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历史课上进行自学,让学生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创新手段,激发学生自学。
历史课程改革指出:……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这就是说,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的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兴奋点,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面对历史知识琐碎,枯燥乏味厌学的情况,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自学互帮”的改革利刃,首先也指向于“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学习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这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大汉天子》的画面片段和主题曲,让学生观看视听,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学生思考:电视剧讲的是汉朝哪个皇帝的故事?你知道关于汉武帝的哪些故事?历史上的汉武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当学生不由自主处于深思之中的时候,我顺势时说,今天让我们共同穿越时空,置身西汉,走近大汉天子——汉武帝。 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勾起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回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通过这种做法使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头要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自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所以,作为历史教学工作者,当前的首要任务在于变过去的重知识传授为重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教会学生学历史,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会学历史的目的。教师通过对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掌握课本知识,而且学会了怎样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教会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历史书有厚厚的六大本,如果在学生在自学中不能抓住重点、找准关键,那必然就会在浩瀚的史河中迷失方向,无的放失,也就达不到自学的目的。因此,在自学环节开始时,教师就应要求学生从历史事件的背景、起因、转折点、结果、影响和事件的领导者、性质等方面来掌握;而对于历史人物要求学生从生活年代、贡献以及他的思想、代表作等来掌握。例如:在学生自学世界历史上册中的《日本明治维新》一课时,要求学生从事件的时间、性质、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加以掌握,同时对相关内容进行标注、批注、勾划等,从而让学生明确应该“学什么”。
2、教会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分析、归纳、比较、概括、综合、推理等基本历史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例如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要教会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性质、时间、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明白“怎么学”。同时介绍一些记忆方法,比如分散记忆法。让学生把知识点分开学习,当时看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重复一次,记得就会比较牢固;趣味记忆法。如讲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统治时期,要求学生记住当时的派别:大资产阶级、雅各宾派、热月党人、督政府、拿破仑,要求学生记成“大鸡鸭,热都拿”等等,让学生以后明白应该“怎么记”。
三、激励评价,促进学生自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人们的良好行为做出正确的评价,能使其产生愉快的体验,并能激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创设情景是为了激发动机,而课堂评价就是为了将这种动机维持下去。因此,教师必须要有课堂评价的意识。教师首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以此作为“起点”对学生进行激励性和指导性评价。其次,要注意积累评价语言,可以学习、借鉴一些名师的课堂评价的语言,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评价风格。最好还要运用“学生平时课堂表现评价积累表”,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与学期成绩挂钩,形成制度并长期坚持。教师应从多角度,多方位运用各种评价方式,多表扬,少批评,尤其要赏识学生的点滴成功。有时即使学生答错了问题,教师也不要轻易指责和批评,而要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用平等的态度帮助他们纠正错误,促使他们更好的主动探索。总之,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非常注重评价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优生有“劲头”,中等生有“想头”,后进生有“奔头”,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我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同学精彩的回答,我都会情不自禁地为他竖起大拇指;当学生回答错误了,我会用眼神示意:不要紧,激励他(她)加油啊;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够正确,不够完整,并随时改正时,老师轻轻地点点头,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会及时批阅,并在学生的作业上会写如“你真棒”等简短的评语,以此来激励学生,促进学生自学。
综上所述,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历史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课改理念,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学生自学,让学生自主去发现、探索,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我们带给学生的将是一种巨大的能力。
一、创新手段,激发学生自学。
历史课程改革指出:……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这就是说,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的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兴奋点,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面对历史知识琐碎,枯燥乏味厌学的情况,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自学互帮”的改革利刃,首先也指向于“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学习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这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大汉天子》的画面片段和主题曲,让学生观看视听,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学生思考:电视剧讲的是汉朝哪个皇帝的故事?你知道关于汉武帝的哪些故事?历史上的汉武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当学生不由自主处于深思之中的时候,我顺势时说,今天让我们共同穿越时空,置身西汉,走近大汉天子——汉武帝。 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勾起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回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通过这种做法使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头要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自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所以,作为历史教学工作者,当前的首要任务在于变过去的重知识传授为重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教会学生学历史,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会学历史的目的。教师通过对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掌握课本知识,而且学会了怎样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教会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历史书有厚厚的六大本,如果在学生在自学中不能抓住重点、找准关键,那必然就会在浩瀚的史河中迷失方向,无的放失,也就达不到自学的目的。因此,在自学环节开始时,教师就应要求学生从历史事件的背景、起因、转折点、结果、影响和事件的领导者、性质等方面来掌握;而对于历史人物要求学生从生活年代、贡献以及他的思想、代表作等来掌握。例如:在学生自学世界历史上册中的《日本明治维新》一课时,要求学生从事件的时间、性质、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加以掌握,同时对相关内容进行标注、批注、勾划等,从而让学生明确应该“学什么”。
2、教会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分析、归纳、比较、概括、综合、推理等基本历史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例如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要教会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性质、时间、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明白“怎么学”。同时介绍一些记忆方法,比如分散记忆法。让学生把知识点分开学习,当时看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重复一次,记得就会比较牢固;趣味记忆法。如讲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统治时期,要求学生记住当时的派别:大资产阶级、雅各宾派、热月党人、督政府、拿破仑,要求学生记成“大鸡鸭,热都拿”等等,让学生以后明白应该“怎么记”。
三、激励评价,促进学生自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人们的良好行为做出正确的评价,能使其产生愉快的体验,并能激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创设情景是为了激发动机,而课堂评价就是为了将这种动机维持下去。因此,教师必须要有课堂评价的意识。教师首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以此作为“起点”对学生进行激励性和指导性评价。其次,要注意积累评价语言,可以学习、借鉴一些名师的课堂评价的语言,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评价风格。最好还要运用“学生平时课堂表现评价积累表”,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与学期成绩挂钩,形成制度并长期坚持。教师应从多角度,多方位运用各种评价方式,多表扬,少批评,尤其要赏识学生的点滴成功。有时即使学生答错了问题,教师也不要轻易指责和批评,而要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用平等的态度帮助他们纠正错误,促使他们更好的主动探索。总之,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非常注重评价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优生有“劲头”,中等生有“想头”,后进生有“奔头”,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我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同学精彩的回答,我都会情不自禁地为他竖起大拇指;当学生回答错误了,我会用眼神示意:不要紧,激励他(她)加油啊;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够正确,不够完整,并随时改正时,老师轻轻地点点头,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会及时批阅,并在学生的作业上会写如“你真棒”等简短的评语,以此来激励学生,促进学生自学。
综上所述,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历史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课改理念,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学生自学,让学生自主去发现、探索,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我们带给学生的将是一种巨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