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化木活字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2010年中国木活字印刷术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已发现的木活字印刷术仅存于浙江瑞安的东源村和福建宁化县。
活字印刷术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北宋毕昇发展、完善,产生了泥活字印刷。之后,元代初期农学家王祯于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创制木活字。“木活字”是用山梨木、荷树等雕成单字,因取材较方便,成本不高,制造起来又较简单迅速,所以成为中国活字印刷史上常用的一种活字,堪称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
专门印刷宁化族谱
宁化木活字印刷术之所以能留存至今,与当地极盛的宗族观念有很大的关系。“宁化是世界公认的客家祖地。客家人敬祖穆宗,十分重视修订族谱。明朝时,宁化开始使用木活字印刷族谱。”宁化县文化馆副馆长戴先良说,“宁化的木活字印刷是真正纯粹依照传统作坊式保存下来的活态传承。”
目前,宁化保存的《谢氏家谱》《蓝氏乾隆谱》等印有“翠华院甸臣梓”的字样,这些族谱,大多用木活字印刷而成。巨大的族谱需求,无疑给木活字印刷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因而专门出现制作家谱的“谱师”。这些“谱师”,每当秋收后,就挑着字担,到周边乡镇做谱。
宁化目前保存有近40万枚木活字,取材多用梨木、荷木。主要用于印刷族谱,有时也用来刻印经书。刻印艺人称“谱师”,他们各自以“堂”为单位,一般四五人一堂,最少的两人一堂,有堂号,如“文林堂”、“文斋堂”等。
据戴先良介绍,目前全县木活字印刷技艺作坊的“谱师”只有4个,其中年纪最大的60多岁,年龄最小的邱志强34岁。
纯手工艺逐渐消失
将木料裁成指甲盖大小的长方形木坯,在上面刻繁体反字,然后拣字、装版、打墨、装订成书……对木活字印刷的这一系列工序,邱志强早已熟稔在心。
木活字印刷的“活态”存在,主要依靠修谱。修谱前,族中元老会联系邱志强,签订合同,雇人把工具挑到祠堂。短则半年,长则两三年,邱志强吃住都在祠堂,直到修谱完毕。
乡下修谱生活枯燥无聊,“吓”跑了许多年轻人。“有的只学了几天就受不了。”邱志强说,“这么多年带过20几个徒弟,目前能传承技艺的只有一个,他跟了我五六年。”
而主要依靠修谱的模式也遭遇了瓶颈。族谱一般30年一大修,因为之前周边的族谱已经修得差不多,2011年正月修完“夏氏谱”后邱志强已经有一段时间接不到修谱的活。
事实上,由于修谱的时间间隔问题,一些“谱师”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另谋出路。从1983年开始跟师傅学修谱的邹建宁1997年停止修谱,改行修锁、刻章。
所以现在可以说是木活字印刷存活的艰难期,“现在在宁化从事木活字印刷的人不多,以前很多从事这项技艺的人现在都转行了。”目前宁化只剩下邱志强一家仍然从事木活字印刷,家中父亲、姐姐和妹妹都会这项传统技艺。“不刻印族谱的时候,我们一般是刻印佛经道藏,个人诗集等。”
虽然现实严峻,但邱志强表示,“木活字印刷术既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传统文化,我们有责任将它传承下去。”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2010年中国木活字印刷术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已发现的木活字印刷术仅存于浙江瑞安的东源村和福建宁化县。
活字印刷术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北宋毕昇发展、完善,产生了泥活字印刷。之后,元代初期农学家王祯于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创制木活字。“木活字”是用山梨木、荷树等雕成单字,因取材较方便,成本不高,制造起来又较简单迅速,所以成为中国活字印刷史上常用的一种活字,堪称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
专门印刷宁化族谱
宁化木活字印刷术之所以能留存至今,与当地极盛的宗族观念有很大的关系。“宁化是世界公认的客家祖地。客家人敬祖穆宗,十分重视修订族谱。明朝时,宁化开始使用木活字印刷族谱。”宁化县文化馆副馆长戴先良说,“宁化的木活字印刷是真正纯粹依照传统作坊式保存下来的活态传承。”
目前,宁化保存的《谢氏家谱》《蓝氏乾隆谱》等印有“翠华院甸臣梓”的字样,这些族谱,大多用木活字印刷而成。巨大的族谱需求,无疑给木活字印刷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因而专门出现制作家谱的“谱师”。这些“谱师”,每当秋收后,就挑着字担,到周边乡镇做谱。
宁化目前保存有近40万枚木活字,取材多用梨木、荷木。主要用于印刷族谱,有时也用来刻印经书。刻印艺人称“谱师”,他们各自以“堂”为单位,一般四五人一堂,最少的两人一堂,有堂号,如“文林堂”、“文斋堂”等。
据戴先良介绍,目前全县木活字印刷技艺作坊的“谱师”只有4个,其中年纪最大的60多岁,年龄最小的邱志强34岁。
纯手工艺逐渐消失
将木料裁成指甲盖大小的长方形木坯,在上面刻繁体反字,然后拣字、装版、打墨、装订成书……对木活字印刷的这一系列工序,邱志强早已熟稔在心。
木活字印刷的“活态”存在,主要依靠修谱。修谱前,族中元老会联系邱志强,签订合同,雇人把工具挑到祠堂。短则半年,长则两三年,邱志强吃住都在祠堂,直到修谱完毕。
乡下修谱生活枯燥无聊,“吓”跑了许多年轻人。“有的只学了几天就受不了。”邱志强说,“这么多年带过20几个徒弟,目前能传承技艺的只有一个,他跟了我五六年。”
而主要依靠修谱的模式也遭遇了瓶颈。族谱一般30年一大修,因为之前周边的族谱已经修得差不多,2011年正月修完“夏氏谱”后邱志强已经有一段时间接不到修谱的活。
事实上,由于修谱的时间间隔问题,一些“谱师”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另谋出路。从1983年开始跟师傅学修谱的邹建宁1997年停止修谱,改行修锁、刻章。
所以现在可以说是木活字印刷存活的艰难期,“现在在宁化从事木活字印刷的人不多,以前很多从事这项技艺的人现在都转行了。”目前宁化只剩下邱志强一家仍然从事木活字印刷,家中父亲、姐姐和妹妹都会这项传统技艺。“不刻印族谱的时候,我们一般是刻印佛经道藏,个人诗集等。”
虽然现实严峻,但邱志强表示,“木活字印刷术既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传统文化,我们有责任将它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