言文化
中缺失。这种情况只能通过意译的方式翻译,而不应该拘泥于形式上的吻合。如: “寻花问柳”可译为dally with prostitutes;望子成龙”可以为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 She is a cat. 可译为“她是一个包藏祸心的女人”等。
四、总结
人类文化具有相通性,不同民族的文化又具有其独特性。人类在其认知世界的漫长过程
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其文化在其语言交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翻译工作者在做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认真了解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表示动植物词汇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的异同,采取适当的方式,根据各自语言的表达习惯,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达到译文和原文的文化对等。
参考文献:
[1]Edward Taylor.原始文化[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李光群.英汉动物内涵的民俗文化及翻译[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4]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5]张一驰.文化语境与词汇的联想意义[J].集宁师专学报,2004.
作者简介:何静(1974—),女,汉族,陕西省长安县人,空军工程大学基础部副教授,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语用学及认知语言学。
关键词:动植物词汇;文化内涵;翻译方法
一、引言
美国的翻译学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指出:“翻译就是用译入语复制出。”在“复制出原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的过程中,文化因素是必然要考虑的、不可或缺的要素。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说,“文化是一种复合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他从社会上学到的能力和习惯。”(Taylor: 1878)所以,在翻译动植物词汇的过程中,必须考虑词汇的文化内涵。
二、动植物词汇的文化内涵
在中英文化中,动植物词汇的文化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相同的词汇,相同或相似的的文化内涵
在中西方文化中,玫瑰(rose)因为美丽的外表和娇艳的色彩在人们的认知中象征火
热的爱情。鸽子(dove)以其洁白的羽毛、娇小的躯体,再加上其温顺的性格象征和平。鸽子一词在英文中还特指政治斗争中鸽派,即主和派。绿色往往使人内心平静,而橄榄因其独特的美味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橄榄枝(green olive branch)也是象征和平的事物。蜜蜂(bee)在中西方文化中都喻指勤劳、忙碌的人。
2、相同的词汇,不同的文化内涵
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因素、宗教影响的不同以及英汉两个民族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角
度、习惯的差异,人们有时对同一类动植物词汇产生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喻意。例如,“狗”在西方被认为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常赋有吉祥美好的意义。如:英语中有词汇a lucky dog(幸运的人),还有俗语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等。而在汉语中,“狗”的喻意多为贬义。汉语中有“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腿子”等表示贬义的词汇,甚至还用“狗”字贬低、诋毁,或是侮辱别人。
另外,由于地域的差异,人们不同的认知习惯,有一些词汇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色彩。“乌龟”因其长寿,在汉语中有长寿的喻意,但因其一遇到危险就将头缩进壳里,又指胆小的人,因此有“缩头乌龟”一词,还指被妻子背叛的丈夫。而英语中,“龟”只是一种其貌不扬、爬行缓慢的动物,没有其他喻意。“lemon”(柠檬)在英语中喻指“讨厌的家伙”,而在汉语中则没有这种意思。
3、不同的词汇,相同的文化内涵
由于所居住的不同的生态环境,人们所经历的不同的历史变革,各民族形成不同的审美
情趣和思维方式。因此,在表达同一种情感或喻意时,不同的文化采取不同的事物做喻体。在英语中,有些动植物的词汇的文化内涵在汉语中予以另外一种动植物词汇。中国人认为“百兽之王是老虎”,而英美人认为狮子才无愧于这一称号。英美文化中,“horse”(馬)是勤劳和吃苦的象征,而在汉语中却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说法。英语中有“crocodile’s tears”(鳄鱼的眼泪)喻指“假仁假义,假慈悲”,而汉语中确是:“猫哭耗子假慈悲”,或是“黄鼠狼给鸡拜年假慈悲”。“松”在汉语中代表坚定不屈的精神,而英语中却用“oak”(橡树)来象征坚定的意志。
三、翻译方法
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特征。在汉
英翻译中,为了实现自然对等的翻译,翻译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在源语和目的语间获得文化上的对等,即如何尽可能地将源语的文化真实地反映在目的语中。
1、保留形象直译法
当汉英文化中的动植物词汇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联想时,直译在一定程度上能保留源语
中的民族特色,并能使目的语的读者了解并接受源语中的文化含义。例如:as sly as a fox(狡猾如狐狸)、stupid ass(蠢驴)、to fish in muddy waters(浑水摸鱼)、dark horse(黑马)、paper tiger(纸老虎)、as happy as a lark(像百灵鸟一样快乐)等。
2、移植形象阐释法
当直译不能很好地传递源语的文化信息时,可将具体文化意象直译后再补上其伴随的
文化信息,从而使另一民族理解原文文化信息的同时,也欣赏了异域文化风格的魅力。如:like a bull in a china shop (像公牛进了瓷器店那样莽撞);黄鼠狼给鸡拜年(The weasel goes to pay his respects to the hen—not with the best of intentions)等。
3、转换形象归化法
当两种文化中不同的动植物词汇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内涵时,翻译时可在另一文化
领域中寻求文化色彩相同或近似的形象,采用转换形象归化法使两种文化的共同特征通过不同的形象表现出来达到“异中求同、异曲同工”的效果。如: “亚洲四小龙”喻指亚洲经济发展较为发达的四个地区,英语可译为Four Tigers in Asia;as strong as horse可译为“强壮如牛”;“热锅上的蚂蚁”可译为like a hen on a hot griddle等。
4、舍弃形象意译法
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导致在一种文化中动植物词汇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在另一种语言文化
中缺失。这种情况只能通过意译的方式翻译,而不应该拘泥于形式上的吻合。如: “寻花问柳”可译为dally with prostitutes;望子成龙”可以为to expect one’s son to become an outstanding personage; She is a cat. 可译为“她是一个包藏祸心的女人”等。
四、总结
人类文化具有相通性,不同民族的文化又具有其独特性。人类在其认知世界的漫长过程
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其文化在其语言交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翻译工作者在做翻译的过程中,需要认真了解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表示动植物词汇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的异同,采取适当的方式,根据各自语言的表达习惯,采用相应的翻译方法,达到译文和原文的文化对等。
参考文献:
[1]Edward Taylor.原始文化[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李光群.英汉动物内涵的民俗文化及翻译[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4]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5]张一驰.文化语境与词汇的联想意义[J].集宁师专学报,2004.
作者简介:何静(1974—),女,汉族,陕西省长安县人,空军工程大学基础部副教授,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语用学及认知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