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从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如何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评析、个人的一些建议三个方面谈一点对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的看法。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评析;建议
一、如何做“教学做”一体化
1.课程:《公路施工技术》。教学手段:多媒体、黑板。教学方法:学生分组。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节课:(1)下发《公路施工技术》课程单元教学学生任务单。(2)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公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其中回顾物质准备时联系所学的其他专业知识。(3)进入教学。教学课件显示:情景1:路基施工、单元一:施工准备。工程项目名称:长湘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图片展示设计文件中地形图、施工现场照片。前提条件:设计文件中地形图根据设计文件内容知道第三合同段中地质良好,无需进行不良地基处理。看两图后老师提问:请比较两图所示内容,口述上述内容是否存在问题?若存在问题该如何解决?(要求具备处理措施与具体施工方案)。要求10分钟分小组讨论,说明考核评价方式:对小组进行排名,再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排名(课堂考核成绩直接计入学年总评成绩)。(4)学生分小组讨论10分钟,讨论时老师提示、引导。(5)学生分小组选代表回答问题。具体表现:学生踊跃发言,首先第1位学生提出处理措施与3种具体施工方案,老师点评他回答的缺陷并记录小组成绩;第2、3位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施工方案,老师点评并记录小组成绩。(6)老师讲解:当出现设计文件中地形图与施工现场不相符时应首先进行变更,并指出如何进行变更。然后再讲施工现场的具体施工方法。(7)提出任务1:请学生口述出对水塘面积的测算方案(准备时间2分钟),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并记录小组成绩。
第二节课:教学课件显示:情景2:路基施工、单元二:路基填筑。(1)老师讲解:路基填筑施工的工艺流程、对路基用土的规定、填充方式及比较。(2)案例分析:根据一个情境材料(一个实际施工方案),提出两个问题,请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点评并记录小组成绩。(3)给学生下下次课的工程单。
2.课程:《汽车电源与起动系统检测与修复》。教学手段:试教电路板(备用一个万用表)、多媒体、黑板。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实施过程:(1)回顾上次课的教学内容。引入问题:一辆车试好几次都不能起动,你碰到这样的现象应如何进行检修?再提出这次课的教学内容:情境:汽车起动系统故障的检修。(2)老师提出4条学习目标。(3)老师讲解汽车起动系统控制电路的分类:不带起动继电器的起动电路、加起动继电器起动电路、带空档起动的起动电路。并分3类请学生上来在试教电路板上连接具体汽车起动系统控制电路,并及时进行提示引导学生,最后通电验证学生连接的准确性。(4)回到引入的问题,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入手。如果起动时听到“打”的声音,汽车没有起动,检查发电机蓄电池的电量,方法可以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如果没有万用表可以打开车的大灯观察灯的亮度,亮表示电量充足,可以开喇叭,声音响表示电量充足。如果起动时没有听到“打”的声音,汽车没有起动,考虑是继电器的线路故障,并指出具体汽车的结构与试教板电路的不同点:50段不容易接线。在试教板上模拟故障的现象。小结:维修要从简到难。(5)老师讲解起动系故障的检修,分4种情况:起动机不转、起动机转动、起动机空转、组合继电器的起动系电路。讲解过程中提出校企中有一辆汽车的具体故障是起动机不转,由于使用的是进口起动机,所以只能更换起动机,提醒学生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并不是碰到起动机出现故障时马上拆开进行检验。
3.课程:《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教学手段:4台汽车、多媒体。教学方法:学生分组、“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实施过程:(1)老师提出这次课的任务:项目:ABS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提出教学目标,分为专业能力目标、专业知识目标、社会能力目标。(2)知识回顾:ABS组成、简单工作原理、简要电路图。(3)学习ABS检修的基本程序。(4)模拟场景:客户提出问题(分别由4位实践教师出演客户),分4个小组到4台汽车上按发到每个小组的“ABS系统故障诊断及检修表”查找故障(每个汽车设置不同的故障)。小组同学采用亲自到车上或打开前车盖或升起车身等方法,检查汽车故障原因,检修过程中4位实践教师全程跟随,引导学生。(5)给定查找故障时间到,分4个小组进行发言汇报,每回答一次,老师进行点评并记录小组成绩。(6)老师进行总结,并提出课后思考问题。
二、“教学做”一体化的评析
1.《公路施工技术》两节课的预期教学效果。让学生具备以下的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1)在实际公路施工过程中如果设计文件中地形图与施工现场不相符时应学会变更;(2)如何采取具体的施工方法解决所修公路必经的水塘问题。遇到的问题:(1)分小组进行打分,难免有个别学生混水摸鱼的现象;(2)虽然两节课的效果显著,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只有在整门课程学完后才能进行这样的与实际结合紧密的综和单元的学习,学生才能调用所学的前期理论知识进行理论结合实际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前期对课程涉及的具体理论的学习很难达到这两节课的学习效果。
2.《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两节课的预期教学效果。通过理论讲解,利用动画演示强化学生对轴的轴上零件定位方法及轴上零件的装配过程的认识,为实际装配做理论知识储备。遇到的问题:(1)由于理论性太强,并且仅有多媒体展示,再加上是一天的第7、8节课,学生精神较疲劳,学习积极性不高;(2)学生的学习动力存在问题,学生要问到底学了是干什么,与自己将来实际从事的岗位有什么直接联系?到底装配错误会发生什么后果?必须按这样的顺序装配吗?
3.《汽车电源与起动系统检测与修复》两节课的预期教学效果。通过学习学生能对汽车起动系统的故障进行简单检修。遇到的问题:(1)只有少量学生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2)教学内容不是很充足。
4.《汽车底盘电控技术》两节课的预期教学效果。要求学生掌握ABS检修的基本程序、故障码读取与清除的方法、ABS检修注意事项的知识。获得ABS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的专业能力。遇到的问题:(1)分小组进行学习,部分学生参与的很少;(2)虽然有良好“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环境,但是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太高。
三、建议和措施
1.对《公路施工技术》两节课的建议:进一步优化学生评价方法,尽量做到更加公平公正。
2.对《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两节课的建议:(1)搬教具到课堂,通过老师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2)把教学内容按一个实际工程案例引出,提高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并进行实际对比按错误顺序装配会是怎样一个结果。
3.对《汽车电源与起动系统检测与修复》两节课的建议:充实教学内容,并选择教学地点到校企内进行实地教学。
4.对《汽车底盘电控技术》两节课的建议,对学生采用有效激励机制,进一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原动力。通过这次深入国家示范性院校——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体验式培训,课堂听课,参观实训中心,深入机电系教研室的交流,使我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了实际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李丹丹,胡丽琴,刘雪梅.《“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计算机教育.2010(13):34~48
[2]张伟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科技信息.2009(29):72~74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评析;建议
一、如何做“教学做”一体化
1.课程:《公路施工技术》。教学手段:多媒体、黑板。教学方法:学生分组。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节课:(1)下发《公路施工技术》课程单元教学学生任务单。(2)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公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其中回顾物质准备时联系所学的其他专业知识。(3)进入教学。教学课件显示:情景1:路基施工、单元一:施工准备。工程项目名称:长湘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图片展示设计文件中地形图、施工现场照片。前提条件:设计文件中地形图根据设计文件内容知道第三合同段中地质良好,无需进行不良地基处理。看两图后老师提问:请比较两图所示内容,口述上述内容是否存在问题?若存在问题该如何解决?(要求具备处理措施与具体施工方案)。要求10分钟分小组讨论,说明考核评价方式:对小组进行排名,再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排名(课堂考核成绩直接计入学年总评成绩)。(4)学生分小组讨论10分钟,讨论时老师提示、引导。(5)学生分小组选代表回答问题。具体表现:学生踊跃发言,首先第1位学生提出处理措施与3种具体施工方案,老师点评他回答的缺陷并记录小组成绩;第2、3位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施工方案,老师点评并记录小组成绩。(6)老师讲解:当出现设计文件中地形图与施工现场不相符时应首先进行变更,并指出如何进行变更。然后再讲施工现场的具体施工方法。(7)提出任务1:请学生口述出对水塘面积的测算方案(准备时间2分钟),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并记录小组成绩。
第二节课:教学课件显示:情景2:路基施工、单元二:路基填筑。(1)老师讲解:路基填筑施工的工艺流程、对路基用土的规定、填充方式及比较。(2)案例分析:根据一个情境材料(一个实际施工方案),提出两个问题,请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点评并记录小组成绩。(3)给学生下下次课的工程单。
2.课程:《汽车电源与起动系统检测与修复》。教学手段:试教电路板(备用一个万用表)、多媒体、黑板。教学方法:“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实施过程:(1)回顾上次课的教学内容。引入问题:一辆车试好几次都不能起动,你碰到这样的现象应如何进行检修?再提出这次课的教学内容:情境:汽车起动系统故障的检修。(2)老师提出4条学习目标。(3)老师讲解汽车起动系统控制电路的分类:不带起动继电器的起动电路、加起动继电器起动电路、带空档起动的起动电路。并分3类请学生上来在试教电路板上连接具体汽车起动系统控制电路,并及时进行提示引导学生,最后通电验证学生连接的准确性。(4)回到引入的问题,分为两种情况进行入手。如果起动时听到“打”的声音,汽车没有起动,检查发电机蓄电池的电量,方法可以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如果没有万用表可以打开车的大灯观察灯的亮度,亮表示电量充足,可以开喇叭,声音响表示电量充足。如果起动时没有听到“打”的声音,汽车没有起动,考虑是继电器的线路故障,并指出具体汽车的结构与试教板电路的不同点:50段不容易接线。在试教板上模拟故障的现象。小结:维修要从简到难。(5)老师讲解起动系故障的检修,分4种情况:起动机不转、起动机转动、起动机空转、组合继电器的起动系电路。讲解过程中提出校企中有一辆汽车的具体故障是起动机不转,由于使用的是进口起动机,所以只能更换起动机,提醒学生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并不是碰到起动机出现故障时马上拆开进行检验。
3.课程:《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教学手段:4台汽车、多媒体。教学方法:学生分组、“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实施过程:(1)老师提出这次课的任务:项目:ABS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提出教学目标,分为专业能力目标、专业知识目标、社会能力目标。(2)知识回顾:ABS组成、简单工作原理、简要电路图。(3)学习ABS检修的基本程序。(4)模拟场景:客户提出问题(分别由4位实践教师出演客户),分4个小组到4台汽车上按发到每个小组的“ABS系统故障诊断及检修表”查找故障(每个汽车设置不同的故障)。小组同学采用亲自到车上或打开前车盖或升起车身等方法,检查汽车故障原因,检修过程中4位实践教师全程跟随,引导学生。(5)给定查找故障时间到,分4个小组进行发言汇报,每回答一次,老师进行点评并记录小组成绩。(6)老师进行总结,并提出课后思考问题。
二、“教学做”一体化的评析
1.《公路施工技术》两节课的预期教学效果。让学生具备以下的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1)在实际公路施工过程中如果设计文件中地形图与施工现场不相符时应学会变更;(2)如何采取具体的施工方法解决所修公路必经的水塘问题。遇到的问题:(1)分小组进行打分,难免有个别学生混水摸鱼的现象;(2)虽然两节课的效果显著,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只有在整门课程学完后才能进行这样的与实际结合紧密的综和单元的学习,学生才能调用所学的前期理论知识进行理论结合实际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前期对课程涉及的具体理论的学习很难达到这两节课的学习效果。
2.《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两节课的预期教学效果。通过理论讲解,利用动画演示强化学生对轴的轴上零件定位方法及轴上零件的装配过程的认识,为实际装配做理论知识储备。遇到的问题:(1)由于理论性太强,并且仅有多媒体展示,再加上是一天的第7、8节课,学生精神较疲劳,学习积极性不高;(2)学生的学习动力存在问题,学生要问到底学了是干什么,与自己将来实际从事的岗位有什么直接联系?到底装配错误会发生什么后果?必须按这样的顺序装配吗?
3.《汽车电源与起动系统检测与修复》两节课的预期教学效果。通过学习学生能对汽车起动系统的故障进行简单检修。遇到的问题:(1)只有少量学生有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2)教学内容不是很充足。
4.《汽车底盘电控技术》两节课的预期教学效果。要求学生掌握ABS检修的基本程序、故障码读取与清除的方法、ABS检修注意事项的知识。获得ABS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的专业能力。遇到的问题:(1)分小组进行学习,部分学生参与的很少;(2)虽然有良好“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环境,但是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太高。
三、建议和措施
1.对《公路施工技术》两节课的建议:进一步优化学生评价方法,尽量做到更加公平公正。
2.对《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两节课的建议:(1)搬教具到课堂,通过老师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2)把教学内容按一个实际工程案例引出,提高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并进行实际对比按错误顺序装配会是怎样一个结果。
3.对《汽车电源与起动系统检测与修复》两节课的建议:充实教学内容,并选择教学地点到校企内进行实地教学。
4.对《汽车底盘电控技术》两节课的建议,对学生采用有效激励机制,进一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学习的原动力。通过这次深入国家示范性院校——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体验式培训,课堂听课,参观实训中心,深入机电系教研室的交流,使我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了实际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李丹丹,胡丽琴,刘雪梅.《“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计算机教育.2010(13):34~48
[2]张伟旭.《“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科技信息.2009(29):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