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网络舆论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思政教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本文从网络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入手,深入探讨网络舆论环境下高校应如何开展思政教育。
关键词:网络舆论;高校;思政教育
互联网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对其学习、生活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基础,其教育水平高低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受到网络舆论环境的影响,思政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高校加强思政教育创新迫在眉睫。
一、网络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系
网络舆论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具有传播广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网络环境复杂多变,不乏虚假、负面信息。大学生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观念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抵制外部环境负能量的影响。思政教师利用网络舆论快捷、即时等优势,能够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网络舆论环境下,学生可以以匿名身份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为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支持。网络舆论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针对大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渗透思政教育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基于网络舆论环境的高校思政教育对策
1. 做好网络舆论工作
新时期,国家重视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并提出了具体意见,明确指出要提高校园网络建设,掌握主动权,使其成为弘扬社会主义建设主旋律的重要工具。因此高校要积极响应该号召,利用校园网络,为学生建设健康、积极的思想教育资源,拓展学生思政教育空间。同时,还要以此为基础,加强对校园网络、专题网等网站的建设,巩固网络舆论堡垒。在思政教育中,还要兼顾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社会主义主旋律,高校可以在网站上宣传正能量,让学生明确认识到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二是加强网络功能建设,将与学生有关的学习、生活等信息发布在网站上,为大学生讲解社会热点、难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使他们深化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
2. 注重网络舆论管控
高校思政教师要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此来开展针对性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通过论坛、QQ及微信等收集各類舆论,进行适时监控,及时了解学生在平台上的言论情况,对大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解决,避免负面舆论继续扩大。不仅如此,还要制订网络应急预案,针对舆论情况做出及时反应,避免事态扩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的消息推送功能,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或者利用微信热点推荐功能,关注学生共同关心的社会、校园热点问题,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3. 提高教师素养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思政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加强教师对先进理论的学习,引导教师拓展学习范围,掌握更加扎实的人文社科知识。同时教师要强化现代教学手段的学习,顺应网络时代发展,以全新的方式进行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培训和教育,思政工作者能够提高政治、思想道德及业务素质,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发现学生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困惑,并给予恰当的引导。
4. 完善有关制度
高校要以事实为基础,制订有关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促使学生明辨是非,增强自控力。为了推动思政教育的持续开展,高校要充分尊重学生,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如发挥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促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再者,还要适当增加资金、人力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保证思政教育工作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从而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环境愈加复杂,给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当前,高校要从现实出发,明确认识到网络舆论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充分利用网络舆论优势,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同时,注重网络舆论管控,充实思政教育内容,加强高校政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政教育水平,进而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培凌.网络舆论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延伸[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6):135.
[2]郭芸,白琳,等.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慕课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4(11):61-64.
关键词:网络舆论;高校;思政教育
互联网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对其学习、生活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基础,其教育水平高低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至关重要。受到网络舆论环境的影响,思政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高校加强思政教育创新迫在眉睫。
一、网络舆论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关系
网络舆论建立在网络基础之上,具有传播广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网络环境复杂多变,不乏虚假、负面信息。大学生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观念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有利于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抵制外部环境负能量的影响。思政教师利用网络舆论快捷、即时等优势,能够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网络舆论环境下,学生可以以匿名身份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为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支持。网络舆论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针对大学生思想活跃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渗透思政教育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基于网络舆论环境的高校思政教育对策
1. 做好网络舆论工作
新时期,国家重视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并提出了具体意见,明确指出要提高校园网络建设,掌握主动权,使其成为弘扬社会主义建设主旋律的重要工具。因此高校要积极响应该号召,利用校园网络,为学生建设健康、积极的思想教育资源,拓展学生思政教育空间。同时,还要以此为基础,加强对校园网络、专题网等网站的建设,巩固网络舆论堡垒。在思政教育中,还要兼顾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社会主义主旋律,高校可以在网站上宣传正能量,让学生明确认识到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二是加强网络功能建设,将与学生有关的学习、生活等信息发布在网站上,为大学生讲解社会热点、难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他们的参与兴趣,使他们深化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
2. 注重网络舆论管控
高校思政教师要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此来开展针对性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技术,通过论坛、QQ及微信等收集各類舆论,进行适时监控,及时了解学生在平台上的言论情况,对大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解决,避免负面舆论继续扩大。不仅如此,还要制订网络应急预案,针对舆论情况做出及时反应,避免事态扩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的消息推送功能,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或者利用微信热点推荐功能,关注学生共同关心的社会、校园热点问题,以此来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3. 提高教师素养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校思政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对于提高思政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加强教师对先进理论的学习,引导教师拓展学习范围,掌握更加扎实的人文社科知识。同时教师要强化现代教学手段的学习,顺应网络时代发展,以全新的方式进行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培训和教育,思政工作者能够提高政治、思想道德及业务素质,在工作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发现学生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困惑,并给予恰当的引导。
4. 完善有关制度
高校要以事实为基础,制订有关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促使学生明辨是非,增强自控力。为了推动思政教育的持续开展,高校要充分尊重学生,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如发挥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促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再者,还要适当增加资金、人力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保证思政教育工作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从而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舆论环境愈加复杂,给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当前,高校要从现实出发,明确认识到网络舆论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充分利用网络舆论优势,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同时,注重网络舆论管控,充实思政教育内容,加强高校政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思政教育水平,进而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培凌.网络舆论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延伸[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6):135.
[2]郭芸,白琳,等.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慕课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14(11):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