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聚焦技能型士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士官综合能力提升,着力挖掘学员创新本领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一环。作为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构成,丰富多彩的俱乐部活动是士官培训体系的重要补充。近些年来,学校陆续开展了多个特色俱乐部,其中成果较丰硕的是基础类的计算机、机械设计和电子俱乐部,这些俱乐部为学员搭建了信息化平台,使学员综合能力的提升更为显著。该成果通过总结这些俱乐部前期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梳理出从俱乐部的职能定位、活动开展的组训模式、相关软硬件建设以及参与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类大赛的成果借鉴。
军校作为士官人才培养的摇篮,目标是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高素质应用型士官人才。这决定了学员既要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是学员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士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与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
一、目前学校特色俱乐部建设及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凸显出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俱乐部建设倚重学科,缺乏体系建设。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多数院校目前开设的第二课堂没有真正体现其课堂的意义,第二课堂课程的设计者潜意识里仍然把第二课堂定性为简单的活动,在活动的设计环节突出学员的自主、自治和实践的特点,但没有有机地把活动内容与学科依托结合起来,让部分参与活动的学员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是可有可无的活动,造成积极性不强,活动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2)活动组训模式要素不充分,训练方法单一。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多样。开展什么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及以什么方式开展活动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尤为重要。目前比较多的学校的第二课堂专业实践活动以课程改革为依托,以项目训练位载体,以相关比武竞赛为导向,以学生创新设计训练为重点,全面搭建学生第二课堂专业实践平台,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俱乐部开展需要的软硬件建设、教材讲义建设相对滞后。由于第二课堂自身的特点,开展的形式更灵活,参与的学生、活动的场所、学习的内容、选择的辅导教材都不需要拘泥于课标,要在软硬件建设上体现出新意,不能让创新成为一句空话,要让第二课堂成为新思维、新模式的试验田。
(4)师资队伍适应军民融合发展的敏感性不强,创新意识和技能训练指导把关能力较弱的问题。由于指导老师往往是教学一线的教员,平时教学的任务比较重,而专业类的第二课堂建设对老师的专业能力要求又比较高,所以会牵扯指导老师很多精力。由于以上诸多原因,指导教师无法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第二课堂的指导和建设上,没有指导教师的合理引导,第二课堂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二、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以基础实验中心成立为契机,将俱乐部正规化建设纳入中心的重点工作中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对俱乐部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二次创新”。将俱乐部活动开展成为士官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优化培训模式,明确方法手段,让“第二课堂”成为士官创新能力养成路线图中的重要节点。俱乐部的建设要突出综合育人的理念,彰显特色,突出内涵,要充分结合开放共享、军民融合的理念,体现出因材施教、信息融通,具有前瞻性等特点。成果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下:
(1)突出俱乐部的功能导向,探索俱乐部建设与基础实验中心有效融合,解决体系建设问题,发挥好基础实验中心的课外实践主渠道作用。
(2)以任務为驱动,组训内容及模式区分校内活动和全国竞赛评比活动,宽窄结合,解决好俱乐部活动的普及性和分层次施教等问题。
(3)多措并举推动俱乐部制度建设、硬件建设、教材讲义建设,解决好俱乐部活动正规有序开展的问题。
(4)注重军民融合发展,以全国类竞赛为平台,开展好与地方高校、职业类院校的交流合作,建立信息融通、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
(5)强化创新能力培养,丰富俱乐部活动内容,体现俱乐部建设对其他课外实践活动(如学员“三小科研”等)的促进作用。
三、总结活动开展的经验梳理好已有成效的各项工作,在方式方法上谋求创新
学员组织开展的课外实践活动不断自我完善,有效解决了“第二课堂”开展中存在的活动开展没有平台、体系建设没有抓手、条件保障没有依据等突出问题,体现了俱乐部对学员创新能力培养的功能指向,对日后类似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已开展的工作和成效如下:
(1)基于创新能力拓展的俱乐部活动开展顺利,丰富了士官学员的课外实践活动。
近年来,计算机、机械设计和电子制作俱乐部持续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探索出一套集知识讲座、技能训练和校内竞赛评比的运作模式。每年组织近百学时的各类知识讲座,利用各实验场所组织技能培训,通过校内竞赛评比对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预估每年近五分之一的士官学员参与到俱乐部活动中来,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益。
(2)俱乐部建设紧跟信息化前沿,聚焦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类大赛,在与军内、地方高校以及职业院校的比武竞赛中收获颇丰。
学员自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素养大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军队院校电子设计与制作竞赛”以来,多名学员在若干竞赛科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一、二等奖。一批学员从俱乐部活动中受益,快速成长为专业骨干。
(3)锤炼教员业务能力,青年教师广泛地参与到俱乐部活动相关的业务
四、勇于创新,在突破传统授课模式上寻求更合理的解决办法,总结好活动开展以来的成果与反思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基本模式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课程标准要求,遵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跟着教员依葫芦画瓢的完成规定的教学动作,这种相对呆板、封闭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员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限制了创新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教学资源,调动和鼓励学员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实践。探寻新的模式;形成课程、俱乐部、竞赛的“金字塔式”创新教育模式,开展多类别、多级别的学科竞赛,推进“创新激情唤醒、创新思维养成、创新能力拓展”的探索与实践,实现培养学员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素养的目标。正规俱乐部开展的运行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明确方法手段,要与传统授课有所区分,体现信息融通和前瞻性。加强俱乐部师资力量建设,与地方院校高效联动,建立完善教员业务能力培训机制,全面提升教员队伍技能水平和课外实践的指导能力。
军校作为士官人才培养的摇篮,目标是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高素质应用型士官人才。这决定了学员既要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是学员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士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与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
一、目前学校特色俱乐部建设及第二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凸显出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1)俱乐部建设倚重学科,缺乏体系建设。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多数院校目前开设的第二课堂没有真正体现其课堂的意义,第二课堂课程的设计者潜意识里仍然把第二课堂定性为简单的活动,在活动的设计环节突出学员的自主、自治和实践的特点,但没有有机地把活动内容与学科依托结合起来,让部分参与活动的学员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是可有可无的活动,造成积极性不强,活动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2)活动组训模式要素不充分,训练方法单一。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多样。开展什么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及以什么方式开展活动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要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第二课堂活动的设计尤为重要。目前比较多的学校的第二课堂专业实践活动以课程改革为依托,以项目训练位载体,以相关比武竞赛为导向,以学生创新设计训练为重点,全面搭建学生第二课堂专业实践平台,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俱乐部开展需要的软硬件建设、教材讲义建设相对滞后。由于第二课堂自身的特点,开展的形式更灵活,参与的学生、活动的场所、学习的内容、选择的辅导教材都不需要拘泥于课标,要在软硬件建设上体现出新意,不能让创新成为一句空话,要让第二课堂成为新思维、新模式的试验田。
(4)师资队伍适应军民融合发展的敏感性不强,创新意识和技能训练指导把关能力较弱的问题。由于指导老师往往是教学一线的教员,平时教学的任务比较重,而专业类的第二课堂建设对老师的专业能力要求又比较高,所以会牵扯指导老师很多精力。由于以上诸多原因,指导教师无法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第二课堂的指导和建设上,没有指导教师的合理引导,第二课堂的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二、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以基础实验中心成立为契机,将俱乐部正规化建设纳入中心的重点工作中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对俱乐部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二次创新”。将俱乐部活动开展成为士官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优化培训模式,明确方法手段,让“第二课堂”成为士官创新能力养成路线图中的重要节点。俱乐部的建设要突出综合育人的理念,彰显特色,突出内涵,要充分结合开放共享、军民融合的理念,体现出因材施教、信息融通,具有前瞻性等特点。成果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下:
(1)突出俱乐部的功能导向,探索俱乐部建设与基础实验中心有效融合,解决体系建设问题,发挥好基础实验中心的课外实践主渠道作用。
(2)以任務为驱动,组训内容及模式区分校内活动和全国竞赛评比活动,宽窄结合,解决好俱乐部活动的普及性和分层次施教等问题。
(3)多措并举推动俱乐部制度建设、硬件建设、教材讲义建设,解决好俱乐部活动正规有序开展的问题。
(4)注重军民融合发展,以全国类竞赛为平台,开展好与地方高校、职业类院校的交流合作,建立信息融通、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
(5)强化创新能力培养,丰富俱乐部活动内容,体现俱乐部建设对其他课外实践活动(如学员“三小科研”等)的促进作用。
三、总结活动开展的经验梳理好已有成效的各项工作,在方式方法上谋求创新
学员组织开展的课外实践活动不断自我完善,有效解决了“第二课堂”开展中存在的活动开展没有平台、体系建设没有抓手、条件保障没有依据等突出问题,体现了俱乐部对学员创新能力培养的功能指向,对日后类似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已开展的工作和成效如下:
(1)基于创新能力拓展的俱乐部活动开展顺利,丰富了士官学员的课外实践活动。
近年来,计算机、机械设计和电子制作俱乐部持续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探索出一套集知识讲座、技能训练和校内竞赛评比的运作模式。每年组织近百学时的各类知识讲座,利用各实验场所组织技能培训,通过校内竞赛评比对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预估每年近五分之一的士官学员参与到俱乐部活动中来,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益。
(2)俱乐部建设紧跟信息化前沿,聚焦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类大赛,在与军内、地方高校以及职业院校的比武竞赛中收获颇丰。
学员自参加“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素养大赛”“机械设计创新大赛”“军队院校电子设计与制作竞赛”以来,多名学员在若干竞赛科目中脱颖而出,获得一、二等奖。一批学员从俱乐部活动中受益,快速成长为专业骨干。
(3)锤炼教员业务能力,青年教师广泛地参与到俱乐部活动相关的业务
四、勇于创新,在突破传统授课模式上寻求更合理的解决办法,总结好活动开展以来的成果与反思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基本模式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课程标准要求,遵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跟着教员依葫芦画瓢的完成规定的教学动作,这种相对呆板、封闭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员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限制了创新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为了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教学资源,调动和鼓励学员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实践。探寻新的模式;形成课程、俱乐部、竞赛的“金字塔式”创新教育模式,开展多类别、多级别的学科竞赛,推进“创新激情唤醒、创新思维养成、创新能力拓展”的探索与实践,实现培养学员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素养的目标。正规俱乐部开展的运行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明确方法手段,要与传统授课有所区分,体现信息融通和前瞻性。加强俱乐部师资力量建设,与地方院校高效联动,建立完善教员业务能力培训机制,全面提升教员队伍技能水平和课外实践的指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