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已经实施,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应该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过程。我觉得,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到知识,在知识中体验生活,而这就得靠老师在学习中的引导。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会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
【关键词】 新课标 信息技术基础 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那么面对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备课呢?过去是就教材而备教材,强调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总是牵着学生鼻子走。新课标下对信息技术的备课要求教师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以下从备课着手引出如何实施教与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1 备教材,设置好任务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教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每一节课的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广泛阅读有关信息技术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
课堂上老师提出的任务,一定要设置合理、实用、科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第二章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个任务去帮助学生理解书上的内容。任务是:如何去配置一台电脑?任务提出来了,要求学生根据书本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去配置电脑。任务是提出来了,但难度比较大,老师要懂得如何去把这个任务细化,把大任务分割成小任务,让学生易于掌握。小任务一:了解电脑配件。老师可以用一节课时间跟学生介绍,同时让学生回去查询相关报章,或在网络上查询电脑相关配件的知识,以作业的形式交上来。小任务二:在“小任务一”的基础上,让学生上“太平洋电脑网”中的“教你买电脑”栏目中了解如何去买电脑。最后得出“电脑配置清单”。通过把大任务细化成小任务后,学生就更能体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了。
2 备学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学生从不同的初中学校升上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水平不同,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备硬件,提供最佳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课程基本上都是安排在计算机房进行,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这里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对机房房所有软硬件设备调试好,并且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
4 备教法,好方法定能事半功倍
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教师应把程序式课堂教学变为建构式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在尊重、理解、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建构的。在组织教学形式时,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巩固练习相结合。“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
新课程改革重视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方式改革在整个新课程改革中起到了载体作用,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因此作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大胆地进行尝试,抛弃一切影响我们教育教学的旧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比如说,学生在机房里操作,很可能就会趁教师不注意的时候玩游戏,而这是绝大多数教师所不允许,但是本次课改是不是提醒了我们,是不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太枯燥乏味了还是游戏的乐趣实在是太强了学生才会分心的?不管怎么样,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教学并不一定要按部就班,可以以学生的注意点为引导线,引入教学目标的学习。比如有一次一学生在课堂上装游戏软件,我以此为引,让学生对程序的下载、安装及在控制面板中删除程序进行了操作,学生不会感觉到“任务”的压力,在体会到教师的宽容的同时还很主动地去学习,可谓一举两得。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新课标下的教材与以往的计算机教科书不一样,它更注重课堂引导、课后评价。课堂上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在合作、交流、探索中获得新知识。新的教材、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们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必须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自己的理念素养,潜心钻研,积极探索适合新课标的、富有创新意识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应吉康.信息技术基础(第3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7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教基[2001]17号
3 《走进高中新课程(第2版)》.《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4 王淑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中国信息技术教,2000.4
5 张玉清.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探讨.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2
6 周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2007.12
【关键词】 新课标 信息技术基础 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和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那么面对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师怎样备课呢?过去是就教材而备教材,强调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总是牵着学生鼻子走。新课标下对信息技术的备课要求教师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以下从备课着手引出如何实施教与学发表自己的看法:
1 备教材,设置好任务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中介。充分的利用教材,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主张。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教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每一节课的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广泛阅读有关信息技术的报刊杂志、浏览网上信息,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素材和资源。
课堂上老师提出的任务,一定要设置合理、实用、科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第二章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个任务去帮助学生理解书上的内容。任务是:如何去配置一台电脑?任务提出来了,要求学生根据书本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去配置电脑。任务是提出来了,但难度比较大,老师要懂得如何去把这个任务细化,把大任务分割成小任务,让学生易于掌握。小任务一:了解电脑配件。老师可以用一节课时间跟学生介绍,同时让学生回去查询相关报章,或在网络上查询电脑相关配件的知识,以作业的形式交上来。小任务二:在“小任务一”的基础上,让学生上“太平洋电脑网”中的“教你买电脑”栏目中了解如何去买电脑。最后得出“电脑配置清单”。通过把大任务细化成小任务后,学生就更能体会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了。
2 备学生,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学生从不同的初中学校升上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水平不同,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我们可以根据他们在以往学生信息技术的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3 备硬件,提供最佳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课程基本上都是安排在计算机房进行,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能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这里就需要教师在上课前对机房房所有软硬件设备调试好,并且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最佳的学习环境。
4 备教法,好方法定能事半功倍
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单向地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选择和加工。教师应把程序式课堂教学变为建构式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在尊重、理解、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建构的。在组织教学形式时,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合作自主讨论学习、学生巩固练习相结合。“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指导他们怎样与同伴合作。
新课程改革重视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方式改革在整个新课程改革中起到了载体作用,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因此作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要大胆地进行尝试,抛弃一切影响我们教育教学的旧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比如说,学生在机房里操作,很可能就会趁教师不注意的时候玩游戏,而这是绝大多数教师所不允许,但是本次课改是不是提醒了我们,是不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太枯燥乏味了还是游戏的乐趣实在是太强了学生才会分心的?不管怎么样,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教学并不一定要按部就班,可以以学生的注意点为引导线,引入教学目标的学习。比如有一次一学生在课堂上装游戏软件,我以此为引,让学生对程序的下载、安装及在控制面板中删除程序进行了操作,学生不会感觉到“任务”的压力,在体会到教师的宽容的同时还很主动地去学习,可谓一举两得。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新课标下的教材与以往的计算机教科书不一样,它更注重课堂引导、课后评价。课堂上必须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在合作、交流、探索中获得新知识。新的教材、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们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必须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自己的理念素养,潜心钻研,积极探索适合新课标的、富有创新意识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应吉康.信息技术基础(第3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7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教基[2001]17号
3 《走进高中新课程(第2版)》.《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4 王淑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研究,中国信息技术教,2000.4
5 张玉清.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策略探讨.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2
6 周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