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垫江县第二职业中学校感染性腹泻爆发流行状况。方法:对该校教职工127人、学生2135人进行健康状况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高2.2班罹患率为(10/56)17.86%明显高于其他各班。结合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此次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是由凉菜(凉拌藤菜)、豆花而引起的,与喝生水和吃零食有关。
【关键词】学生;感染性腹泻;爆发原因;研究
A Research on the Cause of Infected Diarrhea Incident
Wu Shuming Wu Zuocheng Mei Lianming Pi Zhiwen Gui Dingping
【Abstract】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cause of Infected Diarrhea which happened in DianjiangNo.2Professional School. Methods Investigate127school staff,sand 2135 students, health andepidemiology.Results In Class 2,Senior Grade 2,the attackrate is(10/56)17.86%. It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classes,.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 of epidemioloy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the result that comes from the lab,this epidemic disease was caused by colddishes,tofu. It is also concerned with drinking running water and eating snacks.
【Keywords】Students ,Infected Diarrhea,the cause,Research
【中图分类号】R5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230-02
2009年10月,垫江县第二职业中学校发生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流行,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该校教职工、学生进行健康状况调查。
1.2 设计统一的个案表,对有胃肠道症状者进行个案调查,重点询问发病时间、饮饮食史、初诊情况、疫情报告情况、个人卫生习惯、饮水情况、症状等。对有症状者进行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异常者进行肛拭指致病菌检查。
1.3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进行病例诊断,对感染者实行在医院隔离观察治疗。
1.4 按照性别、年龄、同寝室、同班的原则进行1:1病例-对照配对,研究爆发原因[1]。
1.5 计算罹患率、构成比,并进行X2检验[2]。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该校教师127人,其中炊事员22人,有初中部、高中部共31个班2135人学生。该校位于周家镇街上,离县城约20余公里,处在县城的东北方向,交通十分方便,学校师生使用自来水,校内有食堂。
2.2 流行病学特点:
2.2.1 该校教职工217人含炊事员22人,及校外人员,均未发病;学生2135人中,发病141人,罹患率6.60%;学生家庭成员无发病。
2.2.2 性别分布:该校2135名学生中,男性罹患率(95/1164)8.16%、女性罹患率(46/971)4.74%,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别(n′=1X2=9.52P<0.05),以男性发病为高。
2.2.3 各班分布:31个班各班罹患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别(n′=30X2=73.01P<0.01),罹患率以高2.2班(10/56)17.86%为最高、高3.1班(9/56)16.07%次之、初3.1班(12/84)14.29%居第三、初3.2班(1/85)1.18%居倒数第二、高1.5班(0/60)0%为最低。
2.2.4 年龄分布:各年龄段罹患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别(n′=5X2=13.28P<0.05)。罹患率最高为16岁~(25/210)11.90%、最低为12岁~(20/417)4.80%。见表1。
表1 各年龄段罹患率比较
年龄 人数 发病数 罹患率(%)
12岁~ 417 20 4.80
13岁~ 493 28 5.68
14岁~ 429 28 6.53
15岁~ 416 26 6.25
16岁~ 210 25 11.90
17岁~ 170 14 8.24
合计 2135 141 6.60
2.2.5 时间分布:从表2可以看出,9月24~10月21日共发生141例,历时27天,出现了10月8日发生20例占14.18%、10月12日发生16例占11.35%、10月19日发生16例占11.35%共三个高峰时点,极大地超过感染性腹泻一个最长潜伏期7天,出现四个流行周期的发病规律,这表明此次暴发有二代、三代、四代病例发生。
表2 141例病例发病时间构成情况
时间例数构成比(%)
9.2410.71
10.310.71
10.532.13
10.621.42
10.7 53.55
10.82014.18
10.9149.93
10.10128.51
10.1164.26
10.121611.35
10.1342.84
10.1432.13
10.1521.42
10.1674.96
10.17107.09
10.18107.09
10.191611.35
10.2053.55
10.2142.84
合计 141100.00
2.3 暴露因素:141例病例中,暴露吃凉拌藤菜史、吃凉拌菜史、吃豆花饭史、喝生水史和吃零食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141例1:1病例-对照暴露因素比较
因素病例组阳性数 阳性率(%)对照组阳性数 阳性率(%)X2显著差异OR
吃凉拌藤菜史8157.455539.019.60有2.11
吃凉拌藕史5841.135941.840.00无0.97
吃凉拌土豆丝史2114.893222.702.32无0.60
吃凉拌菜史8761.705941.8410.35有2.24
吃豆花饭史8660.996546.105.70有1.83
喝生水史8862.416344.688.21有2.06
吃零食史3726.242014.185.62有2.15
喝教室过滤器水13092.2012991.490.00无1.10
饭前洗手9768.7910977.312.18无0.65
便后洗手12790.0712991.490.04无0.84
2.4 临床特征:141例患者中,腹泻3次及以上为100%、平均次数4.13次,里急后重49例占34.75%、解通畅62例占43.97%,稀便55例占39.01%、水样便37例占26.24%、呕吐11例占7.80%、食欲不振41例占29.08%、腹胀59例占41.84%、肠鸣52例36.88%、腹痛94例66.67%、发热11例占7.80%、头昏痛46例占32.62%、乏力45例占31.91%、腓肠肌痛17例占12.06%、失水15例占10.64%。
2.5 实验室检验:肠道致病菌检查34例,仅1例检出志贺氏痢疾杆菌,其余均未检出其他任何致病菌。大便常规检查120例、异常34例。采集水样4份,检测4份,均未发现致病菌,其中菌落总数超过饮用水标准2份。
3 讨论
3.1 结论:引起此次暴发的原因如下:
3.1.1 由于该校食堂设施较为简陋,食品加工过程生熟不分,消毒实施不好,导致食品污染,尤其是凉拌菜及豆花的佐料如葱等受到的污染更为严重,又将其没有加热煮熟而直接入口引起感染。同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揭示,发病者中,暴露于吃凉拌拌菜(藤菜)、吃豆花饭史明显高于没有发病者。因此,此次疫情是由凉菜(凉拌藤菜)、豆花而引起的。
3.1.2 9月24日为该校首发病例时间,10月12日接到当地卫生院疫情报告,才进入学校处理,这以形成了18天的流行时间,极大地超过了该病一个最长潜伏期,达到了该病2.57个最长潜伏期,这就客观地导致了二代、三代病例已经发生。虽然严禁食堂向学生供应凉菜的控制措施于10月12日已经提出,但学校于10月17日才认真落实,这就造成了感染继续,使得整个流行过程达到27天。
3.1.3 该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经济文化生活较为落后,学生卫生健康意识较差,个人卫生行为差。同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揭示,发病者中,暴露于喝生水和吃零食明显高于没有发病者。为此,本次疫情发生也与喝生水和吃零食有关。
3.2 对策:为有效控制该校此次疫情,采取了“一是立即停止学校食堂供应凉菜和豆花饭,加强食堂管理。二是对没有发病的师生进行预防服药,保护易感人群。三是对感染者实行隔离观察治疗。四是采取召开家长会、发放宣传单和上健康教育课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卫生防病意识,提高自我防病能力。五是搞好食堂、厕所、饮水、病人的排泄物和生活用品及环境的消毒杀虫、灭蝇灭蚊工作,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六是开展疫情监测,密切注视疫情势态”的措施,措施很快得以落实,此次爆发得到了控制。
3.3 经验与教训
3.3.1 加强学校食堂管理,认真实行食品卫生规范,学校食堂只能供应熟食、严禁供应凉菜等非熟食,以确保食品卫生质量,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3.3.2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建立健全学生日健康监测制,配备校医,搞好学生健康监护和疫情管理,防止因报告迟而发生继发病例,出现更大规模爆发的类似现象再次发生。
3.3.3 大力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卫生健康意识,使其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以增强其主动防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等.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2002年5月第5版第28次印刷,69~81
[2] 余松林等.医学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26~74
作者单位:4008300 重庆市垫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学生;感染性腹泻;爆发原因;研究
A Research on the Cause of Infected Diarrhea Incident
Wu Shuming Wu Zuocheng Mei Lianming Pi Zhiwen Gui Dingping
【Abstract】Objective To find out the cause of Infected Diarrhea which happened in DianjiangNo.2Professional School. Methods Investigate127school staff,sand 2135 students, health andepidemiology.Results In Class 2,Senior Grade 2,the attackrate is(10/56)17.86%. It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classes,.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 of epidemioloy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nd the result that comes from the lab,this epidemic disease was caused by colddishes,tofu. It is also concerned with drinking running water and eating snacks.
【Keywords】Students ,Infected Diarrhea,the cause,Research
【中图分类号】R5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230-02
2009年10月,垫江县第二职业中学校发生一起感染性腹泻暴发流行,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该校教职工、学生进行健康状况调查。
1.2 设计统一的个案表,对有胃肠道症状者进行个案调查,重点询问发病时间、饮饮食史、初诊情况、疫情报告情况、个人卫生习惯、饮水情况、症状等。对有症状者进行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常规异常者进行肛拭指致病菌检查。
1.3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进行病例诊断,对感染者实行在医院隔离观察治疗。
1.4 按照性别、年龄、同寝室、同班的原则进行1:1病例-对照配对,研究爆发原因[1]。
1.5 计算罹患率、构成比,并进行X2检验[2]。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该校教师127人,其中炊事员22人,有初中部、高中部共31个班2135人学生。该校位于周家镇街上,离县城约20余公里,处在县城的东北方向,交通十分方便,学校师生使用自来水,校内有食堂。
2.2 流行病学特点:
2.2.1 该校教职工217人含炊事员22人,及校外人员,均未发病;学生2135人中,发病141人,罹患率6.60%;学生家庭成员无发病。
2.2.2 性别分布:该校2135名学生中,男性罹患率(95/1164)8.16%、女性罹患率(46/971)4.74%,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别(n′=1X2=9.52P<0.05),以男性发病为高。
2.2.3 各班分布:31个班各班罹患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别(n′=30X2=73.01P<0.01),罹患率以高2.2班(10/56)17.86%为最高、高3.1班(9/56)16.07%次之、初3.1班(12/84)14.29%居第三、初3.2班(1/85)1.18%居倒数第二、高1.5班(0/60)0%为最低。
2.2.4 年龄分布:各年龄段罹患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别(n′=5X2=13.28P<0.05)。罹患率最高为16岁~(25/210)11.90%、最低为12岁~(20/417)4.80%。见表1。
表1 各年龄段罹患率比较
年龄 人数 发病数 罹患率(%)
12岁~ 417 20 4.80
13岁~ 493 28 5.68
14岁~ 429 28 6.53
15岁~ 416 26 6.25
16岁~ 210 25 11.90
17岁~ 170 14 8.24
合计 2135 141 6.60
2.2.5 时间分布:从表2可以看出,9月24~10月21日共发生141例,历时27天,出现了10月8日发生20例占14.18%、10月12日发生16例占11.35%、10月19日发生16例占11.35%共三个高峰时点,极大地超过感染性腹泻一个最长潜伏期7天,出现四个流行周期的发病规律,这表明此次暴发有二代、三代、四代病例发生。
表2 141例病例发病时间构成情况
时间例数构成比(%)
9.2410.71
10.310.71
10.532.13
10.621.42
10.7 53.55
10.82014.18
10.9149.93
10.10128.51
10.1164.26
10.121611.35
10.1342.84
10.1432.13
10.1521.42
10.1674.96
10.17107.09
10.18107.09
10.191611.35
10.2053.55
10.2142.84
合计 141100.00
2.3 暴露因素:141例病例中,暴露吃凉拌藤菜史、吃凉拌菜史、吃豆花饭史、喝生水史和吃零食史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141例1:1病例-对照暴露因素比较
因素病例组阳性数 阳性率(%)对照组阳性数 阳性率(%)X2显著差异OR
吃凉拌藤菜史8157.455539.019.60有2.11
吃凉拌藕史5841.135941.840.00无0.97
吃凉拌土豆丝史2114.893222.702.32无0.60
吃凉拌菜史8761.705941.8410.35有2.24
吃豆花饭史8660.996546.105.70有1.83
喝生水史8862.416344.688.21有2.06
吃零食史3726.242014.185.62有2.15
喝教室过滤器水13092.2012991.490.00无1.10
饭前洗手9768.7910977.312.18无0.65
便后洗手12790.0712991.490.04无0.84
2.4 临床特征:141例患者中,腹泻3次及以上为100%、平均次数4.13次,里急后重49例占34.75%、解通畅62例占43.97%,稀便55例占39.01%、水样便37例占26.24%、呕吐11例占7.80%、食欲不振41例占29.08%、腹胀59例占41.84%、肠鸣52例36.88%、腹痛94例66.67%、发热11例占7.80%、头昏痛46例占32.62%、乏力45例占31.91%、腓肠肌痛17例占12.06%、失水15例占10.64%。
2.5 实验室检验:肠道致病菌检查34例,仅1例检出志贺氏痢疾杆菌,其余均未检出其他任何致病菌。大便常规检查120例、异常34例。采集水样4份,检测4份,均未发现致病菌,其中菌落总数超过饮用水标准2份。
3 讨论
3.1 结论:引起此次暴发的原因如下:
3.1.1 由于该校食堂设施较为简陋,食品加工过程生熟不分,消毒实施不好,导致食品污染,尤其是凉拌菜及豆花的佐料如葱等受到的污染更为严重,又将其没有加热煮熟而直接入口引起感染。同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揭示,发病者中,暴露于吃凉拌拌菜(藤菜)、吃豆花饭史明显高于没有发病者。因此,此次疫情是由凉菜(凉拌藤菜)、豆花而引起的。
3.1.2 9月24日为该校首发病例时间,10月12日接到当地卫生院疫情报告,才进入学校处理,这以形成了18天的流行时间,极大地超过了该病一个最长潜伏期,达到了该病2.57个最长潜伏期,这就客观地导致了二代、三代病例已经发生。虽然严禁食堂向学生供应凉菜的控制措施于10月12日已经提出,但学校于10月17日才认真落实,这就造成了感染继续,使得整个流行过程达到27天。
3.1.3 该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经济文化生活较为落后,学生卫生健康意识较差,个人卫生行为差。同时,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揭示,发病者中,暴露于喝生水和吃零食明显高于没有发病者。为此,本次疫情发生也与喝生水和吃零食有关。
3.2 对策:为有效控制该校此次疫情,采取了“一是立即停止学校食堂供应凉菜和豆花饭,加强食堂管理。二是对没有发病的师生进行预防服药,保护易感人群。三是对感染者实行隔离观察治疗。四是采取召开家长会、发放宣传单和上健康教育课等方式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卫生防病意识,提高自我防病能力。五是搞好食堂、厕所、饮水、病人的排泄物和生活用品及环境的消毒杀虫、灭蝇灭蚊工作,以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六是开展疫情监测,密切注视疫情势态”的措施,措施很快得以落实,此次爆发得到了控制。
3.3 经验与教训
3.3.1 加强学校食堂管理,认真实行食品卫生规范,学校食堂只能供应熟食、严禁供应凉菜等非熟食,以确保食品卫生质量,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3.3.2 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建立健全学生日健康监测制,配备校医,搞好学生健康监护和疫情管理,防止因报告迟而发生继发病例,出现更大规模爆发的类似现象再次发生。
3.3.3 大力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卫生健康意识,使其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以增强其主动防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等.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6月第1版 2002年5月第5版第28次印刷,69~81
[2] 余松林等.医学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第1次印刷,26~74
作者单位:4008300 重庆市垫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