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教材教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l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但不是课程的全部。可见,教材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变更的。然而,这绝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教材。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到底应该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呢?笔者试以特级教师徐长青执教的人教版三下“重叠”的教学片段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感悟。
  一、 挖掘训练空白,及时补白教材
  编者在编写教材时,也考虑了地域、学科、时间等因素,留下了诸多空白,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深入挖掘其中的空白,及时补白。
  【片段一】“理发师的困惑”教学片段
  新课伊始,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起故事来:某理发师正在理发时,听到一门响,“叔叔,给我和我父亲剃个头。”又是一声门响,“师傅,给我和我父亲剃个头。”理发师抬起头一看,他很纳闷。
  师:从刚才的故事里,你知道来了几个人?
  生:四个。(师点头表示赞同“我也这样认为”)
  师:那理发师纳闷什么呢?
  生:理发师没有看到人。估计是他们感觉等的时间长,就都走了。(师点头“有这个可能”)
  生:就两个人。(师追问:“刚才不是说来了四个吗?”)第二次门响是那个小孩顽皮,故意开门弄出来的响声!
  师(笑,表示赞同):确实有这个可能!
  师:现在我们看看,理发师到底纳闷什么?
  教师课件出示:为什么只有三个人?
  课堂安静了,学生开始思考。片刻,一个学生得意地高高举起手,“我知道了!其实第一次来的是父子,第二次来了一个爷爷。第二句话是爸爸说的,他们是爷仨!”教师高高竖起大拇指,学生恍然大悟,课堂再次热闹起来。
  【分析】教学中的情境导入,掘出了教材中的空白。原来的教材中并没有这个环节,而徐老师巧妙地采用“理发师的困惑”这个故事引入,既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境,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素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找出知识联系,大胆重组教材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结构,知识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只着眼于本节课的教学,而应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片段二】“有趣的呼啦圈”教学片段
  让两个学生围着两把椅子抢座位。
  生:这样抢什么啊?两个人两个座位,一人一个,不需要抢!
  师(若有所思地):说得有道理。那你说怎么办?
  生:再增加几个人就是了。
  师:就听你的!谁来啊?
  话音未落,众多学生争抢着跑上去,教师留下4位学生,并通过猜拳的形式留下一位和刚才的两个学生抢座位,淘汰一位后,去掉一把椅子,两人再抢一个座位。
  师(拉着获胜学生的手):经过艰苦的努力,这位同学终于获得了胜利!掌声在哪里?(全班学生鼓起掌来)
  师(做突然想起状):看看,我又说早了。把掌声送给(稍顿)刚才参加活动的没有获得胜利的那“六位同学”!
  学生愣住了。教师微笑着对获胜的学生说:“没有他们的参与,你自己能获胜吗?能这样快乐吗?”课堂上顿时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师:这么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你们“六位同学”,怎么还不站起来啊?
  五位学生站了起来,教师连声说道:“不对!不对!还少一位啊?谁没有站起来?”学生纷纷说道:“没有了,就五位!加上前面的才六位。”教师使劲地摇头:“不对!加上他说的是七位同学了。谁没有站起来?”学生急了:“老师,是你不对!”教师让学生安静下来:“口说无凭,咱们算一算不就清楚了吗?”
  师:猜拳的几个?
  生:4个。
  师:抢椅子的几个?
  生:3个。
  师:4 3=7啊!
  学生窃窃私语:“对啊,4加3等于7啊!”“不对,刚才上去的就是6人哦,怎么就变成7人了呢?”这时,一个女生说:“老师,你错了,我既参加了猜拳,又参加了抢椅子,你多算了一个。”全班顿时热闹起来:“对!是这样的!”
  师:我怎么可能错呢?我是数学老师啊!这样吧,为了证明我的正确,你们过来。
  教师拿出两个呼啦圈,把抢椅子的三位学生圈起来,把猜拳的三位同学圈起来。
  师:看,是不是少了一位?
  看得出来,小女孩很急,她果断地从呼啦圈里跑出来,敏捷地钻到另一个呼啦圈里。教师摇摇头:“那不算。你出来了,那个圈里又少了一位。除非你们能证明给我看一个圈里有3个,另一个圈里有4个。”
  教师故意继续在下面“找人”,学生急了。“怎么办呢?”
  “你们靠近些!”“把那个圈套住王小薇!”终于,两个圈同时套住了女孩,全班都兴奋地大叫起来:“老师,你看!成功啦!成功啦!”
  师(故作平静状):哦,现在这个圈里几个人?(生齐声喊道:3个!)
  师:那个圈呢?
  生:4个!
  师:4加3是7啊。可是明明是6人哪,我错在哪里了?
  全班学生纷纷举手抢着回答:“王小薇多算了一次!”
  师:那要算一共有几人,该怎么办?
  ……
  【分析】在原来的教材中,教材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和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如何使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变得生动、有趣,并富有浓浓生活气息?徐老师设计:简单的两个学生游戏(石头、剪子、布与抢椅子),将静态的数学知识结论,演绎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借着学生的主动探究和认知冲突,借着学生的实践交流,学生由玩“呼啦圈”创造了“集合”。而徐老师也正利用“呼拉圈”把“集合”这个知识解释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学生在不知不觉的争论和游戏中,亲身经历了一个教师很难用语言描述、学生非常难理解的整个知识的形成过程,成功地实现了教材的再创造。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也是课程资源,学生间的交流启发、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也是有效的课程资源。教师只有深入地钻研教材、理解和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在真正弄懂弄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教学目标把握非常明确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好这些资源,才谈得上创造性地用好并驾驭教材,让陌生的教材不再陌生,让有效教学真正有效。
  (浙江省仙居县上张中心学校 317300)
其他文献
【摘 要】依据《浙江省小学数学综合评价方案(征求意见稿)》,在课例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得出有关小学数学学生综合评价内容中关于拓展性作业即长作业的实施和评价如下结论:适切的主题、有趣的内容是长作业开展的根本;深刻的目标、丰富的路径是长作业开展的灵魂和主线。另外,长作业作为作业的一种类型,具备作业的基本功能,但是它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如此,就能使长作业成为数学综合评价改
近段时间,学校的一位教师正在准备调研课,课题是人教版(2011年版课标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小数除以整数”。因为参加了磨课的过程,故有了自己的一点想法。  第一次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尝试计算  1.从“体育老师为学校买体育用品”的实际情境引出生活中常常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问题。在解决羽毛球单价和毽子单价的问题中,列出两个算式:  38.4÷4= 9.6÷12=  2.在初步
【摘 要】习题设计应该注重设计的结构,因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效。要想让习题设计更“经济化”,让每一题的价值更大, 題组题、题嵌题、题生题都是值得一试的策略。  【关键词】价值 习题 设计 经济化  经济学家解释的“经济”,就是遵循一定原则,在任何情况下力求以最小耗费取得最大效益的一切活动。这种“经济化”的理念,亦可用于教学设计上,例如习题设计这一环节。  一般来说,数学的教学设计总是离不开巩
【摘 要】小学生数学学习中错误是常见的,很多错误不是源于问题本身的难度,而是源于直觉性误解而产生的。“数与代数”领域内的直觉性错误可以针对具体现象,通过预见错误、引导反思、回归“原点”等几大教学策略来加以改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直觉;误解;错误;教学策略  有幸拜读了《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8年第11期郑倩和郜舒竹两位老师的文章《数学学习中的直觉和误解》,颇受启发。笔者
【摘 要】“三学”引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以“整体视野”铺陈“学力提升”路径,用“教的逐步退出”换取“学的同步发展”,从而打破教学困局,调节导学行为,驱动深度学习,发展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益。通过实践,可以逐步摸索出单元整体教学的模型,其教学可以通过“在顺应处领学,在同化处辅学,在应用处让学”这样的“三学”展开,从而帮助学生逐步发展学习的自适应能力和自迁移能力。  【关键词】“三学”;单元整体教学;
学科关键能力是指学生在学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典型的学科特性、与特定的学科素养相关联的特殊学科能力。《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20年第3期中的本期话题聚焦学科关键能力中的“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等展开论述。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我们发现本期杂志中的文章在具体操作层面提供了许多有效的策略。  一、从“双线并行”到“理法相融”——运算能
我家里有一只可爱的小乌龟,它全身胖胖的,壳是椭圆形的,上面印着一些漂亮的图案。它的尾巴就好像一根随风飘动的小草。   它很贪吃,一到早上九点就开始在鱼缸里来回的爬。我就知道小乌龟饿了,于是拿起一颗龟粮丢进鱼缸里,小乌龟头一伸,张开它的小嘴就把龟粮“啊呜”一口吞进肚子里了。吃完后,又立馬抬起头,用绿豆般的小眼睛深情地望着我。我一下子看出了它的弦外之音,立刻又丢给它三颗,它马上爬了过来吃完了。但是它
一、故事导入,明确规则  (一)讲故事,激兴趣  传说,在古老的吉帕特王国,住着一位智慧而好客的国王,经常有人慕名来拜访他。他拥有60座城堡,当有人来拜访他时,国王会拿出一块写满数字的石板,上面是个数阵,来访者按照国王的要求,圈出4个数字,加起来和是几,就可以住进几号城堡。当然最尊贵的客人,国王会在他居住的33号城堡以国礼隆重接见!国王拥有一种“超能力”——看一眼就知道是好人还是坏人!如果是坏人,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想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就应将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能准确把握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概念内涵,以开放的心态鼓励学生愿问、敢问,最终走向善问。那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该如何操作实施?对此,本刊联合嘉兴地区七县市教研室围绕“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展开了专题研讨,并刊登此专题研讨成果,供大家参考。  【摘 要】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算法、算理是运算能力的两翼,基本口算则是运算能力的底部。地基不稳,高楼不固!我们希望学生的基本口算能达到模块化,准确无误。但学习中,基本口算错误时不时冒出来,我们视之为“低级”错误。“低级”计算错误是学生、教师、家长心中无奈的“痛”。  一、口算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