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群众书法培训与学院书法教育教学对象不同,学院书法教育对象有一定专业知识储备,有宽松学习时间和环境,有专业教师队伍指导;群众书法培训对象年龄层次不一、专业知识缺乏,学习时间有限,但是他们有学习兴趣,有社会经验,能对书法保持恒久的热情并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群文书法培训工作者应从二者差异中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为提高公民文化素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贡献力量。
[关键词]群众书法培训 学院书法教育
公益性群众艺术培训(以下省去公益性)是文化馆的重点工作项目和重要职能,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在普惠群众、提高普通百姓文化素质方面的重要渠道。书法艺术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博大精深中又不乏删繁就简、通俗易学的特色。以文载道,寓道于美,修身养性,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群众书法培训是群众艺术培训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群众的文化需求层次日益丰富,文化自觉性不断提高,以广州市文化馆为例,自开展书法培训以来,从2011年的一个班25人增至2012年的两个班的50人,从正式报名开始,一两日学位即告罄。限于场地、经费等因素,所供远不能满足市民大众的需求。大多数学员在学期结束后仍能保持书法爱好并成为一种日常习惯。随着培训活动的日益活跃,一些潜在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因教育对象广泛,水平不一,书法培训的教学没有形成一定体系,又缺乏明确的专业培训目标。多是在一种粗放无章的状态下施教,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学院书法教学自从本世纪初列入高等教育学科序列并大规模地招生以来。十余年的书法本科教育积累了不少经验,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日趋完善[1]。学院书法教学目标是培养专门的书法传承、创作艺术人才,无论从专业学习前的培养铺垫、学科课程设置、学时以及学业完结后的专业考核等方面来看,均与群众书法培训大不相同。将群众书法培训和学院书法教学这两者并置比较,更能清楚这两者各自的定位和规范,有利于将学时较短,教學目标含糊的群众书法培训进一步明确规范,探索出一些较稳定、有效的培训方法。以利于将来更好的开展群众书法培训的相关工作。本文对二者之间的差异试作分析。
1、群众书法培训和学院书法教学受教对象学习前期的知识储备差异:
学院书法专业考生主要由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少部分艺术中专毕业生(如美院附中、艺校等)构成,随着书法高等教育发展,设置书法专业院校的考试要求也越来越全面。专业基础考试分临摹和创作两大块,楷书一般是必考内容,篆、隶、行、草一般是选考内容。有些学校还加试篆刻和国画。理论基础一般考中国美术史和书法史。经过考试选拔出来的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专业实践和理论知识。而群众书法培训对受教育的对象基本上是不作选择的。在招收学员时,更多地考虑以兴趣为主,不计较学员有无相关的书法学习经历和基础。以广州市文化馆2010年至2013年三年的百姓艺术培训班的学员情况为例,学员年龄跨度从20余岁到70余岁,其中又以30岁到60余岁的学员居多,职业也五花八门,有记者、工程师、设计师、企业家、也有退休工人、教师、全职主妇等等。他们均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来自不同行业。除个别学员对书法兴趣浓厚并有过一点实践的积累外,大部分学员未曾正式受过书法教育。在设计课程时,学院教学理论注重体系化教学,实践上遍学多种碑帖,最后专攻其中两三种。群众书法培训则贵在理论的简便、脉络清晰和把握所学某一种碑帖的临摹技法和审美方向的正确。
2、教学条件和师资比较
学院学生的生活、阅读、交际和专业学习的关联性较强,比如学校有配套的图书馆、美术馆、挂满书法范作的专业课室可供学生学习、观摩。有常年住校的师长、上下届同学可问学、切磋。可不定期举办小型观摩展和校际交流。而作为群众书法培训机构,在教学条件方面整体投入偏弱,从省到街道一级的文化馆、站阅览室陈列的专业性书法书籍均较少,纵有展厅,亦因其公共文化的工作性质使其展览类型较杂,专业较强的美术、书法展出的密度不够。这样导致了参加群众书法培训的学员的学习资源相对缺乏。
民国清华校长,教育家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相对于各种教学硬件、资料对学员的影响,师资的情况更显重要。对于18岁以上的成人书法教育,师资水平高,对学生的学习方向的确定,学习的系统性,习气的纠偏和个性的养成,审美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保持与增强等都会有积极的作用,这点也适用于群众书法教育。
学院的师资绝大部分是科班出身的人员,专业知识训练较系统,教学实践经验较丰富。而群众艺术培训的师资来源更广,有书法专业教育背景的文化系统工作人员、学校教师,也有自学成才的书法家,其专业学习的经历也各不相同。缺乏有实力的、潜心书法创作的中坚力量。因此群文系统书法教育的一个关键是对教师的专业学习的系统性能有所保证。不管这种系统性是通过有序、渐进的学习获取的还是补漏、无序的吸收建立的。学有系统的教师才能更好的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负起培训之责。
3、教学时限导致的教学效果预期差异
学院书法教学和群众书法培训除了师资力量、教学目标不同导致的教学效果不同外,教学时限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学院书法教学一般是四年,因此教师和课程设计人员可以对课程安排进行有系统、渐进式的布局。有把握把学生培养成有专业知识系统的书法人才,学生对各种书体的临摹基础扎实,并有一两种书体的创作较为优秀。而群众书法培训多者不过十四节课或八节课,跨度两、三个月,时间短,学习内容多,学员在理论上能知道书体的几种类型,实践上能较准确地把握一种碑或帖的临摹方向已属不易。这种短时间的教学时限实际上限制了群众书法培训教师教学内容的广度。因此在施教过程中选择恰当的临本、在临摹过程中对学生把握所临碑、帖的审美方向进行准确有效的指引、迅速教会学生最简单的创作格式与方法显得比较重要。
以上分析了群众书法培训与学院书法教学的一些差异,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具体教学方式选择作分析并提出建议: 1、两类教学方法在群众书法培训和学院书法教育中的应用。
书法的教学方法因不同的教师而异,但总体有来说有两类,一类以该教师自身长期所习的字体为范本教授学员,这种教法以教师的艺术偏好为主,学员性情、技法与教师合拍者如鱼得水,一学就像,但是难于超越老师。一类则是以学员的兴趣、习性特点入手,去寻找合适其性情的碑帖,并扶植其审美自信。这种教法以学员习性为主,教师细心观察学员在书法实践过程中的种种变化。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并加以引导。不管学院书法教学或群众书法培训,这两种教学方法并存,甚至在同一个教师身上有不同比分的呈现。区别是前一种方法可略多教一些学生,老师相对省心省力一点,但对与自己审美类型不同的学生的教学效果有限。后一种教法更能激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的数量不能过多,教师也更加劳心劳力。
这两种教法与教师的学习经历和书法创作理念相关,各有利弊。在学院书法教学和群众书法培训中都有出现,只是群众书法教育可能更需要培养兴趣,因为群众跟专业的学生毕竟志趣不同,相应承受的专业压力也小,让他们学有所乐,提高兴趣和增强信心更重要。
2、具体碑帖临本的选择问题
学院书法教学的学时长,各种字体的临摹都要涉猎,每一种字体都面临选碑帖的问题,这又因教师的兴趣、习惯、審美不同而有差异。以学隶书为例,有指定《张迁碑》为临本的,有以《曹全碑》为临本的,前者风格浑厚拙朴,后者飘逸秀挺。当然,也有些教师列出三至四种风格各异的碑帖让学生选择的,由于学院教学要深入的解决技法和审美问题,如果选帖超过四种,就有授课内容过于分散而不利于学生之间在临摹实践过程中互相学习的弊病。
而群众书法教育因学时短,不止面临上述选碑帖的问题,在此前还面临一个选字体的问题,由于大部分学员书法为零基础,这个学习阶段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学隶书,二是学楷书,行草需要楷书基础,不能越级。甲骨文、金文、小篆字形艰深,审美高古,不是初学者所能把握。如果有个别学生没有书法基础但对小篆特别感兴趣,想学习这种字体。任课教师不妨大胆地让该生跳过楷、隶直接学习小篆,有不少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很好。但教师要注意把学习小篆的规范和审美要求讲清楚,让该生遇生字多查篆书字典即可。学员学习得法并从中体验到快乐其实已达到大部分的教学目的。
3、结业之外的学习延续:社团与聚会。
学院书法教学中,学生社团是提高专业的有益补充,如书法学会或两三人组成的书画小团体。偶尔请老师进行指导提高。但是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组织经验等,加上毕业后就业地分散等因素,所以毕业后社团活动很难有延续性。
群众书法培训班的学员年龄段由于以中老年人为主,有一定的经济积累和空余时间,不少学员经过初步的书法学习,增强了兴趣,如有积极者进行组织,则往往能组成社团,集中同学作品请教师点评,并一起去博物馆、美术馆参观书法展览等。也能经常参加各类书法展览、竞赛,不断地提高书法水平,并以自身兴趣影响更多的群众欣赏书法,爱好书法。社团和聚会的方式实际上延长群众书法培训学员的学时,自由组织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书法展出也拓宽了其学习渠道。
总而言之,群众书法教育的受众多是从兴趣出发,有一定社会基础,自身的社会经验相对丰富,从而对书法艺术的爱好相对广泛持久,对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共建和谐社会都意义深远。群文书法工作者在工作中首先要提高自身创作水平,不妨对学院书法教学中一些较为合理的理论和实践模式进行简化吸收,创造出符合群众培训特色的教学方法,传播书法知识,以点带面,加强书法普及宣传工作;开拓创新、打造群众书法教育品牌[2]。
参考文献:
[1]冉令江.浅析艺考书法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美术报考艺版,2010(8);
[2]胡守鸿.浅谈群众书法的教育与传承.美术报,2013(2):P13。
作者简介:苏壁郎(1980—),男,馆员,现任职广州市文化馆。
[关键词]群众书法培训 学院书法教育
公益性群众艺术培训(以下省去公益性)是文化馆的重点工作项目和重要职能,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在普惠群众、提高普通百姓文化素质方面的重要渠道。书法艺术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博大精深中又不乏删繁就简、通俗易学的特色。以文载道,寓道于美,修身养性,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群众书法培训是群众艺术培训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群众的文化需求层次日益丰富,文化自觉性不断提高,以广州市文化馆为例,自开展书法培训以来,从2011年的一个班25人增至2012年的两个班的50人,从正式报名开始,一两日学位即告罄。限于场地、经费等因素,所供远不能满足市民大众的需求。大多数学员在学期结束后仍能保持书法爱好并成为一种日常习惯。随着培训活动的日益活跃,一些潜在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因教育对象广泛,水平不一,书法培训的教学没有形成一定体系,又缺乏明确的专业培训目标。多是在一种粗放无章的状态下施教,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学院书法教学自从本世纪初列入高等教育学科序列并大规模地招生以来。十余年的书法本科教育积累了不少经验,学科建设和课程设置日趋完善[1]。学院书法教学目标是培养专门的书法传承、创作艺术人才,无论从专业学习前的培养铺垫、学科课程设置、学时以及学业完结后的专业考核等方面来看,均与群众书法培训大不相同。将群众书法培训和学院书法教学这两者并置比较,更能清楚这两者各自的定位和规范,有利于将学时较短,教學目标含糊的群众书法培训进一步明确规范,探索出一些较稳定、有效的培训方法。以利于将来更好的开展群众书法培训的相关工作。本文对二者之间的差异试作分析。
1、群众书法培训和学院书法教学受教对象学习前期的知识储备差异:
学院书法专业考生主要由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少部分艺术中专毕业生(如美院附中、艺校等)构成,随着书法高等教育发展,设置书法专业院校的考试要求也越来越全面。专业基础考试分临摹和创作两大块,楷书一般是必考内容,篆、隶、行、草一般是选考内容。有些学校还加试篆刻和国画。理论基础一般考中国美术史和书法史。经过考试选拔出来的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专业实践和理论知识。而群众书法培训对受教育的对象基本上是不作选择的。在招收学员时,更多地考虑以兴趣为主,不计较学员有无相关的书法学习经历和基础。以广州市文化馆2010年至2013年三年的百姓艺术培训班的学员情况为例,学员年龄跨度从20余岁到70余岁,其中又以30岁到60余岁的学员居多,职业也五花八门,有记者、工程师、设计师、企业家、也有退休工人、教师、全职主妇等等。他们均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来自不同行业。除个别学员对书法兴趣浓厚并有过一点实践的积累外,大部分学员未曾正式受过书法教育。在设计课程时,学院教学理论注重体系化教学,实践上遍学多种碑帖,最后专攻其中两三种。群众书法培训则贵在理论的简便、脉络清晰和把握所学某一种碑帖的临摹技法和审美方向的正确。
2、教学条件和师资比较
学院学生的生活、阅读、交际和专业学习的关联性较强,比如学校有配套的图书馆、美术馆、挂满书法范作的专业课室可供学生学习、观摩。有常年住校的师长、上下届同学可问学、切磋。可不定期举办小型观摩展和校际交流。而作为群众书法培训机构,在教学条件方面整体投入偏弱,从省到街道一级的文化馆、站阅览室陈列的专业性书法书籍均较少,纵有展厅,亦因其公共文化的工作性质使其展览类型较杂,专业较强的美术、书法展出的密度不够。这样导致了参加群众书法培训的学员的学习资源相对缺乏。
民国清华校长,教育家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相对于各种教学硬件、资料对学员的影响,师资的情况更显重要。对于18岁以上的成人书法教育,师资水平高,对学生的学习方向的确定,学习的系统性,习气的纠偏和个性的养成,审美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保持与增强等都会有积极的作用,这点也适用于群众书法教育。
学院的师资绝大部分是科班出身的人员,专业知识训练较系统,教学实践经验较丰富。而群众艺术培训的师资来源更广,有书法专业教育背景的文化系统工作人员、学校教师,也有自学成才的书法家,其专业学习的经历也各不相同。缺乏有实力的、潜心书法创作的中坚力量。因此群文系统书法教育的一个关键是对教师的专业学习的系统性能有所保证。不管这种系统性是通过有序、渐进的学习获取的还是补漏、无序的吸收建立的。学有系统的教师才能更好的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负起培训之责。
3、教学时限导致的教学效果预期差异
学院书法教学和群众书法培训除了师资力量、教学目标不同导致的教学效果不同外,教学时限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学院书法教学一般是四年,因此教师和课程设计人员可以对课程安排进行有系统、渐进式的布局。有把握把学生培养成有专业知识系统的书法人才,学生对各种书体的临摹基础扎实,并有一两种书体的创作较为优秀。而群众书法培训多者不过十四节课或八节课,跨度两、三个月,时间短,学习内容多,学员在理论上能知道书体的几种类型,实践上能较准确地把握一种碑或帖的临摹方向已属不易。这种短时间的教学时限实际上限制了群众书法培训教师教学内容的广度。因此在施教过程中选择恰当的临本、在临摹过程中对学生把握所临碑、帖的审美方向进行准确有效的指引、迅速教会学生最简单的创作格式与方法显得比较重要。
以上分析了群众书法培训与学院书法教学的一些差异,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具体教学方式选择作分析并提出建议: 1、两类教学方法在群众书法培训和学院书法教育中的应用。
书法的教学方法因不同的教师而异,但总体有来说有两类,一类以该教师自身长期所习的字体为范本教授学员,这种教法以教师的艺术偏好为主,学员性情、技法与教师合拍者如鱼得水,一学就像,但是难于超越老师。一类则是以学员的兴趣、习性特点入手,去寻找合适其性情的碑帖,并扶植其审美自信。这种教法以学员习性为主,教师细心观察学员在书法实践过程中的种种变化。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并加以引导。不管学院书法教学或群众书法培训,这两种教学方法并存,甚至在同一个教师身上有不同比分的呈现。区别是前一种方法可略多教一些学生,老师相对省心省力一点,但对与自己审美类型不同的学生的教学效果有限。后一种教法更能激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的数量不能过多,教师也更加劳心劳力。
这两种教法与教师的学习经历和书法创作理念相关,各有利弊。在学院书法教学和群众书法培训中都有出现,只是群众书法教育可能更需要培养兴趣,因为群众跟专业的学生毕竟志趣不同,相应承受的专业压力也小,让他们学有所乐,提高兴趣和增强信心更重要。
2、具体碑帖临本的选择问题
学院书法教学的学时长,各种字体的临摹都要涉猎,每一种字体都面临选碑帖的问题,这又因教师的兴趣、习惯、審美不同而有差异。以学隶书为例,有指定《张迁碑》为临本的,有以《曹全碑》为临本的,前者风格浑厚拙朴,后者飘逸秀挺。当然,也有些教师列出三至四种风格各异的碑帖让学生选择的,由于学院教学要深入的解决技法和审美问题,如果选帖超过四种,就有授课内容过于分散而不利于学生之间在临摹实践过程中互相学习的弊病。
而群众书法教育因学时短,不止面临上述选碑帖的问题,在此前还面临一个选字体的问题,由于大部分学员书法为零基础,这个学习阶段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学隶书,二是学楷书,行草需要楷书基础,不能越级。甲骨文、金文、小篆字形艰深,审美高古,不是初学者所能把握。如果有个别学生没有书法基础但对小篆特别感兴趣,想学习这种字体。任课教师不妨大胆地让该生跳过楷、隶直接学习小篆,有不少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很好。但教师要注意把学习小篆的规范和审美要求讲清楚,让该生遇生字多查篆书字典即可。学员学习得法并从中体验到快乐其实已达到大部分的教学目的。
3、结业之外的学习延续:社团与聚会。
学院书法教学中,学生社团是提高专业的有益补充,如书法学会或两三人组成的书画小团体。偶尔请老师进行指导提高。但是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组织经验等,加上毕业后就业地分散等因素,所以毕业后社团活动很难有延续性。
群众书法培训班的学员年龄段由于以中老年人为主,有一定的经济积累和空余时间,不少学员经过初步的书法学习,增强了兴趣,如有积极者进行组织,则往往能组成社团,集中同学作品请教师点评,并一起去博物馆、美术馆参观书法展览等。也能经常参加各类书法展览、竞赛,不断地提高书法水平,并以自身兴趣影响更多的群众欣赏书法,爱好书法。社团和聚会的方式实际上延长群众书法培训学员的学时,自由组织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的书法展出也拓宽了其学习渠道。
总而言之,群众书法教育的受众多是从兴趣出发,有一定社会基础,自身的社会经验相对丰富,从而对书法艺术的爱好相对广泛持久,对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素养、共建和谐社会都意义深远。群文书法工作者在工作中首先要提高自身创作水平,不妨对学院书法教学中一些较为合理的理论和实践模式进行简化吸收,创造出符合群众培训特色的教学方法,传播书法知识,以点带面,加强书法普及宣传工作;开拓创新、打造群众书法教育品牌[2]。
参考文献:
[1]冉令江.浅析艺考书法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美术报考艺版,2010(8);
[2]胡守鸿.浅谈群众书法的教育与传承.美术报,2013(2):P13。
作者简介:苏壁郎(1980—),男,馆员,现任职广州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