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中,教育理念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感染,发生了改变。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的意思教师不仅只是简单的教书,还要教给学生为人处事和主动学习的品质。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行,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不仅要教学生基本的读写,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小培养学生爱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意义
引言: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若是没能够给予学生一點儿帮助,等同于没有指导。”可见教师对学生在阅读上的指导是多么很重要。在如今语文教学中,教学方式还是比较传统,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模式相碰撞,给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现在我国正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和大力普及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够不被时代所淘汰,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一、小学语文文本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受我国应试教育影响,我国小学教育以应付考试为主,为初中语文打下结实基础,语文阅读教学大多是按照考试标准来教学,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目标仅仅是为了应对升学考试。而小学的阅读培养首先就应该是从教材上的文本阅读开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想办法来制定阅读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所以在阅读方面老师要多下功夫,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发现阅读的乐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传统的教学方法就出现了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分析文本,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灌输,虽然课堂笔记一字不漏,但是没有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阅读深度不够
很多学生在应对老师安排的阅读作业时,都有可能会存在假阅读或者不阅读情况。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阅读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枯燥无味的,小学生自制力又弱,缺乏自我掌控能力,自然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就会选择不读或者浅读。因为教师没有做好课前引导工作,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本身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愿意真正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在教师让学生阅读完一篇课文让学生归纳文章的主旨,但是很多学生会投机取巧省略阅读的过程,在被提问时直接读出参考资料上的答案,这样就完全失去了文本阅读的意义,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激发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兴趣的方法
1.明确教学目标,分层阅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进行有效的教学任务,来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语文学科如何设计教学任务是一大难题。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科具有的层次性特点,教师来设计具有趣味性的阅读任务,让他们带着问题不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寻求答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在被老师提问时不允许使用参考资料,表扬那些独立思考的学生,激发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自信心。
2.老师从“主导者”变成“引导者”
让学生发挥主动性,有选择的进行开放式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围绕教学目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选择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在阅读中探索,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提问和自主研究,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必立刻告诉学生答案,可以在一步步的引导下来提示学生往哪个方向去想,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充分体验了学习的探索精神。教师也会经常在课堂上灌输“不许说话,听老师讲”或者是“不能说和教材无关的内容”等。让自己成为了唯一的主导者,孩子成为了被动者,扼杀掉了学生的积极性,要知道孩子才是获取知识的主题,而小学教师是引导孩子们获取知识的媒介,起到的是一种辅助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要鼓励他们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质疑,敢于发表见解。不能因为自己的阅历和知识比学生更加丰富,而把自己对教材的认知强加在学生的身上,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要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不要总是“牵着学生走”,要学会“推着学生走”,把“带给他们压力”变成“给他们动力”,要让学生们学会独立的思考,让他们学会更好地与教材进行交流。
3.“照搬”变成“培养”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它的意思就是说与其给人传授知识,不如把学习知识的方法传授给人。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加重视一些,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不应该只盯着课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有一个好的阅读环境,让他们走出课堂,去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从“照搬教材”变成“培养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要激发孩子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要明白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要给他们自由和鼓励,慢慢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日常中可以通过一些举办一些活动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比如说:举办辩论赛、讲故事比赛等。只有让学生们有自由阅读的空间,他们才愿意去接受阅读。第二,小学语文教师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够让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得到更快更好地提升。比如说,培养学生们边阅读边做标记、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第三,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们形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指的是,每天要定时阅读、读书的时候记笔记、写日记、阅读之后写读书感等。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这项工作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也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们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就完全有可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阅读能力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方桂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9
[2]李桂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才智,2008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意义
引言: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若是没能够给予学生一點儿帮助,等同于没有指导。”可见教师对学生在阅读上的指导是多么很重要。在如今语文教学中,教学方式还是比较传统,传统和现代的教学模式相碰撞,给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现在我国正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和大力普及素质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教学理念,才能够不被时代所淘汰,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一、小学语文文本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
受我国应试教育影响,我国小学教育以应付考试为主,为初中语文打下结实基础,语文阅读教学大多是按照考试标准来教学,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目标仅仅是为了应对升学考试。而小学的阅读培养首先就应该是从教材上的文本阅读开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想办法来制定阅读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由于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所以在阅读方面老师要多下功夫,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发现阅读的乐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传统的教学方法就出现了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分析文本,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灌输,虽然课堂笔记一字不漏,但是没有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阅读深度不够
很多学生在应对老师安排的阅读作业时,都有可能会存在假阅读或者不阅读情况。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很短,阅读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枯燥无味的,小学生自制力又弱,缺乏自我掌控能力,自然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就会选择不读或者浅读。因为教师没有做好课前引导工作,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本身就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愿意真正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在教师让学生阅读完一篇课文让学生归纳文章的主旨,但是很多学生会投机取巧省略阅读的过程,在被提问时直接读出参考资料上的答案,这样就完全失去了文本阅读的意义,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激发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兴趣的方法
1.明确教学目标,分层阅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进行有效的教学任务,来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积极性。语文学科如何设计教学任务是一大难题。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科具有的层次性特点,教师来设计具有趣味性的阅读任务,让他们带着问题不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寻求答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在被老师提问时不允许使用参考资料,表扬那些独立思考的学生,激发学生们独立思考的自信心。
2.老师从“主导者”变成“引导者”
让学生发挥主动性,有选择的进行开放式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围绕教学目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选择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在阅读中探索,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提问和自主研究,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必立刻告诉学生答案,可以在一步步的引导下来提示学生往哪个方向去想,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充分体验了学习的探索精神。教师也会经常在课堂上灌输“不许说话,听老师讲”或者是“不能说和教材无关的内容”等。让自己成为了唯一的主导者,孩子成为了被动者,扼杀掉了学生的积极性,要知道孩子才是获取知识的主题,而小学教师是引导孩子们获取知识的媒介,起到的是一种辅助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要鼓励他们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质疑,敢于发表见解。不能因为自己的阅历和知识比学生更加丰富,而把自己对教材的认知强加在学生的身上,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要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不要总是“牵着学生走”,要学会“推着学生走”,把“带给他们压力”变成“给他们动力”,要让学生们学会独立的思考,让他们学会更好地与教材进行交流。
3.“照搬”变成“培养”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它的意思就是说与其给人传授知识,不如把学习知识的方法传授给人。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加重视一些,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不应该只盯着课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有一个好的阅读环境,让他们走出课堂,去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从“照搬教材”变成“培养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要激发孩子们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要明白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要给他们自由和鼓励,慢慢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日常中可以通过一些举办一些活动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比如说:举办辩论赛、讲故事比赛等。只有让学生们有自由阅读的空间,他们才愿意去接受阅读。第二,小学语文教师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够让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得到更快更好地提升。比如说,培养学生们边阅读边做标记、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第三,小学语文教师要让学生们形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指的是,每天要定时阅读、读书的时候记笔记、写日记、阅读之后写读书感等。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这项工作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也显得尤为重要。
总之,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们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力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就完全有可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阅读能力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方桂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9
[2]李桂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J]-才智,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