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怎样才能实现课堂“高效”呢?我认为一节可以称得上高效的课,必须达到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即变课堂教学的“少、慢、差、费”为“多、快、好、省”,变课堂效果的“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下面我就如何构建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从以下“四步曲”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通过课前的充分准备实现有效教学,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亲自实践操作,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全都依赖于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具体要求:①有效地准备素材。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课上所需的素材。②有效地了解学情。备课时教师心中要有学生,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学最佳时间的教学密度,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教法与学法。③有效地钻研教材。做到能驾驭教材,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加工,把教材内容处理成符合认知规律、学生容易理解和感兴趣的教学体系。
二、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实现有效教学,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所授课班级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和基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使教学变得更有效,应该更关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
学生的学习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兴趣,而目前的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在编写上,因为需要考虑到教材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往往在一开始都安排了大量理论性的内容,针对本学科在机房上课的特点,如果一节课教师都在讲理论、讲概念,无论备课得如何仔细,讲解得如何精彩,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在教学的一开始就受到重创,从而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脱节。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可以将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将理论穿插在实践操作中,使学生每节课都能保持充分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三、通过选择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想选择教法主要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1)教法选择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2)教法选择应注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集中,求知欲最强烈,知识迁移最快,信息交流量最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3)教法选择应注意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差异。我主要采用“分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来解决差异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四、通过建立评价机制实现有效教学,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教学评价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了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实现。
新课程强调过程性评价,学习的结果固然重要,但仅凭结果进行评价显然是片面的。信息技术课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每节课都能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形成一件件电脑作品。对于一节课内需要独立完成的作品,要求下课前学生必须提交自己的作品,采用抽查与必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生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对于一个主题内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比如用Word制作电子板报,这里有基本软件的操作,但更多的是素材的选择、颜色的搭配等。让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评价,指出它的亮点,且让学生自己讲出设计的一些想法,引起同学们的共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在评价的过程中,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程度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通过客观、科学的评价,使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及时改进自己学习上的不足。
总之,追求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带来的是课堂教学洋溢着的勃勃生机,同时也给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有课前充分的准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大胆地实践,不断地创新,脚踏实地,认真规范课堂教学,就一定会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谐。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
一、通过课前的充分准备实现有效教学,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内容都需要学生亲自实践操作,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会碰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全都依赖于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具体要求:①有效地准备素材。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课上所需的素材。②有效地了解学情。备课时教师心中要有学生,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学最佳时间的教学密度,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教法与学法。③有效地钻研教材。做到能驾驭教材,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难与易、快与慢、多与少的关系,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加工,把教材内容处理成符合认知规律、学生容易理解和感兴趣的教学体系。
二、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实现有效教学,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根据所授课班级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的程度和基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使教学变得更有效,应该更关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
学生的学习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兴趣,而目前的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在编写上,因为需要考虑到教材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往往在一开始都安排了大量理论性的内容,针对本学科在机房上课的特点,如果一节课教师都在讲理论、讲概念,无论备课得如何仔细,讲解得如何精彩,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在教学的一开始就受到重创,从而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脱节。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可以将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将理论穿插在实践操作中,使学生每节课都能保持充分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三、通过选择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想选择教法主要应注意以下三方面:
(1)教法选择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2)教法选择应注意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集中,求知欲最强烈,知识迁移最快,信息交流量最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3)教法选择应注意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差异。我主要采用“分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来解决差异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四、通过建立评价机制实现有效教学,打造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教学评价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围绕《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评价教与学,保证了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实现。
新课程强调过程性评价,学习的结果固然重要,但仅凭结果进行评价显然是片面的。信息技术课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每节课都能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形成一件件电脑作品。对于一节课内需要独立完成的作品,要求下课前学生必须提交自己的作品,采用抽查与必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生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对于一个主题内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比如用Word制作电子板报,这里有基本软件的操作,但更多的是素材的选择、颜色的搭配等。让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评价,指出它的亮点,且让学生自己讲出设计的一些想法,引起同学们的共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在评价的过程中,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对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程度有了一个客观的认识。通过客观、科学的评价,使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及时改进自己学习上的不足。
总之,追求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带来的是课堂教学洋溢着的勃勃生机,同时也给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有课前充分的准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选择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大胆地实践,不断地创新,脚踏实地,认真规范课堂教学,就一定会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谐。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