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未来学校,培养时代新人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zzzbjzb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1月10日至12日,以“建设未来学校,培养时代新人”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未来学校大会在重庆徐悲鸿中学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重庆市江北区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承办。
  中国未来学校大会是一个跨领域的开放性平台,提倡和鼓励创新思维和国际间的交流,大会邀请了国内外创新型学校的优秀代表参会,如中国一土学校、美国Quantum Camp、巴厘岛Green School等,共同促进全球合作并构筑教育的未来。同时,大会通过主旨论坛、分论坛、实战工作坊、展示空间等丰富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未来学校在空间、技术、课程等方面的变革。
  大会发布了由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实验室起草的《中国未来学校2.0:概念框架》,对未来学校的几个核心概念“学校”“学习”“课堂”“学习路径”等进行了全面的审视。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王素表示,希望借助《中国未来学校2.0:概念框架》帮助大家重新认识学习,未来的教育能够引导学生为将要来临的社会而学习。
  第一篇章:领导致辞
  代小红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区长
  教育需要一种革命,需要一种创新,需要我们颠覆一些观念。我们要破除以前教育的一些评价体系,面向未来,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
  江北区处于重庆市主城的核心区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教育的发展。我们在学习总书记召开的教育大会的时候,也在思考,教育的走向是怎样的。比如说重庆市第十八中学,针对STEM,针对技术、科技、手段、数学以及艺术的结合,比如玉带山小学,包括新村小学等等是怎么样通过课程的设计、空间的布局、数字化的手段以及信息化的手段去改变教育的设计。
  邓睿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当前,科技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需要面临的共同任务。近年来重庆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智能化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为重庆教育走向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加快配套建设,提升未来教育信息化支撑的能力。二是优化服务体系,推动教育资源向大资源转变,打造更加便捷的教育综合服务与应用平台。三是深化创新融合,提高教育改革發展的效能,发挥信息化、智能化对教育改革发挥的推动作用,强化新技术在教育中的深度应用,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逐步转变。
  崔保师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本次大会的主要旨意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深邃的战略眼光,深入研讨未来学校的建设。通过本次大会交流经验,汇集智慧,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教学理念,教育评价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的认识。探寻行之有效的路径和办法,加快未来学校建设,助推发展新时代,面向未来,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未来学校大会到今年已经是第五届了,在这届大会上未来学校实验室将发布中国未来学校2.0方案,系统阐述对未来学校的新思路。
  李楠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
  未来已来,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发展几乎改变了所有的领域,但是似乎唯独教育是个例外。我想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教育本身对成本的影响,教育是一个公益性行业,投入不断增加。我们要培养人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以及谋划未来的能力。自律、兴趣、情感、创造、道德正是让教育能够更加好回归教育的本质含义。
  第二篇章:专家观点
  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问题
  首先第一个教育现代化要有灵魂接地气。现代化指的是教育的形态变迁相伴的,教育现代性不断增长,所以从字面上来看,教育现代化跨度的转变,转化成现代教育,什么是现代教育,就是具有现代精神的教育。离开了现代性教育,现代化的成功没有灵魂,没有实质。
  第二个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是人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目标是什么?教育现代化服务的目标是什么,一个是促进社会的现代化,再一个是促进人的现代化。中国目前发展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创新能力。所以创新是核心素养的核心。第三个问题是基础教育现代化要聚焦关键问题。我们需要创造启发式、探究式、探讨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第四个是教育评价的现代化。第五个是管理现代化。最后一个是队伍现代化,不能光谈老师现代化,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培训人员和研究人员都需要现代化。
  区域推进未来教育的认识与实践
  近年来江北区大力推进智能江北智能教育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成效初具。第一,未来教育是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为成为最好的自己而学的终身教育。第二,未来学校会成为以课堂为点的全球交流网络,是一个有社会交互的学习环境。第三,未来教师要成为读懂学生的分析师,重组课程的设计师,连接世界的策划师。第四,未来学习方式强调个人化,选择性与开放性,未来学校主要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体系。
  江北区推进未来教育的实践探索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坚守立德树人的价值立场,以首善教育的思想和行动涵养未来教育的良好生态。第二,全方位介入,优化工作方式。坚持环境构建,平台开发,资源建设,管理规范与特色应用五位同步。第三,抓好机遇培育生动样本。未来学校在江北正不断扩展。第四,再造未来学校教育流程,以推动学习方式,课程结构,组织形态,教育理念的全面转变,彰显未来教育的特质。
  探索面向未来的教育生态
  现在中国教育的问题,没有在教育生态里面构建正确的关系。好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去培养核心的能力,社会责任,自我认知。我们希望培养的孩子是内心充盈的乐天行动者。所以在我们这个国家要求的这些学科的能力之上,我们提了三个融合。一个融合叫作品格养成与自我认知,第二个融合是体验与沟通协作,第三个是社会责任与全球公民。
  我们这几年一直在构建一个教育的生态体系,一是育人体系,不仅是课程,因为课程是内容,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教育体系并不来自课本,而是来自教师跟他的每一次互动。二是教研体系,分为公立教育教研体系和教师职业发展体系。
  理想的生态,首先应该有大量的优秀人才愿意进入基础教育,因此社会先进认知可以和基础教育相结合。然后建设赋能和成全的体系,做一个健康的教育生态。它应该是低焦虑,低压力和高效能的体系。总结为四个词就是真实、亲密、平等、安静。
  建设未来学校,培养时代新人
  面向未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第一是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第二是全球化的维度。另外一个就是怎么样重新理解课堂。作为学校的课堂,一定是人自身所具有的东西比知识更加重要。信息技术一定是助力教育的发展,各个学习要素之间是一个社区,是一个相互的关联和活动。
  在这样一个时代当中,我们的未来学校会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和趋势呢?第一个教育重心会发生转变,最核心最关键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趋势之二就是我们课程会变得更加真实。第三个教育技术一定在课堂会发生更大的作用。第四个人工智能也是无法阻挡的一个变化。
  最后,将来的学校设计一定不是由建筑公司自己做的,他一定是由教育专家 设计师共同完成的。因为学校的灵魂是教育,建筑只是载体,没有灵魂的教育,没有灵魂的载体,这个学校是空洞的。所以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学校的灵魂,其次才是它的外观和它的长相,所以我觉得将来在这个方面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其他文献
重庆第二课堂科技教育有限公司  2018年12月,由教育部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中国现代教育研修中心共同举办的2018未来学校博览会在重庆举行。本届博览会以“智创教育赋能未来”为主题,第二课堂“盛装”亮相,特色的教育理念、多元的展示活动吸引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如何重构“以过去的知识教当下的人”的传统课堂,如何“用未来的场景启动现在的学习”,如何从专注“大脑的雕刻”,转向“心灵的唤醒”?未来的师生应
近期,许多地方出台激励措施,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送去关爱。这中间,将非编制临聘人员转为正式编制员工的做法收到许多赞许。据媒体报道,在贵州遵义、江口、关岭等地,相关部门急速考察、特事特办,已为一批在疫情防控中表现优秀的临聘医护人员转正,其中有不少人是护士。对这些人而言,解决编制问题是他们最为关切和渴望的,这份关爱贴心又实在。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医护人员一直冲在一线,不畏风险、不辞
我工作的对象是一群青春、可爱的孩子,他们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在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总觉得自己会永远年轻,像他们那样充满活力与朝气。看到他们从刚进校时的稚嫩单纯到如今的成熟懂事,我内心无比的欣慰。或许我的工作是普通的,但我相信它意义非凡,这也是我愿意坚守的原因。  新天地里的孤独  2013年,我从南通大学毕业,来到苏州某乡村中学,成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刚开始工作时,我觉得苏州是个大城市,我的
再过几天就是中考的体育加试了,而这则是一个男孩考入理想高中唯一的拦路虎——虽然不停地练习,但他的脚上只有一双两年前买的普通旅游鞋,从未跑出过满分的成绩。考试前夕,他的班主任老师把他带去了市里最大的商场,为他买下了一双价格四位数的跑鞋。几个小时后,他生平第一次跑出满分的成绩,这个满分不仅因为平时的充分练习,更是因为自己班主任老师的关爱和鼓励。  故事中的男孩,后来以全区第二的成绩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
几番外出观摩,颇有所获,将学习心得悉数列下,恰逢经验丰富的老师经过,扫了几眼说:“你这些经验固然不错,但纵使去做,也只是拾人牙慧而已,又有什么用呢?”“千淘萬漉的经验,运用到教学之中,怎么会没用呢?”我有些不解。“即便有用,也不过是别人的东西,你要学会创新。”听闻此语,不禁感慨颇多,这么多年来,教育界的创新之风可谓是甚嚣尘上,从未止息,但从近二十多年教育的发展来看,它的价值到底几何却令人质疑。  
本科毕业前夕,向优生在读研和工作间纠结不已。直接工作,知识储备够吗?读研,意味着还不能为家中分担经济压力。  “念了研究生之后你想做什么?”“教书,就算念了博士,还是想教书。”“那你现在就能去。”摇摆中,来自导师的“灵魂拷问”,让向优生下定了决心。在校园工作,每天面向朝气蓬勃的孩子们,教书育人,是向优生眼中最幸福的工作。  亲自体验是最好的理解方式  向优生的学生们最清楚,凡是能用实验演示的习题,
乍一看去,朱朝阳是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学霸”、次次考第一,而且是绝对实力碾压的那种,然而这些只是表象。  不健全的家庭,父爱的缺失,母亲的唯分数论,同学的排挤……种种施加在身上的压力使他的内心隐藏了太多被扭曲、被压抑、片面的认知,无人倾诉,无法调整,无处宣泄,最终形成了“不能犯错”“大人眼里的好孩子”的自我合理、自我美化的塑造。  在以应试为主的教育中,成人过多地关注和评价孩子的学业,对于他
我经常给我校孩子们说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意思是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能将心中那种世俗的污浊之气排净,心中自有画之模样和意境,佳作很快就能完成,这其实说的是一个人的修炼与蜕变的过程。行路与读书是相辅相成的,读书是靜而思之,是静态生长的过程;行路则是走进自然、社会,是动态体验生成的过程。书中知识有限,只有走出去,眼观耳识,切身体验,才能补其不足。孩子
2019年热映的电视剧《都挺好》想必大家还记得,剧情发展到最后,苏大强记不起以前的事情,找不到自己的家,像孩子那样可怜,其实他是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痴呆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增龄性认知障碍,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成为继心脏病、脑血管病、肿瘤之后威胁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严重影响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最为常见的痴呆类型是阿尔茨海默病,又称老年性痴呆,
“仲春之月,春分。”阳光下的小狗,黑亮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李晓林手里的面包片,像极了等待投喂的小孩儿。  三两句的生活随笔,配以几张生活随手拍,李晓林的朋友圈记录着这个春天暖阳下的生机复现,麻辣小面的寻常烟火气,还有关于“小饼干上学记”的点点滴滴。  她是三年级丙班的班主任,也是孩子们最爱的“饼干妈”。从三十多年前走上讲台开始,她以一个守望者的身份带领着、见证着、分享着孩子们丰富有趣的成长。  接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