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而动弱科不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way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追求科技创新的当今社会,学校却仍然使用20世纪的配置、简陋的环境来普及小学生计算机知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要落实就必须跳出这个禁锢。本文试从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在缺少设备,缺乏网络的机房环境的前提下,探求多种“流动”的解决之道,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体现出信息素养。地点流动:多地调和,因地制宜;课堂流动:相互学习中提高;班级流动:资源共享中优学。以统筹调控实现相互学习和资源共享,从而达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流动课堂;信息素养
  学校地处偏远农村,设施简陋。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追求科技创新的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课程不能落下,学生想学信息技术的高涨兴致不能不顾。这矛盾如何协调?方法总比困难多。如果不能改变硬件,何不让课堂“流动”起来?
  一、 地点流动:多地调和,因地制宜
  信息技术课与语数英课程相比,除了理论学习外,还有上机操作部分,它的知识教学必须通过上机操作练习来巩固和检验。这就要求课堂一半是老师讲,一半是学生练习。可是,正如前文交代,学校存在硬件困难。如果只在计算机教室授课,由于每周只能上一次课,时间跨度很大,导致老师这节课讲了,学生下节课全忘;这个学期讲的,下学期全忘的现象。前后学习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衔接。另外由于农村学校因经济条件、场地等因素的限制,无法达到省农远工程的标准,因此只能好几个人共享一台电脑。而有些任务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在四五个人一台机的机房里得到完全落实的。所以上信息技术课的地点开始流动。
  (一)在教室里学理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计算机发展的神速,特别是家用电脑市场的活跃,给我们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笔者曾做过调查,三年级4个班级中,虽有近半数学生家中有电脑,但能经过家长同意自主使用电脑的很少,部分学生家中有电脑而家长禁止接触电脑。因此,学生平时接触电脑也是比较少的,部分数学生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部分学生觉得计算机是神秘的,甚至存在恐惧心理和好奇心理。因此,教师在教三年级的时候,必须对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的初步知识以及启动、关闭计算机系统和键盘的基本操作方法做一次全面的介绍。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尽早、尽快地认识计算机系统,熟悉基本的键盘操作,从中获得操作计算机的乐趣,增强学好这门课的信心。
  比如:在教学《键盘的认识》这篇课文时,可以在教室里让学生拿出一张白纸,像做手工一样折出主键盘的架子框,然后用实物投影把键盘放到屏幕上,全员参与画键盘,比赛记键盘。不但课堂纪律得到保证,而且,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参与的机会,激发了兴趣。
  (二)在机房里练操作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其操作性和实践性强,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上机练习之后,学生才能掌握信息技术。实际操作对学习计算机以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用“纸上谈兵”的方法是无法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学了也记不住。因此,以实际操作开展教学内容,其中的一个目的就是加强上机操作,能够边讲边练,方便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果。
  (三)在家里巩固练习
  有了理论的学习与机房的实践,再加上回家巩固一下,学生的技能能更好地落实。但是,这一项需要学生家用计算机的支持。例如:六年级的制作电子小报等,分组收集资料。完全可以让学生在家里找好资料。
  二、 课堂流动:相互学习中提高
  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性地会出现这种现象:小学生们一说下节课是信息技术课,真的是欢呼雀跃,比上任何课都高兴。究其原因:在我们农村,家里有电脑的同学虽越来越多,但仍有部分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就算有的,家长也禁止学生接触电脑。所以,学生们每周上信息技术课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在电脑上玩会儿。农村由于学校条件限制,一般到机房上信息课,学生都是按照分组就座的,而且各组成员都给自个组取了个好听的名字,比如“千山暮雪”“水月清波”“北斗流星”“凤蝶凌舞”等,并且每台机器按顺序编号,学生按组入座。这样教师好管理,时间久了大概谁坐哪里心理也会有数,但是,总有些学生就是被“逼”着流动的。
  (一)流动的“服务员”
  对于经常接触电脑的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非常简单;而对于从来没有摸过电脑的学生来说,掌握信息技术课内容并不容易。对他们来说,根据教材仅仅学习几个操作步骤,是有点简单,但是现在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这对没接触过电脑的小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有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的困惑。
  虽然教师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和特点的不同,对分组进行了优化组合,上中下交叉组合,但每节课上总有那么几个活跃的学生“窜”出来争着抢着要帮忙。不管哪一组的哪个同学有困难,他都会离开自己的位置连蹦带跳地“窜”去帮忙。这些就是由每小组自由推选出来的,被称为“热情的服務员”的电脑高手们。他们不但完成任务迅速而且热情地到各组轮流帮忙,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当“小老师”的滋味。这支流动“别动队”帮笔者解决了很多个需要手把手教导的“案子”,是笔者的左膀右臂。
  (二)流动的“后进生”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和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组内肯定有那么一两个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这个时候,就充分发挥了小组成员之间良性互动效应,使能力弱的学生在能力强的学生的帮助下坚持操作练习,能够模仿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操作技巧。当然这部分同学除了受到“热情的服务员”的帮助外,还能得到教师的格外“青睐”,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辅导巩固。但是,为了不伤害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同时也为了不让差距越拉越大,考虑均衡发展问题,笔者会经常调换一些同学的分组。也许他在这一组怀才不遇,但到了另外一组就有用武之地了,能够发挥自己的所长,增强其学习兴趣和自我成就感。这样也就出现了一个不怎么固定的流动现象。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代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逐渐成了小学语文教育的重点目的。而在这其中,口语交际教学质量显得尤为关键。良好的口语交际教学课堂,可以帮助学生们在情感表达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与交往能力,更在激发其思维能力以及认知水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口语交际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形成良好的个人素养,能够在日常交际中学会如何尊重他人、懂得与他们和睦相处,为学生们在以后的生活视野拓展中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构建和谐历史课堂的极佳途径,尤其新课改逐步推进的今天,关注历史教学回归生活,能够强化历史学科在培养人文素养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文章归纳了目前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存在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开展有效历史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现状;对策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已经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青睐,这恰恰与新课程改革关注的“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不
摘 要: 西方学者德加默指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思维交流的主要方法,也是知识传递的必要手段,更是“教学的生命”。在品德教学中,准确、适时、灵动的提问,不仅有助于学生课堂思维的启动、推进和提升,也在问答的同时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文章结合道德与法治的课堂精彩片段,对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有效提问;方向;时机;策
摘 要:教育,总在变革中厚积出育人的沃土。梦想,总在奋斗中张扬着磅礴的力量。  关键词:课程;发展;探索  在教育改革大潮中蓬勃发展的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中学(以下简称教科院附中),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枢纽,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大气、自信。1998年建校,如今桃李年华正青春,全校1200名师生朝着“重构课程谱系,特色发展提升质量”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以永不懈怠的改革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砥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核心素养是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加强人文底蕴修养,挖掘区域特色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国家认同度,加强国际理解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以此目标为导向,以“爱我家乡”为主线,深挖本地区适合课程发展的资源,如“咸水歌文化、家乡名人、农家习俗、地名传说、革命老区历史、种养植技术”等本土资源,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补充,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增强对
摘要:我县采用的部编版生物是初中才开设的课程,在此之前学生对生物的概念以及生物学是什么基本没有接触和了解。生物也是高考理科必考科目,因此初中生物的课堂教学成效是为以后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同时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势必要从传统的“老师讲”向学生“主动学”转变,下面就如何提高生物课堂的有效性进行浅析。  关键词:初中生物;有效课堂;策略  课堂
摘 要: 要让学生走出习作的困境,就要从三年级开始养成天天写日记的好习惯。学生的兴趣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前提条件,要让学生对写日记有更浓厚的兴趣,可以通过每天的日记将自己的真实生活状况体现出来,将他们人生中那些难忘的事件和经历记录下来,展现学生真实的情感。只有激发了学生的个人热情和浓厚兴趣,才能更好地用日记去记录成长的历程,真实地发挥出日记的作用。让学生体会成长过程中的乐趣,并且体会写日记带来的快乐,
摘要:在“做中学”“学中做”两者的相互作用下,学生的思维品质会进一步提高。而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因此对信息量较大、较为枯燥乏味的数学信息难以理解与接受,教师若是在数学课中融入数学实验,便能很好地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文章就将数学实验如何融入理论教学,提出相关见解及策略方法。  关键词:陶行知;数学实验;数学课;融入  古代数学家
摘要:纵观当下语文教学课堂,教师一厢情愿解读文本,强行灌输文本知识和自己的解读,无视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导致课堂断裂、失衡的现象并不在少数。文章提出要依循认知规律,逐层感知画面之美;紧扣认知能力,依照原始经验感知;关注小说特质,多维体悟环境价值,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  关键词:关注特质;认知能力;依循规律;减负增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着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
摘 要:在议论文写作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借助一则新闻报道,引导学生的评价由情感判断走向理性判断。在思维推进中,探究辩证思维的两条常规路径;结合学生修改语段,总结理性之“理”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价值层面、方法层面与责任层面。  关键詞:一分为二;理性思维;思维路径;合情合理  培养学生理性精神,是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公民的现实诉求。而现实不容乐观,由于知识储备不足和智性发展滞后等因素,高中生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