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要 惟在得人

来源 :湖北教育·领导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yangfe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才之重要,古人都把它看作是“为政”的关键。“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唐太宗认为用人是执政者的第一要务。“构大厦者,必资于众工;治天下者,必赖于群才。” 明太祖朱元璋形象地把“治天下”比作“构大厦”,构大厦靠的是一批技艺精湛的工匠,治天下靠的是一大批善于治国的精英。“政治之道,首重人才。”清康熙把重用人才摆在治理国家的首要位置。对于如何用人,古人认为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识人知人,勤于教养。古人认为,用人的前提是识人知人,而识人知人很难,因为人常有假象。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其《将苑·知人性》中指出:“有温良而伪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那么,怎样才能识别真伪,正确识人呢?唐代魏征提出了《六观法》:“贵则观其所举,富则观其所养,居则观其所好,习则观其所言,穷则观其所不受,贱则观其所不为。”这是让人在地位、处境的不断变化中,观察他们的举止、修养、爱好、言谈、品行和追求,从而认识人的本质与德行,达到识人知人的最终目的。三国东吴孙权是识人知人的高手,他“纳鲁肃于凡品”,“拔吕蒙于行阵”,“识潘濬于系虏”,深为臣下所折服。
  人才一旦选定,就要精心地教育、培养和训练,勤于教养,百年树人,这是人才开发的关键。《管子·权修》中有一句名言:“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任何人才都不是天生的,都要经历一个十分艰难的精心开发过程。如东吴的吕蒙,粗疏而又身微,小时候没有读过书。掌管重任后,孙权就力劝他学文读书,后来果然智慧大增,成长为一员儒将。汉代王安石在《上皇帝万言书》中指出:“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一非其道,则足以败乱天下之人才。”意为对人应教之学问,养以礼法,取以贤能,任以专职,任何一个环节上如果不精心而偏离了方向,都足以损毁一个有用之才。
  二、德才兼备,选贤任能。在用人问题上,是以德为先,还是以才为先;是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历来是个热点问题。德才兼备,任人唯贤,自然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即在其位,谋其政,必须修其德,养其才。汉代王符在《潜夫论·忠贵》中云:“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这是说若一个人的品德与职务不相称,或其才能与所任的职务不适应,只能殃其自身,甚至祸国殃民,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清代的康熙帝认为:“观人必先心术,次才学。心术不善,纵有才学何用?”主张“必才德兼优为准”。什么是“德”?他也提出了一个标准——“以公胜私”;唐太宗也有类似的主张:“须灭私徇公,坚走直道。”虽然他们说的“公”指的都是朝廷的利益,但实际上也是说必须以国家利益为重。
  对于德与才之间的关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并进一步指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他把人分成了四类:圣人、愚人、君子与小人,并用历史的教训告诫人们:自古以来,大到国家的乱臣贼子,小到家庭里的败家子,都是“才有余而德不足”的小人。
  三、扬长避短,用人所长。知人之后如何任用?正确的用人原则就是用其所长。俗话说得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无终废,人皆有才”。古人对于如何用人所长同样有许多精僻的论述。孔子说:“无求备于一人。”孔子论其弟子,总以其一长,断其有为。东方朔也有一句名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者无徒。”唐代的陆贽则说:“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开创辉煌盛世基业的唐太宗,在《帝范·审官》中更是精僻地指出:“明主之任人,如匠之制木,直者以为辕,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个人有其长,也必有其短,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人难觅,十全十美的人是没有的。正如有高山也必有低谷一样,“峰谷并存”是人才的普遍规律。因此,在用人问题上最忌求全责备。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在《委任》中指出:“一人之身,才有长短,取其长则不问其短”,“薄于责人,而非匿其过;不苟于论人,而非求其全”。提倡因材施用,用人所长。清代诗人顾嗣协有一首《杂兴》诗,专门为用人所长云:“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好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求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韩愈说:“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汉高祖刘邦让擅长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出谋划策;让深通带兵和指挥艺术的韩信统帅大军,以期收到战必胜、攻必克的奇效;让萧何在战时筹集军粮,保障军粮供应,建立汉朝后又让他任相国,制订法度,安抚百姓,让国家早日走上民富国强的道路。
  四、任人之道,要在不疑。用人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用人不疑”。宋代政治家欧阳修在其《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中有句名言:“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意思是讲在用人上一旦选准,就要信任他,放手使用他,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
  在用人不疑上,唐太宗可说是个典范。他有句名言:“为人君者,驱驾英才,推心待士。”所谓“推心待士”就是指对任用的人才要推心置腹,充分信任。他更是吸取了隋文帝用人“多疑”的教训,深感“傥君臣相疑,不能备尽肝膈,实为国说大害也。”于是他采取了“洞然不疑”的做法。武德年间,他收降了刘武周的大将尉迟敬德,不久,敬德手下的两个将领叛逃了。于是有人认为敬德必叛,力劝他杀掉敬德。他非但不杀,反而把尉迟敬德召入卧室,温语相慰,使之宽心,临别还赠送金宝。尉迟敬德被他的推心待士,赤诚相见所感动,发誓“以德报国”。后来,敬德果然为李唐王朝打天下,为秦王夺位立下了汗马功劳。玄武门之变,“昔仇”隋臣魏征成为阶下囚。唐太宗慕其才华出众,不报私仇,出以公心,反而日见亲重。初授谏议大夫,后擢侍中,不到七年时间,魏征由“仇虏”而至位极人臣,唐太宗对其的信任不亚于房、杜,如此“推心待士”,大度用人,这在古代的帝王中极为罕见。当然魏征也没有辜负太宗的厚望,频加忠谏,劝以从善,治国才华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难怪唐太宗在一次赏月夜宴中说出“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之语。公元634年魏征病死,太宗十分悲痛,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魏征一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五、严格考核,赏罚分明。考核是用人的又一个重要环节,没有严格考核,就难分贤愚优劣,也无法实施奖惩。《管子》中有一句名言:“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意思是讲对于一个人才,不经过考核就不能任用,不经过试用就不能作为人才储备。对于具体的考核办法,《论语》中指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韩非子》中则认为“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就是要遵循思想和实际是否一致来判断他们的“是”还是“非”;要在接触实际中,用比较、对照的方法来证实。判断一个人的才干,不能只看他的言谈辞令,更要看他的实际能力。
  用人时还要注意,不能只有考核而没有奖惩。必须刚柔相济,恩威并用,宽猛互济,这是自古以来公认的管理原则。孔子在《论语》中云:“道之以德,齐之致礼,有耻且格。”即主张道德感化和制度约束两手并用。道德感化、感情激励,是“柔”的一手;执行纪律、严格考核,是“刚”的一手。而要做到刚柔并济,就必须奖罚分明。韩非子主张:“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诸葛亮对韩非子的论点在《便宜十六策·赏罚第十》中作了更具体的论述,“赏罚之政,谓赏善罚罪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他的“挥泪斩马谡”便是实行这一原则的范例。诸葛亮与马谡义同兄弟,马谡也是一个智谋之臣。当诸葛亮命马谡镇守街亭,马谡却妄自尊大,刚愎自用,最后导致街亭失守和诸葛亮苦心经营的北伐失败。诸葛亮为了严肃军纪,下令将其斩首示众。马谡死后,诸葛亮大哭不已,亲自临祭;又将马谡家小加以抚恤,按月给与禄米;并上表后主自贬三级。
  责任编辑:达名流
其他文献
近年来,襄樊学院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推进学校科学和谐发展,学校事业呈现勃勃生机,步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快车道。  一、努力打造学习、研究型班子,提高宏观驾驭、科学决策的统领能力  学校党委按照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的要求,强化班子“干事创业”意识,提升“想干事、善干事、干成事”的能力,通过坚持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理论务虚学习会等
期刊
近些年来,湖北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致力于德育创新,以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德育实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明确创新思维,引领德育创新  2006年,湖北省教育厅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中小学德育过程必须遵循“创新性原则”,即“坚持适应时代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断创新思想道
期刊
“研究统计表明组织成败有45%-65%的变异量是由领导者的领导能力所决定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对各国政府和企业而言,如何在全球化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提高其组织的运作效能是当前重要的议题。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要提升组织的行政效能,必须强化组织各部门的综合能力,而要强化组织各部门的综合能力,首先要有高素质的组织成员,而要有高素质的组织成员,首要之途是提升他们的核心素质,但是如何提高领导者素质
期刊
【编者按】 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建立社会利益协调机制,舒缓社会紧张,平和社会心态,促进社会和谐,关键在于提升领导干部创新社会管理的能力。本刊从本期起将连载中共赣州市委党校副校长黄明哲教授的一组论文《关于提升领导干部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的思考》之一、二、三,以飨读者。    【内容提
期刊
高校学生社团是当代大学生组织形态中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和繁荣校园文化、实现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在高等美术院校,由于其专业知识背景的特殊性,学生社团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承担着更为独特的作用,也面临着与其它高等院校大为不同的校园环境。本文试以高等美术院校学生社团的独特特征为切入点,探究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社团的关系  校园文化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
期刊
湖北经济学院是2002年3月由三校合并组建的,组建时间短,融合难度大,建设任务重,重大决策多,教职工思想活跃,学校党的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现实矛盾使学校党委清醒认识到,必须努力实行党务公开,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加快实现“入主流,办特色,高起点发展”的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逐步推进党务公开”的要求后,学校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在全校范围内积极稳妥地推进
期刊
【内容提要】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文科高等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的教育一样在我国长期客观存在并发挥独特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文科高等职业教育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北青社工”模式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推进文科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文科高等职业教育实训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积极做好每一项工作。  【关键词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充分说明,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权力运行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才能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服好务,始终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
期刊
当前,在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有一个突出问题不容忽视:在广大农村中小学,一方面,紧缺名师资源,另一方面,却出现大量“名师闲置”现象。以笔者所在的甘肃省会宁县为例,一些农村学校,担当教育教学重任的多是执教时间不长的年轻教师,而那些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获得“高级教师”甚至“特级教师”荣誉称号的“名师”们,其工作却往往比较清闲。他们的工作状态普遍呈现为“三多三少”:任务性工作多,创新性工作少
期刊
军校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部队建设和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军事人才的重要任务。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以及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人才竞争进一步加剧,军校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军校要办得好,关键是要有一个能力强、素质高的领导班子。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培养合格的军事人才,更关系到党对军校的绝对领导,关系到军校能否更好地为国防建设和部队发展服务。当前,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军校领导班子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