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留白最初是指在书画等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好地突出主题而有意识的留出一定的“空白”,如在国画中利用“空白”来表示水、云等景象。如今,留白也被引用到了教育教学中,语文新课标中提出,为了更好地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师们可以尝试在教学中使用艺术留白,通过语言、问题等为学生创造思考空间,启发学生通过思考去填补空白,完成学习。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艺术留白
引言
恰当地使用艺术留白,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教师为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教学效果而产生的教师疲倦、學生厌学、课堂沉闷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的机会。总之,这种教学方式对于高中语文课堂的构建有着积极的作用。以下是关于艺术留白方式的具体实践策略。
一、课前导入阶段使用留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著名教育学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的教学,正如同捶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心理学也有研究表明,人对事物的感知存在着先入为主,即通过强化人对事物的首次认识有利于强化人对于该事物的后期学习兴趣。因此,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中,教师们要认真思考,灵活运用语言、图片、歌曲、生活资源、多媒体等精心设计导语,巧妙运用留白做好课前导入,为后期的教学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1]。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中《囚绿记》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导入:“同学们,看到绿色你们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呢?”继而给学生们两分钟的思考和语言组织时间,待两分钟过后,随机请学生来回答,此时有学生说到:“我看到绿色想到的是生命、活力,年轻的、清爽的。”也有学生说:“我看到绿色感觉到的是简单美好,眼睛很舒服,想深呼吸。”该环节过后,教师进行一个简单的小总结并引入文章:“是啊,看到绿色就很容易产生一种由衷的热爱,因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看到绿色能够感受到生命的鲜活、生机的磅礴。那么,当陆蠡面对绿色时,他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囚绿记》走进陆蠡心中的那份绿色,感受那份绿色吧!”通过之前环节的思考和讨论,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思维等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和调动,那么后期他们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问题关键处巧设留白,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此可知,思和学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将课堂提问与留白相互结合,抓住问题的关键处,并在关键处设置留白,为学生创造自由思考、合作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问题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的行文脉络和作者的情感,进而深层次感悟到语文课文的艺术魅力。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李白的《蜀道难》为例[2]。教师首先带领学生通过集体齐读、分组阅读、或者是个人默读等形式对文章进行朗读,待学生初步走入作品后,便向学生提出一个主问题:“诗人写蜀道难的寓意有哪些?诗人旨在抒发怎样的情感?”由此问题作为切入点点明本诗的学习目标,启迪学生进入思考,接下来再设置三个小问题引导学生一一探究。第一个小问题“说说你心中的李白。”通过这个问题能让学生大致清楚诗人的性情以及古诗的写作背景。第二个小问题“找出古诗中表现蜀道之‘难’的句子,这些句子分别用了怎样的写作气氛?”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对这首古诗的内容、写作手法古诗氛围等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第三个问题:“古诗中存在主旨句贯穿于始终,是哪一句?”通过思考和回答前面三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李白古诗的浪漫豪爽,蜀地山川的奇丽惊险、雄伟壮丽,以及诗人情感的起伏,进而逐渐领悟到古诗所蕴含的多层寓意。
三、在布置课后作业阶段设置留白
众所周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艺术留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探索问题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们应该积极尝试在教学中运用艺术留白,除了上文介绍的在课前导入阶段和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根据实际教学的情况进行留白设置之外,还可以在课后作业布置阶段运用。课后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的一个过程。教师在运用“留白”艺术布置课后作业时需要注意在设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还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3]。例如,在教学完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中《项羽之死》这篇课文后,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可以提出以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项羽应该躲江东吗?”通过这种“留白”的方式,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帮助学生加强对于文章的理解。
结束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希望笔者介绍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艺术留白的实践策略可以帮助更多的语文教师更科学地设计教学计划,更有效地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留白之美,进而让他们能够更加轻松的开启语文知识的大门,更加愉快地攀登语文知识的高峰。
参考文献:
[1]王晓宇. 高中语文课堂建构中的留白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高珊. 补白艺术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崔霞霞,邓家鲜. 留白艺术在高中古诗词课堂中的运用——以《雨霖铃》为例[J]. 新西部,2019(23):146-147.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 850000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艺术留白
引言
恰当地使用艺术留白,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教师为了追求大容量、高密度教学效果而产生的教师疲倦、學生厌学、课堂沉闷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的机会。总之,这种教学方式对于高中语文课堂的构建有着积极的作用。以下是关于艺术留白方式的具体实践策略。
一、课前导入阶段使用留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著名教育学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的教学,正如同捶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心理学也有研究表明,人对事物的感知存在着先入为主,即通过强化人对事物的首次认识有利于强化人对于该事物的后期学习兴趣。因此,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中,教师们要认真思考,灵活运用语言、图片、歌曲、生活资源、多媒体等精心设计导语,巧妙运用留白做好课前导入,为后期的教学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1]。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中《囚绿记》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导入:“同学们,看到绿色你们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呢?”继而给学生们两分钟的思考和语言组织时间,待两分钟过后,随机请学生来回答,此时有学生说到:“我看到绿色想到的是生命、活力,年轻的、清爽的。”也有学生说:“我看到绿色感觉到的是简单美好,眼睛很舒服,想深呼吸。”该环节过后,教师进行一个简单的小总结并引入文章:“是啊,看到绿色就很容易产生一种由衷的热爱,因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看到绿色能够感受到生命的鲜活、生机的磅礴。那么,当陆蠡面对绿色时,他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囚绿记》走进陆蠡心中的那份绿色,感受那份绿色吧!”通过之前环节的思考和讨论,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思维等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和调动,那么后期他们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二、问题关键处巧设留白,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此可知,思和学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将课堂提问与留白相互结合,抓住问题的关键处,并在关键处设置留白,为学生创造自由思考、合作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学生通过问题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的行文脉络和作者的情感,进而深层次感悟到语文课文的艺术魅力。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中李白的《蜀道难》为例[2]。教师首先带领学生通过集体齐读、分组阅读、或者是个人默读等形式对文章进行朗读,待学生初步走入作品后,便向学生提出一个主问题:“诗人写蜀道难的寓意有哪些?诗人旨在抒发怎样的情感?”由此问题作为切入点点明本诗的学习目标,启迪学生进入思考,接下来再设置三个小问题引导学生一一探究。第一个小问题“说说你心中的李白。”通过这个问题能让学生大致清楚诗人的性情以及古诗的写作背景。第二个小问题“找出古诗中表现蜀道之‘难’的句子,这些句子分别用了怎样的写作气氛?”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对这首古诗的内容、写作手法古诗氛围等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第三个问题:“古诗中存在主旨句贯穿于始终,是哪一句?”通过思考和回答前面三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李白古诗的浪漫豪爽,蜀地山川的奇丽惊险、雄伟壮丽,以及诗人情感的起伏,进而逐渐领悟到古诗所蕴含的多层寓意。
三、在布置课后作业阶段设置留白
众所周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艺术留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探索问题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师们应该积极尝试在教学中运用艺术留白,除了上文介绍的在课前导入阶段和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根据实际教学的情况进行留白设置之外,还可以在课后作业布置阶段运用。课后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的一个过程。教师在运用“留白”艺术布置课后作业时需要注意在设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还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3]。例如,在教学完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材中《项羽之死》这篇课文后,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可以提出以下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项羽应该躲江东吗?”通过这种“留白”的方式,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帮助学生加强对于文章的理解。
结束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希望笔者介绍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艺术留白的实践策略可以帮助更多的语文教师更科学地设计教学计划,更有效地进行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留白之美,进而让他们能够更加轻松的开启语文知识的大门,更加愉快地攀登语文知识的高峰。
参考文献:
[1]王晓宇. 高中语文课堂建构中的留白艺术[D].华中师范大学,2018.
[2]高珊. 补白艺术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崔霞霞,邓家鲜. 留白艺术在高中古诗词课堂中的运用——以《雨霖铃》为例[J]. 新西部,2019(23):146-147.
拉萨北京实验中学 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