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金秋十月这个美好的丰收季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喜讯传来,引起了全党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文艺界,立即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贯彻践行“讲话”精神的热潮。作为一个有着66年实践经历的老文艺工作者,在学习之后,我深受教育和启迪,备感亲切而鼓舞。我想到了当年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情形,切实地感受到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既与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论述一脉相承,同时又具有许多新的思想,新的论点,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他的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意蕴深遂,又深入浅出直通地气。极具理论性、指导性、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如果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先河,为中国文艺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推倒“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发挥了积极的助推力,并继续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话,习近平同志的这次“讲话”,则是根据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新时期,审时度势,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文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号召。这个讲话是改革开放30年来文艺工作的科学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新成果,是新时期文艺活动的行动纲领。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是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是文艺事业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牢记使命,勇于担当。
为了践行“讲话”精神,促进文艺大繁荣大发展,我想首先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扬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带头人和弘扬者。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即对个人或别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地位和意义的观点。它与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直接的联系。人的行为取向无不受到价值观的支配与制约。对于文艺家来说,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写什么?演什么?为谁写为谁演,如何判断自己艺术实践的成败功过,就直接受其价值观的左右。有评论说“作品是作家本人品德的一面镜子”,就形象地阐明了价值观与其行为的因果关系。党的十八大概括成三个倡导,三个层面,十二个词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价值观有着根本不同的性质和要求。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信念,承载着全国人民的精神追求。同时也吸收了世界文化有益的成果,充分体现了时代进步和社会主义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与亲合力,是净化人们灵魂的一剂良药,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催化剂。能够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为深入改革,推动社会经济持久健康发展,促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大改观大提高凝神聚气、不懈奋力。
文艺工作者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党和人民历来寄予厚望,赋予“领引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改革”的神圣使命。打铁还需自身硬,欲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要弘扬核心价值观,自己首先要做树立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带头人。我们要深入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意,自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塑造美好心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把国家和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时时处处想到国家人民的利益。唯有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发挥文艺的应有作用,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伟大使命。其次是切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生产出更好更多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这些重要论述清晰透彻地阐明了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我们只有到以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去,虚心向群众学习,观察、体验、研究、分析原始素材,才能创作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文艺作品。疏远群众脱离生活,必然想入非非,闭门造车,胡编戏说。这样弄出来的所谓作品,出现之日也就是寿终正寝之时。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文艺一旦离开人民就变成无根浮萍,无病呻吟,无魂的躯壳。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的文艺家。繁荣创作还要树立精品意识,耐得住寂寞,肯下苦功。文艺活动的基本内容是创作,检验文艺活动是否成功主要是作品。搞文艺创作最忌浮躁,也忌急于求成。十年磨一戏不是时间概念,而是指锲而不舍的一种精神。当然不能也不可能要求所有作品都成为精品。但只要有这种精神,定会有利于整个创作水平的提高,就有可能产生更多的精品力作。精品是指那些具有深刻的思想性,精湛的艺术性与可看性相统一的文艺力作。它充分体现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主旋律的代表作,也是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标志。再次是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切实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一个比较老的话题。早在1985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思想文化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标准,他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标准”。但从目前社会存在的诸多现象来说,也是一个虽旧又新的话题。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文艺不能在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他还提醒说:“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铜臭气”。这些论述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随着某些人的思想信念缺失,价值观错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一切向钱看”等有增无减。有的忽视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无限夸大了商品属性的一面,把精神产品商品化,完全推向市场;有的有意“远离高雅”,“娱乐观众”,什么能吸引读者与观众的眼球,能够赚钱就搞什么,甚至把本来不俗或表现英雄人物的严肃作品也添加上“色”的成分;有的受金钱的诱惑掉进了“快餐文化”,“浅文化”乃至庸俗、低俗文化的泥潭里,不仅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也搅乱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实践证明只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才能达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双赢发展。四是对文艺行业内的有害思想,丑闻劣迹,特别对关于文艺方向、方针等大的原则问题上的奇谈怪论,要自觉加以抵制并敢于说不。这些年来意识形态领域不断出现某些错误思潮和有害主张,有些谬论也或多或少渗进文艺工作中来。如鼓吹“远离政治”,“告别革命”,“躲避崇高”,“生活就在你身边”,“用女人的肌肤说话”……,在文艺实践中糟蹋英雄、戏说历史、贬损鲁迅、郭沫若,吹捧蒋介石、周作人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有害的思想主张虽然是少数人的作为,但对文艺活动与创作产生的不良影响不可低估。它是文艺战线产生诸多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有的同志误读了邓小平同志“不搞争论”的原意,对这些错误观点不敢进行批评争论。其实小平同志“不搞争论”是指对改革开放的具体措施、具体做法来说的。他在涉及我国社会发展方向的重大理论问题上,历来主张分清是非,要旗帜鲜明地批判错误思潮。所以,我们对文艺的根本理论问题,一要坚持原则,遵照习总书记的话说“敢于亮剑”。当然这种批评和争论要实事求是、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与“大批判”有着根本不同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行业的完美形象,为发挥文艺正能量,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和坚实的思想基础。
人贵有德,文贵有品,有德才有品。让我们在学习践行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内外双修达到德艺双馨,创作更好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为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
为了践行“讲话”精神,促进文艺大繁荣大发展,我想首先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扬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带头人和弘扬者。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即对个人或别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地位和意义的观点。它与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直接的联系。人的行为取向无不受到价值观的支配与制约。对于文艺家来说,歌颂什么?反对什么?写什么?演什么?为谁写为谁演,如何判断自己艺术实践的成败功过,就直接受其价值观的左右。有评论说“作品是作家本人品德的一面镜子”,就形象地阐明了价值观与其行为的因果关系。党的十八大概括成三个倡导,三个层面,十二个词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价值观有着根本不同的性质和要求。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中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信念,承载着全国人民的精神追求。同时也吸收了世界文化有益的成果,充分体现了时代进步和社会主义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与亲合力,是净化人们灵魂的一剂良药,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催化剂。能够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为深入改革,推动社会经济持久健康发展,促进全社会精神文明大改观大提高凝神聚气、不懈奋力。
文艺工作者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党和人民历来寄予厚望,赋予“领引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改革”的神圣使命。打铁还需自身硬,欲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要弘扬核心价值观,自己首先要做树立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带头人。我们要深入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意,自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塑造美好心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把国家和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时时处处想到国家人民的利益。唯有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发挥文艺的应有作用,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伟大使命。其次是切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生产出更好更多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这些重要论述清晰透彻地阐明了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我们只有到以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为主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去,虚心向群众学习,观察、体验、研究、分析原始素材,才能创作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文艺作品。疏远群众脱离生活,必然想入非非,闭门造车,胡编戏说。这样弄出来的所谓作品,出现之日也就是寿终正寝之时。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文艺一旦离开人民就变成无根浮萍,无病呻吟,无魂的躯壳。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人民的文艺家。繁荣创作还要树立精品意识,耐得住寂寞,肯下苦功。文艺活动的基本内容是创作,检验文艺活动是否成功主要是作品。搞文艺创作最忌浮躁,也忌急于求成。十年磨一戏不是时间概念,而是指锲而不舍的一种精神。当然不能也不可能要求所有作品都成为精品。但只要有这种精神,定会有利于整个创作水平的提高,就有可能产生更多的精品力作。精品是指那些具有深刻的思想性,精湛的艺术性与可看性相统一的文艺力作。它充分体现出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主旋律的代表作,也是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标志。再次是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切实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一个比较老的话题。早在1985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思想文化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标准,他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标准”。但从目前社会存在的诸多现象来说,也是一个虽旧又新的话题。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文艺不能在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他还提醒说:“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铜臭气”。这些论述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随着某些人的思想信念缺失,价值观错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一切向钱看”等有增无减。有的忽视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无限夸大了商品属性的一面,把精神产品商品化,完全推向市场;有的有意“远离高雅”,“娱乐观众”,什么能吸引读者与观众的眼球,能够赚钱就搞什么,甚至把本来不俗或表现英雄人物的严肃作品也添加上“色”的成分;有的受金钱的诱惑掉进了“快餐文化”,“浅文化”乃至庸俗、低俗文化的泥潭里,不仅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也搅乱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实践证明只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才能达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双赢发展。四是对文艺行业内的有害思想,丑闻劣迹,特别对关于文艺方向、方针等大的原则问题上的奇谈怪论,要自觉加以抵制并敢于说不。这些年来意识形态领域不断出现某些错误思潮和有害主张,有些谬论也或多或少渗进文艺工作中来。如鼓吹“远离政治”,“告别革命”,“躲避崇高”,“生活就在你身边”,“用女人的肌肤说话”……,在文艺实践中糟蹋英雄、戏说历史、贬损鲁迅、郭沫若,吹捧蒋介石、周作人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有害的思想主张虽然是少数人的作为,但对文艺活动与创作产生的不良影响不可低估。它是文艺战线产生诸多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有的同志误读了邓小平同志“不搞争论”的原意,对这些错误观点不敢进行批评争论。其实小平同志“不搞争论”是指对改革开放的具体措施、具体做法来说的。他在涉及我国社会发展方向的重大理论问题上,历来主张分清是非,要旗帜鲜明地批判错误思潮。所以,我们对文艺的根本理论问题,一要坚持原则,遵照习总书记的话说“敢于亮剑”。当然这种批评和争论要实事求是、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与“大批判”有着根本不同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行业的完美形象,为发挥文艺正能量,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和坚实的思想基础。
人贵有德,文贵有品,有德才有品。让我们在学习践行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内外双修达到德艺双馨,创作更好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为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