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杰出的书画家、鉴赏家米芾,性极旷达,举止散淡不羁。此人富于收藏,宦游行止处,以船载书画自娱,大书“米家书画船”一旗于船头。虽说诗句中的米家船早已难觅踪迹,可就在福州南后街仍有这么一艘“米家船”历经百余年的风雨,满载三坊七巷的人文底蕴游曳于繁华市井之上。
“米家船”裱褙店的历史应上溯到清同治年间。1865年,福州近郊手艺人林金师慧眼相中今南后街32号这块宝地,不惜倾囊以购,开起一家裱褙店。林金师勤劳诚恳,装裱用料考究,工艺细腻,铺面又在文人墨客活跃地,近水楼台,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但裱褙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未有字号,直至清代举人、大才子何振岱慨然挥毫,题写“米家船”三字赠予。从此,店名与手艺相得益彰,方家们慕名而至,清末帝师陈宝琛也从京城托人将字画送来装裱。
船行万里难免风浪起伏,“米家船”也有不堪回首的坎坷。抗日战争期间福州城两次沦陷,家国垂危之际,谁人顾及书画的装潢收藏?裱褙店不得不停业。浩劫中,“米家船”的牌匾连同店内珍藏的文宝皆被当街焚毁,何振岱的手迹消失在“破四旧”的火光中,“米家船”也自此搁浅,不再揽活。噩梦终有结束时。上世纪80年代初,老店第三代传人林文光秉执“人在店就在”的祖训,扬帆起舵,开始了“米家船”新时代的新航程。
时使用的一些祖传工具、用神秘草药调配的浆糊、有独特香味的木棍卷轴等,都成了一些书画爱好者热议的话题,引得许多人专程到三坊七巷观摩他的裱褙过程。
如今的“米家船“,已是名声在外,每天上门的顾客都络绎不绝。常常有人一裱就是十几张。而裱一张字画最短要一个星期的时间,一家三人一个月最多也只能裱百来张,经常有客人要等上一个多月。
裱一张字画“米家船”要收50元~80元,而同行只收不到30元。尽管这样,还是有很多人慕名而来。他们看中的是“米家船”的质量:纸张从来都是最好的,边料是最考究的,就连卷轴的木料也要放上6个月,没有蛀孔才能装。
元人陶宗仪在他的《辍耕录》中点明裱褙亦有“十三科”,是一门复杂的学问,能为字画锦上添花的裱褙师,不仅得有基本技艺和日深月久的经验,还需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上托、配料、裁方正、打蜡、锯轴、订线……制作者的心力贯穿于每一个细节,日复一日,重复的裱褙过程,意味着枯燥、辛苦,还有寂寞。这些纯手工制造的作品,触手生温,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久违了的精神、一种返朴归真的况味。“米家船”的存在,是奉行速食主义与新鲜感的社会里另一种价值的证明,老店能开到今天,当然不仅是托风雅字号的福。所以,我们不必惊讶有人将“米家船”视作南后街古文化味的灵魂。
业已航行140多年的“米家船”,于2001年被授予“中华百年老铺”的称号。所幸后继有人,它已有了第四代舵手。尽管也受传统手工艺业难题的困扰,但“米家船”依旧朝着理想的彼岸开去,不但为了祖传艺业,也为了许许多多人的古典幽梦,在不自觉地履行文化传承的使命。
“米家船”裱褙店的历史应上溯到清同治年间。1865年,福州近郊手艺人林金师慧眼相中今南后街32号这块宝地,不惜倾囊以购,开起一家裱褙店。林金师勤劳诚恳,装裱用料考究,工艺细腻,铺面又在文人墨客活跃地,近水楼台,生意很快就红火起来。但裱褙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未有字号,直至清代举人、大才子何振岱慨然挥毫,题写“米家船”三字赠予。从此,店名与手艺相得益彰,方家们慕名而至,清末帝师陈宝琛也从京城托人将字画送来装裱。
船行万里难免风浪起伏,“米家船”也有不堪回首的坎坷。抗日战争期间福州城两次沦陷,家国垂危之际,谁人顾及书画的装潢收藏?裱褙店不得不停业。浩劫中,“米家船”的牌匾连同店内珍藏的文宝皆被当街焚毁,何振岱的手迹消失在“破四旧”的火光中,“米家船”也自此搁浅,不再揽活。噩梦终有结束时。上世纪80年代初,老店第三代传人林文光秉执“人在店就在”的祖训,扬帆起舵,开始了“米家船”新时代的新航程。
时使用的一些祖传工具、用神秘草药调配的浆糊、有独特香味的木棍卷轴等,都成了一些书画爱好者热议的话题,引得许多人专程到三坊七巷观摩他的裱褙过程。
如今的“米家船“,已是名声在外,每天上门的顾客都络绎不绝。常常有人一裱就是十几张。而裱一张字画最短要一个星期的时间,一家三人一个月最多也只能裱百来张,经常有客人要等上一个多月。
裱一张字画“米家船”要收50元~80元,而同行只收不到30元。尽管这样,还是有很多人慕名而来。他们看中的是“米家船”的质量:纸张从来都是最好的,边料是最考究的,就连卷轴的木料也要放上6个月,没有蛀孔才能装。
元人陶宗仪在他的《辍耕录》中点明裱褙亦有“十三科”,是一门复杂的学问,能为字画锦上添花的裱褙师,不仅得有基本技艺和日深月久的经验,还需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上托、配料、裁方正、打蜡、锯轴、订线……制作者的心力贯穿于每一个细节,日复一日,重复的裱褙过程,意味着枯燥、辛苦,还有寂寞。这些纯手工制造的作品,触手生温,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久违了的精神、一种返朴归真的况味。“米家船”的存在,是奉行速食主义与新鲜感的社会里另一种价值的证明,老店能开到今天,当然不仅是托风雅字号的福。所以,我们不必惊讶有人将“米家船”视作南后街古文化味的灵魂。
业已航行140多年的“米家船”,于2001年被授予“中华百年老铺”的称号。所幸后继有人,它已有了第四代舵手。尽管也受传统手工艺业难题的困扰,但“米家船”依旧朝着理想的彼岸开去,不但为了祖传艺业,也为了许许多多人的古典幽梦,在不自觉地履行文化传承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