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标实施以来,依旧有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说明不少教师对课标的理解不够深入。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得到发展性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构成的全方位的能力。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知识;能力;态度
谈及语文这门学科,总有一个词是我们回避不了的--语文素养。它的范围几乎无所不包,修辞、认知、感受、审美等等。但短暂的初中教学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一股脑的全都塞到学生的脑袋里,毕竟大环境下学生需要应付即将到来的中考。个体来说,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也不一样,想要无所不教到头来很可能落得个什么也没教授到。
教育的根本还是教书育人,为了让每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清楚的明白教育的主线,核心素养被放到了语文教学体系的最高处。它指导教师什么东西是最为迫切和重要的,在有限的课程中把这些拆开嚼碎传授给学生们。作为教师只可以以它为中心进行“开枝散叶”,而不能随意行事,攫取哪个算哪个。
总的来说,狭义上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得到发展性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构成的全方位的能力,它具有稳定、基础性特点。广义的语文核心素养,则是继承优秀的文化,在变革中寻求突破寻求新一代的建树。
1 核心知识
它要求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有着与之匹配的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要学习语文知识,不能孤立的把文字段落抽离出来,要避免脱离语言环境的死记硬背,机械的把文章当做考题一样毫无感情的照搬那些答题套路。
知识是教授课程中第一级的制约因素,也是最重要的限制因素。没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储备,其他的东西就是建立在沙漠上的高楼大厦,所以课程改革应适度对知识教学加强重视。当完善的知识体系形成之后,知识会成为一个个点,它们彼此成线,最终形成一个人看待事物的方法和角度。
2 核心能力
能力这个词比较主观,正如上文所说它是知识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产生的一种能力。它分为阅读能力和交流能力。
2.1 阅读能力
看见这几个词不少人一定会觉得这有什么,但凡识字的人都有这种能力。话是没错,但阅读能力比一般人所理解的能力要有更高的要求。它需要读者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看出真伪的能力。在现代二十一世纪,网络爆炸让庞大的信息毫无节制的传播,垃圾消息、无用新闻正在每个人毫不知觉的情况下占用我们大量的时间。为了适应新时代的特点,它就要求学生在认知世界的初期就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
2.2 交流能力
交流能力分为两种,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这两种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在出了校门之后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大小,更直白一点它决定一个人未来达到的高度和收入。
2.3 态度
这里谈的态度并非是标语一般“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命运....”的这些东西。古代的时候,我们培养士子,明确儒家的核心地位。而孔子也用他的著作阐明每一个读书人所需要的态度,君君臣臣子子。他用一部《春秋》阐述了我们对国家的态度,用论语阐述了作为君子的态度。
态度是首先是认同度,对国家的态度、对家庭的态度、对主流价值观的态度。而要产生这些态度,就要求有宽广的视野、责任担当、勇敢的开拓心。语文这里起的其实是所有学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是冷冰冰的“因为,所以”。在这里,它承认感性,承认人作为人而非数据的地位。而这些东西,就只能从语文这里来找到答案。
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切实可行的方法,滔滔空论并不能助于教学的改革提高。研究语文核心素养,就要突出几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要明白文字的現代属性,我们并不是活在民国更不是封建王朝。现代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文化特征鲜明。具体来说,现代人聚集起来,有这个时代的生活,推动社会的发展,寻求文化而又渴望创新。
其次,是着眼文科特有的语言特点,展现语文特有魅力。语文是语言学科,就学习类型而言,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它培养人的特长是归入语言领域的。语文或者说大点,文学一定是具有语言优势的,进而发展文学水平、文化水平等。
详细说来,语言是涉及到词汇、句子、修辞、语法等多个方面。如果深入下去,那是文章与文学的领域,它具备了表达的完整形态,含有结篇的意义。这里说的语文科目的学习,也把中国历史上的不朽作品、世界历史里面形成的好的作品都囊括进去。文章里包涵的东西一下子丰富起来,譬如人的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价值观等都要包括其中。这样,优美语言的审美就变得重要起来。语文的意义就在于把人类最美好的语言,最美好的情感,最深邃的思想等一并写入文章,并且毫无保留的展现给大众,成为教育的样本。
第三是文化和哲学层次。这只有等人有了不少人生阅历和基本的社会认知之后才可以启智。这个学习可以延后一点,作为语文科素养发展的后续事情。语文科读久了,或许其人的文化滋味就显著起来。
参考文献
[1]王学东.语言:语文课程的本体价值[J].中学语文教学,2015(03).
[2]刘光成.语文课应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J].中学语文教学,2015(03).
[3]吴格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进步[J].中学语文教学,2015(02).
作者简介
钟长勇(1971-),男,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岑溪市三堡镇人。汉语言文学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广西梧州市岑溪市三堡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作者单位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三堡中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 543215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知识;能力;态度
谈及语文这门学科,总有一个词是我们回避不了的--语文素养。它的范围几乎无所不包,修辞、认知、感受、审美等等。但短暂的初中教学不可能把所有的东西一股脑的全都塞到学生的脑袋里,毕竟大环境下学生需要应付即将到来的中考。个体来说,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也不一样,想要无所不教到头来很可能落得个什么也没教授到。
教育的根本还是教书育人,为了让每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清楚的明白教育的主线,核心素养被放到了语文教学体系的最高处。它指导教师什么东西是最为迫切和重要的,在有限的课程中把这些拆开嚼碎传授给学生们。作为教师只可以以它为中心进行“开枝散叶”,而不能随意行事,攫取哪个算哪个。
总的来说,狭义上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得到发展性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构成的全方位的能力,它具有稳定、基础性特点。广义的语文核心素养,则是继承优秀的文化,在变革中寻求突破寻求新一代的建树。
1 核心知识
它要求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有着与之匹配的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要学习语文知识,不能孤立的把文字段落抽离出来,要避免脱离语言环境的死记硬背,机械的把文章当做考题一样毫无感情的照搬那些答题套路。
知识是教授课程中第一级的制约因素,也是最重要的限制因素。没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储备,其他的东西就是建立在沙漠上的高楼大厦,所以课程改革应适度对知识教学加强重视。当完善的知识体系形成之后,知识会成为一个个点,它们彼此成线,最终形成一个人看待事物的方法和角度。
2 核心能力
能力这个词比较主观,正如上文所说它是知识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产生的一种能力。它分为阅读能力和交流能力。
2.1 阅读能力
看见这几个词不少人一定会觉得这有什么,但凡识字的人都有这种能力。话是没错,但阅读能力比一般人所理解的能力要有更高的要求。它需要读者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看出真伪的能力。在现代二十一世纪,网络爆炸让庞大的信息毫无节制的传播,垃圾消息、无用新闻正在每个人毫不知觉的情况下占用我们大量的时间。为了适应新时代的特点,它就要求学生在认知世界的初期就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
2.2 交流能力
交流能力分为两种,口头交流和书面表达。这两种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在出了校门之后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大小,更直白一点它决定一个人未来达到的高度和收入。
2.3 态度
这里谈的态度并非是标语一般“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命运....”的这些东西。古代的时候,我们培养士子,明确儒家的核心地位。而孔子也用他的著作阐明每一个读书人所需要的态度,君君臣臣子子。他用一部《春秋》阐述了我们对国家的态度,用论语阐述了作为君子的态度。
态度是首先是认同度,对国家的态度、对家庭的态度、对主流价值观的态度。而要产生这些态度,就要求有宽广的视野、责任担当、勇敢的开拓心。语文这里起的其实是所有学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是冷冰冰的“因为,所以”。在这里,它承认感性,承认人作为人而非数据的地位。而这些东西,就只能从语文这里来找到答案。
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切实可行的方法,滔滔空论并不能助于教学的改革提高。研究语文核心素养,就要突出几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要明白文字的現代属性,我们并不是活在民国更不是封建王朝。现代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文化特征鲜明。具体来说,现代人聚集起来,有这个时代的生活,推动社会的发展,寻求文化而又渴望创新。
其次,是着眼文科特有的语言特点,展现语文特有魅力。语文是语言学科,就学习类型而言,按照多元智能的理论,它培养人的特长是归入语言领域的。语文或者说大点,文学一定是具有语言优势的,进而发展文学水平、文化水平等。
详细说来,语言是涉及到词汇、句子、修辞、语法等多个方面。如果深入下去,那是文章与文学的领域,它具备了表达的完整形态,含有结篇的意义。这里说的语文科目的学习,也把中国历史上的不朽作品、世界历史里面形成的好的作品都囊括进去。文章里包涵的东西一下子丰富起来,譬如人的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价值观等都要包括其中。这样,优美语言的审美就变得重要起来。语文的意义就在于把人类最美好的语言,最美好的情感,最深邃的思想等一并写入文章,并且毫无保留的展现给大众,成为教育的样本。
第三是文化和哲学层次。这只有等人有了不少人生阅历和基本的社会认知之后才可以启智。这个学习可以延后一点,作为语文科素养发展的后续事情。语文科读久了,或许其人的文化滋味就显著起来。
参考文献
[1]王学东.语言:语文课程的本体价值[J].中学语文教学,2015(03).
[2]刘光成.语文课应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J].中学语文教学,2015(03).
[3]吴格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进步[J].中学语文教学,2015(02).
作者简介
钟长勇(1971-),男,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岑溪市三堡镇人。汉语言文学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广西梧州市岑溪市三堡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作者单位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三堡中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 54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