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议小学高段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中多元智能教学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c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耍]:本文围绕“如何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这一问题展开论述。首先指出教师心目要有小学高段语文综合性学习总体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分析了多元智能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核心及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再次分别阐述了“如何开展生动多样的活动,开发学生多元智能”、“如何依托网络资源、开发学生多元智能”、“如何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等小学高段语文综合性教学策略,最后引发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创设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 多元智能 教学策略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下面,我就根据自己两年来的教学实践,,借鉴课题组成员的实践经验,谈谈该如何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具体阐述如下:
  首先,教师心中要有小学高段“语文综合性学”总体目标。任何一项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段“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如下四个目标:
  1、为解决与学马和生活相关的间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吉。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纵观上述目标内容,我们不难发现,达成小学高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过程,正好可以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
  其次,教师还应知晓多元智能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密切关系。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开发学生多元智能一个很好的载体。那么,多元智能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核心各是什么?两者有何关系呢?
  所谓多元智能,就是指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在他所著的《人脑的结构》一节中提出:每个人至少有七项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思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交际智能和内省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的智能类型、智能强项是什么”。其理论的核心就是承认人的智能发展的差异性,教育应依据学生智能的差异扬其所长,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使潜藏在学生身上的隐性才能成为显性才能。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核心正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还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还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根据多元智能埋念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不同的人形成了不同的优势智能的组合,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极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效率,教师理应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互补。这一点与综合性学习的指导思想相一致,承认学生多元智能的存在,就应该以多种手段和方法去衡量不同的学生,并根据学生不同的潜能优势,在综合性学习中最大可能地发挥其才能优势,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长处。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指导,则更能发挥出学生在此年龄段所特有的创造性、发散性、手脑结合、联系生活实际等能力的优越性。为此,我认为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为综合性学习找到明确了的理论支持,也为多元智能理论探索到了一条实践载体。
  再次,在“语文综合性学刁”指导中,教师要尽可能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小学高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们就可以采用如下做法:
  一、开展生动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发学生多元智能发展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综合性学习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谈一谈、说一说、想一想、写一写、演一演、问一问、查一查、做一做、找一找,这样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新知识、新理念,去理解、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同时,就促进了学生的语言智能、内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的发展。比如,以下几项活动,就比较适用小学高段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1、办展览
  办这项活动很有意义,我就曾经在教室的墙上开展了“作品超市”栏目,主要展览学生课外作业中的书画作品。按照一些课文的编排意图,并根据作业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由学生自己张贴出来,展示个性,体验成功,感受不足。师生通过比较,评选出若干名“书法家”、“小画家”和"小作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开故事会
  按要求把学生在课外搜集的故事,通过故事会活动形式讲给大家听,随后评出若干名“故事大王”,这样能大大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发展他们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就开发了学生的语言智能与内省智能。
  3、开汇报会
  教师只需引导学生白己去组织,自已去实践,自己去探索,自主合作,把课外了解、调查、实验、操作中的收获,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在班上向大家作汇报。这样,语言智能、内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都得到开发。
   4、开辩论会
  根据教材内容,利用一定时间,课内外均可,对值得争论、讨论、商量的问题,以辨论会或讨论会的形式举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作指点、评论,然后评出“最佳辩手”和“优秀辩手”。这样,学生的语言智能、逻辑智能、内省智能都能得到开发。
   5、办手抄报
   让学生手抄报,既便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又能开发学生的肢体运作智能、内省智能、视觉空间智能。
   当然,活动的设计一定要顾及到学生现有智能水平的差异,要尽可能涉及多个智能领域,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我塑造的均等机会,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能显露头角,这样在活动中,不同的个体就可以有展示自身特殊才能的机会,让每个学生享受“智能公平”。
   二、依托网络资源,开发学生多元智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爆炸,竞争加剧,网络与信息时代的来临,仅仅掌握知识与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网络环境下,语文综合性学习为语文教学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让学生上网找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养成终身学习的本领。具体做法有:
   1、让学生分别在不同的网上读新闻,看看他们有哪些不同的消息。
   2、让学生给有电子信箱的亲戚、朋友、教师或同学发一封邮件,请他们也回一封[E-mail],自己收看。
   3、让学生带着最近学习中的问题,访问一个教育类的网站,在自己需要的栏目中阅读有关文章,看能否帮助自己解决一些问题。
   4、让学生利用搜索一部名著或一个作家的资料,把它们保存下来,试写一篇研究文章。
   5、让学生选择某一聊天室,输入自己发表的意见,参与讨论等。
   利用互联网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相关信息,不仅使学生获得资料信息比教师提供的要丰富得多,而且更主要的是,自己查找的过程就是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获得学习方法的过程,更是丰富自己的经历、生活的一种人生体验。
  网络实践活动使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的虚拟世界,成为沟通学习经验和语言文字世界的桥梁,使学生可以有效地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达到声色俱佳、视听相关的求知新境界,从而更好地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
  三、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学生多元智能
   “语文综合性学习”把整个世界作为语文学习的环境,注重让学生在真实的具体的现实中去学语文,是一种“活化”的学习实践。《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强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实践活动的开展应与当地的白然景物、博物馆、乡土风俗等人文景观紧密联系结合,可组织参观、考察、游览、远足等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开展这些活动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而非仅仅是个被动参与者。例如:祭扫革命烈士墓是许多学校都要开展的活动,有效地利用这些人文场馆,就能开展很好的综合实践活动。可将扫烈士墓与远足结合起来,组织学生搜集一个革命烈士的故事,拟定一份活动计划,访问一位老人,写一篇观后感等。引导学生将缅怀先烈与活动体验结合,锻炼学生的意志,陶冶学生的情操,又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真是一举多得。
   总之,“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块中多元智能教学,我们不能苛求每节课必须以一种什么形式上,也不苛求必须有全部智能发展体现,但是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有针对性设计环节,必然会达到发展智能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上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不断创设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有效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第1版
   [2]施茂枝 《怎样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 载《小学教学研究》第二期2006
   [3]罗志宏 《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3
   [4]夏惠贤 《多元智能与个性化教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5]董柯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补探》
   [6]饶洁、罗平 《浅谈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7]李晓红、任庆世 《做创造的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经典案例》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6
  
   “E环境小学高段语文 ‘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是2008年台州市电教馆立项课题。
其他文献
摘要:放眼当今政治课教学,形成有吸引力的教学语言,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创造课堂教学语言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工具,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教师艺术性、创造性劳动的表现。正如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老师他的声音像油一样进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带进去。”因此,要是教学具有美的魅力,形成生机勃勃、洋溢着美的气息的过程,就必须精心追求教学中的语言美。  关键词:政治 教学 语言 
期刊
历史新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师教学授课的最主要的依据,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教材中插入许多图片、小字和人物故事等内容,增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教参中对各个知识点从识记、理解、运用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能级要求。使教材对学生的要求一目了然,从而让教师能从宏观和微观上正确把握教材,准确把握授课的深浅度。也就是说,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增强了趣味性,教参增强了科学性。然而学习不是休闲和消遣,那么,如何让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从高中生学习英语的差异性出发,分析了英语学习存在差异的原因,围绕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面向全体、分类提高,突出强调分层教学策略的应用,从而实现高中英语教学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差异分析 理论依据 分层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是一所二级达标山区校,由于全县的人口较少,小学、初中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相对较低,随着这几年高中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素质明显下降。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
期刊
摘要: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学生物既要传授知识,又要育人。掌握生物学科思想教育的特点,对增强育人效果十分重要。生物学科的思想教育特点有: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多样化的教育途径。渗透性的教育方法。教师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德育 生物教学 特点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使社会意识转化为个体意识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思想素
期刊
[内容摘要]:科学新课程实施以来,在科学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一种课堂时尚,科学课堂也因此由“静”转变为“动”,由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这一可喜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完美地诠释了科学新课程对科学课堂教学的要求。本文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自己和众多老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教学的实践,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怎样评价合作学
期刊
摘要:本文在对视听艺术作用原理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多媒体教学中的课件应遵循的视听规律和设计思想,从而为多媒体课件开发从业人员在艺术设计过程中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并优化课件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课件 视听艺术设计    进入21 世纪以来,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和快速普及,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深入开展, 提高教学效率, 讲究教育绩效成为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
期刊
口语交际指的是人们通过口语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过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我们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课的目的是培养接受能力和发表能力……,说和写同样重要。”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运用教材的优势,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让学生敞开心扉,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大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或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新的模式。由信息技术带来的网络教学在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以及教学管理方面都有无法替代的优越性。本着“为了学生成长必须首先保证教师发展”的理念,我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校本培训,并构筑了特有的计算机校本培训平台。  【关键词】网络 教育技术 教师校本培训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
期刊
【摘要】:在多组人进行比赛时,如果要求各组出题让其它组解决,单以平时普通的计分方法无法真实反映每对水平,本文参考网上所采取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更好的解决办法,并使用Excel软件来实现。  【关键词】:多组比赛;Excel;分数计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多组比赛的情况:如果让十一个学生组织一次某学科方面的竞赛,每人出十道题让别的同学做,这样每个学生就会做一百道题。按照平时我们习惯
期刊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应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通用技术是新课程改革下普通高中一门必修课程,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强调学习中学生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良好载体。今天我们来研讨案例分析导入法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