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秋,我省高一年级开始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选用的教材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以下简称新教材),至今已近两年时间,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受到新教材在编写理念和教学内容及呈现方式上和以前相比都有明显改进。怎样才能用好新教材,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每位高中数学教研员和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
新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明确,很好的把握了学科学习内容的标准,是一套教与学的好材料。
首先,新教材注重过程感受,重视活动体验,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一是注重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展示。新教材通过问题情境,引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在“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亲身实践、主动思维,经历不断的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活动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使学生感到“数学是自然的”。二是强化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设置 “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等栏目,充分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思想和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考问题的常用逻辑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从而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意识到“学习数学能提高能力”。三是重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新教材改变了原教材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到“数学是有用的”。
第二,新教材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第四部分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新教材设置的“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实习作业”等栏目,为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感受体验、主动建构的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不再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而是积极主动、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强调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注意到接受式和发现式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相辅相成,因而讲授法仍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但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第三,新教材重视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的基本理念,设置有“信息技术应用” 栏目并配有教学光盘,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也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例如《数学1》中“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象”、“借助信息技术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借助信息技术求方程的近似解”等;《数学2》中的“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圆)”,《数学4》中的“利用正切线画函数的图象”等,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的本质。
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的实践、反思、改进和完善。
一是内容增多,课时减少,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按照《湖北省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高中要学完 必修1—5的全部内容,选修 序列1—4的若干模块和专题,仅高一学年就要学完四本必修课本,包含函数、三角、数列、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六大主干知识,还要进行初、高中衔接教学。实践中往往是教师赶课时,学生负担重,新课程的理念难以贯彻,“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普遍存在,实践中我们注重了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明确教学新要求。
例如,在学习必修(2)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前,我们对照新课标的要求,认真研究了新旧教材的变化(内容的变化、教学要求的变化、处理方法的变化),提出了具体教学建议
①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②利用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重视实物与图形,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不仅会画三视图,而且要能用结构特征想象出空间几何体;由三视图、直观图想象出空间几何体。
③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只需通过实例概括,不必证明,空间几何体的性质也不必深入挖掘。
④对复杂物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要适当控制难度。
这样,就避免了老师盲目拔高线面关系的证明、角与距离的求法的教学要求。
(2)尊重学生,遵循教材,突出数学本质。如导数和定积分的概念形成背景可通过电脑动态演示,体会和感受“无限趋近”的极限思想,强调导数和定积分的几何意义,通过不断训练加深理解,不必追求严格的定义。
(3)改进学法,更新教法,提高课堂效益。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教学效果,灵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教学,讲练结合,精讲多练,重视变式训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是学科系统性不强,章节间衔接不紧,模块知识难以整合。数学学科知识严谨、系统性强、内容之间逻辑衔接紧密,必须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但新教材中有些内容知识体系被打乱。如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否定了过去的教学体系和优良传统,一个知识分成几个不同部分,分散在不同的模块中,虽然体现了知识的螺旋式上升,但不成体系,导致重复地、跳跃式地讲授知识,引起教学上的混乱。新教材有些知识模块的前后位置不尽妥当,也给实际教学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尽管我省在实施前考虑了这方面的因素,教材使用顺序调整为必修1、4、5、2、3,但还是存在衔接上的问题,如在学习三角时有时要用到平面解析几何中曲线方程的知识,学习必修(5)《简单线性规划》时没有学习“直线方程”而无所适从,《排列组合》的后移使必修(3)中的概率计算受到限制,导致古典概型的训练不到位。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备齐高中全部教材,备课时要加强对教学内容和课时整体上的把握和安排,适当调整顺序,有些必要的知识还要提前补充学习,做到科学、合理、适用。
三是初高中知识衔接断链,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备,难以有效完成教学的困惑。如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等初中为选学内容,但高中却经常会用到;因式分解、配方法初中降低要求,只要求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没有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而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初中新课标不作要求,这是高中要经常用到的两种方法,如在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方程、方程组的解,不等式的解,三角恒等变形等常常用到,教师需补充强化。在新教材中,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移至必修5讲授,平面解析几何的“到角公式”不讲了,但在一些习题中涉及却屡见不鲜。
实际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自编习题,适当补充拓宽,把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作为初中数学学习的延伸,高中数学学习的阶梯,并以此为突破口,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与此同时,还加强学法指导,实现学生初、高中的顺利过渡。
四是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过高,少数教师难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一是专业知识方面,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教师要重新培训,有少数内容(没有学习)要重新学习。二是业务技能方面,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来新的要求,对教师的计算机知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可以说,教材中很多内容不借助多媒体教学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参加各级新课程培训,增强自己的业务技能,更新观念,改进教法。要学习计算机知识,特别要熟悉《几何画板》软件,会做或会修改下载的课件。
在新教材教学实践中,我们唯有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于学生发展,根据学生实际,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取舍、重组、优化,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才能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
以上仅是个人在新教材教学实践中的粗浅看法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作者单位:松滋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新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明确,很好的把握了学科学习内容的标准,是一套教与学的好材料。
首先,新教材注重过程感受,重视活动体验,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一是注重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展示。新教材通过问题情境,引出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在“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亲身实践、主动思维,经历不断的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活动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使学生感到“数学是自然的”。二是强化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设置 “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等栏目,充分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蕴含在数学知识中的思想和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考问题的常用逻辑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从而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意识到“学习数学能提高能力”。三是重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新教材改变了原教材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到“数学是有用的”。
第二,新教材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第四部分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新教材设置的“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探究与发现”“实习作业”等栏目,为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动手操作、感受体验、主动建构的学习过程,学习活动不再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而是积极主动、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强调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注意到接受式和发现式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相辅相成,因而讲授法仍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但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模式。
第三,新教材重视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的基本理念,设置有“信息技术应用” 栏目并配有教学光盘,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也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例如《数学1》中“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象”、“借助信息技术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借助信息技术求方程的近似解”等;《数学2》中的“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圆)”,《数学4》中的“利用正切线画函数的图象”等,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的本质。
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的实践、反思、改进和完善。
一是内容增多,课时减少,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按照《湖北省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高中要学完 必修1—5的全部内容,选修 序列1—4的若干模块和专题,仅高一学年就要学完四本必修课本,包含函数、三角、数列、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六大主干知识,还要进行初、高中衔接教学。实践中往往是教师赶课时,学生负担重,新课程的理念难以贯彻,“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普遍存在,实践中我们注重了以下三个方面。
(1)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明确教学新要求。
例如,在学习必修(2)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前,我们对照新课标的要求,认真研究了新旧教材的变化(内容的变化、教学要求的变化、处理方法的变化),提出了具体教学建议
①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②利用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重视实物与图形,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不仅会画三视图,而且要能用结构特征想象出空间几何体;由三视图、直观图想象出空间几何体。
③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只需通过实例概括,不必证明,空间几何体的性质也不必深入挖掘。
④对复杂物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要适当控制难度。
这样,就避免了老师盲目拔高线面关系的证明、角与距离的求法的教学要求。
(2)尊重学生,遵循教材,突出数学本质。如导数和定积分的概念形成背景可通过电脑动态演示,体会和感受“无限趋近”的极限思想,强调导数和定积分的几何意义,通过不断训练加深理解,不必追求严格的定义。
(3)改进学法,更新教法,提高课堂效益。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教学效果,灵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教学,讲练结合,精讲多练,重视变式训练,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二是学科系统性不强,章节间衔接不紧,模块知识难以整合。数学学科知识严谨、系统性强、内容之间逻辑衔接紧密,必须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但新教材中有些内容知识体系被打乱。如不等式、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否定了过去的教学体系和优良传统,一个知识分成几个不同部分,分散在不同的模块中,虽然体现了知识的螺旋式上升,但不成体系,导致重复地、跳跃式地讲授知识,引起教学上的混乱。新教材有些知识模块的前后位置不尽妥当,也给实际教学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尽管我省在实施前考虑了这方面的因素,教材使用顺序调整为必修1、4、5、2、3,但还是存在衔接上的问题,如在学习三角时有时要用到平面解析几何中曲线方程的知识,学习必修(5)《简单线性规划》时没有学习“直线方程”而无所适从,《排列组合》的后移使必修(3)中的概率计算受到限制,导致古典概型的训练不到位。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备齐高中全部教材,备课时要加强对教学内容和课时整体上的把握和安排,适当调整顺序,有些必要的知识还要提前补充学习,做到科学、合理、适用。
三是初高中知识衔接断链,学生知识结构不完备,难以有效完成教学的困惑。如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等初中为选学内容,但高中却经常会用到;因式分解、配方法初中降低要求,只要求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没有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而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初中新课标不作要求,这是高中要经常用到的两种方法,如在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方程、方程组的解,不等式的解,三角恒等变形等常常用到,教师需补充强化。在新教材中,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移至必修5讲授,平面解析几何的“到角公式”不讲了,但在一些习题中涉及却屡见不鲜。
实际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自编习题,适当补充拓宽,把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作为初中数学学习的延伸,高中数学学习的阶梯,并以此为突破口,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与此同时,还加强学法指导,实现学生初、高中的顺利过渡。
四是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过高,少数教师难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一是专业知识方面,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教师要重新培训,有少数内容(没有学习)要重新学习。二是业务技能方面,新教材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来新的要求,对教师的计算机知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可以说,教材中很多内容不借助多媒体教学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参加各级新课程培训,增强自己的业务技能,更新观念,改进教法。要学习计算机知识,特别要熟悉《几何画板》软件,会做或会修改下载的课件。
在新教材教学实践中,我们唯有明确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于学生发展,根据学生实际,大胆地对教材进行取舍、重组、优化,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才能达到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
以上仅是个人在新教材教学实践中的粗浅看法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作者单位:松滋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