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论述文写作如何走向深刻探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述文写作是高考作文常考的一种文体,在新课程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其深刻性和思辨性显得更为重要。当前学生的论述文写作存在诸多问题,最常见的是论述的表面化和平面化,而论述文论述的深刻性往往又是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如何在作文教学中突出论述文写作、强化论述的深刻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让论述文写作走向深刻?本文提供通过探究实践初步摸索出的几种方式和手段。
  【关键词】论述文;写作;走向深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探究论述文写作走向深刻的缘起
  (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作文评分标准的共同要求
  “表达和阐发自己的观点,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论据恰当,分析说理严谨,说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这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作文评分标准对“深刻”的共同要求。
  探究论述文写作的深刻性,就是要让学生论述时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既辩证又有层次,思维能由表及里深入本质,从而符合语文教学及高考的要求。
  (二)学生论述文写作的肤浅现状
  笔者在高考阅卷中发现平庸作文很多,细究个中原因,就是论述文写作思维的“四化”和分析论证表面化、平面化。所谓“四化”,即“思维的平面化、思维的平行化、思维的碎片化、思维的同质化”;所谓分析论证“表面化、平面化”,即论述不够深刻独到,缺少层次纵深。
  学生论述文思维“四化”和论证“表面化、平面化”,其根源是思维没有得到发展和提升。因此,如何解决这一突出问题便显得相当重要和紧迫。
  二、探究论述文写作走向深刻的方略
  (一)透现象抓本质,让思维变得深刻
  “所谓立意深刻,就是写作思维由事物表层现象到深层本质的探索,而这种由表及里的思维实质就是一种追寻事物因果关系的逻辑思维,或抽象思维。”如何透现象抓本质,让立意变得深刻,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让思维变得深刻。
  1.由表及里,多角度
  论述文首先要观点准确。现象与本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从现象入手,挖掘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内涵。这就要求我們在平时训练时要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要让学生触及问题的深层处,精准地拟定观点。比如“宁波老虎伤人事件谁之错”,我们可以从动物园、游客、老虎三个角度由表及里地分析,得出规则意识淡薄导致了悲剧发生的深刻观点。
  2.层层探因,挖本质
  论述文要体现论证的推进和深入,体现思维的深度,既要围绕所给材料多角度展开分析,又要由点到面、由表及里追本溯源;既有思维的广度,更有思考的深度,让自己的立意走向深刻。而最有效的训练方法,就是层层探因。“层层探因,就是对材料中因果关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由因求果或追本溯源,深入事物本质,掌握事物发展规律。”
  例如:
  2017年5月14日,一名早产儿被遗弃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北门对面的小区草丛中;2017年4月,一名3个月大的女婴被遗弃在房山区窦店镇福利院的门口;2017年5月,房山区窦店镇一工地门口有一弃婴;2016年7月,南京市民在润泰市场后门靠河边的草地上发现有弃婴,但遗憾的是弃婴已经死亡……
  选取一个角度表达对此类现象的看法。我们可以选择从“弃婴,是缺钱还是缺良心,什么造就了这个冷漠的社会”来立意。
  父母为什么要抛弃自己的骨肉?缺钱。为什么缺钱?有些病的治疗费用,普通家庭承受不起,钱压垮了很多家庭,让他们放弃了自己的骨肉。没钱治病就能遗弃孩子,让他自生自灭?是道德滑坡和社会责任的缺失。解决弃婴问题是不是开发新药就可以呢?不是,因为指标不治本,我们要从源头上入手,那就是加强婚检与孕检,降低残疾婴儿的出生率。是不是加强婚检和孕检就能杜绝弃婴的出现呢?不是,我们还得做好病残儿童的补助工作,加强道德伦理、法律的宣传教育,加大对遗弃孩子的父母的惩罚力度。
  一个又一个“为什么”,从个体原因到家庭原因再到社会原因,让原因分析走向深刻。一个又一个“是不是”,让学生不断地在已有结论的基础上对结论背后的原因展开进一步的追问,不断地对已有的结论进行质疑,在质疑中走向深刻,作文的立意就由表面化、平面化走向了深刻。
  3.公共说理,深思辨
  论述文是一种说理性的文章,它要求我们全面、完整且有逻辑地分析问题。“说理,要有平等的表达权利;说理,要站在对方的位置。”“思辨”,通俗点说,即对立统一,在思考深入、分类辨析之后,为对立的观点找到重叠共存并能推动事物发展的统一处。
  如:“宁波老虎伤人事件谁之错?”
  首先,学生申请材料明思辨。“虎口丧命谁之错”?接着引导学生关注争鸣,发现差异。是动物园没有尽到管理的责任,是游客自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还是老虎误把活人当食物?学生选择自己的立场,试着从对方的立场看问题。比如站在游客家属的位置来看老虎,看动物园:老虎没有越雷池半步,结果老虎却因张某的不守规则而被击毙,老虎是无辜的受害者;动物园老虎散养区有钢丝网、有明显的警示牌,但没有对饲养员进行紧急措施培训、配备麻醉枪、充分向游客说明危险性。因为总有人追求“虎口逃票”,防不胜防。游客为什么丧命?是游客和动物园的规则意识淡薄。接着罗列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游客和动物园为什么规则意识淡薄?侥幸心理,肯定没有事;公德意识的缺失,那么多人排队插队、闯红灯,那么多人不遵守规则;违法成本太 低……最后寻求对策,解决问题。一是健全行业法规,加大监管力度;二是加大人文关怀减少引发危险的因素;三是强化大众的安全意识;四是提高犯法成本。通过从园方、游客、老虎等等角度进行多维度的思考,进行理性对话,我们得出“蔑视社会规则酿悲剧”。也就实现了立意由片面单一走向了全面,走向了思辨,走向了深刻。   由此可见,只要我们在别人思考止步的地方,我们再进一步层层探因、公共说理,那么思维变得深刻,作文立意也就走向深刻。
  (二)巧施训善论证,让分析变得深刻
  如何用独到的见解、缜密的逻辑,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是高中论述文训练的重点。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要巧施训,让自己的分析论证有广度和深度。这方面,我进行了如下尝试,效果不错。
  1.撰写时评,让分析鲜活有生命
  对论述类文章的要求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有明文规定:观点准确,概念清晰,思维富有哲理并有思辨性。经常读报、看新闻联播,关注现实发生的重大事件或热点问题,通过寻找事件背景价值,找到事件本质意义,得出合情合理而又独到、深刻的见解,撰写简短的时评,让论述变得鲜活有生命。
  比如:十二年前的“南京彭宇案”,最近的“许云鹤救人反被诬蔑案”“重庆80岁的老翁摔倒无人救助”,以“扶老恐惧症”为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围绕“恐惧扶老”这一现象,从浅显的材料中深挖一系列深度问题:老人倒地,好心人帮扶了,老人为什么不但不感谢,反而诬蔑好心人?老人倒地了,为什么没有人去扶?好心人救助被诬陷的时候,为什么在现场的群众没有人站出来?
  针对以上的事件,学生写了一些百字评,如:当道德义举遭遇无良诬陷,当英雄流血又流泪,目击者是合格的吃瓜群众,没有人主动站起声援英雄,最后义举成了违法,英雄成了肇事者。什么让我们如此冷漠?是人际关系的恶化,是信任纽带的断裂,是社会道德的滑坡。唯有善良,才能架起信任的桥梁,扶起破碎的良心;唯有机制,才能保护我们的义举,捡起旁落的责任;唯有良知,才能拉平倾斜的判决。
  短短的时评,既有明确的观点,又用独特的、深刻的见解诠释了自己对人生与社会的思考,实现新闻事件由事实判断到价值判断的飞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更让学生的论述变得深刻。
  2.多法论证,让说理充分有层次
  论述文的根本要求就是说理。不仅观点要“在理”,而且说理还要“入理”,更要“合理”。因此,说理要严密、有层次、要辩证、有理论性。学生要能从对事实、材料的充分分析中,做出本质的概括,阐明事物的因果,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达到一定的理论深度,落实“深刻”的要求,这就要求从论证方法、论证思路、分析说理多个方面寻求策略。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让文章内容充实而又有层次。举例论证法,具体、真实、典型、有代表性的事例胜于雄辩,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对比论证法,通过正反对比,不但让读者通过思考,认同作者的观点,还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让读者对观点有更深刻的理解;引用论证法,引用大家熟悉的道理,让读者的思维和作者的想法产生共鸣,增强文章的逻辑力量,加强文章的说服力量……
  论证思路纵横处理,让说理论证走向深刻。写作中既可以围绕中心论点横向展开;又可以由点到面、由表及里从纵向分析论证;更可以纵横交错,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让说理论证走向深刻。
  需要强调的是,作为论述文引用事例不能采用叙述语言,而应是夹叙夹议。比如在论证“帮人就是帮自己”时,我们借用了螃蟹的例子就不能说“螃蟹被渔民抓到篓子里,全部丧生”,这不符合论述文的语言特点,我们应该如此说:“与之相反,被渔民抓到篓子里的螃蟹,为了求生,它们不仅不帮同伴,反而互相厮打,同归于尽。它们不但害了同伴,还害了自己。”在事件叙述中融进作者的说理分析,如此说理才有论述味。
  3.训练语言,让论述严谨又深刻
  论述类文章要求学生有明确的观点,将“理”说通、说清、说明。所以其语言应是准确而严密,概括而真实,生动而鲜明。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语言表达准确而严密,概括而真实,生动而鲜明呢?
  一是开展课前5分钟小活动。比如对时下的新闻材料概括和提炼自己的观点,力求观点的准确,训练他们的语言的简明、精练能力;对某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开展5分钟论坛,让正方双方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双方自然褒贬是非,态度明朗;开展演讲辩论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遣词造句恰当,判断准确,引经据典,推理严密,活用修辞,画龙点睛。通过口头表达不但训练学生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和鲜明,还活跃、扩展和深化了学生的思维。
  二是明确日常作文训练中的语言要求。如针对不同观点指导学生力求做到观点与例子契合度高,表述准确;分析论证时指导叙述事例材料简洁明了,不以叙代议;判断和推理严密,富于逻辑性,客观辩证;妙语生辉、句式添彩、修辞增色等技巧、手法使论述语言变得更具文采。
  三是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专项训练。比如运用关联词让分析说理更严谨深刻。有学生论证“帮人就是帮自己”观点时这样写:“我认为一代拳王泰森之所以成为拳王,不仅仅是对朋友的友情出演,而且是对自己一种自我发现、自我提高;正是因为他有了这种善因,才结出拳王这个硕果;反过来说,如果他没有帮助朋友练拳击,也就发现不了自己拳击的特长,提高不了自己拳击技巧,成不了一代拳王。所以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人就是帮自己。”学生通过“不仅仅是……而且是……正是因为……才……反过来说……”运用了关联词,不但让语言具有论述性,而且在因果的分析中让分析说理走向了深刻。
  论述文的语言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好的,所以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训练,都要求学生把话说准确。那么,绝对化、片面化的句子就会越来越少,学生也就往深刻又靠近了一步。
  (三)抓时事炼素材,让用料变得深刻
  对当下中学生而言,“论述文”是陌生而又遥远的,他们缺少具体而丰富的生活阅历,缺乏哲理而有思辨的思考,缺乏广泛而有深度的分析,他们的现状和论述文立意深刻、说理充分、论证有深度的要求还太远 。现实如此,如何破茧成蝶?首要是有话可说、要说,才能说得独特、严谨、深刻。
  我们可以引领学生抓时事、炼素材。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个人网络募捐应该叫停嗎”“全面二孩,你怎么看”“出租车、专车、黑车,谁动了谁的奶酪”“共享单车乱象”“留学生欺凌事件”“高中生要不要穿校服”“亲子类真人秀要不要叫停”“要不要追星”等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练习。学生关心这些热点话题,对此有自己的思考, 在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和不断追问下,形成自己全面而又独特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概述材料,关注焦点、分析事件背后的原因,形成独特的看法,寻求解决的良策,既训练了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又提升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还积累了素材,真是一举多得。
  诚然,所练的材料,要尽可能选择那些以学生的真实体验作基础的、具有哲理思辨性的、有一定价值判断的材料,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三、论述类写作走向深刻探究后的一点思考
  通过实践发现,要想达到高考语文考纲所要求的“深刻”,不仅要对论述文有深刻、正确的认识论,还需要适当的训练方法、技巧,让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刻,让他们的论证说理严谨而又深刻。让论述文走向深刻,是一个艰难而又浩大的工程,我的探究可能还只是一点皮毛,在以后的实践中还要不断探索有效的训练方法,不断丰富有效的训练手段,用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提升,让我们的思维走向深刻,让我们的论证严谨而有深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浙江省普通高考语文考试说明(2018)》
  [3]教育部考试中心.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说明(课程标准试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苏教版必修五.学会分析[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5]徐贲.明亮的对话[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能力。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大量讲解,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感觉到枯燥,并且对知识的掌握也不是很好,课堂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少教多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和课堂的更好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进入新媒体时代,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信息传递、信息交换、信息处理,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交流的形式,也极大地改变了现代教学的观念和模式。微课教学因其短小精炼的特点,符合当前人们教学内容精品化、学习时间碎片化,以及强调交互式、探究式的教学形式需求。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微课教学蕴含着巨大的活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将微课教学和新媒体手段结合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发挥良好的作用,是当前应该思考的。  关键词:
摘要:声乐文学在声乐艺术的创作以及综合文化表现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中国声乐艺术发展历史上,作为声乐文学的特定载体的诗歌(歌曲、剧本或脚本),历来是我国声乐艺术的最基本、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歌曲、歌剧作品中各类艺术成分参与整体综合艺术创造的原点与起点。  关键词:声乐文学 文化 内涵  一、中国声乐艺术的文化精神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是以口头流传方式而存在还是以文字记载方式而
【摘要】本文对童话教学的含义进行了一定的阐述,接着分析了童话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意义,并且论述了小学童话教学的问题所在,最后就提高童话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说明,以期童话教学突破困境,使得学生相关能力的发展获得保障。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意义;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领域须与当今时代保持协调的发展,才能为
【摘要】“知人论世”作为文学批评与鉴赏的重要方法和原则,由于其实践的有效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本文从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入手,就如何立足文本自身、巧妙设置情境、把握教学时机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认为只有把“知人论世”与作品本体研究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其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知人论世;初中语文;古诗教学;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学主张,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通过指导学生对整本书进行阅读,可以极大程度培育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指导学生掌握多元化的阅读方法,最终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发展提供重要支持。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措施,同时教师也在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和指导方面加大了改革力度。本
摘要: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是指高等院校学生在短时间内骤然发生的、危及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个体或群体性行为。突发事件不仅发生突然,处理不当往往还伴有灾难性的过程和后果。据不完全统计,学生私自离校出走事件在学校突发事件中占有很大比例,会直接给学生群体的和谐安定带来影响,给学生个体及其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本文将结合具体事例谈谈面对学生突发私自离校问题时,高校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突发离校 危机处
摘要:华夏古文明常被称作“礼乐文明”,在这个范式下,华夏民族有效、迅速并自愿地将行为规范和文明开化推向整个族群,将精神世界的追求潜移默化地融入日常生活,从而形成华夏民族注重实用,注重世俗,融精神探索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礼仪在当代通过仪式所变现出来的审美意蕴,是当代人所关心的重点,以一种欣赏艺术作品,乃至行为艺术的方式来看待传统礼仪,从传统仪式的形式感中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与审美价值。  
摘要: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一般通过诵读、赏析、探究、拓展等环节进行美育渗透。初一语文诗词教学是初中生诗词学习的出发点,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诗词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一语文 诗词教学 美育策略  古诗词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它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哲理之美等方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品味诗歌之美。下面笔者从诗词教学的一般环节入手,结合具体的诗词篇目来探讨初一
该系统可变开闭比的实时控制是以微型单板计算机为主体的直接数字闭环分时控制系统(DD—C).它控制位移量变化而后经系统转换成对应的开闭比的变化而实现的.本文侧重介绍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