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与德育的整合非常重要,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体现。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有计划的“育人”。教师应该切实把握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本质,结合有效的教学手段,灵活自然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在促进学生德育素质良好提高的基础上,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整合
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最基础的、也是最永恒的话题。“德为素质之基,为人之本”可见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怎样把语文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整合起来呢?《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好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励他们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把他们培养成为新一代的有用人才。
一、德育与语文整合的必要性
1. 马加爵杀人事件
马加爵读大学后一直有很大的压力,过得不好,总觉得同学们看不起他,在背后议论他的一些生活习惯甚至是个人隐私。一天和几个同学打牌,有同学认为他作弊,让马加爵积累多年的怨气终于爆发,他觉得,他们既然看不起自己,不如杀了他们,惨案终于发生了……虽然成绩优异但人格扭曲,是心理阴暗而缺乏良好教育的结果,我们看到马加爵缺乏悲悯之心、做人的原则、底线伦理、同情能力、自我保护常识,也看得到歧视马加爵的同学的冷漠。
2. 乌鲁木齐市一小学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摸底:你最敬仰的人是谁?45%的学生敬仰体育、影视明星,39%的学生敬仰科学家,只有15%的学生表示敬仰父母。早前上海市“上海学生抗逆力现状与对策”调查显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是中小学生面对的最主要的应激性事件,丧亲之痛位居其后。这一连串的调查结果不禁使家长困惑,辛辛苦苦、全身心地养育孩子,竟比不上一个与他毫无关系的明星的分量吗?
从以上的“马加爵杀人事件”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调查可见品德教育迫在眉睫,德育与学科整合势在必行。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要把德育与学科整合,特别是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课,更应该做到相互联系,密切协调,把德育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去。
二、德育与语文整合应遵循的原则
1. 正确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2.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只有掌握自己所教育的对象心理性格的特征,根据他们的心理结构、年龄等特点进行教学,把德育融入教学之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德育与语文整合的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 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当今,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表现为热爱社会主义中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捍卫国家的统一与尊严,为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而献出自己的青春与力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恰如其分地对学生施教,给学生以直接、感性的思想教育。让他们在缅怀历史的同时,更加热爱祖国的今天,矢志不渝地开创祖国的未来。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理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健全的人格、良好个性心理素质的重任,使课文中那些生动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崇高的精神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把这些作为参照的榜样。
3.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塑造良好的个性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语文课堂教学要结合知识、能力教学,对学生进行个性自我发展意识的引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个性教育资源,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熏陶。
四、把德育工作贯穿于语文教育的各个环节
1. 识字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我们可以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如在教学“秋”这个字时,笔者故意把“禾”字右边的一点写长,让学生与书上的“秋”字比较,看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哪种写法好看。学生很快便发现书上的“秋”字的“禾”字旁的捺要改为点,并表示书上的写法好看。我便借机及时加以点拨: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有“互相谦让”的好传统。“禾”要让“火”这样整个字就挺拔有生气了;如果不做变化,各占一半,互不相让,挤在一起则会影响字形的美观。字如此,做人更是这样。同学们之间交往时应从全局出发,注意团结友爱,互相谦让。
2. 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阅读教学进行德育渗透重在于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学生读这些文质兼美的课文,一方面感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读《白杨》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领悟到: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高大、挺秀、直而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不单单是白杨树,还有那些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们。本文中最能启迪学生心灵的是结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精神,能唤起学生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国的西部、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促使学生产生相类似的道德行为。
3. 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写作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利用写作教学,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行德育渗透。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在作文教学时,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在锻炼了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
总之,小学语文与德育的整合非常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契机,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滴水也可以穿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踏踏实实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学生们一定会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德智体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整合
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教育最基础的、也是最永恒的话题。“德为素质之基,为人之本”可见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怎样把语文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整合起来呢?《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好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激励他们为建设祖国而努力学习,把他们培养成为新一代的有用人才。
一、德育与语文整合的必要性
1. 马加爵杀人事件
马加爵读大学后一直有很大的压力,过得不好,总觉得同学们看不起他,在背后议论他的一些生活习惯甚至是个人隐私。一天和几个同学打牌,有同学认为他作弊,让马加爵积累多年的怨气终于爆发,他觉得,他们既然看不起自己,不如杀了他们,惨案终于发生了……虽然成绩优异但人格扭曲,是心理阴暗而缺乏良好教育的结果,我们看到马加爵缺乏悲悯之心、做人的原则、底线伦理、同情能力、自我保护常识,也看得到歧视马加爵的同学的冷漠。
2. 乌鲁木齐市一小学对学生们进行“思想”摸底:你最敬仰的人是谁?45%的学生敬仰体育、影视明星,39%的学生敬仰科学家,只有15%的学生表示敬仰父母。早前上海市“上海学生抗逆力现状与对策”调查显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是中小学生面对的最主要的应激性事件,丧亲之痛位居其后。这一连串的调查结果不禁使家长困惑,辛辛苦苦、全身心地养育孩子,竟比不上一个与他毫无关系的明星的分量吗?
从以上的“马加爵杀人事件”和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调查可见品德教育迫在眉睫,德育与学科整合势在必行。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要把德育与学科整合,特别是作为人文学科的语文课,更应该做到相互联系,密切协调,把德育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去。
二、德育与语文整合应遵循的原则
1. 正确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到一些道德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然而,语文教学毕竟应该以语文教育为主,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教育的本色和主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只能是一种渗透,以自然的穿插形式出现。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
2.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想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只有掌握自己所教育的对象心理性格的特征,根据他们的心理结构、年龄等特点进行教学,把德育融入教学之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德育与语文整合的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 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当今,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表现为热爱社会主义中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捍卫国家的统一与尊严,为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而献出自己的青春与力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恰如其分地对学生施教,给学生以直接、感性的思想教育。让他们在缅怀历史的同时,更加热爱祖国的今天,矢志不渝地开创祖国的未来。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理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健全的人格、良好个性心理素质的重任,使课文中那些生动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崇高的精神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把这些作为参照的榜样。
3.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塑造良好的个性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语文课堂教学要结合知识、能力教学,对学生进行个性自我发展意识的引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个性教育资源,使学生在阅读中受到熏陶。
四、把德育工作贯穿于语文教育的各个环节
1. 识字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我们可以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如在教学“秋”这个字时,笔者故意把“禾”字右边的一点写长,让学生与书上的“秋”字比较,看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哪种写法好看。学生很快便发现书上的“秋”字的“禾”字旁的捺要改为点,并表示书上的写法好看。我便借机及时加以点拨:中国是礼仪之邦,向来有“互相谦让”的好传统。“禾”要让“火”这样整个字就挺拔有生气了;如果不做变化,各占一半,互不相让,挤在一起则会影响字形的美观。字如此,做人更是这样。同学们之间交往时应从全局出发,注意团结友爱,互相谦让。
2. 阅读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阅读教学进行德育渗透重在于文学作品的熏陶、感染。学生读这些文质兼美的课文,一方面感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读《白杨》一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领悟到:在那茫茫的大戈壁上,高大、挺秀、直而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不单单是白杨树,还有那些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们。本文中最能启迪学生心灵的是结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精神,能唤起学生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国的西部、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促使学生产生相类似的道德行为。
3. 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写作教学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利用写作教学,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行德育渗透。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写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有进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教师要让学生懂得,要写好文章,不仅要有好的语言素质和写作技巧,更要有好的人品。在作文教学时,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去观察感受大自然,学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对大自然,在锻炼了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达到了德育渗透的目的。
总之,小学语文与德育的整合非常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契机,积极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滴水也可以穿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踏踏实实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学生们一定会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德智体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