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课中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wangke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信息技术教学以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等优势为调动学生主动探究、拓展自主学习空间,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现把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介绍如下:
  
  一、创设自主空间,引导学生乐于探究
  
  始终为学生创设自主空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我们鼓励学生们针对自己喜欢的命题,自主建立专题学习网站和班级网站,使学生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经过努力,专题网站异彩纷呈,班级网站百花盛开,为大家提供了无尽的相互交流和思考的机会。同时培养了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技能和信息的读写能力。
  
  二、创设情境,提供资源,培养学生主动探究
  
  我们在学习利用搜索引擎查询资料时,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进入“查询乐园”自主探究地学习。同学们看着荧屏上的信息文字和插图,其美妙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了大家。学生们开始自觉地查找各种资料。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了查询能力,培养了探究意识。课堂上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学生都显得很兴奋,忙着输入关键词搜索或访问教师提供的参考网站。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在积极查询的过程中,主动将知识进行了内化。不仅掌握了解应知应会内容,而且在利用网络资源分析、寻找、探究答案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真正成了知识信息的主动构建者,在有效的课堂学习中达到跨越式的发展。
  
  三、运用任务驱动,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只要指出书中的支持材料,就可放手让学生围绕“任务”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新的技巧。让他们在思维和操作中产生灵感,体验探究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个体探索,也可以通过合作研究等多种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围绕“任务”探索,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组织由学生构成的活动情景,促进学习彼此间的交往、沟通和合作,创设一种探究问题的氛围,以使学习者能够在这种真实的情景中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
  如在教学“帮助菜单的使用”时,我先让学生了解计算器帮助功能的基本使用,接着让学生打开“画图”软件的帮助功能,引导设疑:①如何使用帮助功能来查阅其他工具的使用方法?②你能从中学到一样操作技巧吗?使学生主动通过帮助去发现探究。比如画曲线、画水平直线、正方形、圆等的操作技巧。这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计算机互动,学生能通过教师的指导、计算机的交互功能、教材中的文字资料,不断完善自己的操作,体验发现探究的乐趣。
  
  四、交流探究成果、延伸探究经验,提高探究能力
  
  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对探究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学生自己类似于演示的操作,配合自己的語言,将探究的“成果”展示给全体,完成知识结构的重新组合,将内化了的知识或者技能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成果展示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掌握的操作技能有一个表现的机会。教师可以及时对“成果”进行总结反馈,有利于及时纠正错误,形成正确的技能技巧,又能通过良好的实践效果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五、注重探究过程,运用赏识评价,提高探究兴趣
  
  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一书中写道:“……未来社会属于那些具有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人……”。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学校的计算机等设备无法快速更新,教学内容很难与社会同步。学生学习到的一些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过不了多久就会过时。因此,信息技术课应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即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在学习Windows98操作时,一种操作有好几种方法,教学时我只给学生讲解一种操作方法,其他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让学生到教师机上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对有突破的操作,给予鼓励。
  探究学习成果是一个动态、多元的结果。学生的探究所得,可能与我们预期的知识要点有所差异,也可能出现茫然不知的现象。教师要积极运用赏识表扬的教学评价艺术,及时对学生的探究成果予以赞赏。要允许学生失败,只要学生用心参与,允许他们没有结果,甚至出错,正确处理好学生探究中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总之,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强、发展迅速的课程。这不仅仅只是在中小学开设一门计算机课,更为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生学习的习惯,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第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教育的推进促进了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变革,只要我们大胆创新,不断挖掘,加之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一定会在教育领域起着革命性的巨大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555207贵州省印江县合水中学)
其他文献
中学教育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体育德育教育的任务是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培养他们热爱体育、团结互助、勇敢顽强、独立自主、开拓进取的精神,使他们不仅具有强健的体魄,更具有健康的人格。那么,如何把德育
期刊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在实践中逐渐发展和完善的,对幼儿艺术教育的认识同样如此。有些人忽视幼儿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只注意幼儿艺术教育的普遍性目的,而不注意艺术教育所担负的特殊任务;有些家长虽然重视幼儿艺术才能的培养,为孩子创造条件,但只注意幼儿某种艺术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艺术教育对幼儿其它方面的发展。因此,对幼儿艺术教育目的进行研讨,无疑会澄清许多在此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促进幼儿艺术教育的进步。这不但对幼儿
期刊
[摘要]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已经开始在学校使用,从教材看,对教师和学生要求更高,尤其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分析、综合、组织处理文字的能力。而现实中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的开展总认为是语文及英语教师的“专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如何认识阅读教学与学科的关系,以及如何做?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阅读教学 阅读能力 引导 点明 争论 探究    以往,阅读能力的培养被认为
期刊
历史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历史基础知识以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在历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时刻树立起德育观念,随时利用历史教材,教育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和品德修养,下面,就此以高中历史教材为例,谈谈我的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对此,一方面,从正面通过对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褒扬郑成功等
期刊
[摘要] 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网络教学把媒体课件从原来作为教师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网络教学真正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网络教学先进的教学理念预示着它强大的生命力
期刊
唱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上好小学音乐课,关键在于培养小学生唱歌的兴趣。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低年级学生的唱歌兴趣十足。但随着年龄增长,抽象思维的形成,这种兴趣渐渐地淡化了。所以,在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唱歌兴趣的培养,使音乐课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感、促进智力的发展。    一、明确教育目的    教师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音乐课的重
期刊
[摘要] 本文从Visual Foxpro用户的角度对比分析了ACCESS 与Visual Foxpro的差异,并进一步阐述了ACCESS 中的数据库对象及编程方法。  [关键词] ACCESS Visual Foxpro 数据库 对象    现在微软公司有两个流行的桌面数据库开发工具,一个是其自行研制开发的基于WINDOWS 环境的ACCESS,另一个是其兼并FOX 公司而得到的VF (Visu
期刊
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是“民主,开放与科学”。也就是说,课程须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发,由科学内容走向学生经验。教學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探索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认为: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没有实践探索,就不存在甚至不发生教学。并且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新课改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
期刊
“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多少年来人们对教师职责的概括。以前,包括我在内的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困惑:经过精心备课,对教材内容烂熟于胸,讲起课来行云流水,学生也听得懂,可是就是学不会。原因何在呢?伴着新课改的春风,我意识到,这并不是老师不努力,学生不认真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思维活动过分提纯,过度包装,没有充分展示出来,因此,不能有效地启迪学生的思维。新课改的基本目标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
期刊
教过七年级新编教材,我深知美术教师从此已改变了以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行多种教学模式。  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的模式,“创作辅导”的教学模式;“欣赏名画联想故事”的教学模式。这对改进美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此教学过程中,过于个性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美术教学中对形的强调,这不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对造型和艺术创作教学,也不利于学生在学习写生时,对形的把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