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319-01
舒适就是指个体在其环境中保持平静、安宁的精神状态,是身心健康、没有疼痛、没有焦虑、轻松自在的感觉。当人生病时,机体正常时平静、安宁状态受到破坏,安全感消失,常常处于不舒适的状态。舒适护理模式(comfortcare)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是台湾华杏出版机构总裁萧丰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的, 他认为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的舒适为考虑的重点,它的主要内容是指通过护理使患者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真正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四方面达到舒适的目的。而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心理护理效果,使之在心理舒适的情况下接受治疗、促进其早日康复。
1 心理评估
对患者心理状况做充分的评估,主要方式是通过护理人员细心观察、心理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小儿患者和不能用语言表达的重危患者,通过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了解以及非语言沟通的方式、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进行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心理评估应该贯穿于患者的整个病程中。
2 各阶段心理舒适护理
2.1 术前阶段
患者入院时我们首先满足入院患者对舒适的需求,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适宜的光线和温湿度、整洁的被褥、舒适的床单位、安全的硬件设备、整洁安静的病房环境等所有这一切都能提高舒适度,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刺激。护士热情、耐心的入院接待,详细的入院介绍及入院评估,减少了患者对陌生环境的焦虑,使患者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满足了其心理舒适的需求。而患者对手术的期盼,有时会对手术期望值过高,急于探听手术效果,同时又担心留后遗症,导致心理焦虑紧张。此时护士应根据患者心理状态选择合适的时机,在病房或医生办公室等地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空间,配合医生详细讲解手术相关知识,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在交谈中要注意礼貌称谓以及谈话语调和语速,语言安抚能反应出护士的美好心灵,给患者以温暖和鼓舞,消除紧张情绪,达到心理舒适。
2.2 术中、术后阶段
2.2.1 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患者的安全感、舒适感、信任感,改善护患关系,调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手术室护士应做好充分的术前、术后访谈与心理评估,给予患者热心关怀与安全感,术中减少不必要的噪音,操作时若患者清醒则应耐心解释,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不谈论患者病情、预后及与手术无关的事情,以降低其紧张心理。病房护士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尽可能让其感到舒适,包括环境、卧位、隐私保护等,在进行心理护理时更易取得其信任,可使患者放松的说出内心感受,结合温柔的动作、亲切的言语和关注的目光,认真倾听,给患者心理安慰,以稳定其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2.2 改善、緩解患者的疼痛和不良情绪。在进行护理操作中除了让患者生理舒适,也要让患者感到心理舒适,以轻柔的手法,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体贴周到的服务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舒适。例如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操作造成的创伤、体位的限制、空间的制约,对规律生活的干扰等都影响到患者的舒适。护理人员首先要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处处为患者着想,切实做到关心、体贴、热情帮助患者,用娴熟的技术可减轻穿刺造成的创伤,从而减轻疼痛,使患者生理舒适。严谨的操作规程和三查七对,充分的知识和技术储备,可给患者以安全感和信任感,减轻患者的畏惧心理,使患者心理舒适。同时要鼓励患者采取最积极的自理行为,力所能及地解决别人无法替代的问题。治疗时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作适当交谈,向患者自我介绍,与患者及时沟通,使其产生信赖感,消除孤独无助、焦虑悲观的不良情绪。
2.2.3 加强医护合作,责任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同时和主管医生经常巡视病房,一旦发现患者有病情及情绪变化,应及时沟通并采取有效措施,这样可使患者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和安全感。另外,责任护士主动介绍主管医生经验丰富、治疗效果好,树立威信,增加信赖感,解除患者的疑虑;主管医生介绍责任护士的护理技术精湛,责任心强,使患者认真配合。
2.2.4 提高患者住院质量,丰富患者生活。鼓励患者读书看报、听音乐、看电视、经常开展健康教育座谈会等活动方式使患者多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社会信息,患者间可相互鼓励、帮助,找回自我价值,转移对疾病和疼痛的注意力。
2.3 康复阶段
2.3.1 调动社会、家庭支持系统:亲属是病人的支柱和依靠,此时,亲属的重视和关心可满足病人被尊重、被爱护的心理需求。而亲属不适宜的探视又可能影响病人的休息和康复。因此,我们适当限制探视人数、时间,告知病人亲属交谈的注意问题,个别病人由于手术造成自我形象改变,不愿意其他人打扰,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尽量控制来访者的范围和避免过多地谈论病情,以良好的情绪影响病人。如病人配合好、恢复有进展时要适时地鼓励,使病人获得心理的满足和信心。
2.3.2 生活指导: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是确保术后效果的重要措施,如果术后锻炼不到位或方法错误,患者可能无法达到术后最佳效果,甚至出现功能障碍,这将长期甚至终生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问题,因此,在进行宣教时要向患者强调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让其从心里重视起来,指导患者在掌握功能锻炼的状态下,尽早进行生活能力训练,让患者学会自我护理和生活,为患者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3 讨论
大量资料显示,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好坏有密切关系。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促进护患交流,有利于治疗护理。舒适护理模式目的是使患者达到最佳的身、心、社会、灵性的全人健康状态。运用舒适护理于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护理的服务过程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受和满意度,充分体现了护理服务的人文精神。由于舒适护理有丰富的内涵,对护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不断汲取知识,以不断完善护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而技术含量的相应增加,护理人员必然赢得患者的信任、尊重和肯定,从而也有效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
舒适就是指个体在其环境中保持平静、安宁的精神状态,是身心健康、没有疼痛、没有焦虑、轻松自在的感觉。当人生病时,机体正常时平静、安宁状态受到破坏,安全感消失,常常处于不舒适的状态。舒适护理模式(comfortcare)又称“萧氏双c护理模式”,是台湾华杏出版机构总裁萧丰富先生于1998年提出的, 他认为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的舒适为考虑的重点,它的主要内容是指通过护理使患者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真正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四方面达到舒适的目的。而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心理护理效果,使之在心理舒适的情况下接受治疗、促进其早日康复。
1 心理评估
对患者心理状况做充分的评估,主要方式是通过护理人员细心观察、心理问卷调查等方法评估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小儿患者和不能用语言表达的重危患者,通过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了解以及非语言沟通的方式、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进行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是动态变化的,所以心理评估应该贯穿于患者的整个病程中。
2 各阶段心理舒适护理
2.1 术前阶段
患者入院时我们首先满足入院患者对舒适的需求,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适宜的光线和温湿度、整洁的被褥、舒适的床单位、安全的硬件设备、整洁安静的病房环境等所有这一切都能提高舒适度,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刺激。护士热情、耐心的入院接待,详细的入院介绍及入院评估,减少了患者对陌生环境的焦虑,使患者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满足了其心理舒适的需求。而患者对手术的期盼,有时会对手术期望值过高,急于探听手术效果,同时又担心留后遗症,导致心理焦虑紧张。此时护士应根据患者心理状态选择合适的时机,在病房或医生办公室等地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空间,配合医生详细讲解手术相关知识,耐心细致地解答患者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在交谈中要注意礼貌称谓以及谈话语调和语速,语言安抚能反应出护士的美好心灵,给患者以温暖和鼓舞,消除紧张情绪,达到心理舒适。
2.2 术中、术后阶段
2.2.1 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舒适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患者的安全感、舒适感、信任感,改善护患关系,调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手术室护士应做好充分的术前、术后访谈与心理评估,给予患者热心关怀与安全感,术中减少不必要的噪音,操作时若患者清醒则应耐心解释,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不谈论患者病情、预后及与手术无关的事情,以降低其紧张心理。病房护士在护理患者过程中尽可能让其感到舒适,包括环境、卧位、隐私保护等,在进行心理护理时更易取得其信任,可使患者放松的说出内心感受,结合温柔的动作、亲切的言语和关注的目光,认真倾听,给患者心理安慰,以稳定其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2.2 改善、緩解患者的疼痛和不良情绪。在进行护理操作中除了让患者生理舒适,也要让患者感到心理舒适,以轻柔的手法,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体贴周到的服务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感受到舒适。例如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操作造成的创伤、体位的限制、空间的制约,对规律生活的干扰等都影响到患者的舒适。护理人员首先要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处处为患者着想,切实做到关心、体贴、热情帮助患者,用娴熟的技术可减轻穿刺造成的创伤,从而减轻疼痛,使患者生理舒适。严谨的操作规程和三查七对,充分的知识和技术储备,可给患者以安全感和信任感,减轻患者的畏惧心理,使患者心理舒适。同时要鼓励患者采取最积极的自理行为,力所能及地解决别人无法替代的问题。治疗时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作适当交谈,向患者自我介绍,与患者及时沟通,使其产生信赖感,消除孤独无助、焦虑悲观的不良情绪。
2.2.3 加强医护合作,责任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同时和主管医生经常巡视病房,一旦发现患者有病情及情绪变化,应及时沟通并采取有效措施,这样可使患者心理上得到满足感和安全感。另外,责任护士主动介绍主管医生经验丰富、治疗效果好,树立威信,增加信赖感,解除患者的疑虑;主管医生介绍责任护士的护理技术精湛,责任心强,使患者认真配合。
2.2.4 提高患者住院质量,丰富患者生活。鼓励患者读书看报、听音乐、看电视、经常开展健康教育座谈会等活动方式使患者多了解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社会信息,患者间可相互鼓励、帮助,找回自我价值,转移对疾病和疼痛的注意力。
2.3 康复阶段
2.3.1 调动社会、家庭支持系统:亲属是病人的支柱和依靠,此时,亲属的重视和关心可满足病人被尊重、被爱护的心理需求。而亲属不适宜的探视又可能影响病人的休息和康复。因此,我们适当限制探视人数、时间,告知病人亲属交谈的注意问题,个别病人由于手术造成自我形象改变,不愿意其他人打扰,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尽量控制来访者的范围和避免过多地谈论病情,以良好的情绪影响病人。如病人配合好、恢复有进展时要适时地鼓励,使病人获得心理的满足和信心。
2.3.2 生活指导: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是确保术后效果的重要措施,如果术后锻炼不到位或方法错误,患者可能无法达到术后最佳效果,甚至出现功能障碍,这将长期甚至终生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问题,因此,在进行宣教时要向患者强调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让其从心里重视起来,指导患者在掌握功能锻炼的状态下,尽早进行生活能力训练,让患者学会自我护理和生活,为患者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3 讨论
大量资料显示,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心理状态好坏有密切关系。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促进护患交流,有利于治疗护理。舒适护理模式目的是使患者达到最佳的身、心、社会、灵性的全人健康状态。运用舒适护理于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护理的服务过程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受和满意度,充分体现了护理服务的人文精神。由于舒适护理有丰富的内涵,对护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不断汲取知识,以不断完善护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而技术含量的相应增加,护理人员必然赢得患者的信任、尊重和肯定,从而也有效提升了患者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