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2430lusof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2)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3)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4)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酸和碱反应的探究,初步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自主进行实验探究,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培养探究精神;(2)通过讨论和交流,了解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会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习内容分析:酸碱中和反应是在学生学习了酸的性质和碱的性质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下一节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与此同时,中和反应的学习也为高中中和滴定相关知识做了准备。本节内容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教材中安排的活动与探究,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同时,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会对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充分了解。
  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具有以下特点:(已知、未知、想知、怎样知)
  1、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也知道酸的性质实质是H+的性质,碱的性质实质是OH-的性质。这为本节课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奠定了基础;2、前面学习了酸的性质和碱的性质,但酸和碱是否发生反应?H+和OH-能否同时存在溶液中?这些问题既是学生头脑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又是很容易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3、学生在此之前接触到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明显的现象,酸和碱混合在一起却没有明显的现象,酸和碱是否发生反应?如何来证实反应是否发生?这些问题也是学生急切想要解决的;4、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动手,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实验技能偏弱。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重点: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解决措施: 通过借助指示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教学难点: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反应实质的理解。解决措施:利用flash动画和化学方程式微粒中OH-离子和酸H+离子结合生成了H2O
  教学设计思路:
  1.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入新课,提出问题产生现象的原因是否是因为食醋中醋酸与皮蛋中的碱发生了化学反应;2.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探究,最开始由教师动手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发现现象不明显,由此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并引导学生利用指示剂来验证实验;3.给出药品和仪器,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探究验证得出结论;4.通过实验验证了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化学反应,学生只是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借助flash动画直观的展示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学生对其反应的微观实质进行了了解并为后面中和反应实质的理解奠定了基础;5.学生了解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但对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并没有整体认识,由此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借助flash动画直观的展示其他酸和碱的反应过程。由此,学生对酸和碱的反应有了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并且进一步通过微观粒子变化过程的认识,学生可以借助对反应过程微观的理解基础上书写出酸和碱的化学方程式;6.通过学生书写酸和碱的化学方程式,提出所有方程式有着怎样的共同特点。学生不难发现反应产物都有H2O生成。再者酸和碱反应其产物都是化合物,除了水以外,还有另一种物质。在对另一种物质组成的分析发现都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结合的,由此告诉学生这类物质叫做盐。学生对盐的定义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为后面学习盐也奠定了基础。然后引出酸和堿的反应就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就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由此提出提出问题,是否只要产物生成了盐和水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呢?通过几个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来判断,由此学生对中和反应的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加深。通过对中和反应的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借助动画和化学方程式提出中和反应的实质其实就是碱中OH-离子和酸H+ 离子结合生成了H2O。然后再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进行了总结;7.通过教师告诉中和反应原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广泛,请学生自主阅读书本并在此基础上回答问题;8.最后再回到引入之初,回答引入时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由此让学生也体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生活。
其他文献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不要偏执地把“幼儿阅读”与“识字”等同起来。  我园作为一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在幼儿的阅读教学中,一直实践和反思着幼儿的《动态阅读》听读说识字教育。听读说识字教育虽然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认可,也收到了一些实效,但“识字”似乎并不是我们最初实施阅读教育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提高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让阅读融入生活。  幼儿生活:具体说来包括了幼儿的家庭、幼儿园、社会等方方
期刊
【内容摘要】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本文主要是在几何背景下探究代数问题,通过将代数问题中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几何背景下的直观图形,选择代数式、不等式、等式、方程、函数、向量、向量、三角这些类型的代数问题,举例说明在几何背景下解决代数问题的直观性,将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思维的优越性,为代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种好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代数问题几何化 代数式 不等式
期刊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除法竖式”。  教学目标:1.会列除法竖式并计算,能说出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2.通过尝试、对比、观察,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  教学重点:会列除法竖式并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说出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课件、导学单、苹果图片、盘子、直尺、学习册  教学过程:  一、旧知引入  1.知识回顾:以前学过哪些竖式?
期刊
教材依据:《日月潭》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本课描绘了台湾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激发了同学们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和知识积累,能借助拼音自己朗读课文,能够用比较通顺的语言回答问题。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
期刊
教材依据;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卖油翁》  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卖油翁》借助生活中的小故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哲理。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下注释自主阅读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述之事,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2、教材分析:本文简短精干通过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具体阐述了“熟能生巧”等多种道理。言简义丰对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生动传神、富于情趣。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文
期刊
一、教学依据  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线》第一节第一课时。  二、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本节课既是平行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续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知识的坚实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还为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提供了新的方法和依据,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平
期刊
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学生对三角形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为在生活中他们经常会接触到。本节“三角形的分类”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分类,直观地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  在教学中我始终贯彻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原则,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力求做到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动手操作来发现新问题,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
期刊
【内容摘要】中学物理教学要注重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要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逐步拉高学生的“合作、探究、动手”能力。音乐集成块的灵敏性很高、耗电极微,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利用它可以充分展示物理的“新、奇、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感受物理学的魅力;改进物理实验效果,提高物理教学的时效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健词】音乐集成块
期刊
【内容摘要】农村隔代教育幼儿与父母长期分离,亲情教育严重缺失,使许多儿童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亲情淡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健康发展。关注隔代教育幼儿的亲情教育,分析亲情教育缺失产生的问题,指出加强农村隔代教育幼儿亲情教育的重要性,提出解决对策,增强孩子的亲情意识和关心他人的能力,树立责任和感恩意识已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农村隔代教育 幼儿亲情教育 现状及策略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地不断发展,留守儿童增多、移民安置学生增多、多民族学生聚居等问题逐渐显现并将长期存在,使得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教学管理难度不断增大。本文以油榨小学为例,通过对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制定相关对策,以期达到有效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的作用并为同类学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寄宿制小学 留守儿童 多民族聚居 现状 对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