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实验课课教学是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一个非常的途径,教师要在实验课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上的实验进行重新设计,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在生物实验课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上的部分实验进行二次开发,通過引导学生从实验的各个环节入手,经过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等教学活动,最终形成生命观念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这是每位教师都要面对和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一、利用前概念引导学生猜测、质疑,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在面对的新知识的学习时,学生或多或少地对新知识有所了解,具有不同程度前概念。前概念是老师所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前概念来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质疑,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教学时,学生利用前概念(已有的知识或者生活经验)很容易的就可以猜测出酵母菌能使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接下来可以这样设问:“利用酵母菌来酿酒,需要将酵母菌一直置于无氧或者有氧条件下吗?”学生对酿酒的过程中所需的条件立即就产生了争议,激发了学生迫切想要知道答案的欲望,并把这种心情带到了接下来的教学中。当然,在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学生已有的知识有些是正确的,而有些是错误的。但是,象这样通过学生的前概念,让他们猜测、质疑,有利于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结论的内在动力。然后通过给予学生充分的科学实践机会,通过实践,使学生们能够从前概念中辨析出科学概念。这就是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意义。
二、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流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认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应该是“学生想怎么探究就怎么研探究”,“学生能探究到什么程度就探究到什么程度”,完全以学生为中心,放任自由,结果导致探究缺乏目的性。其实这是对新课程目标的一个不正确解读。如果在实验教学中简单地让学生自己思考、完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究,我们一定会发现课堂状态是完全混乱的,而且学生的思维通常也是无序的、混乱的。但是,真正有效的科学探究课应该是一种目的明确、有序的教学活动。所以在正式实验开始之前,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研究教材,理解本次实验探究的目的及相关实验方法,在确保能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让探究活动真正地落到实处,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如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教师通过针对实验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连续设问,在学生充分猜测、质疑、思考的基础上要求各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同时提醒学生对照实验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在各小组完成实验设计后,各派代表交流本组实验方案,师生共同评议:哪组设计的不够合理,原因在哪?如何改进?哪组的实验方案设计更加合理,便于操作。象这样,在教学中通过开展实验设计及交流活动,培养了学生科学地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注重实验细节,渗透生命观念
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念也是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要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生命观念的建立渗透于实验教学过程的细节之中。 如“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的研究”实验教学中,在上课前,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从教材中学习掌握调查群落丰富度的具体方法,为以及调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学生实地调查做好准备工作,并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学生通过实践完成调查任务及教学目标,在对土壤中小动物进行归类,对于调查活动结束后仍然存活的小动物要放归自然,不断向学生渗透生态伦理观念,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及环境意识。
四、教学各个环节严格要求,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科学发现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以及很多人的合作努力才能完成,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要求。比如,要求实验过程认真完成每一个操作步骤,掌握操作要领, 因为可能因为一点点误差,就会导致全组实验失败,培养认真负责的习惯,规范学生的操作,可以提升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规范书写实验报告,准确记录每次实验数据以及分析实验得失来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即使面对失败的实验,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明白要想成功就得脚踏实际地。总之,通过这实验教学活动中一系列地严格要求,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徐祥宝.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J].考试周刊,2016(98
[2]袁锦明.基于“科学探究”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创新时代,2017(1)
[3]何莉燕,朱俊.基于江苏省近五年生物高考实验试题的问题发现与教学建议[J].中学生物学,2017(7)
[4]肖安庆,陈进.基于核心素养立意的生物考试内涵与试题分析[J].中学生物学,2017(7)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在生物实验课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上的部分实验进行二次开发,通過引导学生从实验的各个环节入手,经过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等教学活动,最终形成生命观念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这是每位教师都要面对和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一、利用前概念引导学生猜测、质疑,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在面对的新知识的学习时,学生或多或少地对新知识有所了解,具有不同程度前概念。前概念是老师所有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前概念来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质疑,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教学时,学生利用前概念(已有的知识或者生活经验)很容易的就可以猜测出酵母菌能使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接下来可以这样设问:“利用酵母菌来酿酒,需要将酵母菌一直置于无氧或者有氧条件下吗?”学生对酿酒的过程中所需的条件立即就产生了争议,激发了学生迫切想要知道答案的欲望,并把这种心情带到了接下来的教学中。当然,在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学生已有的知识有些是正确的,而有些是错误的。但是,象这样通过学生的前概念,让他们猜测、质疑,有利于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结论的内在动力。然后通过给予学生充分的科学实践机会,通过实践,使学生们能够从前概念中辨析出科学概念。这就是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意义。
二、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流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认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应该是“学生想怎么探究就怎么研探究”,“学生能探究到什么程度就探究到什么程度”,完全以学生为中心,放任自由,结果导致探究缺乏目的性。其实这是对新课程目标的一个不正确解读。如果在实验教学中简单地让学生自己思考、完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究,我们一定会发现课堂状态是完全混乱的,而且学生的思维通常也是无序的、混乱的。但是,真正有效的科学探究课应该是一种目的明确、有序的教学活动。所以在正式实验开始之前,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研究教材,理解本次实验探究的目的及相关实验方法,在确保能达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让学生自主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让探究活动真正地落到实处,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如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教师通过针对实验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连续设问,在学生充分猜测、质疑、思考的基础上要求各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同时提醒学生对照实验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在各小组完成实验设计后,各派代表交流本组实验方案,师生共同评议:哪组设计的不够合理,原因在哪?如何改进?哪组的实验方案设计更加合理,便于操作。象这样,在教学中通过开展实验设计及交流活动,培养了学生科学地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注重实验细节,渗透生命观念
形成科学的生命观念也是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要求,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生命观念的建立渗透于实验教学过程的细节之中。 如“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的研究”实验教学中,在上课前,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从教材中学习掌握调查群落丰富度的具体方法,为以及调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为学生实地调查做好准备工作,并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学生通过实践完成调查任务及教学目标,在对土壤中小动物进行归类,对于调查活动结束后仍然存活的小动物要放归自然,不断向学生渗透生态伦理观念,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及环境意识。
四、教学各个环节严格要求,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科学发现往往需要漫长的时间以及很多人的合作努力才能完成,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要求。比如,要求实验过程认真完成每一个操作步骤,掌握操作要领, 因为可能因为一点点误差,就会导致全组实验失败,培养认真负责的习惯,规范学生的操作,可以提升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规范书写实验报告,准确记录每次实验数据以及分析实验得失来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即使面对失败的实验,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明白要想成功就得脚踏实际地。总之,通过这实验教学活动中一系列地严格要求,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徐祥宝.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实验教学[J].考试周刊,2016(98
[2]袁锦明.基于“科学探究”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创新时代,2017(1)
[3]何莉燕,朱俊.基于江苏省近五年生物高考实验试题的问题发现与教学建议[J].中学生物学,2017(7)
[4]肖安庆,陈进.基于核心素养立意的生物考试内涵与试题分析[J].中学生物学,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