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核心素养培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教师不仅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更要关注学生各项素养的成长,以此推动学生能够获得长期适应、发展、生存与成长的品格。文章以高中化学教学为研究方向,首先分析了高中化学课程构建高效课堂的必要原则,进而提出相应的以核心素养发展为教学中心的高效课堂构建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一、 引言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从更加全面的方向入手。对教师而言,则需要综合素养发展与高效教学两个层面的要求,既要能够通过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降低教学的难度,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又要能够通过改善教学的环境氛围,利用各种活动与环节,培养学生的綜合素养与品格,进而实现更具先进性与优越性的高效课堂体系。
二、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原则
(一)坚持素养培养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高效课堂的构建首先需要坚持素养培养原则。对化学学科而言,其学科素养内涵应通过教学内容与过程实现渗透指导,包括宏微观辨识的能力、对变化与平衡思想的把握、推理能力与化学模型理解、实验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以及坚持科学的精神与对社会的责任意识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考虑教学成效的同时,也要将相应知识内容所涉及的学科素养进行有效体现,指导学生从素养发展开始成长。
(二)坚持以生为本
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表现,更是提升教学成效的基本因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突出学生的主导性与开放性。一方面,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学习,教师辅助引导”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更加自主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则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表达环节,能够让学生将自身的观念与意识得以展现,并要尊重他们的思想与成果,运用情感教育、激励教学等手段,引发学生的自我发展潜力。
(三)坚持因材施教
自古以来因材施教都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条件,而进入现代教育环境中,因材施教则需要从两方面展开。其一,要因身心规律而教,根据现代教育以及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自身的思维能力、思想观念、认知程度等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与活动时,必须选择符合学生的身心需求的内容。其二,要因兴趣而教,部分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是具有抗拒心理的,为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就必须利用学生的兴趣点,通过融合教学内容,或借助不同的方式与技巧进行呈现,进而可以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
(四)坚持体系完整
在现代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效课堂的建设必须以完整的体系健全为基本要求,既要包括课前教师的备课行为以及学生的预习活动,又要包含课上实施教学活动的形式与载体设计等,同时还要包含课后的作业设计与考评体系,由此才能以最完整的方式建立高效化课堂机制,让学生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能获得高效率的成长。
三、 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完善课前预习,优化微课设计
要想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从课前阶段做好准备工作。预习作为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教师应当掌握的基本技巧,但是由于当前高中学业的压力在不断增加,而学生的预习习惯也渐渐丢失,这就导致在课上教师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长与精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内容,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效率。而微课作为当前最有效的新媒体教学手段之一,可以用于作为预习的基本载体,如此不仅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具有短时高效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离子反应”这一课时,笔者就在课前为学生制作了微课视频。首先,笔者要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整理,主要教学的内容包括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掌握电离的含义并能够写电离方程式,进而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能够掌握复分解以及氧化还原两种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等。因此在制作微课时就要围绕以上内容点展开,比如先设计一个生活中的离子反应情境,然后由此引导学生对现象分析,进而提出其相应的概念,以此达成更加有效的认知引导。其次,笔者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向学生发布,要求他们按时完成预习,并回答相应的问题,如果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疑惑或问题,还可以及时反馈,笔者可以为学生解答并以此进一步优化课上教学的设计。
(二)构建生活情境,促进情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则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方法,并进一步结合实际生活,以此构建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基础的情境氛围。既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受到教学内容的吸引,又可以让学生以生活经验为参考,进一步分析其本质内容与结果,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的理解力与记忆力,进而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这一技巧方法,尤其要学会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设备,以突出现代化教育的特征与优势。
例如,在学习“酯”这一知识内容时,笔者就将生活中腌肉的情景制作为情境进行表现。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动画情境,其中描述的是厨师腌肉的制作过程,其中最关键的内容在于厨师在腌肉时放了醋和酒。当腌肉时间到之后,人们就会闻到腌肉盆中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气,这时候情境停止,而笔者则会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经历过这样的情境吗?你们能不能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下腌肉时发生了什么呢?我们闻到的香味到底是什么化学物质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以科学的思维切入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建立起对酯类的基本认知。
(三)组织实践活动,让化学融入生活
在核心素养要求下,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最重要的练习环节,不仅可以真正提升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与意识,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转化,真正将所学内容服务于实际生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进一步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巧妙应用,比如解释生活奇异现象,解决生活小问题等。 例如,在学习了“关于衣料的学问”这节课之后,学生对于纤维的分类与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因此对于衣料的材质选择也有了新的认知,这对于学生日常购买衣服等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让学生按照自身的身体需求选择相应材质的布料,比如“锦纶”“涤纶”“维纶”等。笔者就设计了“看看你的衣柜”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打开自己或家庭的衣柜,将所有衣服的衣料、类型、舒适度等进行统计和调查,并由此总结各类材料衣物的基本特征,然后在学校开展讨论大会,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穿衣经验,比如内衣的材料如何选择、哪种材质的衣服不能用水洗、人造纤维和混合纤维的好处与坏处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会认识到化学对生活的应用价值,而且还会对学习化学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四)革新实验课程,激发创新思维
对化学学科而言,实验则是不可或缺的一项课程内容。因此在构建高效课堂时,教师还需要对实验课程进行优化与完善。一方面,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演示引导形式,将实验的主角让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对实验形式与内容进行整改,使其更适合当前学生的学习环境,并突出创新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开展“盐的精制”这一实验时,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需要提前将盐水的成分告知學生,然后分别演示集中离子反应实验,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物,进而实现提纯目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实验所需的药品、器材、实验流程顺序等都形成了固定,学生只需要按照规范进行重复实验即可。但是这样的实验课程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思维,而且学生并不能从中提升实验水平。而笔者在教学时,则开展开放性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首先他们需要通过不断尝试,验证盐水中含有的其他离子,然后才能思考与计算利用哪些物质反应去除杂质,并采取相应的实验顺序完成实验与检测环节,最终撰写实验报告。在这样的开放性实验中,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探究,既锻炼了自身的思维创造力,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与集体精神。
(五)完善作业形式,优化素养考评
除了课前与课上之外,教师还需要做好课堂教学的收尾工作。一方面,教师需要完善作业的布置形式,在传统教学中,题海战术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压力,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会导致学生对化学产生反感,对此就需要在作业减压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作业训练成效。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如今有各种习题软件与资源库,而笔者就利用这些资源实施作业分层布置方法。首先,笔者从资源库中搜集本课相关的习题内容,并针对教学重点或考点依次提取习题,根据其难度分别设置三种习题包;其次,将习题包按照学生不同的层次依次发放,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还可以通过平台自行查看解题过程,既保证了作业的高质量与针对性,又同时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压力。
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优化学生的考评体系。首先,教师应强化核心素养的考核,尤其要针对化学素养的五个方面,将其设置为评价体系的重点考核内容;其次,教师需要进一步强化评价的过程性,按照高效课堂课前、课上以及课后三个环节,分别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进而保证评价成果的公正性。最后,教师还可以开展学生评价板块,让学生可以自行登录评价平台,对自己以及小组伙伴进行评判,由此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展现学生的能力发展过程,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进而为后续的学习成长指明方向。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核心素养发展是教师教学的关键内容,而在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时,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素养的培育,同时要遵循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完整体系等原则,通过对预习引导、课上学习、实验教学、实践活动开展以及作业与评价等环节的改革与优化,全面推动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磊.改变观念,灵活教学: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166.
[2]乔玉娟.创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181.
作者简介:
赵琰,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泾川县第三中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一、 引言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应从更加全面的方向入手。对教师而言,则需要综合素养发展与高效教学两个层面的要求,既要能够通过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降低教学的难度,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又要能够通过改善教学的环境氛围,利用各种活动与环节,培养学生的綜合素养与品格,进而实现更具先进性与优越性的高效课堂体系。
二、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原则
(一)坚持素养培养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高效课堂的构建首先需要坚持素养培养原则。对化学学科而言,其学科素养内涵应通过教学内容与过程实现渗透指导,包括宏微观辨识的能力、对变化与平衡思想的把握、推理能力与化学模型理解、实验探究能力与创新思维以及坚持科学的精神与对社会的责任意识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考虑教学成效的同时,也要将相应知识内容所涉及的学科素养进行有效体现,指导学生从素养发展开始成长。
(二)坚持以生为本
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表现,更是提升教学成效的基本因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突出学生的主导性与开放性。一方面,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学习,教师辅助引导”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更加自主的活动空间;另一方面,则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表达环节,能够让学生将自身的观念与意识得以展现,并要尊重他们的思想与成果,运用情感教育、激励教学等手段,引发学生的自我发展潜力。
(三)坚持因材施教
自古以来因材施教都是提升教学效率的关键条件,而进入现代教育环境中,因材施教则需要从两方面展开。其一,要因身心规律而教,根据现代教育以及心理学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与自身的思维能力、思想观念、认知程度等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与活动时,必须选择符合学生的身心需求的内容。其二,要因兴趣而教,部分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是具有抗拒心理的,为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就必须利用学生的兴趣点,通过融合教学内容,或借助不同的方式与技巧进行呈现,进而可以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
(四)坚持体系完整
在现代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效课堂的建设必须以完整的体系健全为基本要求,既要包括课前教师的备课行为以及学生的预习活动,又要包含课上实施教学活动的形式与载体设计等,同时还要包含课后的作业设计与考评体系,由此才能以最完整的方式建立高效化课堂机制,让学生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能获得高效率的成长。
三、 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完善课前预习,优化微课设计
要想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从课前阶段做好准备工作。预习作为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手段,是教师应当掌握的基本技巧,但是由于当前高中学业的压力在不断增加,而学生的预习习惯也渐渐丢失,这就导致在课上教师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长与精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内容,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效率。而微课作为当前最有效的新媒体教学手段之一,可以用于作为预习的基本载体,如此不仅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具有短时高效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离子反应”这一课时,笔者就在课前为学生制作了微课视频。首先,笔者要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整理,主要教学的内容包括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掌握电离的含义并能够写电离方程式,进而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能够掌握复分解以及氧化还原两种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等。因此在制作微课时就要围绕以上内容点展开,比如先设计一个生活中的离子反应情境,然后由此引导学生对现象分析,进而提出其相应的概念,以此达成更加有效的认知引导。其次,笔者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向学生发布,要求他们按时完成预习,并回答相应的问题,如果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疑惑或问题,还可以及时反馈,笔者可以为学生解答并以此进一步优化课上教学的设计。
(二)构建生活情境,促进情感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则要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方法,并进一步结合实际生活,以此构建以学生生活实际为基础的情境氛围。既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受到教学内容的吸引,又可以让学生以生活经验为参考,进一步分析其本质内容与结果,同时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的理解力与记忆力,进而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这一技巧方法,尤其要学会利用多媒体等信息化设备,以突出现代化教育的特征与优势。
例如,在学习“酯”这一知识内容时,笔者就将生活中腌肉的情景制作为情境进行表现。首先,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动画情境,其中描述的是厨师腌肉的制作过程,其中最关键的内容在于厨师在腌肉时放了醋和酒。当腌肉时间到之后,人们就会闻到腌肉盆中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气,这时候情境停止,而笔者则会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经历过这样的情境吗?你们能不能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下腌肉时发生了什么呢?我们闻到的香味到底是什么化学物质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以科学的思维切入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建立起对酯类的基本认知。
(三)组织实践活动,让化学融入生活
在核心素养要求下,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最重要的练习环节,不仅可以真正提升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与意识,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转化,真正将所学内容服务于实际生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要进一步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巧妙应用,比如解释生活奇异现象,解决生活小问题等。 例如,在学习了“关于衣料的学问”这节课之后,学生对于纤维的分类与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因此对于衣料的材质选择也有了新的认知,这对于学生日常购买衣服等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可以让学生按照自身的身体需求选择相应材质的布料,比如“锦纶”“涤纶”“维纶”等。笔者就设计了“看看你的衣柜”实践活动,要求学生打开自己或家庭的衣柜,将所有衣服的衣料、类型、舒适度等进行统计和调查,并由此总结各类材料衣物的基本特征,然后在学校开展讨论大会,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穿衣经验,比如内衣的材料如何选择、哪种材质的衣服不能用水洗、人造纤维和混合纤维的好处与坏处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会认识到化学对生活的应用价值,而且还会对学习化学产生更强烈的兴趣。
(四)革新实验课程,激发创新思维
对化学学科而言,实验则是不可或缺的一项课程内容。因此在构建高效课堂时,教师还需要对实验课程进行优化与完善。一方面,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演示引导形式,将实验的主角让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对实验形式与内容进行整改,使其更适合当前学生的学习环境,并突出创新思维的培养。
例如,在开展“盐的精制”这一实验时,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需要提前将盐水的成分告知學生,然后分别演示集中离子反应实验,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沉淀物,进而实现提纯目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实验所需的药品、器材、实验流程顺序等都形成了固定,学生只需要按照规范进行重复实验即可。但是这样的实验课程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思维,而且学生并不能从中提升实验水平。而笔者在教学时,则开展开放性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探究,首先他们需要通过不断尝试,验证盐水中含有的其他离子,然后才能思考与计算利用哪些物质反应去除杂质,并采取相应的实验顺序完成实验与检测环节,最终撰写实验报告。在这样的开放性实验中,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探究,既锻炼了自身的思维创造力,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与集体精神。
(五)完善作业形式,优化素养考评
除了课前与课上之外,教师还需要做好课堂教学的收尾工作。一方面,教师需要完善作业的布置形式,在传统教学中,题海战术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压力,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会导致学生对化学产生反感,对此就需要在作业减压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作业训练成效。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如今有各种习题软件与资源库,而笔者就利用这些资源实施作业分层布置方法。首先,笔者从资源库中搜集本课相关的习题内容,并针对教学重点或考点依次提取习题,根据其难度分别设置三种习题包;其次,将习题包按照学生不同的层次依次发放,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还可以通过平台自行查看解题过程,既保证了作业的高质量与针对性,又同时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压力。
另一方面,教师还要优化学生的考评体系。首先,教师应强化核心素养的考核,尤其要针对化学素养的五个方面,将其设置为评价体系的重点考核内容;其次,教师需要进一步强化评价的过程性,按照高效课堂课前、课上以及课后三个环节,分别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进而保证评价成果的公正性。最后,教师还可以开展学生评价板块,让学生可以自行登录评价平台,对自己以及小组伙伴进行评判,由此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展现学生的能力发展过程,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进而为后续的学习成长指明方向。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核心素养发展是教师教学的关键内容,而在构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时,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素养的培育,同时要遵循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完整体系等原则,通过对预习引导、课上学习、实验教学、实践活动开展以及作业与评价等环节的改革与优化,全面推动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磊.改变观念,灵活教学:高中化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166.
[2]乔玉娟.创建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1):181.
作者简介:
赵琰,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泾川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