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的“活水源头”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nyao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文章是生活的馈赠,写作的源泉是生活。
  曾有过这样的故事:一次,挪威著名小提琴家部尔(1810-1880)给国王演奏,国王听得醉了,就问部尔:“你在什么地方学会演奏这样的音乐,你怎么知道在世界上有这种乐声,在你的小提琴还未演奏时,你从何处听到这美妙的声音呢?”部尔回答说:“我在家乡常登临高山,纵目大海,或小坐村间,晚风轻拂,群树舞动,我便把潮音和涛声留在我的琴上;我静坐在如哭如诉的潺潺流水旁,我便将这流水声留在我的琴上;我把风吼的震动留在我的琴上;我听见晓破和落日的妙曲,便把它们的低语留在我的琴上。”正如我国民间艺人阿炳一样,如果部尔没有生活中体悟的努力,会有美妙的天籁从他们的心里、手上流出来么?
  音乐是这样,写作也是如此。“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确,生活是写作取之不竭的一泓清泉。然而再回头看看我们初中学生的习作,他们中绝大多数在写作实践中却不懂得接受生活的馈赠,有的无病呻吟,有的凭空捏造,缺少生活的积淀。鉴于此,我觉得在扎实抓好作文教学的同时,应帮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找到属于自己写作的“活水源头”。
  一、引导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亮点”
  所谓“亮点”,是指生活中那些有价值,闪烁着人性光辉的至真、至善、至美,具有审美特质的东西。生活中传奇式的壮举并不多见,而小事却是同学们熟悉的,写大事往往流于杜撰编造,空洞无物;写小事则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教师应善于从学生身边小事入手,积极引导。当然写小事时,不能将陈谷子烂豆子一股脑儿的都写进文中,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感悟,善于捕捉有价值的写作素材。“慧眼识珠”才能真正捕捉到生活的“亮点”。提起野菊花,也许你会说“不过是普通的野花而已”。可是孙花同学得益于它,治愈冻疮,心怀好感,再联想在生活中具有野菊花精神的人,因而越发爱上了野菊花。文忌矫揉造作,而贵于自然。《野菊花》触景生情,看到野菊花外在的“野”而感悟其“野”中所潜藏的品格之美,其感受是从心里自然流露出来的。
  关天刚同学的习作《生日蜡烛点燃的时候》就得感谢生活给予她的一份丰厚馈赠。没有父母给她做生日,但有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老师给她做生日,有兄弟姐妹般的同学为她做生日,她成了生活中的幸运儿。由于是自己亲身经历,小作者写出了真情实感,强化了主题,使文章增色了不少。正如文中写道:“在大家的歌声中生日蛋糕上那14根蜡烛被点燃,那跳动的火焰像一颗颗炽热的心。我把真挚的友谊、美好的希望、真情的祝福吹向那燃烧的蜡烛。”
  二、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内在美”
  生活中处处存在美。“锐锋出乎钝石,明火炽乎暗木,贵珠出乎贱蚌,美玉出乎丑璞。”我们要引导学生善于从“钝石”、“暗木”、“贱蚌”、“丑璞”中发现潜在的美质。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如陈文蔚同学的习作《可敬的老人》开头写道:“我家隔壁住着一位老头,瞧,他又瘦又黑,头发又有点蓬乱,衣服是几年不变的旧工作服。他很勤劳,每天都会早早地起来,在他家前面的那块田地上耕作、施肥、浇灌。”“小时候的我,嘴很甜,总是亲切地叫他爷爷,还时常去他家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瞧不起他,认为他太‘土’,于是每天早晨,我从他家门口走过时也懒得向他问好,而他却总是笑眯眯地问我那句已经问烂的话:你去上学啦?回来啦!我却嫌他烦,常常爱理不理的。”后来这位老头的热情、热心,如“送挑儿”、“修电”等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感动了小作者,让她发现了这位普通老农人性中的内在美。小作者结尾道:“虽然他年纪大了,又很‘土’,但他的俭朴勤劳的精神令人敬佩,尤其是他的善良与真诚很值得我学习。我为何不能报以微笑与真诚,多多地接近他呢?”文章朴实,但又感人。生活给了她启迪,给了她思想。可见,生活中的美并不缺少,缺少的是我们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发掘美。
  三、引导学生善于读出生活中的“真味”
  生活似乎淡而味无穷,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悉心体味,从生活中读出味道来。如乔磊同学在《生活中教会我》一文中就写出了过年的一和真味。他跟大家一样,从小爱过新年,穿新衣,尝美味,整天无忧无虑,欢乐无比。进入中学,渐渐懂事,开始觉得过新年总有一种异样的气氛,有一年初一晚上,他从睡梦中醒来,突然发现父母房里的灯还没有熄灭,从房里传来低低的商议声,还夹着一声声的叹息。这时,他心头一颤,突然明白了什么,感到这一声声叹息的沉重。小作者从父母的叹息声中,初尝到了生活艰辛的滋味,他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于是心怀感激,在作文中透出了这样一种生活的真味:生活中欢乐的美酒,是用艰辛酿成的。这种领悟,是从父母的叹息声中品读出的。
  四、引导学生善于感受生活中的“多姿”
  面对马路上的人流、车流,田野里的歌声、吆喝声,有的同学什么都不想,什么感受都没有,熟视无睹,无动于衷,缺乏敏锐的感受力。要学会感受就得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养成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比如教室里老师的脚步声,听起来似乎很平常。但经常比较不同的脚步声,也许对各人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就有所感受。学会感受还得运用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观察对象,要习惯于由此及彼,由古及今,由物及人,推己及人,善于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熟悉的形象来创造新的形象,以至展开合情合理的奇思异想。经常由痛苦想到高兴,由失败想到成功,由损失想到收获,由真善美想到假恶丑,由花鸟草虫想到人,由沧海桑田想到人生,由风云变幻想到人类社会……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丁伙中学)
其他文献
“自主”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做主,自己主宰自己,不依赖于任何人。但是教学中的“自主”是相对而言的。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生活经验浅,认识水平低,处世能力差,不可能完全摆脱教师的指导而追求绝对的自主。这里谈的“自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年龄特征,这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及创新精神所必须的自主选择、自主尝试、自主调控。下面仅就作文教学谈谈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一、命题的自主性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时期师德精神的深刻阐述,也是新阶段造就德才兼备教师队伍的不二标杆。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社会价值的多元选择和课程计划的全面实施,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凸显。鉴于此,我校率先从环境、专业、课堂和管理方面实施改革:力求做到环境涵养职业情感,专业成就职业技能,课堂磨砺职业智慧,管理催
【内容摘要】阅读理解是高考英语试卷中的重中之重,分值最高(占40分,某些省市占45分),它要求考生在35分钟左右的时间内,要完成对多种体裁的数篇短文的理解,并解答所设题目。为了增加阅读理解题的难度,提高区分度,命题人常常会利用各种手段,设置一些陷阱。本文旨在指导考生如何识别陷阱并善于运用对策排除陷阱,做一些归纳总结。  【关键词】阅读理解 陷阱 对策    一、审题不清    命题者利用考生不认真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我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一、威信是先锋  作为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有无威信,以及威信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成败。不少刚担任班主任的老师,喜欢居高临下地指挥学生,让学生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自以为只有这样,才会在学生中有了“威信”。他们的学生往往表面上顺服,内心却多有逆反情绪。所以,班主任工作很难深
在初中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使抽象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知,给整个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在全社会都在积极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多媒体教学也为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增添了和谐的氛围。为此,我在平时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将多媒体运用到政治课教学中,对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方面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1.创设和
【内容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师与学生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本文探讨了如何正确地使用新教材,认真领会课改精神,切实转变观念,用实际行动来做课改的促进者。  【关键词】课程改革 组织 参与 合作    新一轮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中学化学教师积极参与尝试、探索,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也有了较大的变化。我市采
“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江泽民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死读书,读死书”早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国家领导人也早已提出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将实践活动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是: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
一、诗歌教学只有“七步式”吗?  当下的诗歌教学,特别是古典诗词教学,据说流行一种模式:引题 ——破题——简介作者——自读(或泛读)——解析诗句——背诵——巩固练习。这种“诗歌七步教学法”或者叫“七步教学模式”之所以在课堂上非常受欢迎,大概因为它使用起来比较省事,也正是课程改革之前确立的教师讲解分析为主的或者叫纯接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课程改革对传统课堂有所冲击,但诗歌这个课堂领域受影响不大,莫
《斑羚飞渡》一文是一篇传统保留课文,现仍被收录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中。在第六单元动物篇中,它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的文学审美价值可见一斑。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面对我们有着时代背景差异的新同学,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应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聪明才智,给予他们更多的思考与讨论的空间,让主题的多意象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一、文学与科学  作为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斑羚们拥有非凡的能力与光环: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即“一要提问,二要指点”。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因此,教师提问质量的高低,常常成为决定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突出重、难点抓住关键处  所谓课文的关键处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关节点,二是指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难点。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关节点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