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走,让教师蜕变为完善的课程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fei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名教师都是一门课程。开发好这一门课程,学校需要做什么?
  接到区招生办公室通知,请我校分管副校长在“江苏省中小学生书法等级考试总结大会”作交流发言,全区近60所学校只遴选了两所中学、一所小学交流,也就是说,我们是代表全区小学进行写字教学交流。一所足龄只有4岁的乡镇学校,在老牌实验小学众多、百年老校无数的整个吴中区介绍写字教学经验,我们在欣喜之余都有点受宠若惊。交流稿谁写?当然应该是分管副校长。但我们却改变了主意,请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徐老师写。分管副校长参加会议回来,满脸自豪地告诉我,我们的交流不仅得到了全区各校的肯定,还得到了分管局长的表扬。后来,在与招办主任和分管局长的交流中,我得到了以下信息:我校在上学期江苏省中小学书法等级考试中,是吴中区参加人数占全校学生比例最高、成绩最好的学校;我校的很多做法都有创新,富有实效。我告诉区领导交流稿是负责该项工作的老师所写,分管局长指示:你校负责写字教学的老师相当优秀,一名优秀的老师就是学校的一门课程,值得学校好好总结提炼。
  四年行动
  我校于2012年9月创办,当时学校只有一个年级6个班级。在抓好常规的基础上,学校创造性地提出了“班班争创特色”的口号,班级特色由学校发展总体思路和所带班级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特长决定,我们将一年级(4)班的特色确定为“写字”,根据是学校以“争创书香校园”为特色之一,以及一(4)班班主任徐老师喜欢书法,写得一手好字。于是,从一年级起,该班的课程表上多了一節“写字课”。在徐老师的努力指导下,该班每个孩子的字都写得规范、端正、漂亮,很快成了名副其实的“写字特色班”。我区教育局有规定年级“整班写字比赛”的传统,该班自然成了我校年级中的佼佼者,参加区级比赛频频获奖;市区还有各类写字比赛,不管是全班比赛还是个人比赛,学生们也经常获奖。随着年级的增高,区级、市级“整班写字比赛”规定的年级眼看没法落到徐老师的4班了。学校采取了新的措施——由徐老师在市区所规定的年级带好“写字特色班”;徐老师一个人已经忙不过来了,又带上了她的徒弟;写字比赛已经不局限于铅笔、钢笔,渐渐向软笔延伸了,虽然徐老师的软笔书法也相当不错,但我们还请来了家乡的书法家和徐老师一起指导……慢慢地,我校成为了“江苏省中小学生书法等级考试”定点考试学校。
  成为课程
  分管局长的点拨使我们豁然开朗:一名老师就是学校的一门课程。
  徐老师已然成为了我校写字教学的一门课程,她已经由指导老师蜕变成为一位课程设计和实施者。让教师蜕变为课程,在过去,我们已经做了三件事。
  首先,学校善于发现老师。一名老师要成为一门课程,必然是成为“这名老师”而不是其他老师的课程。我们学校的主课题是“教师专业‘差异’发展的行动研究”,我们承认教师差异的客观存在,我们科学地对待教师的差异,我们更把差异作为学校发展的一种资源。于是,我们眼中的差异,就是教师的“闪光点”,就是教师的“独门功夫”。当初,我们将徐老师所带的班级定位于“写字特色”,正是看中了徐老师对书法的热爱。其次,学校善于利用老师。对于学校发展,对于学生发展,对于教师发展,学校如果能扬教师所长,这对学校、学生、教师就会产生“三赢”甚至“多赢”的理想效果。学校正是扬徐老师书法之所长,才使学校的写字教学通过四年就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使写字教学不仅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也在家长中形成了良好口碑。第三,学校善于辅助老师。一名老师就是一门课程,既然提及课程,那就不仅仅是简单的写字,就不仅仅是一个班级写字水平好,它应该惠及整个学校,它应该涉及写字教学更深的内涵和更广的外延。于是,学校请徐老师带徒弟,请家乡的书法家走进校园和徐老师一起实施这门“写字课程”。
  让一名老师成为一门课程,学校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让老师成为真正完善的课程。我们经过思考,认为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给徐老师提供“写字课程”的帮助。首先,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徐老师的书法向更优方面发展。我们胥口镇是全国书画之乡,全国书协、省书协的会员就有数位,学校可以为徐老师搭建平台,拜名书法家为师,让徐老师也向苏州市、江苏省乃至全国书协奋进。“学高为师”,唯有教师的书法水平越来越高,教出的孩子才会越来越优秀。其次,我们要引领徐老师向写字课程设计方面发展。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要成为课程设计者,但课程设计首先要有课程意识,其次要有课程设计能力。学校可以邀请课程设计专家对徐老师以及学校其他相关教师进行培训,掌握课程设计要领,让徐老师能总结前四年的经验,继续学习写字教学理论,让她能设计出属于她自己的写字教学课程,让写字教学真正成为我校办学的一个鲜明特色。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实验小学校长)
其他文献
普及“两基”到倡导素质教育,再到启动课程改革,自2001年始的“十年课改”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政策依据,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被视为我国基础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大举措。这当中既有成绩,也存在问题。  成绩  专家引领,为课改导航。与历次课改不同,“十年课改”不是简单的课程改革方案的被动执行,而是专家之间、专家与教师群体之间对课改进行多方位审视、质疑、反思或批评,并发表了不少建
期刊
一所“侨”字号学校的理论思考,着力点在于地域性优秀文化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途径。  作为实现“教”与“学”的主要场所,学校师生的极大部分“黄金时间”在课堂里度过。可是,课堂缺乏特色文化氛围,导致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是当前学校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重建学校文化,而将学校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更是重中之重。  创建于1930年的广东华侨中学是唯一一所广州市市属“侨”字号
期刊
在全国中小学界能拥有“哲学校长”品牌称号的大概只有两位校长,一位在长江头,另一位在长江尾,一位是山城重庆的张克运,另一位是大上海的郑杰。  郑杰成名很早,名气很大,深邃冷峻,有上海人的精致和幽默风格。张克运近10年在全国名气大增,有山城人的热情好客,耿直火辣,仗义执言,同时富有诗意和情怀。他的着装打扮干净整洁,言行举止温文尔雅,始终彬彬有礼,颇有绅士气质。  郑杰已转型做大学教授了。张克运的梦想是
期刊
校园文化建设是否给力,由谁说了算?  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以学校视觉识别系统和环境识别系统为主要内容,其形象直观的育人作用越来越受到办学者的重视。仅重庆市一个区,2017年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预算就达到了5亿元,平均每所学校有300万元左右的投入。然而,有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无论是在教育界,还是社会上的其他相关机构,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最为明显的一个表现是,在校园文
期刊
让教育焕发活力,让生命绽放激情,这是时代的呼唤,更是教育永恒的主题。为此,西厂小学走出了一条“活力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活力教育”之理论魅力  “活力教育”是什么?活力教育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教育,能使教师智慧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能使学生潜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开发。它的内涵在于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每个孩子,促进每个孩子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因为这种教育
期刊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橘则甜蜜多汁,为枳便干涩无味。植物的成长进化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有和风细雨、有土壤肥料、有经验老到的园艺师,才会有丰硕饱满、美味多汁的果实。物竞天泽,适者可生。及至今日,橘通过成长进化,仍为人津津乐道,枳则已全无影,弃而无用。  学校品牌也是如此,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经历成长、进化、融合的过程,才可成就品牌。  以“卓尔教育”特色课程获得了“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
期刊
广州市天河区,位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是广州的新城市中心区。  天河区建区只有三十年的时间。就在短短三十年里,这里建起了中信广场、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广东省博物馆等经济文化重要设施。与此同时,区内云集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名牌高校。2012年2月,天河区教育局开始在全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实施经典文化工程。四年时间过去,经典文化工程落地如何?取得了什么成果?让我们一窥究竟。  中华文明延绵
期刊
赫拉克利特认为:在人的理性世界里,最实在的东西是灵魂,而灵魂最独特、最重要的属性是智慧或思想。显然,教育是关乎人智慧和思想的事。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在《教育就是解放心灵》一书中提到“学校要培养完整的人”。何为“完整的人”呢?这就是教育要寻究的事了。  关乎人心灵的教育,怎么做?  哲学家柏拉图说:“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  那什么是心灵呢?应该往哪儿转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很难。因为在生命意义上
期刊
近日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读来很有意思:  一条爱干净的大猎狗,带领他们的家族把家建在美丽的河边。猎狗要求所有的成员每天都要洗澡,并且及时清除家里的垃圾。不久,一头懒惰而邋遢的豪猪搬来了,就住在他们不远的隔壁。每当大猎狗从豪猪家门前经过时,总是被一阵刺鼻的臭气熏得反胃。于是大猎狗警告说:“如果你再不洗澡,我就要对你实行制裁!”  “好的。”豪猪憨憨地回答。  然而,豪猪总是口头上答应,却并不采取行动,
期刊
2016年10月14日,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基础教育评估所所长胡方莅临广州学品公司,分享了重庆十年特色学校建设的心得体会,并探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重庆十年特色学校建设经验是什么?  “政策驱动,学术引领,学校主动发展。"  “2006年,重庆市教委分管领导在全市组织参与教育部重点规划课题——《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那时候,关于学校特色建设或学校品牌建设的概念很少,我几乎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