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自学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ke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所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学生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历史课上进行自学,让学生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创新手段,激发学生自学。
  历史课程改革指出:……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这就是说,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主学习的动机,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兴奋点,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面对历史知识琐碎,枯燥乏味厌学的情况,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自学互帮”的改革利刃,首先也指向于“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学习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这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视剧《大汉天子》的画面片段和主题曲,让学生观看视听,创设历史情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学生思考:电视剧讲的是汉朝哪个皇帝的故事?你知道关于汉武帝的哪些故事?历史上的汉武帝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当学生不由自主处于深思之中的时候,我顺势时说,今天让我们共同穿越时空,置身西汉,走近大汉天子——汉武帝。 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勾起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回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通过这种做法使教师在一堂课的开头要像一块无形的“磁铁”,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自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所以,作为历史教学工作者,当前的首要任务在于变过去的重知识传授为重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教会学生学历史,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会学历史的目的。教师通过对学法的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掌握课本知识,而且学会了怎样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教会学生阅读历史教科书。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历史书有厚厚的六大本,如果在学生在自学中不能抓住重点、找准关键,那必然就会在浩瀚的史河中迷失方向,无的放失,也就达不到自学的目的。因此,在自学环节开始时,教师就应要求学生从历史事件的背景、起因、转折点、结果、影响和事件的领导者、性质等方面来掌握;而对于历史人物要求学生从生活年代、贡献以及他的思想、代表作等来掌握。例如:在学生自学世界历史上册中的《日本明治维新》一课时,要求学生从事件的时间、性质、内容和影响等方面加以掌握,同时对相关内容进行标注、批注、勾划等,从而让学生明确应该“学什么”。
  2、教会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分析、归纳、比较、概括、综合、推理等基本历史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例如比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就要教会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性质、时间、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明白“怎么学”。同时介绍一些记忆方法,比如分散记忆法。让学生把知识点分开学习,当时看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重复一次,记得就会比较牢固;趣味记忆法。如讲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统治时期,要求学生记住当时的派别:大资产阶级、雅各宾派、热月党人、督政府、拿破仑,要求学生记成“大鸡鸭,热都拿”等等,让学生以后明白应该“怎么记”。
  三、激励评价,促进学生自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人们的良好行为做出正确的评价,能使其产生愉快的体验,并能激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创设情景是为了激发动机,而课堂评价就是为了将这种动机维持下去。因此,教师必须要有课堂评价的意识。教师首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以此作为“起点”对学生进行激励性和指导性评价。其次,要注意积累评价语言,可以学习、借鉴一些名师的课堂评价的语言,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评价风格。最好还要运用“学生平时课堂表现评价积累表”,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与学期成绩挂钩,形成制度并长期坚持。教师应从多角度,多方位运用各种评价方式,多表扬,少批评,尤其要赏识学生的点滴成功。有时即使学生答错了问题,教师也不要轻易指责和批评,而要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用平等的态度帮助他们纠正错误,促使他们更好的主动探索。总之,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非常注重评价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做到因人而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让优生有“劲头”,中等生有“想头”,后进生有“奔头”,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我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同学精彩的回答,我都会情不自禁地为他竖起大拇指;当学生回答错误了,我会用眼神示意:不要紧,激励他(她)加油啊;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回答不够正确,不够完整,并随时改正时,老师轻轻地点点头,报以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会及时批阅,并在学生的作业上会写如“你真棒”等简短的评语,以此来激励学生,促进学生自学。
  综上所述,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历史教师必须树立“以生为本”的课改理念,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学生自学,让学生自主去发现、探索,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我们带给学生的将是一种巨大的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篮球运动在全球迅速发展成为人们最喜欢的运动之一,篮球运动以其热情奔放,节奏明快,对抗激烈,动作舒服给人以蓬勃向上,精神振奋的特点和活动成为当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项体育运动。NBA的比赛在中国的转播,许多中学生也为之着迷,地区与地区都会有很多的篮球赛事,学校都会组织了篮球队参加比赛,要争得冠军,赢得荣誉。但是学校篮球队不像专业队,队员不是篮球专业运动员而是在校的学习学生,他们篮球起点就比较低,时间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是培养民族精神和创造人才的摇篮,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初步尝试,下面简述几点体会与实践:  一、营造良好氛围,诱导创新欲望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是师生认知与情感相互统一、促进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想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就需要一个友善的环境
期刊
创造力是创造活动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创造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由多个要素构成,每个要素对创造力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开发创造力就是通过激发、导向、教育训练等创造实践,将人潜在的创造力发挥出来,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层次。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欧克为我们提供了解放我们人人都拥有的创造力的切实有效的方法。”新课程强调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
期刊
高考政治复习需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自主复习教材知识中查漏补缺,从而形成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并从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复习中我们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指导全面复习,学会举一反三,构建知识体系。  (一)政治教师引导复习,当好领航员  从宏观上来说,,一是要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复习所有的考点,不能挑三拣四;二是要强调主干知识,明
期刊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里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是非常艰巨的任务。而实施素质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通过探索新的课堂教学规律和运用机制,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奋斗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着意优化课堂教学。  一、钻研教材,巧设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课前首先要把握大纲 ,吃透教材,了解学情,根
期刊
新课改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理念,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新的机遇。许多教师在接受新课程的培训后,一方面跃跃欲试,另一方面又因不适应课改的新要求而产生种种困惑。这些困惑主要表现为“三不”:不会做、不敢做、不想做。“不会做”是指一些教师对新课改的了解仅限于“词句”, 对于如何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却心中无数,他们因缺少课改实践经验而往往上课讲的是新教材,用的却是老方法,课堂教学依然是
期刊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以弘扬高中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高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倡导培养高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智慧,以提升其综合素养。那么,高中生物教学,如何才能更给力呢?  一、创设情境,给力激发学生兴趣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曾指出:“教育必须利用情境的作用,离开了情境也就没有教育。”罗杰斯的自我理论认为,人具有趋向完美、谋求自身充分发展的基本动机,只要有适当的机会和环境,学生个体一定
期刊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经过多种形式的培养,"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吹遍神州大地,深入每位教师的心中,在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方式的革新,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仍然非常的重要。地理思维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概括的反映,具有综合性、区域性和广阔性特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引导学生根据思维
期刊
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我在引导学生分析完课文后,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用审美的眼光看这篇文章,你觉得它美吗?它美在哪里?”本想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可全班八十位同学,没有一个举手发言。我询问为什么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不美!”我不禁感到迷茫,一篇影响了几代人的文章,为什么在学生心里读不出美来?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
期刊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好数学是师生共同的愿望。但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重复同样的错误。一次次的失败为什么不能转化为成功呢?这不仅使我们困惑,也更让我们深思。  我们在练习中遇到这样一道题。甲对乙说:“当我岁数是你现在岁数时,你才4岁。”乙对甲说:“当我岁数是你现在岁数时,你将61岁。”求甲、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