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儿童终身成长赋能:学校体育课程建构的创想与创新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3545197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基于对学校体育价值的科学认知,从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一是明确价值引领,要求学校体育工作以培育学生体育素养为根本,同时要捕捉学生的“运动敏感期”和“运动窗口期”;二是围绕培养“创想少年”育人目标,系统构建“创想体育”课程体系,强化学生身体素养,发展学生体育专长,激发学生运动热情;三是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整合利用空间、探索多元评价等,为课程实施提供多点支撑,持续为学生成长赋能。
  关键词 学校体育;体育课程;体育素养;运动敏感期;学生体质健康;创想体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08-0043-04
  体育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学校体育工作如何在尊重运动规律和学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课程的科学构建与实施,激发学生对运动的热爱,使其成为拥有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体魄的人,进而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近年来从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发挥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中的关键作用,积累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

一、明确价值引领,让学校体育工作遵循科学规律


  开展学校体育工作,需要遵循运动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如此才能事半功倍。在深入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对开展学校体育工作达成了如下基本共识。
  1. 体育工作要以培育学生体育素养为根本
  在以体育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体育素养,包括积极的运动兴趣、正确的运动观念、科学的运动方法、必备的体育技能、健康的运动习惯以及规范的体育行为。小学阶段是个体体育素养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要通过体育工作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养等得到充分发展,最终实现体育行为的优化、体育技能的提高、体育观念的增强,使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生活方式。
  2. 体育学习要捕捉学生“运动敏感期”
  学生的体育学习是存在敏感期的,随着他们的大脑发育和身体生长,各方面机能不断强化,若能抓住敏感期科学合理地设计学习内容,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经过学习研究,我们整理出小学各年段学生的生理发育特点和运动敏感期。例如:4~6岁的孩子骨骼弹性较好、可塑性强,是柔韧性发展的关键期,适合进行韵律操、游泳、武术等项目的学习;7~9岁的孩子关节伸展幅度大,应以柔韧性、灵敏性练习为主,适合学习体操、跳绳、踢足球、打小篮球等项目;10~13岁时,孩子的速度素质发展最快,是学习新动作、新运动技术的敏感期,适合进行短距离赛跑、急速跑、棒垒球和其他球类等运动项目的学习。
  3. 体育锻炼要抓住学生“运动窗口期”
  我们根据课堂观察与学生体育锻炼数据发现:10岁之前,既是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也是他们神经系统发展的关键期。若能在这一时期科学有序地引导学生进行跑、跳跃、投掷、攀、蹬、爬、越等基础素养和肌肉训练,就会帮助学生形成终身的肌肉记忆,为学生后续学习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各项运动发挥极好的支撑作用,学生的体育技能发展会更加明显。

二、紧扣育人目标,系统构建“创想体育”课程体系


  1. 以培育“创想少年”为中心,梳理体育课程目标链
  我们围绕培养“创想少年”的育人目标,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将学校体育课程总目标定位于体育与健康素养培育,并以“积极乐观的向上力、刻苦勤奋的意志力、爱动会玩的合作力、永不言败的耐挫力、勇于拼搏的挑战力、行动迅速的执行力”作为考查学生体育精神的核心指标。同时,我们依据“高定位、低结构、宽路径”的原则重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高定位即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强健身体,更要塑造心智、发展情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低结构是指建立体育课程四维度的目标,包括运动技能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体育品德与情感、健全人格与养成;宽路径是指将校内各学段、各学年的体育课程目标内化分解,最终达到“处处可悦动、日日有习惯、人人有技能、班班有特色、家家爱运动”的总体目标。
  在确定学校体育工作总目标的同时,我们重点梳理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中有关体育教学的技能要求,并结合教学实际整理出1~6年级各学段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形成“小学目标-学段目标-年级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目标链,并做到上下贯通,各学段有所侧重。如在低段强调基础牢,重在让学生习得良好的体育习惯与积极的体育情感;在中段强调体能强,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体育技能,形成正常的体态身形;在高段强调高素养,让学生获得身心两健的体育人格与素养。在制定每一单元目标及课时目标的同时,我们依据课标要求围绕“课程目标、领域目標、水平目标、效果目标”四个维度展开,并将其分解落实到每节课中。
  2. 以分类实施为重点,重构“三色”体育课程体系
  立足学校体育工作总目标,我们整体建构了“三色”体育课程体系,形成上下联动的课程机制。
  其一,“底色课程”重在强化学生身体素养。我们把促进学生提高身体素养、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底线,并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时间安排等,系统建构了体育“三间活动”。一是大课间体适能活动。我们改变大课间活动的常规模式,围绕学生身体健康素质诸要素设计了各种运动项目。如一二年级主要有绳梯脚步练习、单脚平衡接纸团、双人反应力比赛等,以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平衡力、协调性、反应速度等;三四年级主要练习手脚配合、单独平衡、十字跳、蜘蛛爬等,以发展学生身体的敏捷性、柔韧性、协调性、肌肉力量等;五六年级通过螃蟹爬、侧向小步跑、三向折返跑等运动,发展学生身体的速度、敏捷性、心肺耐力、肌肉耐力等。二是午间20分钟慢时光运动。学校在每天午间的12:00~12:20,通过学生自主管理、教师巡回指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接纸团、迂回慢走、小圈传球、听韵律走线等低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同时每个区域都有学生志愿者提供肢体规范指导、心率测试、运动记录等服务。三是小课间8分钟创想运动。学校在每节课后的间隙,引导学生开展自主运动和游戏,同时提供体操、手指操、桌面游戏等小型多样且低负荷的活动建议。   其二,“亮色课程”重在发展学生体育专长。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基础上,制定了星河学子体育学业标准“2+3+1”,并配套开设了多种特色体育课程。其中“2”是指学生在1~6年级要完成跳绳、武术两个必修性基础运动项目;“3”是指学生在低、中、高不同学段时,分别要学习游泳、棒垒球、羽毛球三项体育运动;“1”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与特质,通过年级大走班的方式,从校内开设的足球、篮球、冰球、健美操、跆拳道等项目中至少选择一个进行学习。同时学生毕业时需掌握至少三项体育技能,其中一项是个人最喜欢、最拿手的。
  其三,“彩色课程”重在激发学生运动热情。彩色课程是面向每个孩子个性发展的课程,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各类社团课程,主要面向学有兴趣和余力的孩子开设,同时做到周周练、月月展、年年比。二是吉尼斯课程。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校园吉尼斯闯关赛,其中包括固定项目和自选项目,同时不断更新挑战项目。吉尼斯闯关赛在做到全员参与的基础上,设置了个人单项挑战纪录和班级挑战纪录,其中班级层面设有篮球对抗赛、足球对抗赛、游泳挑战赛、冬季三项团体赛等各种赛事;个人层面有踢毽、定点投篮、一分钟跳绳、一分钟呼啦圈等。三是亲子课程。学校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结合各年级学生发展特点,设计了《星娃家庭体育锻炼手册》,规定了家庭体育锻炼的具体内容,同时开发了乐动APP。家长可以在《手册》或APP上查阅学生的体育锻炼标准、运动达成情况等,从而有针对性地监督指导孩子完成家庭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养成勤锻炼、常运动的好习惯。

三、提供多点支撑,让“创想体育”持续为学生成长赋能


  1. 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提升体育教学水平
  学校制定了《星河实验小学体育学科学习新常规》《星河实验小学体育学科教学新常规》《星河实验小学学生学业水平标准新评价》等文件,并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重要指标,同时不断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提升体育教学水平。
  其一,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学校通过课前创想“三环”设计和课中创想“四动”联结,不断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水平。课前创想“三环”设计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环,把握课堂内核主旨,即帮助学生获得生存技能、习得锻炼原理、发展体健情感;第二环,优化课程编排方式,即采用课程内容“嵌入式”融合、课程模块“主题式”融合、课程形态“嫁接式”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第三环,体验多元学习方式,即结合学生体能发展敏感期,综合常态深度学习、合作挑战学习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明确什么年龄应该练习什么。课中创想“四动”联结包括以下内容:场景启动,即将主题情境贯穿儿童的体育学习全过程;任务驱动,即将各项运动要求、技能目标等转化为儿童的具体任务;三是创想运动,即教师通过开启问题箱、搭建脚手架、设置工具框等,破解学生运动技能提升难点;四是五感联动,即倡导学生在运动中五感协同,促进身体与环境的融合。
  其二,探索完善体育课型设计。在落实体育课程与教学中,学校将体能专项课、运动专项课、拓展专设课三类课型同步开展,整校推进。一是围绕“底色课程”,针对学生跑、跳、投等田径项目,与攀、爬、钻、翻滚等体操类基本运动能力和小学测试专项技能,采用5分钟微学习、10分钟间隔锻炼,以及20分钟、40分钟整时段学习训练的方式,进行组合循环学习,打造学生的强健体魄。二是围绕“亮色课程”,开设适合学生系统性、连续性学习的运动专项课,如田径、体操、形体、足球、篮球、羽毛球等,以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三是围绕“彩色课程”,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中寻找主题,开设具有融合性、挑战性的拓展专设课。如在“穿越森林”体育拓展课中,学生在特定环境与条件下,通过“拉圈传棒-青蛙游泳-合作投篮-信任背摔-巧渡沼泽地-协力坐起-占领阵地”等游戏过程,体验团结协作等情感,健全人格发展。
  2. 整合利用空间,让运动随时随地发生
  学校改造利用校内现有资源,将运动场地或项目的设计融于真实环境中,以帮助学生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开展体育运动。
  其一,整合硬件资源打造室内外即时运动场地。如在教室内,学生能够玩磁性飞镖、打靶等项目,或是利用室内交互一体机玩切水果、足球小子、地毯舞蹈等体育游戏;在教室外走廊以及就近的公共区域可以进行跳绳、踢毽、韵律操以及“捡蛋”、障碍爬等合作性体育游戏。同时,我们还在校内联合器械区域设置了引体向上、单双杠、攀岩等挑战运动区域,在篮球场周边开辟了跳跃、攀爬、平衡等技能拓展区,在田径场周边设置了广域游戏运动区,学生可以通过集体游戏的形式体验匍匐前进、平衡游戏等运动项目。
  其二,借助信息技术营造“互联网+”运动场景。学校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校内运动场添置了电子显示屏,以便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捕捉学生的技术动作,帮助学生及时纠错;同时在每个年级的教室外设置了一块电子屏,用于播放不同年级的体育项目标准动作及体育游戏,可供学生互动学习。同时,学校还开设了“创想健身房”空中运动课堂,由体育教师和学生拍攝教学类和健身类短片并上传,供学生上网点击学习。
  3. 探索多元评价,强化体育教学实效
  当前,每所学校基本上都规定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红线标准,但在保证时间的前提下,如何科学衡量学生的运动强度、运动负荷以及身体机能是否得到发展,这关乎体育教学的成效。为此我校规定,学生在校无论是上体育课、参与大课间活动或从事其他长时间的体育活动,运动负荷都要达到平均心率每分钟130次左右(即能出汗),每天30分钟的家庭体育作业也参照这项标准执行。
  此外,为了强化体育教学效果,学校还围绕学生体育学科素养培育,建立了可操作、可实施的评价体系。一是在学校“果果创想银行”中专设“体育积分支行”,并围绕不同年级的体育学习目标,以“十大创想体育运动好习惯”为抓手,建立科学又符合学生特点的积分细则,目的是让孩子每天坚持锻炼,为生命健康成长赋能。二是定期开展创想少年“体育之星”评选,并在升旗仪式上为获奖学生颁奖,形成人人争当“体育之星”的氛围。三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体育积分数据,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肥胖、瘦小、近视等现象,或是耐力、专注力、精细动作不足等问题,分别开设各类运动处方,以帮助学生通过运动调适恢复到正常的健康水平。
  (编辑 王淑清)
  注释:①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建构创想学校的实践探索”(课题批准号:B-a/2018/02/18)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苏州湾实验小学通过“设计·实施·分析”的方式,引导全体英语教师开发设计单元评价工具,有效实现了“教-学-评”一致。单元评价工具的设计应遵循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容易被儿童采用、能够实现有效检测、呈现方式多样化等原则,按照从课程标准到学习目标、从学习目标到学习任务、从学习任务到评价工具的流程设计评价工具,将评价工具嵌入学习全过程,实现全程导航。  关键词 单元教学;教学评价
摘要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政策是我国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全国百名县区教育局长(教委主任)的调查发现,从政策执行效果来看,绝大多数县区都比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可通过做好政策宣传、提升政策执行的科学性、完善政策配套措施等方面工作破解政策执行困境。  关键词 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指标到校”;“择校热”;义务教育均衡发
摘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继承并弘扬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办学精神,以精神传承与文化赋能为学校发展提供坐标参考和价值遵循。学校从“刚毅坚卓”所负载的精神文化中阐发出积极的当代价值,以此凝练办学理念,架构顶层设计,形成对接时代的核心文化体系,确立学校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并以“良习修美德 好好做个人”办学理念为引领,形成“做人教育”的文化品格,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  关键词 学校文化;刚毅坚卓;
期刊
前段时间,我去北京昌平职业学校参观。在段福生校长的带领下,我几乎走遍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大数据中心、大众通用汽车维修中心、木工教室、生活享用社、北京爱面包坊、烹饪大师讲座会场、餐厅、实习酒店……所到之处无一不整洁、有序、安静,地上没有一片纸屑,墙上没有一个污点,所有学生都会向你礼貌地问好。段校长告诉我:这几年,校园里没有发生过一次骂架、打架现象,没有过一次破坏行为……  是的,在学生一声声“老师,
教育减负提质的背景下,作业质量的改进势在必行.上海市长宁区初中学段将作业专项研究作为撬动教育改革的支点,聚焦作业设计、实施、评估反馈三环节,促进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方
摘要学科史是学科教学的指南,也是学科育人的教学资源。学科史在学科教学中具有知识本质理解、学科观塑造及文化情感培育三重育人价值。学科史融入学科教学的实践核心重在对学科发展历史的解读与深刻理解,设计启发式教学的问题链,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在思维、问题意识与文化情感上的发展。实现学科育人价值既需要教师将学科史融入教学的学习准备,又需要互学互助的团队合作支持以及信息技术手段的学习应用。  关键词
摘要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解放小学为保证学生体育锻炼常态化,统筹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一是通过长短课教学、课内外联动等,落实课堂主阵地,保证学生在应知应会的基础上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二是通过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运动需求;三是通过灵活调配资源、精心编排活动内容等,开创多彩大课间,让学生在勤练中增强体质;四是通过推动竞技类和趣味类赛事常态化,让学生在拼搏中体验成功。  关键词 学校体育课程;大
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包括器物(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价值层面。器物层面看得见摸得着,制度层面落在纸面上,而价值层面则看不见摸不着。三者中,价值层面最为重要,制度与器物层面的文化都是价值层面文化的外化。而狭义的文化就是指价值层面的文化。本文所言的文化,就是从狭义而言的,指的就是价值观层面的东西。  《文明的冲突》的作者亨廷顿,与他人合编了一本书,英文书名很简洁,就叫Culture Mat
期刊
摘要文化认同是学校集团化办学中亟待关注的重要课题。北京一零一中学在推进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从身份认同、制度认同、价值认同、发展认同以及细节管理等五方面探索建构学校文化认同的具体策略,以集团学校文化认同为基础,建构一种“和而不同”的共生文化。  关键词 学校文化;集团化办学;教育集团文化;文化认同;制度认同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1)08-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