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考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苏州经济的高速增长,土地资源稀缺、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成本内部化等问题日益严峻,一味依靠制造业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结合苏州制造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与本地制造业相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
  
  关键词:苏州;现代服务业;发展;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125-02
  
  随着苏州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土地资源稀缺、能源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成本内部化等问题日益严峻,一味依靠制造业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这其中,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所在,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对苏州经济的服务业转型不啻是个难得的机遇。
  
  一、苏州产业结构转型的时代背景
  
  在经济发达国家和中国的一些特大城市,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按照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一国经济从中低收入转向中上等收入之时,也是服务业加速的转折点。当人均GDP达到3 000美元之后,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2008年苏州的人均GDP已超过10 000美元,服务业成为苏州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已刻不容缓。
  目前,苏州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正处在从工业化中后期向现代化转变的过程中。在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原先依靠消耗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而维持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消减,资本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限,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就业形势严峻。因此,加快服务业转型既是苏州经济发展面临的难得机遇,又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大战略举措。
  实际上,近年来苏州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步履维艰,出现了制造业比重持续提升、服务业不断降低的滑坡现象和后退倾向。“九五”和“十五”期间经济发展方式均为投资驱动型,依靠大量投资来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积累率大大高于消费率。以投资拉动劳动力需求,客观上形成了“重制造业、轻服务业”的格局。投资拉动使得产业重合多,彼此竞争激烈,产业竞争的结果,使得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升反降。从加工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为重心,是经济结构转型的一道重要台阶。根据经济发展、人均GDP提升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相关关系的国际经验比较,苏州产业结构的有序化程度在长三角是相对最差的城市之一,其第三产业的比重之低、提升之慢与人均GDP的增速之快的偏离程度相对最大。到2005年,第二产业占苏州GDP的比重达66.8%,其比重之高位居长三角第一位;第三产业的比重为31.2%,其比重之低位居长三角倒数第二位,比长三角40.6%的平均水平低了近10个百分点。当年苏州实际利用外资中,第二产业占93.47%,第三产业仅占6.39%[1]。这与苏州高经济增长、高人均GDP水平和高经济发展阶段极不相称。
  去年以来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外向型经济居主导地位的苏州经济受到了强烈冲击。在最近一项针对北京和苏州两个城市的300多名返乡农民工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北京接受调查的农民工中有51.5%认为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在苏州,则有74%的被调查者认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北京地区由于产业机构多样化,对金融危机的抵抗能力比较强;而苏州作为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状况与全球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抵御风险能力相对较低。金融危机对苏州出口加工企业的影响更大 [2]。
  
  二、苏州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践瓶颈
  
  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相比,苏州服务业水平相对滞后,导致苏州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产业层次偏低,市场竞争力弱;资源环境匮乏;新兴服务业发展很不充分等。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已成为制约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瓶颈,影响到苏州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经济竞争力弱。2008年苏州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只大约相当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相当于新加坡、香港地区的三分之一,相当于韩国、台湾地区的二分之一。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数据看,目前苏州的人均GDP相当于70年代美国、1984年日本、1987年香港、1989年新加坡、1992年台湾和1995年韩国的水平。另外,在苏州的产业结构中,制造业所占的比重较高,主要从事位于现代产业价值链低端的加工生产行业,因此,整个产业结构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总体处于利润和技术的低端环节,竞争能力不强。
  2.产业结构偏重。调整产业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进程看,在科技进步推动下,产业结构优化表现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但是苏州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不仅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而且还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2008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36.4%[3],不仅远低于2004年世界高收入经济体的平均水平(70%),也远低于中、低收入经济体的平均水平(56%和52%) [4]。工业仍然是推动苏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08年苏州第二产业占比达到62%,在第二产业内部,重金属冶炼加工、化工和电力占相当大的份额。
  2007年苏州服务业占GDP比重在长三角居第十三位,明显处于落后地位,而在全国经济总量前十大城市中,苏州服务业占比最低。苏州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瓶颈期,工业发展缺乏现代服务业的有利支撑。
  3.消费需求偏弱。苏州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待激发,2006年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30.2%,远远低于世界77%左右的平均水平。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苏州投资率居高不下,资本形成总额占GDP比重逐年提升。世界平均水平为20%左右,而苏州2006年为58.7%。苏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一直低于GDP增幅,这说明苏州目前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发展方式特征非常明显 [5]。
  从国内城市比较来看,苏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排名位居第四。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却位居第十一位,即使在“长三角”地区,也低于南京和杭州这些经济总量不如苏州的城市。
  4.资源环境趋紧。在行政区划、政绩考核标准等外部宏观环境尚未改变的情况下,政绩攀比机制使得各级干部尤其是地方主要领导干部要求环境改善的动力明显不足。发生环境问题的企业也以为社会创造了高利润作借口放弃自身的环保社会责任,一些地方官员习惯于依靠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在此责任机制约束下与企业达成经济共谋关系,使污染始终不能得到有效遏制。
  在苏州的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是全国制造业比重最大的地区,其中,重化工业率在70%左右,而第三产业和拥有核心技术的现代制造业比重很低。大量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给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经济发展呈现出典型的“环境透支型”经济增长方式 [6]。
  
  三、苏州服务业发展的现实思考
  
  苏州作为距离国际大都市上海最近的城市之一,开放的市场环境使苏州在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受到上海的辐射带动,通过与上海在产业发展规划上的互补和错位,利用产业垂直分工和产品价值链的延伸性,努力承接大都市产业扩散效应带来的行业发展机遇。同时,长三角城市之间地缘接近、人文相袭,服务业结构往往呈现较高同构性,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使得地区间互补承接的空间相对狭窄,因此,苏州服务业要想拓展“服务半径”,突破城市发展界限,必须结合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找准定位,在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须处理好以下关系:
  1.传统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的关系。苏州目前从服务业内部吸纳就业人数的行业看,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的批发和零售业仍然是服务业就业比重较大的部门。2007年,苏州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人员占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1.0% [7],是服务业中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苏州服务业仍处于以商贸、交通等传统流通型服务业为主的阶段,新兴服务业发展亟待加强。在服务业发展中须依托苏州制造业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研发、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房地产、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和需求潜力大的产业,抓紧培育中介服务、社区服务、文化体育等新兴产业,提高服务业的水平和层次。结合苏州制造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旅游业、文化产业等是当下苏州服务业寻找突破口的现实选择。
  2.服务业增长与制造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过去十年苏州尽管实现了经济总量的超高速增长,但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制造业与服务业间的联动传导机制不畅、关联性不对称。苏州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利于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有分析认为,制造业带来的就业只相当于制造业占GDP比重的一半左右 [8]。
  鉴于中小企业是就业岗位的主要创造者,因此,对就业问题的解决,应把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作为刺激经济发展计划的重点,以实现经济的“就业增长型复苏”,将金融危机的风险降低到最小 [9]。
  3.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关系。苏州作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集聚了大量国际知名制造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这些企业出于竞争战略的选择,将通过外包其生产服务环节来提升核心竞争力,这对苏州来说,无疑是难得的服务业发展机遇。积极满足这些企业的服务业需求,延长产业链条,是扩大服务业利用外资、高起点促进产业融合的切入点。苏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不能简单的追求提高服务业的比例,而要致力于制造业的优化升级,在此基础上提高服务业的等级,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此外,在服务业与制造业相融合的背景下,探索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新型模式,重点承接与本地制造业相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
  
  参考文献:
  
  [1]王运宝.苏州第三次转型[J].决策,2007,(11).
  [2] http://www.gongyishibao.com/jrxw.asp?newsid=136&act=jrxw.
  [3]吴秋华,等.服务业增长最快[N].苏州日报,2009-01-12(1).
  [4]高传胜,李善同.经济服务化的中国悖论与中国推进经济服务化的战略选择[J].经济经纬,2007,(4).
  [5]苏州统计信息公众网,http://www.sztjj.gov.cn/news/2007/12/12/tjj/tjj-11-27-31-1391.shtml.
  [6]吴明华.寻找苏南新竞争力[J].决策,2007,(11).
  [7]江苏省统计局,http://www.jssb.gov.cn/jstj/fxxx/sxfx/200901/t20090114_108344.htm.
  [8]刘煜辉.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未必是坏事[N].21世纪经济导报,2009-01-06(2).
  [9]都阳.就业增长是经济复苏的首要目标[J].中国金融,2009,(2).[责任编辑 吴明宇]
其他文献
摘要:返乡农民工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发现这种现象的存在带来诸多社会问题,需要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动态监测,加大对农民工就业的帮扶力度,创造有利于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客观环境,以实现农民增收与社会稳定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返乡农民工;就业;调查;河北省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040-02    为准确把握河北省返乡农
期刊
摘要:通过对广东G高校校办企业财务分析提出如何加强校办企业财务管理水平:(1)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2)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水平;(3)要加强具体事项经济核算。    关键词:财务分析;校办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086-02    现以广东G高校校办企业财务状况为例进行财务分析。  广东G大学现有校办企业
期刊
摘要:资源型城市主要是在资源开发以及由此形成的原材料工业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在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占据着突出地位。资源枯竭型城市和其他城市相比:一方面,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点少,就业弹性小,吸纳劳动力能力弱;另一方面,既要承担深化改革、下岗分流而出现的大量富余劳动力,又要面对资源枯竭而出现的大量结构性失业。如何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劳动力转移是我们必然要面临的挑战。以白银市为例,研究资源
期刊
摘要:广西田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田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和作用进行剖析,探索以批发市场为核心、以行业协会和经纪人为渠道、以农户为基础的组织形式的建设,以期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族地区;田阳;农业;批发市场    中图分类号:F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1
期刊
摘要:首先,对1949—2005年的安徽粮食产量进行单位根(ADF)检验和非随机性检验,其次,构建半对数模型来拟合安徽粮食产量,得到的残差不是白噪声。最后,对残差构建ARMA(1,3)模型,此时残差为白噪声序列,即对安徽粮食产量建立半对数模型和ARMA模型的组合模型。    关键词:半对数模型;ARMA模型;单位根检验;粮食产量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
期刊
摘要: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改革开放以来,学者们就如何推进和发展基层民主的方法、途径和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把握当前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有效发展基层民主的途径,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基层民主;政治文化;基层群众自治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志
期刊
摘要: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行为应符合信息公开的及时性、主动性、准确性、广泛性原则。目前由于政府在突发事件中信息公开无具体、系统的法律可依,导致各地标准各异,致使个别当地政府迟报、谎报、瞒报、漏报信息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规制这些不“民主、法治”行为,避免“不公开、不透明”行为引发政府信任危机,建议国家尽快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统一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明确公开的主体、规范公开的程序。  
期刊
摘要:本研究选取武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当代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特征,结果发现:(1)总体来说,武汉市地方高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普遍较强,相对而言,对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方面的教育需求较为强烈。(2)在创业教育的方式上,现实和理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3)不同学校、专业、年级、性别、兼职经历的学生在创业教育需求上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关键词:地
期刊
摘要:目前高校十分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在教育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如何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模式探索,符合自己实际的特色模式值得探究。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重构课程模式;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7-0224-02    一、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体系的重要性研究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和
期刊
摘要:利用抽样的方式,对沈阳市康平县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共回收有效问卷120份。结合实地调研资料分析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时,农户对子女上学的态度,农户对当地政府办学条件、政府对义务教育重视程度的态度,学校收费情况的态度以及学生辍学原因等,得出结论:大部分农户认为孩子上学的目的是学知识、明道理,但还有部分农户认为孩子上学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成绩好,继续深造;农户认为学校教学设施应需进行改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