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本书阅读衍生出的一个问题是:阅读之后怎么办?2014年,上海余党绪老师有过相同的疑问,后来他认识到:既然老师精心挑选了,学生也用心读了,就应该想法设法让文章化为学生的资源,发挥它建构语文能力和提升语文素养的功能。[1]为此,他们开展了“万字时文”综述写作活动。受此启发,从2016年起,笔者一直坚持开展整本书阅读综述写作,引导学生侧重对一学期整本书阅读内容,进行归纳、比较、分析、概括等处理,最后完成一篇不少于5000字习作。三本综述文集,犹如一座座精神坐标,攒集阅读点滴,标注精神方向,记录青春成长。
一、综述写作的实施与管理
多元积累。整本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多样的素材与思想,面对这样庞然的存在,笔者提醒学生,从文体、文化、文学等角度切入,多元化积累,积累名人名言、名人轶事、思想碎片和写作技能等。积累是第一步,重要的是打碎、沉淀、聚合与重组,重视素材与素材之间“联系”,重视“重构”带来的力量。
切实指导。撰写阅读综述,主要对高三上学期整本书阅读进行全景式扫描,对阅读中所获得的素材信息、思想资源和写作策略等。这项工程浩大,过程繁复,战线较长,需要进行切实指导。第一,样章示例。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综述之前,笔者下发三篇阅读综述样本,一篇是上一届学生优秀习作;一篇是吴泓老师指导学生胡彩婷修改的《王安石的“狠”》(第三稿);还有一篇是笔者基于里尔克《给青年的信》与朱光潜《给青年人的二十封信》两本整本书阅读而撰写的《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三篇综述写作基于的是不同类型的整本书,分别是非连续文本选辑、人物传记类、同主题不同书籍等。第二,指导选题。“少则得,多而惑”,阅读综述不需要学生面面俱到,最好能够集中突破一点,找到小而好的“口子”。第三,提供思维导图。对有些学生而言,5000字的写作要求,显得有点困难。笔者向学生推介伯赞思维导图,介绍不同类型思维导图,引导迁移到写作中,帮助打开思路,抻开眼界。
强化修改。有些阅读综述初稿,突出问题是引用过多,出现“注水文字”。对此,我们要坚决地删除,然后进行增补,增加自我认识,补充原因探究。如有篇习作《奇装炫人——张爱玲,倾尽一生演绎真实的自己》,初稿从“衣服”切入,主要列举《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主人公的服装描写,据此分析张爱玲的审美意识。在经过讨论后,我们对原稿达成一致意见:删除文中过多引用的材料,增加分析作者创作动机。经过修改,二稿从人物作品出发,探究张爱玲个性特征,如分析《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理解柔弱背后的独立意识,分析《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探究其背后的奴性意识等。
二、综述写作的结构与类型
完整的阅读综述包含四个板块:人物简介、轶事速递、含英咀华,正文部分。人物简介板块,主要用来介绍作者或者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有的专题研究作家,包括作家生卒年,主要活动范围与代表作,以及他人对其评价。有的研究小说中人物,则包括主人公成长历程、文学地位与精神特质;速递板块主要包括作家、传主的名人轶事或者作品主人公的典型事件等,丰富议论文的事实论据;含英咀华板块主要用以“寻章摘句”,积累具有典型的、个性化的名人名言或者经典语句,品鉴不同语言风格,这便于模仿与重构。综述中最重要的是正文部分,一般有三种类型:叙述性综述、阐释性综述与思辨性性综述。
叙述性阅读综述是按照某种顺序对近期整本书阅读内容进行梳理、分类、归纳与整合,这种类型的阅读综述以详细爬梳与有效整合为主。有些同学受阅读书籍内容的影响,他们的综述只是对阅读的先后顺序对阅读内容作简要梳理。如有同学为了提高分析技巧与说理能力,先后阅读了徐贲的《明亮的对话》、曹林的《时评写作十讲》、王鼎均的《讲理》,撰写《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按照阅读先后顺序结构全篇,先是整合《明》中相关信息,厘清“说理”概念内涵,梳理图尔敏论证六大要素,罗列逻辑谬误的种种类型;接着结合《时》中有关评论的内容,梳理出评论知识准备的三大方面,归纳评论在选题、角度、判断、思维与逻辑之间的主要举措与注意事项;最后根据《讲》中所提及的讲理手法,聚焦重要篇目,如《拿出证据来》《好有一比》《反问》《辩论会》等,提炼出相应说理技巧。
评论性综述是运用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深广性研究,横向拓展,多维探究,纵向挖掘,深度分析,最后形成自己的认识。这种阅读综述以演绎与评论为主,是最为常见的综述形态。学生的选题大致有三种切入角度:一是从核心概念切入,如吴嘉莹的《打破常态的勇气》,首先界定勇气内涵,然后总结勇气三大源头:内心深处的恐惧、独立人格与理性精神、对于所想保护事物的爱与责任,接着思考常态下鼓起勇气的方法与步骤;二是从探究主旨切入,如有同学阅读了《1984》《月亮与六便士》《精神明亮的人》《人类动物园》《两个孤独的人》以及观影《肖申克的救赎》《楚门的世界》和《圣女贞德》,他从中提炼出一个核心主题“信仰”,撰写阅读综述《在苦难中寻找救赎之光》,文中依托《精神明亮的人》中部分有关信仰思想,列举信仰多种表现,分析信仰本质在于超越自我的力量,简要概括信仰三种类型:宗教信仰、政治信仰和精神信仰,结合温斯顿、贞德、楚门和安迪寻找信仰、坚守信仰的案例,探究苦难中寻求信仰的路径;三是从鉴赏表达效果切入,如有一位学生阅读了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青铜时代》和《我的精神家园》等,由此撰写了阅读综述《堂堂溪水出前村》,文中她先是总结王小波的语言风格——文字的绝对自由,充满张力、幽默智慧、戏谑不羁和独特诗意,并由此分析独立自由风格背后的创作原因是拒绝被设置,追求理性精神与独立人格。
思辨性综述是学生在一定的阅读基础之上,基于所掌握事实,参照其它相关材料,尝试对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质疑,并运用判断、推理、辩驳等一系列说理技巧。这种阅读综述以批判性思维为主,属于高层次思维水平。如有学生阅读了吕铮的《非如此不可:顾准传》、高建国的《拆下肋骨当火把——顾准全传》、罗银胜的《顾准追思录》和林贤治的《旷代的忧伤》后,对林贤治先生的“两个顾准论”提出异议。林贤治认为,我们不应避尊者讳,顾准身上存有“两个顾准”:“奴隶主义的顾准”与“独立理性的顾準”。学生提出不同意见,他撰文认为“顾准自始至终只有一人,他的理性精神和精神的自由成为了他一生的坚守,他不会简单地为外界环境所同化”。文中,他首先承认《息县日记》中顾准所暴露的“奴性倾向”,接着他依托《顾准全传》和《顾准追思录》,分析出理性品格是顾准“一以贯之”的风格,再结合流放期间顾准部分言语,发现即便在流放期间,他的理性精神依稀可见,可见“奴性倾向”为表,而理性精神为里。 三、综述写作的用途与意义
(一)训练思维,促进思维进阶
根据理查德保罗的研究表明,思维水平一般分为三个层次:较差层次的思维使用低技能依赖直觉思维,中等层次的思维使用较高技能进行有选择性地思维,而最佳水平的思考是使用较高技能,能够使用恰当的评估标准对事物进行判断与思考[2]。撰写阅读综述,是引领学生二次深耕阅读书籍,是进行有意识、有选择地“主题阅读”,然后综合多方信息与思想资源,围绕某一主题进行纵深思考进行综述。在这过程中,学生会进行前后勾连进行深度思考,或者跨文本进行深度。如撰写叙述性综述,需要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梳理、归类与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有利于发展思维的准确性与相关性。再次,撰写评论性综述,需要学生在整合信息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分析、綜合、比较,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完整性与逻辑性,有利于优化思维特质,培养思维的同理心与坚忍不拔的精神。最后,撰写思辨性综述,引导学生对阅读中所遇到的矛盾观点或者自己有质疑的地方,运用推理、分析、假设和判断,最后勇于阐释自身观点,让表达更为严谨。
(二)颗粒归仓,形成思想体系
未经写作的阅读,都不能成为深度阅读。笔者深以为然。阅读,不仅是眼睛与文字的接触,更是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对话。在这对话中,作者会在思想、文化、历史等方面,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然而,这些资源固化在学生脑海中可能呈现碎片化、无序化和断裂化的状态。撰写阅读综述,需要学生由点连线、由线成面、由面立体地对信息进行占有、梳理、归纳、合并与整合,让积累的素材在脑海中发生“化学变化”,按照自身对某一问题的认识进行重塑与物化。梁漱溟先生曾经提出,人生需要处理的三种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内心之间的关系,且顺序不能颠倒。据此,在撰写阅读综述中,我们先与学生构建“三维四经”思想体系。“三个维度”:审美、审德与审智,“四个经度”是:个人与外物、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当然,这并非说在阅读综述中让学生每个问题都要面面俱到,而是在写作中先构建自我的思想认识体系,高屋建瓴地反思与反刍自身阅读,最后从某一侧面寻找一个切入点,来构建自身阅读综述的思想体系。
写作,说到底,是一种语言建构活动,需要掌握一定的言语经验和语言知识。撰写阅读综述,是以写作为本位,倒逼学生去反思与审视阅读过程中所收获的静态的言语经验与语言知识,并通过自身的理解能力,在解构文本中收获建构文本的样式、经验、能力与语言材质。
参考文献:
[1]余老师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23c0850102v24x.html.
[2]理查德保罗﹒批判性思维工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版,23页
严爱军,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一、综述写作的实施与管理
多元积累。整本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多样的素材与思想,面对这样庞然的存在,笔者提醒学生,从文体、文化、文学等角度切入,多元化积累,积累名人名言、名人轶事、思想碎片和写作技能等。积累是第一步,重要的是打碎、沉淀、聚合与重组,重视素材与素材之间“联系”,重视“重构”带来的力量。
切实指导。撰写阅读综述,主要对高三上学期整本书阅读进行全景式扫描,对阅读中所获得的素材信息、思想资源和写作策略等。这项工程浩大,过程繁复,战线较长,需要进行切实指导。第一,样章示例。在进行整本书阅读综述之前,笔者下发三篇阅读综述样本,一篇是上一届学生优秀习作;一篇是吴泓老师指导学生胡彩婷修改的《王安石的“狠”》(第三稿);还有一篇是笔者基于里尔克《给青年的信》与朱光潜《给青年人的二十封信》两本整本书阅读而撰写的《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三篇综述写作基于的是不同类型的整本书,分别是非连续文本选辑、人物传记类、同主题不同书籍等。第二,指导选题。“少则得,多而惑”,阅读综述不需要学生面面俱到,最好能够集中突破一点,找到小而好的“口子”。第三,提供思维导图。对有些学生而言,5000字的写作要求,显得有点困难。笔者向学生推介伯赞思维导图,介绍不同类型思维导图,引导迁移到写作中,帮助打开思路,抻开眼界。
强化修改。有些阅读综述初稿,突出问题是引用过多,出现“注水文字”。对此,我们要坚决地删除,然后进行增补,增加自我认识,补充原因探究。如有篇习作《奇装炫人——张爱玲,倾尽一生演绎真实的自己》,初稿从“衣服”切入,主要列举《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主人公的服装描写,据此分析张爱玲的审美意识。在经过讨论后,我们对原稿达成一致意见:删除文中过多引用的材料,增加分析作者创作动机。经过修改,二稿从人物作品出发,探究张爱玲个性特征,如分析《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理解柔弱背后的独立意识,分析《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探究其背后的奴性意识等。
二、综述写作的结构与类型
完整的阅读综述包含四个板块:人物简介、轶事速递、含英咀华,正文部分。人物简介板块,主要用来介绍作者或者文学作品中主要人物,有的专题研究作家,包括作家生卒年,主要活动范围与代表作,以及他人对其评价。有的研究小说中人物,则包括主人公成长历程、文学地位与精神特质;速递板块主要包括作家、传主的名人轶事或者作品主人公的典型事件等,丰富议论文的事实论据;含英咀华板块主要用以“寻章摘句”,积累具有典型的、个性化的名人名言或者经典语句,品鉴不同语言风格,这便于模仿与重构。综述中最重要的是正文部分,一般有三种类型:叙述性综述、阐释性综述与思辨性性综述。
叙述性阅读综述是按照某种顺序对近期整本书阅读内容进行梳理、分类、归纳与整合,这种类型的阅读综述以详细爬梳与有效整合为主。有些同学受阅读书籍内容的影响,他们的综述只是对阅读的先后顺序对阅读内容作简要梳理。如有同学为了提高分析技巧与说理能力,先后阅读了徐贲的《明亮的对话》、曹林的《时评写作十讲》、王鼎均的《讲理》,撰写《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按照阅读先后顺序结构全篇,先是整合《明》中相关信息,厘清“说理”概念内涵,梳理图尔敏论证六大要素,罗列逻辑谬误的种种类型;接着结合《时》中有关评论的内容,梳理出评论知识准备的三大方面,归纳评论在选题、角度、判断、思维与逻辑之间的主要举措与注意事项;最后根据《讲》中所提及的讲理手法,聚焦重要篇目,如《拿出证据来》《好有一比》《反问》《辩论会》等,提炼出相应说理技巧。
评论性综述是运用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深广性研究,横向拓展,多维探究,纵向挖掘,深度分析,最后形成自己的认识。这种阅读综述以演绎与评论为主,是最为常见的综述形态。学生的选题大致有三种切入角度:一是从核心概念切入,如吴嘉莹的《打破常态的勇气》,首先界定勇气内涵,然后总结勇气三大源头:内心深处的恐惧、独立人格与理性精神、对于所想保护事物的爱与责任,接着思考常态下鼓起勇气的方法与步骤;二是从探究主旨切入,如有同学阅读了《1984》《月亮与六便士》《精神明亮的人》《人类动物园》《两个孤独的人》以及观影《肖申克的救赎》《楚门的世界》和《圣女贞德》,他从中提炼出一个核心主题“信仰”,撰写阅读综述《在苦难中寻找救赎之光》,文中依托《精神明亮的人》中部分有关信仰思想,列举信仰多种表现,分析信仰本质在于超越自我的力量,简要概括信仰三种类型:宗教信仰、政治信仰和精神信仰,结合温斯顿、贞德、楚门和安迪寻找信仰、坚守信仰的案例,探究苦难中寻求信仰的路径;三是从鉴赏表达效果切入,如有一位学生阅读了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青铜时代》和《我的精神家园》等,由此撰写了阅读综述《堂堂溪水出前村》,文中她先是总结王小波的语言风格——文字的绝对自由,充满张力、幽默智慧、戏谑不羁和独特诗意,并由此分析独立自由风格背后的创作原因是拒绝被设置,追求理性精神与独立人格。
思辨性综述是学生在一定的阅读基础之上,基于所掌握事实,参照其它相关材料,尝试对阅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质疑,并运用判断、推理、辩驳等一系列说理技巧。这种阅读综述以批判性思维为主,属于高层次思维水平。如有学生阅读了吕铮的《非如此不可:顾准传》、高建国的《拆下肋骨当火把——顾准全传》、罗银胜的《顾准追思录》和林贤治的《旷代的忧伤》后,对林贤治先生的“两个顾准论”提出异议。林贤治认为,我们不应避尊者讳,顾准身上存有“两个顾准”:“奴隶主义的顾准”与“独立理性的顾準”。学生提出不同意见,他撰文认为“顾准自始至终只有一人,他的理性精神和精神的自由成为了他一生的坚守,他不会简单地为外界环境所同化”。文中,他首先承认《息县日记》中顾准所暴露的“奴性倾向”,接着他依托《顾准全传》和《顾准追思录》,分析出理性品格是顾准“一以贯之”的风格,再结合流放期间顾准部分言语,发现即便在流放期间,他的理性精神依稀可见,可见“奴性倾向”为表,而理性精神为里。 三、综述写作的用途与意义
(一)训练思维,促进思维进阶
根据理查德保罗的研究表明,思维水平一般分为三个层次:较差层次的思维使用低技能依赖直觉思维,中等层次的思维使用较高技能进行有选择性地思维,而最佳水平的思考是使用较高技能,能够使用恰当的评估标准对事物进行判断与思考[2]。撰写阅读综述,是引领学生二次深耕阅读书籍,是进行有意识、有选择地“主题阅读”,然后综合多方信息与思想资源,围绕某一主题进行纵深思考进行综述。在这过程中,学生会进行前后勾连进行深度思考,或者跨文本进行深度。如撰写叙述性综述,需要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梳理、归类与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信息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有利于发展思维的准确性与相关性。再次,撰写评论性综述,需要学生在整合信息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分析、綜合、比较,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完整性与逻辑性,有利于优化思维特质,培养思维的同理心与坚忍不拔的精神。最后,撰写思辨性综述,引导学生对阅读中所遇到的矛盾观点或者自己有质疑的地方,运用推理、分析、假设和判断,最后勇于阐释自身观点,让表达更为严谨。
(二)颗粒归仓,形成思想体系
未经写作的阅读,都不能成为深度阅读。笔者深以为然。阅读,不仅是眼睛与文字的接触,更是心灵的碰撞和灵魂的对话。在这对话中,作者会在思想、文化、历史等方面,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然而,这些资源固化在学生脑海中可能呈现碎片化、无序化和断裂化的状态。撰写阅读综述,需要学生由点连线、由线成面、由面立体地对信息进行占有、梳理、归纳、合并与整合,让积累的素材在脑海中发生“化学变化”,按照自身对某一问题的认识进行重塑与物化。梁漱溟先生曾经提出,人生需要处理的三种关系: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内心之间的关系,且顺序不能颠倒。据此,在撰写阅读综述中,我们先与学生构建“三维四经”思想体系。“三个维度”:审美、审德与审智,“四个经度”是:个人与外物、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当然,这并非说在阅读综述中让学生每个问题都要面面俱到,而是在写作中先构建自我的思想认识体系,高屋建瓴地反思与反刍自身阅读,最后从某一侧面寻找一个切入点,来构建自身阅读综述的思想体系。
写作,说到底,是一种语言建构活动,需要掌握一定的言语经验和语言知识。撰写阅读综述,是以写作为本位,倒逼学生去反思与审视阅读过程中所收获的静态的言语经验与语言知识,并通过自身的理解能力,在解构文本中收获建构文本的样式、经验、能力与语言材质。
参考文献:
[1]余老师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9423c0850102v24x.html.
[2]理查德保罗﹒批判性思维工具﹒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版,23页
严爱军,苏州大学附属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