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教师访谈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l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参赛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马春杰:欢迎三位参赛教师,首先祝贺你们在这次大赛中取得了好成绩。我想知道大家参加这次大赛的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金东:我最大的收获是,更加清晰了如何创设环境会更加合理,活动区的材料怎么投放会更加科学,怎么去观察和指导孩子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我算是一个成熟教师,在工作当中我会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这次大赛我们有指导教师,她们进班指导我们工作的时候也会向我们提出一些建议和想法,这时可能会有一些思想火花的碰撞。
  马春杰:会出现不同意见?
  金东:是。就一个问题可能双方有不同的观点,我们会各抒己见进行讨论或者说争论,谁都说服不了谁的时候,我们甚至会请园长来和我们一起讨论。我特别享受这样一个过程,也非常庆幸和感谢我们有这样一个研究团队。
  吴巍:我也有同感。在我和指导教师互相交流的时候,我们之间也会有分歧,有时我觉得她的有道理,我就会听她的;有时她觉得我的有道理,因为我更了解我的孩子。怎么检验谁的方式最合适?我们有一个原则就是看孩子的反应和反馈,选择一个对孩子更合适的方式。落脚点一定是孩子。
  马春杰:这一点说得特别好。我们所有的教育方法到底是不是适宜,并不是由“职位”的高低或由工作经验长短来决定的,适宜与否的核心就是看孩子的反应,这也是我们更关注幼儿的一个表现。
  郭琛:参加这次活动我收获了很多,但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团结”这两个字了。因为这次比赛改变了以往的形式,不是一个人参加,而是一个班里的两位老师参加,代表的是一个班的整体水平。现在的班里,大部分是一个老教师带着几名新教师,我作为一名老教师,一名骨干教师,如何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如何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是我思考较多的问题。在指导青年教师的过程中,我也总结出“引、推、退、疏”的四字原则,引,正确的示范引导,帮助青年教师找到努力的方向;推,运用主题讨论、实地教研、模拟比赛等方式进行智慧的助推,促使青年教师成长得更快;退,适时后退,让青年教师成为主角,发挥他们的才能,建立自信;疏,青年教师大多是第一次参加比赛,心中难免紧张,帮助青年教师及时疏导紧张情绪,建立轻松活泼、充满正能量的集体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参加这次比赛,我们班的教师们团结协作,把这次比赛看成是我们集体的大事,正因为我们的团结,我和我们班的青年教师都取得了好成绩。
  马春杰:的确,这次参赛人员众多,角色也有很多,这无形中在锻炼和考验着我们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以及团队的凝聚力。今天在台上接受访谈的都是非常成熟的老师,其实我们参赛的选手中还有很多年轻的老师,我们也现场采访一位年轻的老师。
  祁丽丽:这次大赛为我们教师和幼儿成长搭建了平台,同时也是我们进一步贯彻《指南》和读懂幼儿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班的小朋友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惊喜,让我们更加坚信幼儿自身也是有很大的能力能够自主学习的,我们教师也在尝试用各种互动策略支持孩子的自主学习和游戏。但是直到现在,可能还是有很多困惑和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这就是这次活动带给我的最大体会。
  如何让材料最大限度地支持幼儿的
  游戏
  马春杰:的确,这次活动中不论是成熟老师还是年轻老师,在对游戏的认识上,特别是发现儿童的力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材料。材料与幼儿游戏兴趣、游戏行为及游戏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师们也在材料的选择和提供上进行了大量的思考和尝试。我们在金东老师的班上看到一个材料,孩子们不仅兴趣浓厚地与这个材料积极互动,而且能看到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呈现出了基于原有经验和个人想法的个性化表现。请金老师介绍一下吧,这个材料的名字叫“挤牛奶”。(播放视频)
  金东:通过看视频,大家可能对这个材料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作了游戏材料“挤牛奶” ,并开展了系列主题活动。我是从两个方面考虑的。第一,打破领域投放游戏材料。这个游戏材料带给孩子的是多个领域、多个发展目标的学习。如舀珠子、铲珠子、倒珠子、抓珠子、挤珠子等生活技能的学习,分珠子、珠子与管子匹配、珠子的滚动等多方面探究的内容。第二,游戏玩法更体现自主性。这个游戏玩法蕴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无结构的玩法,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玩法;二是有结构的玩法,教师事先投放一些辅助材料,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可以自行探索自己的结构和自己的玩法。这样,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更体现《指南》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当孩子们游戏时,我们会用视频的形式记录下孩子们游戏的状态,并不断调整材料,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孩子的需要。
  马春杰:我们在现场发现,每个孩子都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和材料进行互动,其中有一个孩子非常执著地用各种工具尝试着把同一大小的珠子都“筛”出来,我们能看到每个孩子都在努力实现着自己的想法。
  金东:在这里也要提示大家,珠子虽然好看、好玩,但是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因此,当幼儿游戏时,教师一定要做好观察和指导工作。
  马春杰:是,游戏中的安全问题是我们应该格外注意的。在吴巍老师的班上,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材料——宝贝屋,请吴老师介绍一下吧。
  吴巍:我们班的宝贝屋,创意来自于:在《标准》解读的时候,教研员提到了“能否给幼儿提供一个开放的区域或材料,让孩子们根据需要自由取放”的建议。我和我的指导教师讨论后决定,在我们小班投放一个这样的材料柜,取名为“宝贝屋”,里面收放孩子们搜集来的纸宝贝、盒子宝贝、瓶子宝贝等。一天,娃娃家的孩子说,他们想给娃娃喝酸奶,可是没有,我把孩子带到了宝贝屋前,请孩子找一找,孩子找到了酸奶盒,把它当成游戏中的酸奶给娃娃喝了。活动区游戏讲评时,我把这个经验分享给了孩子们。后来,宝贝屋就成了娃娃家的超市、医院、化妆品店等的材料来源,积木区、美工区的孩子也会来寻找在搭建、创作中需要的材料。   现在,我跟着孩子们一起升入了中班,我们没有再设置一个宝贝屋,但孩子们有了小班的经验,他们非常主动地去任何区域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甚至看到楼道里大班的材料箱里有他们需要的材料,会主动询问,经过大班老师同意后去自取材料。小班时候的宝贝屋给孩子们自主、主动选择游戏材料搭建了一个台阶。
  马春杰:原来我们的宝贝多放在美工区,孩子们可以在美工活动中去自取,吴老师班上的宝贝屋是放在班级的中间,所有区域的孩子都可以到宝贝屋中自取材料。这种取放材料的开放度强有力地支持着孩子的游戏情节、游戏行为的延伸。当天,我们在吴老师的班上还看到了一个小表格,请你讲讲这个小表格的故事吧。
  吴巍:心禾是我们班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姑娘,一天晚上,心禾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她要出差一个星期,因为从来没有离开过心禾,所以特别不放心,希望我在幼儿园多关注点儿孩子的情绪、多照顾照顾孩子。我答应了。
  第二天,我问心禾:“妈妈出差了是吗?什么时候回来?”她说:“妈妈出差一个星期,很快就回来了。”我问:“什么是很快就回来了?”她说:“就是睡一个觉,明天就回来了。”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孩子对妈妈出差的时间没有概念,她心心念念着妈妈明天回来,但是,妈妈明天回不来,孩子该有多失落呀!我一边和心禾聊着天,一边快速地想着该怎样让孩子理解妈妈出差的时间、让孩子情绪稳定地度过这段时间。我拿来了笔、纸、尺子和小笑脸的贴纸,开始画表格。心禾问我在干什么,我让她等一等。表格画好了,我给她解释:妈妈出差要一个星期——7天才能回来,我们过完一天就贴一个小笑脸,表格上贴满笑脸,妈妈就回来了。我把表格贴在了离心禾座位最近的玩具柜上,她愉快地接受了。
  小朋友看见了,问我这是什么,我让他们去问心禾。心禾告诉小朋友:“这个是我妈妈出差的表,一天贴一个小笑脸,贴满了,妈妈就回来了。”以后的几天,每天心禾都来幼儿园,都在晚上离园前贴一个小笑脸,其他的孩子每天都会提醒心禾贴小笑脸,还会帮心禾数着:再贴4个小笑脸你妈妈就回来了。
  郭琛:吴老师的例子让我特别感动和觉得温暖。一张小小的表格,一个可爱的笑脸贴画,既让抽象的时间变得具体形象,又关注了个别幼儿的情绪;既帮助小班的孩子理解时间的概念,又让孩子想念妈妈的心有了些许寄托。吴老师真是一位智慧的老师,如果我是这名幼儿的妈妈,我会很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好老师。
  马春杰:的确,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关注班上个别孩子的一些特殊需求是我们学习《指南》之后,老师们非常具体的变化。郭老师说说你们班的“航母”活动吧。
  郭琛:说起这个主题的来源,那还是在假期时有的幼儿外出坐游轮,给小朋友带回来游轮的模型,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自发地在建筑区开始搭船。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我们带领幼儿和家长收集了大量的船舶图片、视频资料,更是把亲子活动搬到了天津的航母公园,让大朋友和小朋友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学习。回来后,大家的热情空前高涨,都争先恐后地到建筑区搭建航母。但不久,建筑区的人越来越少了,同时我也发现,幼儿搭建的作品在造型、构造上都大同小异。然而,虽然孩子们的搭建兴趣减弱,但是他们对这个话题的讨论并没有减少,我意识到幼儿的游戏遇到了瓶颈,原有的经验已经不能够支持游戏的深入。另外,辅助材料也限制了幼儿的游戏。
  如何引导幼儿跨越这个发展区,突破瓶颈到达更高的目标,让游戏更加有趣、深入?这时我用“我是船舶设计师”的主题,来帮助幼儿拓展自己的游戏思路,引导幼儿看看谁能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最先进、最厉害的船。孩子们在画纸上进行平面图的设计,设计中加入自己对船舶的想象。我鼓励他们把平面变为立体,把二维变为三维。游戏中,幼儿又发现问题,他们要搭建巨型的航母,需要跑道,但积木数量有限,怎么办?如果没有材料的支持,游戏又会停滞不前。这时我介入到游戏中,借助问题拓展孩子们的思路:“除了积木,还有什么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搭建?这些材料从哪里获得?多大的材料合适?”其实在游戏过程中,幼儿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如材料的合理使用、船的平衡问题、积木和纸箱的承重问题、空间的安排、幼儿间的分工合作等等,这些问题并没有阻碍孩子们的游戏,而是加速了他们的成长。在整个游戏的过程中我始终在认真观察,观察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孩子们,让我及时捕捉到若干问题背后的教育价值,让问题变成了“催化剂”产生了膨化效应,让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涨,自信越来越强,在一次次挑战、一次次问题解决中,取得收获与发展。比赛当天,孩子们说要搭建世界最高的舰岛,越搭越高,后来我都够不着了。孩子请求评委老师们帮忙,还要在上面装上雷达,玩得不亦乐乎。所以,作为教师的任务就是和孩子们一起置身于具有挑战性且必须解决的真实问题情境中,促进幼儿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幼儿将解决问题的策略,逐渐积累内化成为自己的更高思维方式,从而获得真正的发展。
  马春杰:从郭老师的讲述中可以感到,教师帮助幼儿丰富相关的经验、尊重幼儿的想法、支持幼儿自主解决问题是促进幼儿更好发展的重要观点和实践策略。
  感谢三位老师的分享,她们的经历和经验也是我们所有老师目前都在经历的。让我体会到:认清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关注并适时应答幼儿在游戏中的多样表达,是我们提高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必经之路。相信这条路我们会越走越清晰,越走越顺畅,我们将在陪伴幼儿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感受专业发展的艰辛和满足。
  (此文根据现场实录及教师上交材料整理)
其他文献
话题中的户外游戏实际上也是教师设计、组织的一次集体活动。而且,教师的纠结也是基于集体活动在传统幼儿园课程中所占据的主要地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每位幼儿的发展都应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和帮助要因人而异,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集体活动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之一。在集体活动中,教师希望关注每一位幼儿
在关注整体的同时兼顾个别孩子,这二者并不矛盾。从话题中阳阳弱弱的声音,我们可以了解到阳阳的腼腆、胆小。这样的孩子在每个班上几乎都有,最需要老师的支持与鼓勵——言语肯定。假如我是话题中的老师,我会以游戏的方式转移阳阳的注意力,比如接着菲菲说的“我们的变成大海了”,给予回应“阳阳,快点和你的小兔出来,菲菲的大海马上就要淹过来了”。在户外游戏后的分享环节,请小伙伴来欣赏他的作品,借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
我是由护士转行的一名幼儿园保健医,工作时间不长,虽然保健医的工作量和辛苦程度跟护士比并不算什么,但是呵护幼儿的身心健康需要更加细腻,更加有耐心,随时随地的观察和注意。应用专业的保健换来孩子的健康,当他们将快乐的笑容挂在脸上时,我便发自内心的感到幸福。  刚到幼儿园做保健医时,有一次我在班里巡查,一个小女孩告诉我她嘴疼,刷不了牙,我帮她看了看,原来是吃饭时把嘴咬破了,有个小破口。我告诉她:“没关系,
儿童常常通过观察和模仿逐步建立起对自己和他人的理解。林林通过模仿“小偷”来吸引小伙伴,反映出林林有对小偷的认识,预测“小偷”能够获得大家的关注,因此热衷于扮演小偷的角色。我们能够看出林林是个善于观察、敏感、能够预测结果的孩子。尽管“小偷”的标签让林林吃了不少苦,但是他依然坚持扮演小偷,表明了他有非常強烈的同伴交往需求。  但是,“小偷”这样的负面标签只会暂时让林林获得关注。长期以往,“小偷”这个词
“教师成长手册”已不是一个新名词,很多幼儿园或多或少有过这方面的资料积累。然而,至今并没有一种规范的文本,有些还仅仅停留在教师被动完成一定量的摘抄、听课记录、教案设计等任务上,很难实现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作用,难以体现“教师成长手册”的真正意义。  教师成长手册的第一次变身  ——两个改变  为了寻找教师成长手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突破口,我们尝试从两个方面改变。首先,变对象。根据教师年龄层次、专业
2018年6月13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带领“农村3~6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项目”专家团队,前往重庆市武隆区和江津区进行现场调研。我有幸随同前往。  走进项目园,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翻阅着老师们用心记录的档案材料,不由想起13年前,2005年6月3日,跟随时任世界学前教育组织(OMEP)中国委员会副主席的刘占兰老师,带领北京支教团队去甘肃支教的场景。  那时的支教活动,主要包括专家
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是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的关键,而对于幼儿教育五大领域核心概念的准确理解与运用则是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这篇案例清晰体现了教师对于幼儿数学学习中的模式概念的真实困惑、认知冲突与反思学习,以及如何通过教研活动与专家引领厘清概念、释疑解惑并提升专业能力的过程。本文将基于案例中的核心问题对幼儿的模式学习及模式教育活动进行讨论,首先简要分析模式的相关概念,并据此提出模式教育活动设
我在班级中创设了一处墙饰——“停车场”,由幼儿和老师利用KT板共同制作,师幼协商后用字母“P”来代表停车场,幼儿还一起自制了很多的小汽車。墙饰“停车场”分为两块区域,一块是“我想提问”,另外一块是“我想对你说……”这样,幼儿在区域游戏中遇到问题,想寻求大家的帮助,或者想分享自己的游戏作品和新发现的时候,就可以自己选择一辆小汽车,请老师来帮助记录,并记录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幼儿将自己的小汽车贴在停车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提出要“重视学前幼儿的学习品质”,认为学习品质“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这概括地说明了学习品质的重要性,使得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学习品质对幼儿的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学习品质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  当幼儿热情而又投入地进
在全面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精神指导下,我园园本教研定位在“创设充分的自主空间,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结合园本教研,中班组教研的定位是“创设开放的游戏环境,促进幼儿自主发展”。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老师发现,孩子在角色区的游戏主题总变,今天玩自助火锅店,明天玩旅游,后天又玩起了娃娃家。老师能够认同孩子的游戏主题,知道应该让孩子自主自发地开展游戏,但同时也感到困惑与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