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技巧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即“一要提问,二要指点”。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在课堂上运用“提问”来启迪学生的心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因此,教师提问质量的高低,常常成为决定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突出重、难点抓住关键处
  所谓课文的关键处有两层意思:一是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关节点,二是指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难点。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关节点设计出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就能提示中心,并且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所谓难点,其实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就此提问往往能引起学生思维,产生认知的兴趣。如讲《相见欢》一词,在品析朗读诗歌的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请在词的上、下片中找出表现“离愁”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并诵读体会词的意境。因为抓住了“离愁”这个诗眼来提问,同学们在上片中很快找到了“西楼”“钩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些渲染冷落凄清气氛的描写景物的意象,还找出了“无言”“独上”“寂寞”“锁”这些从神情、动作、心理等方面表达词人孤独愁苦之情的词语,并很好的概括出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在下片里则立刻找到“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句,准确地分析出把“离愁”比喻成丝麻,又多又乱,无法解开,化抽象为具体,表达的是不同于一般的男女离别之愁,而是国破家亡、失去自由的深愁长恨。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重读、停顿、节奏、声调等技巧的处理,反复诵读而体会出了李煜那种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也学习了直抒胸臆的写法。这过程中,学生一直兴致勃勃地在找词语或句子,反复诵读品味,进而把握了情感,体会了意境。
  二、启发探究关注细微处
  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优秀作品中的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人物的一个细小动作,一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往往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匠心,蕴涵着深刻的含义。教者可以在这些容易被学生忽略而对表现主题有密切关系的细枝末节处设问质疑,启发学生探微发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赏读散文《春》时,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我问学生,“把句中的‘闹’改为‘飞’好不好,为什么?”所有学生都认为不好,有的一时说不清其中的道理,有的认识到“闹”字有声响,与“嗡嗡”搭配恰当,有的看出后半句连用两个“飞”字,如果前面也用“飞”字,则与后面重复,又显出用词单调。这时,我接着问:那把句中的两个“飞”都改成“闹”,好不好?思考片刻,大家斩钉截铁地回答不好。有同学看出,用“闹”就与前句重复,显得单调。有同学看出,“闹”不能表现蝴蝶在花丛中轻盈飘舞的姿态。我再问:“把句中的‘闹’与‘飞’调换位置,好不好?”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好。立刻就有同学看出,如果用“闹”来形容蝴蝶就缺少姿态美,而用“飞”来写蜜蜂则欠缺声响美。此时,我趁热打铁进行总结:可见,句中一个“闹”两个“飞”,不仅不能只用其中的一个词,而且不能调换。这样,前句用“闹”后句用“飞”就生动形象地从侧面描写出花儿的繁茂、鲜艳和香甜。让我们看到蜂闹蝶舞的景象,感受到春意盎然而深深陶醉,进而与作者一样喜爱春天并赞美春天。
  三、激发思维利用矛盾处
  课文中会有许多表面看似矛盾的地方,在此处设点,通过提问直接引进矛盾的对立面,其激疑效果非常好,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文末这样写:“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我问:“‘大约’表示猜测,‘的确’表示肯定,两个词在一个句中出现,是不是矛盾了?”学生一时愣住了,很快进行了激烈的争辩,通过合作、探究,大家在文中找到两者并不矛盾的依据。有同学说,因为“我”到“现在”一直未再见过孔乙己,也没有得到一点关于他的确切消息,所以用“大约”来对他的死表示猜测。又有同学补充,根据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酒店的悲惨情况,在那冷酷无情的社会里,他的死又是无疑的,所以在“大约”之后用“的确”来表示“我”猜测的结论。还有同学小结这样写的效果,这一结尾给人们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更有无穷的悲剧意味。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但“孔乙己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这一难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而且学生还很好地品味了鲁迅先生语言的精练、深刻、含蓄的特点,突出了重点,真是两全其美。
  四、提高参与率提问容易处
  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就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呢?我觉得关键是课堂提问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难易要适度,更多的时候要问得简单直接些。在学习《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时,在体会语言准确生动这一特点时,我问:“课文是如何表现语言的准确与生动的?”迟疑中,有的找出个别词语分析其准确生动性,有的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来分析其表达效果。令我着急的是,他们竟不顾说明文体,而把说明方法撇在一边。这时,我只好换一种方法来问:“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找出相关语句并体会其作用。”问题一出,大家接二连三地准确地找到了相关语句并很好地分析了所运用的说明方法的作用,最终归纳出语言的准确生动这一特点。这一换问,既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又解决了课文的一个重点。可见,教者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到既备大纲、备教材,重点还要备学生,备教法。多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摸着”的问题,让同学们学得轻松,学得有效。
  当然,语文课堂提问技巧是常谈常新的话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精心设计好多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并形成有独特个性、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风格,那么,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就水到渠成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头桥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人们常常忽视对学生资源的认识、开发与利用。数学教学应注重挖掘学生动力资源,利用学生的学习基础,重视学生差异性资源,加强思维训练,以开发学生资源,挖掘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其生命成长。  【关键词】学生资源 数学教学 开发利用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而这一点在数学教学中也往往有意无意地被忽
“自主”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做主,自己主宰自己,不依赖于任何人。但是教学中的“自主”是相对而言的。由于学生的年龄小,生活经验浅,认识水平低,处世能力差,不可能完全摆脱教师的指导而追求绝对的自主。这里谈的“自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年龄特征,这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及创新精神所必须的自主选择、自主尝试、自主调控。下面仅就作文教学谈谈学生自主性的发挥。  一、命题的自主性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新时期师德精神的深刻阐述,也是新阶段造就德才兼备教师队伍的不二标杆。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社会价值的多元选择和课程计划的全面实施,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凸显。鉴于此,我校率先从环境、专业、课堂和管理方面实施改革:力求做到环境涵养职业情感,专业成就职业技能,课堂磨砺职业智慧,管理催
【内容摘要】阅读理解是高考英语试卷中的重中之重,分值最高(占40分,某些省市占45分),它要求考生在35分钟左右的时间内,要完成对多种体裁的数篇短文的理解,并解答所设题目。为了增加阅读理解题的难度,提高区分度,命题人常常会利用各种手段,设置一些陷阱。本文旨在指导考生如何识别陷阱并善于运用对策排除陷阱,做一些归纳总结。  【关键词】阅读理解 陷阱 对策    一、审题不清    命题者利用考生不认真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我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一、威信是先锋  作为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有无威信,以及威信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成败。不少刚担任班主任的老师,喜欢居高临下地指挥学生,让学生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自以为只有这样,才会在学生中有了“威信”。他们的学生往往表面上顺服,内心却多有逆反情绪。所以,班主任工作很难深
在初中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使抽象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知,给整个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在全社会都在积极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多媒体教学也为开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增添了和谐的氛围。为此,我在平时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将多媒体运用到政治课教学中,对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方面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1.创设和
【内容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教师与学生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本文探讨了如何正确地使用新教材,认真领会课改精神,切实转变观念,用实际行动来做课改的促进者。  【关键词】课程改革 组织 参与 合作    新一轮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广大中学化学教师积极参与尝试、探索,并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的方式、态度、情感与兴趣等也有了较大的变化。我市采
“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江泽民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死读书,读死书”早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国家领导人也早已提出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语文新课程标准》也将实践活动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是: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
一、诗歌教学只有“七步式”吗?  当下的诗歌教学,特别是古典诗词教学,据说流行一种模式:引题 ——破题——简介作者——自读(或泛读)——解析诗句——背诵——巩固练习。这种“诗歌七步教学法”或者叫“七步教学模式”之所以在课堂上非常受欢迎,大概因为它使用起来比较省事,也正是课程改革之前确立的教师讲解分析为主的或者叫纯接受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虽然课程改革对传统课堂有所冲击,但诗歌这个课堂领域受影响不大,莫
《斑羚飞渡》一文是一篇传统保留课文,现仍被收录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中。在第六单元动物篇中,它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的文学审美价值可见一斑。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面对我们有着时代背景差异的新同学,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应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聪明才智,给予他们更多的思考与讨论的空间,让主题的多意象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一、文学与科学  作为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斑羚们拥有非凡的能力与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