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资本主义精神作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宗教力量扮演了重要角色。宗教改革后新教产生出天职观念,将世俗劳动看作上帝对信徒要求,最高的世俗道德,是上帝拣选选民的标志,在世俗与宗教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有巨大推动力。
关键词:天职;路德;加尔文宗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7-0322-01
天職的观念是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伦理的最重要的特征,一定意义上也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根本基础。它产生于宗教改革过程中的新教教派中,以某种方式将中世纪以来的纯粹禁欲主义的宗教拉回到世俗生活中来,在宗教与现代资本主义秩序之间建立起一种密切的联系。马克斯·韦伯在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论述了这一天职观念的产生,发展,内容及其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
天职观念产生于宗教之中,有着深刻的宗教内涵,倡导劳动是上帝的呼召,是上帝给人的责任,在任何场合下,履行尘世的责任是上帝接受的唯一生活方式。天职观念以其对信徒的影响在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资本主义秩序的建立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天职观念的产生是一种历史现象,把劳动看作是目的本身,这在资本主义之前是不存在的,在前资本主义的人看来也是难以理解的。因为在此之前对职业的看法要么是传统主义式的认为只是生存的手段,在这种人中不存在勤奋劳动的观念,要么认为只是一种追逐金钱和利益的方式,而带有这种观念的人则没有任何道德的谋利,如韦伯在书中所说“他们这些人对黄金的贪欲要比一个英国人在同样的情况下来的强烈的多,也不讲道德的多”。在这样缺乏道德伦理的情况下是难以产生出现代的资本主义精神,也难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而起到这样作用的正是产生于新教之中的天职观念。天职的观念最早出现于路德翻译的德文版圣经,其中用到了德文单词beruf。
路德所使用的beruf一词既包含有神圣的意思,又有世俗观念涵括其中。其重要性不在于对日常行为的积极评价,因为这一评价早已有之,而是在于使世俗活动具有了宗教意义,并且把完成世俗事物的义务尊为个人道德行为的最高形式。路德的天职观充满了传统主义的思想。而韦伯所阐述的包含于资本主义精神内的对资本主义秩序的建立至关重要的天职观则是在世俗活动和宗教之间建立起一种根本性联系的,以其伦理禁欲色彩为重要特点的观念。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说的天职观主要是与资本主义精神挂钩的,是那种在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中发挥巨大作用,能够代表资本主义精神的天职观念,在此意义上而言,韦伯相对赞成加尔文宗的天职观。加尔文的神学预定论阐述了一种绝对权威和神圣的上帝观念以及神圣救恩的思想。预定论中的上帝是一个严厉专制的上帝,上帝的判决是人获救的唯一原因,善行、圣事等只是荣耀上帝的手段,不能作为获救的手段。权威和至高的上帝在万世之前就已经预定了谁是选民,谁是弃民。弃民永远都是弃民,就连耶稣的宝血也只为选民献出,救赎限定在选民之中,教会之外无救恩。
加尔文本人认为现世的人无法知道自己是否是上帝的选民,这是上帝的奥秘,人是无法获知的,除非上帝揭示给我们。在后来的加尔文教会中,发展出了新的解释,即“把自己看成选民,把所有的疑虑统统视为魔鬼的诱惑,并与之斗争,这被认为是一种绝对的责任”“为了获得这种自信,紧张的世俗活动被当作最合适的途径,只有世俗活动能驱散宗教里的疑虑,给人带来恩宠的确定性。”选民的标志在于一贯的荣耀上帝,而荣耀上帝则表现为在尘世生活中恪守道德、勤奋劳动、事业有成等,这就使信徒有一种强烈的世间使命感。这样加尔文的预定论就有了一个完整的、能够自圆其说的体系,亦即上帝在万世之前已预定了谁是选民,谁是弃民,选民的标志就在于一贯的荣耀上帝,在尘世辛勤劳动、努力工作、获得成就。信徒恪守这种观念,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按照这样的教导来行事,形成了一种体系化、合理化的生活,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职业观,不仅是上帝呼召我们劳动,更重要的是,能够由此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但是,这种天职的观念除了上帝呼召的劳动之外,在其他方面也不等同与为了谋利而不择手段以及在获利之后挥霍过活的传统职业观。在这种全新的天职观中还包括着一种宗教式的伦理禁欲主义色彩。此外,劳动本身在西方教会中就是受推崇的禁欲途径,也就是说新教并没有抛弃禁欲主义,而只是将中世纪时的那种修道院式的禁欲生活转移到世俗生活之中,以劳动来抵御各种欲望。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加尔文宗的全新的天职观念,即为了荣耀上帝而劳动,把劳动作为目的本身,劳动决不是为了享乐,要在劳动中恪守禁欲主义。这样的天职观正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的资本主义精神的重要内容——劳动具有道德意义,逐利不是道德低下的表现,对利益的追求存在着一种内在伦理的约束,它在宗教与世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随着资本主义的继续深化发展和力量的不断壮大,这种在资本主义精神之中的天职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可以从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二章“资本主义精神”中看出来,人们仍然有职业责任的观念,但是劳动是为了荣耀上帝的观念淡化了;人们仍然辛勤劳动,但是把劳动本身作为目的转变成了把赚钱本身作为目的;人们的行为内在的拥有道德伦理的规范,但外显的道德态度中带有一种功利色彩,如富兰克林的文章中表现出对诚实、勤劳、节俭等品质的关注是因为它们可以保证信用,对个人有实际的用处。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
作者单位:
[1]马克斯.韦伯.陈维纲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顾忠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天职;路德;加尔文宗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7-0322-01
天職的观念是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伦理的最重要的特征,一定意义上也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根本基础。它产生于宗教改革过程中的新教教派中,以某种方式将中世纪以来的纯粹禁欲主义的宗教拉回到世俗生活中来,在宗教与现代资本主义秩序之间建立起一种密切的联系。马克斯·韦伯在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论述了这一天职观念的产生,发展,内容及其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
天职观念产生于宗教之中,有着深刻的宗教内涵,倡导劳动是上帝的呼召,是上帝给人的责任,在任何场合下,履行尘世的责任是上帝接受的唯一生活方式。天职观念以其对信徒的影响在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资本主义秩序的建立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天职观念的产生是一种历史现象,把劳动看作是目的本身,这在资本主义之前是不存在的,在前资本主义的人看来也是难以理解的。因为在此之前对职业的看法要么是传统主义式的认为只是生存的手段,在这种人中不存在勤奋劳动的观念,要么认为只是一种追逐金钱和利益的方式,而带有这种观念的人则没有任何道德的谋利,如韦伯在书中所说“他们这些人对黄金的贪欲要比一个英国人在同样的情况下来的强烈的多,也不讲道德的多”。在这样缺乏道德伦理的情况下是难以产生出现代的资本主义精神,也难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而起到这样作用的正是产生于新教之中的天职观念。天职的观念最早出现于路德翻译的德文版圣经,其中用到了德文单词beruf。
路德所使用的beruf一词既包含有神圣的意思,又有世俗观念涵括其中。其重要性不在于对日常行为的积极评价,因为这一评价早已有之,而是在于使世俗活动具有了宗教意义,并且把完成世俗事物的义务尊为个人道德行为的最高形式。路德的天职观充满了传统主义的思想。而韦伯所阐述的包含于资本主义精神内的对资本主义秩序的建立至关重要的天职观则是在世俗活动和宗教之间建立起一种根本性联系的,以其伦理禁欲色彩为重要特点的观念。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说的天职观主要是与资本主义精神挂钩的,是那种在资本主义精神的形成中发挥巨大作用,能够代表资本主义精神的天职观念,在此意义上而言,韦伯相对赞成加尔文宗的天职观。加尔文的神学预定论阐述了一种绝对权威和神圣的上帝观念以及神圣救恩的思想。预定论中的上帝是一个严厉专制的上帝,上帝的判决是人获救的唯一原因,善行、圣事等只是荣耀上帝的手段,不能作为获救的手段。权威和至高的上帝在万世之前就已经预定了谁是选民,谁是弃民。弃民永远都是弃民,就连耶稣的宝血也只为选民献出,救赎限定在选民之中,教会之外无救恩。
加尔文本人认为现世的人无法知道自己是否是上帝的选民,这是上帝的奥秘,人是无法获知的,除非上帝揭示给我们。在后来的加尔文教会中,发展出了新的解释,即“把自己看成选民,把所有的疑虑统统视为魔鬼的诱惑,并与之斗争,这被认为是一种绝对的责任”“为了获得这种自信,紧张的世俗活动被当作最合适的途径,只有世俗活动能驱散宗教里的疑虑,给人带来恩宠的确定性。”选民的标志在于一贯的荣耀上帝,而荣耀上帝则表现为在尘世生活中恪守道德、勤奋劳动、事业有成等,这就使信徒有一种强烈的世间使命感。这样加尔文的预定论就有了一个完整的、能够自圆其说的体系,亦即上帝在万世之前已预定了谁是选民,谁是弃民,选民的标志就在于一贯的荣耀上帝,在尘世辛勤劳动、努力工作、获得成就。信徒恪守这种观念,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按照这样的教导来行事,形成了一种体系化、合理化的生活,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职业观,不仅是上帝呼召我们劳动,更重要的是,能够由此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但是,这种天职的观念除了上帝呼召的劳动之外,在其他方面也不等同与为了谋利而不择手段以及在获利之后挥霍过活的传统职业观。在这种全新的天职观中还包括着一种宗教式的伦理禁欲主义色彩。此外,劳动本身在西方教会中就是受推崇的禁欲途径,也就是说新教并没有抛弃禁欲主义,而只是将中世纪时的那种修道院式的禁欲生活转移到世俗生活之中,以劳动来抵御各种欲望。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加尔文宗的全新的天职观念,即为了荣耀上帝而劳动,把劳动作为目的本身,劳动决不是为了享乐,要在劳动中恪守禁欲主义。这样的天职观正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的资本主义精神的重要内容——劳动具有道德意义,逐利不是道德低下的表现,对利益的追求存在着一种内在伦理的约束,它在宗教与世俗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随着资本主义的继续深化发展和力量的不断壮大,这种在资本主义精神之中的天职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可以从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二章“资本主义精神”中看出来,人们仍然有职业责任的观念,但是劳动是为了荣耀上帝的观念淡化了;人们仍然辛勤劳动,但是把劳动本身作为目的转变成了把赚钱本身作为目的;人们的行为内在的拥有道德伦理的规范,但外显的道德态度中带有一种功利色彩,如富兰克林的文章中表现出对诚实、勤劳、节俭等品质的关注是因为它们可以保证信用,对个人有实际的用处。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
作者单位:
[1]马克斯.韦伯.陈维纲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顾忠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