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远(七则)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 竹
  日本俳圣松尾芭蕉到了朋友的茅舍,触景生情,写道:“红叶已染常春藤,四五竿竹动秋风”。看来秋已经很深了,三两竿竹子在风中摇曳。
  日本的秋声,很小,很细。
  然而,那一点凉意,还是让你感受到了。
  郑板桥画竹,无师承,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悟出。
  松尾芭蕉善于捕风,郑板桥善于捉影。这也是诗人与画家的区别之一。
  竹生笋,笋长得快,十五六天就超过原来的竹子,有人便称竹子为“妒母草”。
  诗经以草木起兴,楚辞更进了一步,把草木人格化了,算是“植物的符号学”。晋人爱竹,多属于行为艺术。
  年少吃肉,人老喝粥。猛烈之徒炙牛,恬淡之士食笋。
  竹荫清,虚,静,易流于空寂。不像桃李那般繁艳,有一种世俗的热闹。理想的生活环境是闹中取静,理想的生活状态是张弛有致。正所谓,竹外桃花三两枝。
  但理想理想,总是有条有理地想一想。然后,算了。
  把杂乱丛竹疏通,芟繁就简,古人称之为“洗竹”。真是绝妙的措辞。
  两年前父亲从外面移来一丛竹子,种在墙角,现在已繁衍成一大片,也該“洗”一“洗”了。
  春竹深,夏竹浓,秋竹淡,冬竹浅。竹里可以听风,听雨,亦可听雪。
  宋人诗话里说,竹不曾香,而杜甫则曰:“雨洗娟娟静,风吹细细香”。雪不曾香,而李白则曰:“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
  套用一则禅宗公案来说,则不是竹香,亦不是雪香,而是心香。心香一瓣,河清海晏。
  山西出一种名酒,曰:“竹叶青”。因喜欢它的名字,有一次我居然喝醉了。
  绿 阴
  记得曾随手在哪本书上写过两个句子,大概是“犹记去年绿阴里,日暮小村啼画眉”。
  盛夏,看到铺天盖地的绿阴,会很激动。这里说的是以前。现在不太容易激动了,但还是会怔那么一怔。
  人看到美好的东西,会微微一怔。“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诗经》里,相悦的两人,乍一见面,一定会微微一怔,然后,天地一新。
  写到这里,我倒突然想到一个很现代的句子:“天微微一怔,蓝了。”
  可以算作一句诗吧。
  对于以前多愁善感的自己,偶尔会羡慕那么一下。善感,是因为年轻。虽然多愁,但还是好的。
  浮士德看到美好的东西会喊:“多美啊,请你停一停”。
  停不下来的。越是美好的东西,往往消失得越快。
  明明知道停不下来,但人还是忍不住会想:“请你停一停”。这应该算是一个美好的弱点。但魔鬼早就窥见了人的这一弱点,所以乘虚而入,加以利用。
  这么美丽的绿阴,也会很快消失。盛极而衰。
  我站在一棵绿树下,突然看见了一朵花,被风轻轻吹动。
  香 远
  荷香已经够清雅的了,但藕叶清香胜花气。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南宋诗人,我尤爱姜白石。只有敏感如斯,才会在诗里去写荷叶之香。
  现代人不关心荷香,只关心荷尔蒙。
  梅花的香气,雪后闻去,始悟苏东坡称其为“返魂香”之妙。梅花至宋时,方被赋予丰富的内涵。南宋时尤甚。北宋欧阳修著《洛阳牡丹记》,南宋范成大则修《梅谱》。可见士大夫审美趣味的变迁。我以前不喜梅花,后来倒种了一株腊梅,但又被母亲移栽死了。还曾种过一株红梅,但未活。
  薄荷香清凉,但浓烈,富有不动声色的攻击性,猫食之则醉。
  若著对联,忘忧草可对含笑花。含笑花朵虽小,却香得雅重。
  兰香纯洁如处子,幽雅如高士。
  檀香易于佛阁,亦易于闺房。这两处地方,都易静,易深。一处易低语,一处易私语。
  花木兰,香。李香君,香。北女亮烈,南女韵秀。然而,并不妨风骨铮然。这里的木兰当然是《木兰诗》里的木兰,这里的香君也只是《桃花扇》里的香君。
  《金瓶梅》中的潘金莲,不香,但是艳。《红楼梦》中的夏金桂,不香,亦艳。金,虽可贵,但食之则亡。西门庆因金莲暴死,薛蟠由金桂致祸。
  荀彧薰香,韩寿偷香。香与男人连在一起,有自恋、色情或颓废意味。福克纳的《喧哗与躁动》中,忍冬香弥漫,带有乱伦的暗示性。忍冬,即金银花,其香张扬而暧昧。
  桃花乱落如红雨。此句以色著称。见色生心,是花色,也是女色。不因色悟空,则易因色致疾。李贺诗,不仅奇,而且狂。狂离躁不远。这句诗,暗含着深刻的心理动荡。
  李贺弥留之际,被上帝招去。这一传闻,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但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也许说明,在其生命晚期,内心世界已接近错乱了。
  桃花本来也不因香著称。
  古人有恨海棠无香之说。海棠何辜,遭人唐突。这皆因世人分别心太重之故。
  海棠无香不须恨,世有缺憾味方长。
  乌 啼
  那个地方叫龙兴掌,在半山腰。我们到达的时候,天已黄昏。霞光在山头挂着,像一大匹绸缎,只挂着一个角,让人看着有点担心,似乎风一吹就飘走了。好在现在风不大,四山苍茫。
  我们把帐篷搭在那几株桃树旁。时为春夏之交,山下花事早已阑珊,而此处桃花正艳。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一诗,境与意会,遂成绝唱。然而我对花平静,已无今春第一次见到时的激动。每一次到来的春天都是新的,不可重复,更不可复制。就像青春和生命,只能是一次性的。
  昨天山上刚落了一次雨,夜晚,寒意逼人,潮气浓重,能听到大露水珠子啪嗒啪嗒频繁滴落帐篷上的响声。
  凌晨三时左右醒来。黑暗中发了一会呆,听到乌鸦在西山壁上鸣叫。独独的一只,每间隔一阵子,鸣叫几声。寂静的夜色被打破,好像荡起了一道道波纹。而当夜色重新水平如镜时,鸣声又再次响起。严格说来,这只乌鸦不是在“叫”,而是在“啼”。山中鸦鸣与平原上的不同。平原上的乌鸦音色苍凉,节奏急促,像一桶水,笔直地倒了下去。每叫一声,略作停顿,再叫另一声。这只乌鸦则连续鸣叫几声后,才停了一下。声音厚,润,缓,似乎想要诉说什么,又说不太清楚,像一桶水,斜着泼了出来。   虫 鸣
  两年前,和几个朋友,去九华山玩,顺便寻访一位法师。那位法师,出家前曾在北京某高校教美术。有一次,带着学生来写生,喜欢此地景色,念兹在兹,后来就在山上一个寺院里剃度了。
  初夏,天气热了。寺院里的荷花开始开了。我们在法师那儿喝茶,闲聊。这期间,下了一阵大雨,茶室有个雕花小窗,一丛佛肚竹正好映在那儿。
  从法师那儿出来,已是半下午,天空还有零星雨点,很凉快。
  走到半山腰,在一个平台上,我们停下来,歇歇脚。一旁的山涧里,流水哗哗,正好注入不远处一个翡翠般的深潭。太阳从云层露出,整个大山猛地一亮。阳光洒在草木葱茏的山壁,残雨如珠,闪闪发光。就在这个地方,我们听到了满山壁的虫鸣。
  真的,我还从来没听到过这么响的虫鸣,几乎可以用“轰鸣”来形容。也不知道都是些什么虫子,听声音,个头儿应该很大。虫鸣交织在一起,像激流,形成一种声音的波澜。波澜起伏,打着漩儿,汇集在这儿。我们几个都不再说话,站在那儿,静静听了好大一会儿。
  寂静陡峭的山壁上,一片虫鸣。想想,除了特别响亮,也没什么特别的意义。但是,偏偏就忘不了。想到那座山,就会想到那片虫鸣。
  今年深秋,几个朋友开车,去河南二郎山玩了一天。山上树木很多,叶子都残了,地上落了很多。树也挺有意思的,在哪儿落脚,就一辈子在哪儿了。真是一物有一物的命,一点儿也违不得。不过,在哪儿活不是活呢!只要安下心来,也没什么不好的。残叶上有很多斑痕,应该是秋虫吃的。
  我们沿着山径,慢慢向山顶走去。山不高,阳光照在树林里,亮堂堂的。一路上都能听到虫鸣,清脆,疏落,但又不间断,这儿一声,那儿一声。声音与声音之间,并没有任何应和之意,你响你的,我响我的,每个声音都是孤立的。这样听起来,反而别有一种韵味儿,使人心里很静,也很空,很明亮很清澈的静和空。整个山,也显得很空。古人说到山,会说空山。空山的空,本来就含有静的意思吧。
  有个老人,小时候,和我家是邻居。村里按辈分,该喊他爷爷。出了正月,天气变暖和了,麦苗绿油油的,盖严了地皮儿。每年这个时候,镇上都会逢庙会。他喜欢聽大戏,有一次,晚上,就骑着自行车,带我去赶会。
  听过戏,回来时,他给我买个烧饼。刚出炉的烧饼,圆圆的,中间薄,边缘厚,带着焦。上面撒满芝麻粒,热腾腾的,好闻极了。我吃了一半,剩下一半,舍不得吃,用手拿着。大月亮地,麦田很静,开始有虫子叫了,吱吱,吱吱。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听着虫声,心里很快乐,也很安静。月光中,田野真大。
  那个老人,已经死了好些年了。他打了一辈子光棍,无儿无女,死得很孤独,听说死了两天才被人发现的。有些人,也没多亲,虽然离开我们很长时间了,但还是让我们忘不了。
  可 喜
  谁家院子里的枇杷黄了,一半树冠斜斜横出墙外,粗硬的大绿叶映着满树枇杷,每次经过那儿,都仿佛第一次看到,都要瞅上几眼。可喜。
  想写一写盛夏的果实:散发着纯洁少女气息般的杏,科学的成年女子般的桃子,虎头虎脑的青梨,心里有着很多念头的晚樱桃……但始终没能写出来。但偶尔想一想,也可喜。
  高考后,三年高度紧张的学习生活结束了,也仿佛一下子长大了,有种成年人的感觉。一群学生对份子请老师吃饭,分手时老师免不了再叮嘱一番。老师每说一句,这群毛头小子便轰然应答:“知道了,老师!”或者:“放心,老师!”简直山鸣谷应。但这应答声中,还是透出了一种单纯的孩子气。哎,十七岁之前的男孩子,是清澈的。我在楼上看去,内心就有一种很深的感动。这种情景,非常可喜。
  站在满架书前,徘徊复徘徊,突然看到清人黄图珌的《看山阁闲笔》,觉得这个名字可喜。“看山阁”,可喜。“闲笔”,也可喜。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一直觉得可喜。
  枣花微碧,柿花淡青,可喜。
  市声远听可喜。灯火远看可喜。青梅竹马,想象中可喜。
  昨晚微感躁郁,临睡前,随手写下两个句子:“要寂寞,就旷世寂寞”、“没有个性,也算一种个性”。今早看看,倒觉可喜。
  看《西游记》,以前喜欢孙悟空,后来喜欢唐三藏,再后来喜欢猪八戒,现在连那一众大小妖怪,也觉可喜。即便处处名山胜水,如果没有他们,漫漫长路,取经途中,那该是多么无聊。
  石榴石手镯,只有戴在沉静温婉的手腕儿上,才可喜。
  道德绑架,本质也是一种暴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道德的无声感召,才可喜。
  芥川龙之介的小说《鼻子》,有一种生理性的别扭。你们就推崇病态的芥川吧,我觉得太宰治更可喜。
  合欢树太羞涩,永远都长不大似的。但其实极其性感。越高大越具有美感,当然也越可喜。
  七星瓢虫,笨拙地爬到一茎草叶尖上,一倾,一抖,一惊,突然轻盈地斜飞起来。可喜。
  您好,汝龙先生!契诃夫小说全集的精装本终于出来了,虽价格很高,但也特别可喜。
  活着的鱼,眼睛冷漠。死去的鱼,眼睛倒有某种细微的沉思色彩。但只有蜻蜓的眼睛,看上去才可喜。
  走过涵洞,正好一列火车从上面轰轰隆隆驶过,地动山摇的势头,心里一惊,想赶紧跑出,后来又索性站住,静待火车驶去,可喜。
  战乱频仍、苦难重重的古中国,在我顽冥不化的感觉中,却始终具有一种纯洁的植物性。至少,那辽阔大地上,处处铺天盖地的绿荫,是可喜的。
  想写一篇文字,又无从下笔,想到金圣叹的《不亦快哉》,遂加以模仿,写成此文。倒也觉得可喜。
  旧 札
  还是叫你雨水吧。对于我来说,更认可这个称呼。请赋予我呼唤它的权利。
  不知为何,最近常怀想以前的那段时光。我说那段,并不是说它已结束。如果喻之为河流,它只是以另一种更为舒缓的方式流动罢了,不是吗?如此说来,我怀想的原来是一条河的源头。五年了,时光真快啊。五年的时光改变了很多事物。
  主要是心境。
  我现在很好了,以前的黯淡,更多的是来自于写作的焦虑。现在我于写作已经释然。相忘于江湖。于很多世事亦已释然。所拥有的事物,知道哪些需要珍惜,哪些可以视之若无。
  已经好久没有正正经经地写东西了。偶尔提笔,尽量率性而为,如小孩子陌上看花。当你远离写作时,我曾为你深感可惜。现在才算彻底理解了。因为我亦远离,至少已平和视之。心灵自有其选择的自由和理由。
  这世间,比写作更大的事,比比皆是。
  我现在正在享受更纯粹的阅读快乐。阅读趣味也改变了。小说极少读了,偶尔读点古诗,兴趣转向了历史。刚开始,难以忍受那些视生命如刍狗般的层出不穷的杀伐,有切身之痛。现在,已能从中跳出,作壁上观了。收集一些佛教禅宗典籍,看了几本,很难领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机缘到时再去看吧。
  现正看《本草》。图文对照。
  那棵合欢树,被你写得多好啊。今天十五,我这儿有雨。听见了春雷声。祝你元宵节快乐!让我们既能享受精神的愉悦,也能享受世俗的幸福。最后,我还得祝福那棵合欢树,愿它在天地间长得更好!
其他文献
老屋里到处都是外婆的小脚印。  灶间、火柜边、二舅的房间,都已蒙上了厚厚的灰尘。透过那些灰尘,我又看到外婆踮着小脚在老屋里走来走去,忙这忙那,不得停歇。  那是2007年国庆期间,也是我最后一次走进老屋。阳光很好,我和母亲一起来到白峰后弄口,老屋已经在那里驻守了一百多年。望着低矮破败的老屋孤独地蜷缩在一片闪亮高大的楼房之间,我们许久没有说话。  “人死后,真的有灵魂吗?”我问母亲。  “应该有吧。
期刊
最好的秋天  最好的秋景,是车子驰过  带着一群落叶飞起来  最好的落叶,是在两排梧桐树之间  用硕大的手掌覆盖着草地  最好是你和我  坐在车子里,将这些画面  印在脑海,我描述着喜欢的情景  和前一天因为一些小状况出现的吵闹  你强行吻住我,使我不再因为空守秋天  而唠叨。所有的潮声  向一面倒去,白日里的那些落叶  在我的身体里  一片一片,翻转  你要看看秋天里的柿子树  密密麻麻的柿子果
期刊
1  我抱着童微微在树林里亲吻时,已经是夜里十一点,教学楼的走廊上只剩几颗日光灯亮着,白寥寥的,透过树林照了过来。童微微捧着我的脸,眨巴着眼睛,问我爱她吗。我觉得这简直是废话,我想再亲,她用手挡住我的嘴,说你到底爱我不。我一把箍住她的臀部,说爱,爱得想死,想融为一体。她推开我,说恶心。我说,老子就想恶心一把,然后张开手抱紧她,恨不得镶嵌在一起。  她说,你帮我做件事。我说,啥事?她说,把如戏那疯婆
期刊
罗伯特·克里利(RobertCreeley,1926-2005),美国著名诗人、“黑山派”诗歌代表之一,生于马萨诸塞州的阿灵顿,4岁时左眼不幸失明,943年进入哈佛大学学习,但不久便参加了美国战地服务团,于1944—1945年间前往缅甸和印度,1946年重返哈佛,后来移居西班牙马略卡岛,并在那里创建了戴弗斯出版社品。1954年应黑山派领袖奥尔森之邀到黑山学院执教,并任《黑山评论》编辑,1955年离
期刊
在剡溪和剡江的邊界  总惦念着去剡溪与剡江的边界看看,那是七月闷热的午后。  剡溪穿越溪口镇后,依然向东,经畸山后,天地间豁然开朗,沿溪如黛的青山倏忽间全跑左边去了,两岸疯长着碧绿的芦苇。前方是辽旷肥沃的平原,剡溪渐渐变成一位沉稳的汉子,放缓步履,从容前行。在前葛村西侧,它由南往北,与宁静的村庄擦肩而过,抵近萧王庙时,又像个顽童突然折向东面。不经意间,视野里溪流的特征渐渐隐去,江面上呈现出丰腴壮阔
期刊
“你怎么现在才回啊,你知道吗?许春英走了!”  听罢,我的手不禁颤抖。  那一年,我终于有时间来到大洋彼岸休假,窗外,碧水蓝天,清风吹拂,望着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也许你会生发出许多由衷的感慨。那段时间,是我人生最自由放松的时光,也勾起了我对往昔青春的回忆。我想起了故去的亲人,想起了许多曾经走过我人生的朋友,我真想回到那个纯真的年代,回到那蓝蓝天空下姹紫嫣红的青春,那个晚上我仿佛在时空的隧道里穿行。
期刊
1  我本来是去领奖的,去领“林语堂散文奖”,去见仰慕已久的散文家们。我是那种吃了鸡蛋觉得好吃,便对母鸡无比深情的人。可我还没来得及登上领奖台,就上了手术台。就好像我是专程去赴难的,生活竟这般地戏剧。  来酒店报到时,某刊编辑看着我匆匆的脚步说:“你腿走得很利索了么!”我与他不熟,我吃惊他怎么也知道我腿受伤的事。他说江湖都在传说呢!我恍然,这些年我屡屡跌倒,我是那么易碎,这些年我的一个膝关节就像玻
期刊
那一天,注定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烙下一道鲜明的印记。  一九三四年九月三十日,福建省长汀县的钟屋村,红九军团在村里的观寿公祠门前召开了誓师大会,告别父老乡亲,吹响了长征的第一声号角,迈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  在人們的脑海里,总记得长征出发地是江西的瑞金和于都。其实,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是由江西的赣南和福建的闽西连成一片组建而成的,福建长汀就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钟屋村就是红九军团的主
期刊
在大山村访印雪白茶  从此以后  我要学会把精神与灵魂  安放在更高处  学会远离声色,与晨岚暮露相依  即使冬天  也要学会看护住内心的绿色  还有春天的语言春天的温度 我都要一一掌握  并学会把最完美的生命内核  留给一捧,洁净的甘泉  从此以后  我就是草木中的一棵  执着于不卑不亢的沉默  从此以后  红尘如海,与我誓不两立  商量岗小憩  来得不是时候  两位高僧,早已去得远了  那三局
期刊
唐力,诗人,1970年11月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6—2015年任《诗刊》编辑。作品发表在《诗刊》《人民文学》《十月》《星星》等刊,入选各种选本。2005年参加《诗刊》第21届“青春诗会”。著有诗集《大地之弦》(入选2010年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向后飞翔》,曾获首届何其芳诗歌奖,第三届徐志摩诗歌奖,储吉旺文学奖,《十月》诗歌奖等。  与白纸的对话  1  当一个写作者,坐在桌前,在傍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