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获得明显的进步或发展。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深刻理解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作为实施教学的核心要素,决定了教学的方向,方向找不准,我们的教学就谈不上有效和高效。因此,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标、研究课标,同时用对课标的理解来把握教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教学目标,这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三维目标如何整合是当前课堂教学的聚焦点,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关键之所在。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重在智能的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性目标,重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性目标,是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途径。从三者关系来看,知识与技能是物质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动力,过程与方法是策略,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尤其“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力求改变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足。因此三维目标设计的依据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同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能力基础,教师本身特点以及教学环境这些因素,使教学目标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积极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师不能是课程资源的被动使用者,而应合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地理课程资源。例如关于太阳高度角的教学,是高中地理的重点与难点,非常需要其他课程资源的配合。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活动,例如:测定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合理楼间距等。通过探究活动收集、处理、分析资料,形成可供课堂教学使用的课程资源。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地理学习生活化”的新理念。
三、以“主体参与”模式活化地理课堂教学
“主体参与”是一种以心理学、教育学为依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成长的教学模式。“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而获得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教学的情境,精心设计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一般而言,地理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
1.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导学材料质量的高低。在实践中可以采用学案导学法,结合学习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组织搜集信息、材料,设计问题,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实现启发、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2.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的目的在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积极投入课堂的热情。例如:在学习“农业的区位因素”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导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到大自然中去踏青旅游,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来一次“室内春游”(接下来播放视频短片,视频包括大量丰富的农业活动和田野风景图片,背景音乐是非常欢快的歌曲《在那希望的田野上》 )。一下子学生学习的热情就高涨了起来,接下来整节课都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3.小组合作探究
新课标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农业的区位因素”学习中,可以选择这样一道探究题:在某城市郊区A、B、C、D四个位置分别布置小麦区、花卉区、乳牛业、林果业,并说明你的理由。学生对这样的题目合作探究的兴致非常高,最后小组讨论的结果也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4.大班交流
教师应该始终关注课堂动态与问题生成,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和新生成的问题进行大班交流,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同时注意规范学生的学科语言。
5.当堂检测
教师提供检测题、变式训练题等对学生进行知识理解、应用的训练,使学生形成方法和技能。题目要立足于多变,避免重复,提高练习效率。教师要展示学生具有代表性的解题过程(好的解法、典型的错解),让学生讨论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方法。
6.反思总结
这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与收获的过程。它是学生对知识和方法内化、建构,形成技能并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即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我学习这个知识点、解决这个问题,是如何思考的,或者是通过怎样的一个学习(或思维)过程,掌握了什么方法,体验(感悟)了什么道理。
四、积极进行学习评价
新课标指出:“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地理学习评价应发挥其激励和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映,并给予必要、及时、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思考、探索、说和做,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这样我们的学生将学得更自信,生活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贾燕.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地理新课程改革.
[2]胡唐明.“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及思考[J],泰州教育.2008(6).
[3]叶圣陶.中国现代文学百家——叶圣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袁 妮)
一、深刻理解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课程标准作为实施教学的核心要素,决定了教学的方向,方向找不准,我们的教学就谈不上有效和高效。因此,要使自己的教学有方向、有目标、有效益,就必须熟读课标、研究课标,同时用对课标的理解来把握教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教学目标,这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三维目标如何整合是当前课堂教学的聚焦点,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关键之所在。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重在智能的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终极性目标,重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性目标,是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途径。从三者关系来看,知识与技能是物质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动力,过程与方法是策略,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尤其“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力求改变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不足。因此三维目标设计的依据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同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能力基础,教师本身特点以及教学环境这些因素,使教学目标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积极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师不能是课程资源的被动使用者,而应合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地理课程资源。例如关于太阳高度角的教学,是高中地理的重点与难点,非常需要其他课程资源的配合。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活动,例如:测定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合理楼间距等。通过探究活动收集、处理、分析资料,形成可供课堂教学使用的课程资源。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地理学习生活化”的新理念。
三、以“主体参与”模式活化地理课堂教学
“主体参与”是一种以心理学、教育学为依据,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成长的教学模式。“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而获得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教学的情境,精心设计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一般而言,地理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
1.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导学材料质量的高低。在实践中可以采用学案导学法,结合学习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组织搜集信息、材料,设计问题,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实现启发、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2.课堂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的目的在于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积极投入课堂的热情。例如:在学习“农业的区位因素”时,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导入: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到大自然中去踏青旅游,现在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来一次“室内春游”(接下来播放视频短片,视频包括大量丰富的农业活动和田野风景图片,背景音乐是非常欢快的歌曲《在那希望的田野上》 )。一下子学生学习的热情就高涨了起来,接下来整节课都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
3.小组合作探究
新课标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农业的区位因素”学习中,可以选择这样一道探究题:在某城市郊区A、B、C、D四个位置分别布置小麦区、花卉区、乳牛业、林果业,并说明你的理由。学生对这样的题目合作探究的兴致非常高,最后小组讨论的结果也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4.大班交流
教师应该始终关注课堂动态与问题生成,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和新生成的问题进行大班交流,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同时注意规范学生的学科语言。
5.当堂检测
教师提供检测题、变式训练题等对学生进行知识理解、应用的训练,使学生形成方法和技能。题目要立足于多变,避免重复,提高练习效率。教师要展示学生具有代表性的解题过程(好的解法、典型的错解),让学生讨论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方法。
6.反思总结
这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与收获的过程。它是学生对知识和方法内化、建构,形成技能并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即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我学习这个知识点、解决这个问题,是如何思考的,或者是通过怎样的一个学习(或思维)过程,掌握了什么方法,体验(感悟)了什么道理。
四、积极进行学习评价
新课标指出:“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地理学习评价应发挥其激励和发展功能,使学生从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地理学习水平。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与反映,并给予必要、及时、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和指导性评价。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要为此搭建平台,做好铺垫,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思考、探索、说和做,使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和高效率。这样我们的学生将学得更自信,生活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贾燕.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地理新课程改革.
[2]胡唐明.“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及思考[J],泰州教育.2008(6).
[3]叶圣陶.中国现代文学百家——叶圣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