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7月,英国最大的中国当代艺术户外展览如约在西苏克塞斯郡乡下开幕。展览“无序之美”包括十八件当代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十六件是专为该展览而创作的新作。
这一里程碑式的展览从三年前就开始计划与研究了。最初,我与我的同伴策展人——廖薇以及张温惠,打算把目光聚焦在那些尚未在国际上广泛亮相又对当代中国艺术具有独特视角的年轻艺术家身上。这几年,我们与这些艺术家工作联系密切:参观他们的工作室,讨论他们的方案,概念及美学关注、方案与策展理念之间的关联,参与作品的制作,以及最后的运输和现场安装等。
该展览的初衷来自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王致诚对中国景观设计的描述——无序之美。他详细地描述了北京故宫中的园林和宫殿,字里行间里透露着对园林造景方法之师法自然的赞扬。
王致诚所描述的中国园林“无序之美”极大地影响了英国景观设计。与更喜爱有结构、正规型花园的欧洲邻国相比,英国人采用了一种更加自然的方法来设计景观。威廉·钱伯斯就受到中国景观设计风格的极大影响,他是一位瑞士籍苏格兰建筑师,也是总部在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的创始成员之一。在他的书籍《论东方园林》中,钱伯斯赞扬了中国园林之“讨人喜欢的、了不起的,以及令人惊讶的”等不同的空间营造方法。
我们呼吁艺术家通过古典园林与该展览之间的历史对话来思考当今中国更广泛的社会、文化及政治问题。此外,我们还呼吁艺术家在提出方案的时候能够延拓雕塑的领域。有了这一想法,他们的许多作品都吸收了“借景”的概念,这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常见的构景手法之一,即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一走进主要画廊,便会看到《蕴》,这是唯一的一件室内作品,由艺术家马文创作。马文因其壮观而令人惊叹的装置及表演而闻名,他的作品展现了传统水墨画的当代性,并给人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蕴》是马文对“天堂”这一定义的兴趣延伸,这一术语由历史上的“有围墙的花园”演化而来——从巴比伦空中花园到伊甸园。《蕴》在墨池上方造了一条花园漫步路径,将景色引入室内。四周的墙壁由马文手绘而成,他迅速地描绘了外面起伏的群山和茂密的树木。花园上方挂着一个装置,墨池中倒映着树木的影子,一个个由人工吹制的玻璃球漂浮在水面上,中间包裹着精心剪裁的Tyvek纸。《蕴》在室内描绘出了室外的景观,并用当代的三维手段重现了传统水墨画。
就在画廊的外面,坐落着王郁洋创作的一个巨大的非比寻常的雕塑装置——《身份》(Identity)。该雕塑以六米的高度高耸着,黄铜、铜、玻璃纤维丝、混凝土及大理石是其主要材料。该作品将卡尔·马克思的《资本:政治经济学批判》(1867)文本转化为二进制码,并运用三维建模和软件,最终计算生成了该雕塑的形式及材料。这一形式复雜的雕塑,展现了技术在艺术实践中越来越重要,并思考了这一经典文本在当今全球化世界中对形成“身份”的影响。
走过《身份》,爬上山坡,一束稳定的光线穿过树木。这是程然的装置的一部分,其对电影设备的兴趣已成为他艺术实践当中一贯的主题。为了《无序之美》,程然使用电影布景中的照明和脚手架,创造了一束永恒的日光,营造了一种戏剧性的感觉。其装置的灵感来自他多年前的一次实地考察,那是一个阴暗的冬天,他被一束穿过幽暗森林的强烈日光触动。程然用这个装置制作了一部新电影——《十字路口》,思索了在十字路口寻找自我的物理意义和隐喻意义。
沿着道路往上是李景湖的作品,思索了边界的物理及隐性含义。《逃离(我的家族史)》是由两个栅栏组成的装置,一个上面布满了刀片刺网,另一个上面是棘铁丝网,代表两个不同的边界。带有紫外线的搜索灯被固定在栅栏上方,审视着栅栏之间的空间,同时也鼓励草地快速生长。对李景湖来说,这一边界空间的简单美在于它是禁止入内的,除此之外,还在于其旺盛的生命力。
深入杂草丛生的树林,参观者会碰上一辆废弃的旧汽车。汽车旁边是一块巨石,上面刻着一个鬼故事。在《幽灵陷阱》里,雷蒙德——鬼故事的主角,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被困于此地,经历了一系列奇怪的遭遇及事件,醒来时发现身旁的汽车旧得像用过十年的了。该作品的亮点在于,李景湖的鬼故事幽默地邀请参观者思考超自然事件和艺术家虚构的故事之间的相似之处。
蜿蜒地穿过树林,会看到宋拓的作品,作为该展览中最为年轻的艺术家,他负责的是一个主要的雕塑装置——《他们为什么从来不拍彩色照片?》。宋拓和他广州工作室附近的生产商一起创造了一个玻璃纤维复制品——领袖巨型雕像。通过将周围的景观刷成灰色,宋拓打造出一个让人回忆起黑白照片的环境,从而让走进这一装置的参观者幻想自己穿越到了过去。宋拓的雕塑揭示了我们与历史和文化记忆的关系,尤其是通过纪念碑和媒介的形式思量史实。
分散在附近的树木中,张如怡的《暂停》可能是展览中最小最细致的作品了。张如怡的作品关注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又必不可少的建筑设备。她铸造了各式各样的混凝土插座,可以辨别出哪个是家用哪个是工业应用。对于张如怡来说,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含有商标的插座有意识地承认了世界对“中国制造”技术的依赖。最终,这些混凝土插头是完全无用的,质疑了我们对这些东西的依赖,也对这一技术在我们环境中的应用提出了疑问。
近处,是涂维政的作品《卜滴文明魂遁之轮》,采用了考古挖掘现场的形式,展现了挖掘过程中的五个坑。每个坑里都有各种各样的古老文物,似乎是能解开古代文明的代码。然而,逐渐明显的是,这一作品实际上与张如怡的《暂停》有许多共同之处。考察其表面,人们开始看到,那些让人回忆起台湾古雕塑的精美图案由各种物件组成,包括玩具、贝壳、游戏控制器、USB连接线以及计算机硬件。涂维政创造了一个想象的产物,揭示了技术与网络对当代文化的影响。这些被掩埋在西苏克塞斯郡的元素最终将被携掘出来,焊接成一座直径四米半的青铜雕塑,作为储存现有技术与普通日用品的时代文物密藏器。
远处,坐落着崔洁的《鸽子的房子》,与涂维政的挖掘现场形成了未来的并置。她近期的画作描绘了当代北京迅速变化的景观中雕塑与建成环境之间的关系。它们通常将建筑风格创作成拼贴画来展示这一动态城市景观丰富而又复杂的美学多样性。迄今为止,崔洁的实践主要由纸上绘画和作品构成。这个1.4米高的作品是她充满雄心的第一个雕塑,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其画作中常见的混合建筑形式。 不远处,何颖宜的作品将建筑特色作为主题。由此,她在这场展览里尽可能地利用了巨大的规模。多年来,何颖宜一直在用普通的家用物品来创造喷泉,比如碗和水桶,努力将它们从平淡的生活中解放。荒谬和诙谐是其实践的重要方面,《喷泉X》也不例外。这个新喷泉讽刺性地复制了何颖宜在广州购物中心看到的一个浮夸的喷泉。在这件作品中,何颖宜安装了一个不显眼的花园水桶,它能在一整天内瞬间喷发出如同喷泉爆发般壮观的水柱——使之从功能性的存在中解放出来。
不远处的场地上,毕蓉蓉在宽敞的乡村创造了一个干预装置。《呼吸》是一个因地制宜的作品,将她在传统山水画中受到的训练与其对自然中存在的几何学的兴趣统一起来。毕蓉蓉的作品以色彩夺目的大型铝画板介入了这片田野。这些画板上覆满了草,一眼看上去像风景里的怪物。但是仔细勘察,很明显这些是有意的干预,它们鲜艳的颜色映射在下面的混凝土基底上。毕蓉蓉运用技巧与自然混合的方法创造雕塑,引导我们欣赏其在风景中描绘的几何抽象。
沿着道路,赵要的作品《很有想法的雕塑[-192》也是基于几何抽象,是对一幅图像的三维展示,该图像来源于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书籍。此雕塑与赵要的一系列绘画有关,绘画作品表面有一层人工塑料,影射了我们与几何形式及图案孩子般的邂逅。对赵要来说,该新作品涉及三维探索,即他在绘画作品中所关注的问题,使得他通过极简主义和概念艺术的遗产来思考几何图形间孩童般的关系。
在邻近的场地上,王卫的《全景2》质疑了建筑在生产生理和心理环境的能力中所扮演的角色。王卫创造过大量的作品来批判动物园的建筑。这些作品通常质疑那些以“框架装置”为建筑背景的动物居住环境,并提出这些背景是否能让动物们感到更加“自在”,或者是否能让游客们想象出这些笼中动物的“自然”情境。《全景2》是一个十二米长的弧形墻,再现了北京动物园中乌龟圈地的形式,模糊了远处的田园风光。王卫用瓷砖马赛克装饰了整面墙,(马赛克图案)来自他自己拍的周围风景照片。《全景2》创造了一个人性化的围墙,类似于乌龟涧,在美丽的全景背景下创造了一个人造的场景。
徐震(没顶公司)的《运动场》也思考了我们和空间在生理及心理上的关系。该装置让人回想起禅意花园里的正式装置,实际上它是历史上世界各地抗议和起义道路的再现。《运动场》作为一个研究项目由艺术家发起,在谷歌地图上重新勘测了这些历史运动,追溯了它们的正规路径。徐震在场地中用粉笔将路径重现,突出了这些路径并将之分层,使《运动场》成为历史运动的迷宫。在不知道他们加入的是哪一场特殊运动的情况下,参观者被鼓励去沿着这些路线漫步。
《运动场》对面是王思顺安置的一株小苹果树树苗。《水果》是一个随着时间进化的作品,象征着这棵树每年的收获。每一年,这棵果树结出的苹果都会用青铜铸造出来,为这棵树的产量提供一个永久的记录,并捕捉气候与环境的变化,因为它们会影响最终的收成。随着这些收成的扩大和收缩,《水果》鼓励观者思考我们与环境间的关系,并质疑价值是怎样归困于物品的。
最后,在这个小画廊里,这些艺术家的设计草图使得人们有机会在“幕后”观看这些不朽的作品的制作过程。在设计草图旁边是曹斐和曹丹的电影。两部电影都是关于他们的父亲曹崇恩的纪录片,曹崇恩是一位雕塑家,多年来运用现实主义风格创作了大量政治及公众人物。这两部电影记录了曹崇恩在广西省创作和安装邓小平纪念雕塑的过程,还记录了他第一次去欧洲参加女儿曹斐在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的个展,并观看她在威尼斯双年展上的作品。这些感人的纪录片不仅展示了新兴一代艺术家对老一辈艺术家的尊重,还展示了两代人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呈现的巨大变化。
新一代的艺术家对合作与外包十分熟悉,他们有许多的工具和技术来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具有玩世不恭的态度,相反的,他们有自信与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一起创作概念严谨的作品,从而实现他们的抱负。
“无序之美”是一个充满雄心壮志的展览,其中的许多艺术家从未在这样的规模下工作过,也从未在世界的另外一边为了户外展示而制作雕塑。这些为展览挑选出来的艺术家们用他们鼓舞人心、充满挑战、关注全球的作品以新的视角展现了中国的当代艺术。
这一里程碑式的展览从三年前就开始计划与研究了。最初,我与我的同伴策展人——廖薇以及张温惠,打算把目光聚焦在那些尚未在国际上广泛亮相又对当代中国艺术具有独特视角的年轻艺术家身上。这几年,我们与这些艺术家工作联系密切:参观他们的工作室,讨论他们的方案,概念及美学关注、方案与策展理念之间的关联,参与作品的制作,以及最后的运输和现场安装等。
该展览的初衷来自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王致诚对中国景观设计的描述——无序之美。他详细地描述了北京故宫中的园林和宫殿,字里行间里透露着对园林造景方法之师法自然的赞扬。
王致诚所描述的中国园林“无序之美”极大地影响了英国景观设计。与更喜爱有结构、正规型花园的欧洲邻国相比,英国人采用了一种更加自然的方法来设计景观。威廉·钱伯斯就受到中国景观设计风格的极大影响,他是一位瑞士籍苏格兰建筑师,也是总部在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的创始成员之一。在他的书籍《论东方园林》中,钱伯斯赞扬了中国园林之“讨人喜欢的、了不起的,以及令人惊讶的”等不同的空间营造方法。
我们呼吁艺术家通过古典园林与该展览之间的历史对话来思考当今中国更广泛的社会、文化及政治问题。此外,我们还呼吁艺术家在提出方案的时候能够延拓雕塑的领域。有了这一想法,他们的许多作品都吸收了“借景”的概念,这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常见的构景手法之一,即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一走进主要画廊,便会看到《蕴》,这是唯一的一件室内作品,由艺术家马文创作。马文因其壮观而令人惊叹的装置及表演而闻名,他的作品展现了传统水墨画的当代性,并给人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蕴》是马文对“天堂”这一定义的兴趣延伸,这一术语由历史上的“有围墙的花园”演化而来——从巴比伦空中花园到伊甸园。《蕴》在墨池上方造了一条花园漫步路径,将景色引入室内。四周的墙壁由马文手绘而成,他迅速地描绘了外面起伏的群山和茂密的树木。花园上方挂着一个装置,墨池中倒映着树木的影子,一个个由人工吹制的玻璃球漂浮在水面上,中间包裹着精心剪裁的Tyvek纸。《蕴》在室内描绘出了室外的景观,并用当代的三维手段重现了传统水墨画。
就在画廊的外面,坐落着王郁洋创作的一个巨大的非比寻常的雕塑装置——《身份》(Identity)。该雕塑以六米的高度高耸着,黄铜、铜、玻璃纤维丝、混凝土及大理石是其主要材料。该作品将卡尔·马克思的《资本:政治经济学批判》(1867)文本转化为二进制码,并运用三维建模和软件,最终计算生成了该雕塑的形式及材料。这一形式复雜的雕塑,展现了技术在艺术实践中越来越重要,并思考了这一经典文本在当今全球化世界中对形成“身份”的影响。
走过《身份》,爬上山坡,一束稳定的光线穿过树木。这是程然的装置的一部分,其对电影设备的兴趣已成为他艺术实践当中一贯的主题。为了《无序之美》,程然使用电影布景中的照明和脚手架,创造了一束永恒的日光,营造了一种戏剧性的感觉。其装置的灵感来自他多年前的一次实地考察,那是一个阴暗的冬天,他被一束穿过幽暗森林的强烈日光触动。程然用这个装置制作了一部新电影——《十字路口》,思索了在十字路口寻找自我的物理意义和隐喻意义。
沿着道路往上是李景湖的作品,思索了边界的物理及隐性含义。《逃离(我的家族史)》是由两个栅栏组成的装置,一个上面布满了刀片刺网,另一个上面是棘铁丝网,代表两个不同的边界。带有紫外线的搜索灯被固定在栅栏上方,审视着栅栏之间的空间,同时也鼓励草地快速生长。对李景湖来说,这一边界空间的简单美在于它是禁止入内的,除此之外,还在于其旺盛的生命力。
深入杂草丛生的树林,参观者会碰上一辆废弃的旧汽车。汽车旁边是一块巨石,上面刻着一个鬼故事。在《幽灵陷阱》里,雷蒙德——鬼故事的主角,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被困于此地,经历了一系列奇怪的遭遇及事件,醒来时发现身旁的汽车旧得像用过十年的了。该作品的亮点在于,李景湖的鬼故事幽默地邀请参观者思考超自然事件和艺术家虚构的故事之间的相似之处。
蜿蜒地穿过树林,会看到宋拓的作品,作为该展览中最为年轻的艺术家,他负责的是一个主要的雕塑装置——《他们为什么从来不拍彩色照片?》。宋拓和他广州工作室附近的生产商一起创造了一个玻璃纤维复制品——领袖巨型雕像。通过将周围的景观刷成灰色,宋拓打造出一个让人回忆起黑白照片的环境,从而让走进这一装置的参观者幻想自己穿越到了过去。宋拓的雕塑揭示了我们与历史和文化记忆的关系,尤其是通过纪念碑和媒介的形式思量史实。
分散在附近的树木中,张如怡的《暂停》可能是展览中最小最细致的作品了。张如怡的作品关注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又必不可少的建筑设备。她铸造了各式各样的混凝土插座,可以辨别出哪个是家用哪个是工业应用。对于张如怡来说,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含有商标的插座有意识地承认了世界对“中国制造”技术的依赖。最终,这些混凝土插头是完全无用的,质疑了我们对这些东西的依赖,也对这一技术在我们环境中的应用提出了疑问。
近处,是涂维政的作品《卜滴文明魂遁之轮》,采用了考古挖掘现场的形式,展现了挖掘过程中的五个坑。每个坑里都有各种各样的古老文物,似乎是能解开古代文明的代码。然而,逐渐明显的是,这一作品实际上与张如怡的《暂停》有许多共同之处。考察其表面,人们开始看到,那些让人回忆起台湾古雕塑的精美图案由各种物件组成,包括玩具、贝壳、游戏控制器、USB连接线以及计算机硬件。涂维政创造了一个想象的产物,揭示了技术与网络对当代文化的影响。这些被掩埋在西苏克塞斯郡的元素最终将被携掘出来,焊接成一座直径四米半的青铜雕塑,作为储存现有技术与普通日用品的时代文物密藏器。
远处,坐落着崔洁的《鸽子的房子》,与涂维政的挖掘现场形成了未来的并置。她近期的画作描绘了当代北京迅速变化的景观中雕塑与建成环境之间的关系。它们通常将建筑风格创作成拼贴画来展示这一动态城市景观丰富而又复杂的美学多样性。迄今为止,崔洁的实践主要由纸上绘画和作品构成。这个1.4米高的作品是她充满雄心的第一个雕塑,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其画作中常见的混合建筑形式。 不远处,何颖宜的作品将建筑特色作为主题。由此,她在这场展览里尽可能地利用了巨大的规模。多年来,何颖宜一直在用普通的家用物品来创造喷泉,比如碗和水桶,努力将它们从平淡的生活中解放。荒谬和诙谐是其实践的重要方面,《喷泉X》也不例外。这个新喷泉讽刺性地复制了何颖宜在广州购物中心看到的一个浮夸的喷泉。在这件作品中,何颖宜安装了一个不显眼的花园水桶,它能在一整天内瞬间喷发出如同喷泉爆发般壮观的水柱——使之从功能性的存在中解放出来。
不远处的场地上,毕蓉蓉在宽敞的乡村创造了一个干预装置。《呼吸》是一个因地制宜的作品,将她在传统山水画中受到的训练与其对自然中存在的几何学的兴趣统一起来。毕蓉蓉的作品以色彩夺目的大型铝画板介入了这片田野。这些画板上覆满了草,一眼看上去像风景里的怪物。但是仔细勘察,很明显这些是有意的干预,它们鲜艳的颜色映射在下面的混凝土基底上。毕蓉蓉运用技巧与自然混合的方法创造雕塑,引导我们欣赏其在风景中描绘的几何抽象。
沿着道路,赵要的作品《很有想法的雕塑[-192》也是基于几何抽象,是对一幅图像的三维展示,该图像来源于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书籍。此雕塑与赵要的一系列绘画有关,绘画作品表面有一层人工塑料,影射了我们与几何形式及图案孩子般的邂逅。对赵要来说,该新作品涉及三维探索,即他在绘画作品中所关注的问题,使得他通过极简主义和概念艺术的遗产来思考几何图形间孩童般的关系。
在邻近的场地上,王卫的《全景2》质疑了建筑在生产生理和心理环境的能力中所扮演的角色。王卫创造过大量的作品来批判动物园的建筑。这些作品通常质疑那些以“框架装置”为建筑背景的动物居住环境,并提出这些背景是否能让动物们感到更加“自在”,或者是否能让游客们想象出这些笼中动物的“自然”情境。《全景2》是一个十二米长的弧形墻,再现了北京动物园中乌龟圈地的形式,模糊了远处的田园风光。王卫用瓷砖马赛克装饰了整面墙,(马赛克图案)来自他自己拍的周围风景照片。《全景2》创造了一个人性化的围墙,类似于乌龟涧,在美丽的全景背景下创造了一个人造的场景。
徐震(没顶公司)的《运动场》也思考了我们和空间在生理及心理上的关系。该装置让人回想起禅意花园里的正式装置,实际上它是历史上世界各地抗议和起义道路的再现。《运动场》作为一个研究项目由艺术家发起,在谷歌地图上重新勘测了这些历史运动,追溯了它们的正规路径。徐震在场地中用粉笔将路径重现,突出了这些路径并将之分层,使《运动场》成为历史运动的迷宫。在不知道他们加入的是哪一场特殊运动的情况下,参观者被鼓励去沿着这些路线漫步。
《运动场》对面是王思顺安置的一株小苹果树树苗。《水果》是一个随着时间进化的作品,象征着这棵树每年的收获。每一年,这棵果树结出的苹果都会用青铜铸造出来,为这棵树的产量提供一个永久的记录,并捕捉气候与环境的变化,因为它们会影响最终的收成。随着这些收成的扩大和收缩,《水果》鼓励观者思考我们与环境间的关系,并质疑价值是怎样归困于物品的。
最后,在这个小画廊里,这些艺术家的设计草图使得人们有机会在“幕后”观看这些不朽的作品的制作过程。在设计草图旁边是曹斐和曹丹的电影。两部电影都是关于他们的父亲曹崇恩的纪录片,曹崇恩是一位雕塑家,多年来运用现实主义风格创作了大量政治及公众人物。这两部电影记录了曹崇恩在广西省创作和安装邓小平纪念雕塑的过程,还记录了他第一次去欧洲参加女儿曹斐在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的个展,并观看她在威尼斯双年展上的作品。这些感人的纪录片不仅展示了新兴一代艺术家对老一辈艺术家的尊重,还展示了两代人在国际艺术舞台上呈现的巨大变化。
新一代的艺术家对合作与外包十分熟悉,他们有许多的工具和技术来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具有玩世不恭的态度,相反的,他们有自信与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一起创作概念严谨的作品,从而实现他们的抱负。
“无序之美”是一个充满雄心壮志的展览,其中的许多艺术家从未在这样的规模下工作过,也从未在世界的另外一边为了户外展示而制作雕塑。这些为展览挑选出来的艺术家们用他们鼓舞人心、充满挑战、关注全球的作品以新的视角展现了中国的当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