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理解课文,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教学情境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和教学实际,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教学情境;创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10-0019-02
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之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初中政治课教学内容由于比较简单,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厌学心理。要使他们学得有趣,听得入耳,热爱这门学科,就必须要拉近教材和生活的距离,用教学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1.政治课教学情境的创设
1.1 情境展示
政治课教学情境可以通过教师或者是有准备的学生主动的言语,丰富而准确的表情,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等方面的情绪渲染来感染学生。但更主要的是通过诸如投影、录像、音乐、小品、漫画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展示直观、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渲染适当的课堂氛围,以感染和教育学生。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各种教学情景。前提条件是所设置的情境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所以情境设置必须境中含情,要把握住学生的情感兴奋点,将教材、教师、学生的情感统一在情境之中。
1.2 创设故事情境,激情引趣
故事情境就是利用语言、图像、漫画、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等把教学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实验心理学告诉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来自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并且多感官的刺激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利用丰富的资源和多种多样的手段,创设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情绪反应的形象整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心理体验。
故事情境新奇有趣,生动逼真,情感冲击力强。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力和情感体验力,为师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打下情感态度基础。故事情境的创设者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比如,我在讲“友好交往”这一课内容时,我把同学中交往的事例编排成小品、相声或其他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再利用两节课的时间表演给大家看,在观看的同时给其他同学提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最后一节课教师和学生对各组的表演进行评价,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这样学生在欣赏表演和表演的同时,理解和深化了所学内容,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的美、科学的美及艺术的美。
1.3 创设合作情境,引导合作学习
学生学习就是一个发展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创设认知情境就是要创设一个具有诱惑力的认知结构,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学生认知价值的最大化。
合作情境就是利用网络、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工具,通过竞争、协作、伙伴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学习,针对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种情境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这样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2.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运用
2.1 运用教学情境要贴近学生实际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表明,他们富有热情,情感体验易受外因影响,尤其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情绪易受感染。因为情境本身就包含了许多情感因素,教师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积极情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授,学生富有激情的表演,音乐图画的情感渲染纳入创设情境之中,就有可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投入学习。
例如,在预备年级讲解尊敬父母这一内容时,教师运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绘带领学生进入意境,想象自己的父母是怎样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成人的,去发掘学生心灵中对父母的美好情感;然后挑选出一位家长写给孩子的信加以朗诵,加强情绪渲染,唤起学生的亲切感。这感人的情境氛围,冲击着学生心理,激发起教学所预期的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和尊敬之情。
2.2 教学情境要贴近教学内容
教学情境或简单或复杂,但是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教学情境都要体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因为课标与教材在对知识的宏观和整体把握上有其特有的优势。渗透教学基本思想和方法也是情境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学情境要紧紧围绕当前的教学目标有序展开。问题要提在点子上,要能直接反映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要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指向教学目标。同时,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过难或过易,都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教无定法,情境教学虽有其独特的魅力,但也不能滥用,教学情境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有其个性化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从实际出发,把情境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3.
[2]李林,余凤.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
[责编 吕行]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教学情境;创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10-0019-02
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之间,认知客体与认知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初中政治课教学内容由于比较简单,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厌学心理。要使他们学得有趣,听得入耳,热爱这门学科,就必须要拉近教材和生活的距离,用教学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实效。
1.政治课教学情境的创设
1.1 情境展示
政治课教学情境可以通过教师或者是有准备的学生主动的言语,丰富而准确的表情,恰到好处的形体语言等方面的情绪渲染来感染学生。但更主要的是通过诸如投影、录像、音乐、小品、漫画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展示直观、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渲染适当的课堂氛围,以感染和教育学生。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各种教学情景。前提条件是所设置的情境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所以情境设置必须境中含情,要把握住学生的情感兴奋点,将教材、教师、学生的情感统一在情境之中。
1.2 创设故事情境,激情引趣
故事情境就是利用语言、图像、漫画、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等把教学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实验心理学告诉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来自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并且多感官的刺激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利用丰富的资源和多种多样的手段,创设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情绪反应的形象整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心理体验。
故事情境新奇有趣,生动逼真,情感冲击力强。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情感注意力和情感体验力,为师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打下情感态度基础。故事情境的创设者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比如,我在讲“友好交往”这一课内容时,我把同学中交往的事例编排成小品、相声或其他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再利用两节课的时间表演给大家看,在观看的同时给其他同学提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最后一节课教师和学生对各组的表演进行评价,也对本课内容进行小结。这样学生在欣赏表演和表演的同时,理解和深化了所学内容,同时也体验到了学习的美、科学的美及艺术的美。
1.3 创设合作情境,引导合作学习
学生学习就是一个发展自身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创设认知情境就是要创设一个具有诱惑力的认知结构,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实现学生认知价值的最大化。
合作情境就是利用网络、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工具,通过竞争、协作、伙伴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学习,针对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种情境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这样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2.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运用
2.1 运用教学情境要贴近学生实际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表明,他们富有热情,情感体验易受外因影响,尤其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情绪易受感染。因为情境本身就包含了许多情感因素,教师将教学内容中蕴含的积极情感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授,学生富有激情的表演,音乐图画的情感渲染纳入创设情境之中,就有可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投入学习。
例如,在预备年级讲解尊敬父母这一内容时,教师运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绘带领学生进入意境,想象自己的父母是怎样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成人的,去发掘学生心灵中对父母的美好情感;然后挑选出一位家长写给孩子的信加以朗诵,加强情绪渲染,唤起学生的亲切感。这感人的情境氛围,冲击着学生心理,激发起教学所预期的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和尊敬之情。
2.2 教学情境要贴近教学内容
教学情境或简单或复杂,但是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教学情境都要体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本要求,因为课标与教材在对知识的宏观和整体把握上有其特有的优势。渗透教学基本思想和方法也是情境教学的目标之一。教学情境要紧紧围绕当前的教学目标有序展开。问题要提在点子上,要能直接反映所学知识的本质特征,要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指向教学目标。同时,要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面向全体学生,切忌专为少数人设置,过难或过易,都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教无定法,情境教学虽有其独特的魅力,但也不能滥用,教学情境有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有其个性化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从实际出发,把情境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3.
[2]李林,余凤.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的几种方法.
[责编 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