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研究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x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下我国环境问题备受关注,我国“十三五”明确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面对污染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在金融业加强绿色信贷成为治理环境的重要切入点。遵循赤道原则,结合实际国情,我国提出了“绿色金融”概念。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见解。文章从绿色信贷研究综述出发,阐述了我国推行绿色信贷的意义,并针对我国绿色信贷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提出了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绿色信贷 环保金融 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1.1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于2007年7月12日联合提出的一项全新的信贷政策《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規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绿色信贷这一经济手段全面进入我国污染减排的主战场。
  1.2我国面临的环境污染日益严峻,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一些高耗能和高污染的地区建设项目和企业的环境违法现象较为突出,政府对企业污染环境责任的追究日益严格,因污染企业关停带来的信贷风险也开始加大。
  1.3我国“十三五”明确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4为响应国家环保号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商业银行要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通过对企业贷款实行差异性定价引导资金流向,从源头上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实施控制,把绿色信贷真正实施到位,从而有效治理环境污染。
  2.研究目的及意义。
  2.1研究目的。(1)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推行绿色信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排除障碍和构建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机制等问题的研究提供可行的路径。(2)分析商业银行面临的环境风险,为商业银行建立环境风险管理体系提供建设性意见,最大程度地转移或降低风险,减少不良资产的数量,改进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3)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借鉴赤道原则、伯尔第斯原则,制定适合中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绿色信贷管理机制,将社会责任和环境意识融入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让绿色信贷逐渐机制走向成熟。(4)当下我国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在金融业加强绿色信贷成为治理环境的重要切入点。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机制,为其稳定快速发展献计献策,迎合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2.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虽然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绿色信贷的政策,但从我国绿色信贷的实践状况来看,执行效果并不理想。理论界对绿色信贷的研究也都比较早,而且不够深入,缺乏理论向实践的有效过渡。本文以我国现行的绿色信贷执行状况为基础,研究推行绿色信贷的切实可以的措施,补充了理论界政策制度研究的不足,以期打破绿色信贷工作的瓶颈,寻求突破,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现实意义。绿色信贷不仅是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经济手段,也是现代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研究绿色信贷有利于银行充分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战略性调整信贷结构,从而有效实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3.研究方法。查阅文献是一种在论文创作中被广泛应用的方法。研究者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的获取、整合、归纳、研究分析等将研究的结论体现在文献中,以供查阅和参考。本文分为理论和实证两个部分的文献综述,在写作过程中利用西北政法大学图书馆和网络等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并进行了归纳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并书写成文。
  4.文献综述。
  4.1理论研究。党春芳(2009)指出,绿色信贷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力金融杠杆,通过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意义和障碍,提出了推行绿色信贷的若干构想和合理性建议,为形成和谐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提供了新思路。高旸(2008)以我国绿色信贷的产生和发展为基础,指出国外绿色信贷理论已经日渐成熟,我国的绿色信贷才刚刚起步,机制尚不健全,覆盖面很小,功能选未充分发挥,通过研究当前我国绿色信贷机制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魏国雄(2012)指出,虽然银行对绿色信贷的基本内容都很熟悉,但在实践层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银行对银行对绿色信贷缺乏深度的理解和认识。他从准入政策和退出政策两个方面来介绍绿色信贷政策的核心内容,并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信贷审核的全过程、国家配套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议将绿色信贷落到实处。左瑞娟、郭凯军(2010)运用SWOT矩阵分析法,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及自身具备的优势和不足,指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扭转型战略选择,并提出实施该战略的一系列举措,为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提供参考。
  陈海若(2010)从绿色信贷的理论研究综述出发,研究了绿色信贷的起源与内涵以及绿色信贷的实践规则,介绍了当前国际上关于绿色信贷环境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从商业银行和行业类别两个角度综述了绿色信贷在我国的应用情况,最后就绿色信贷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4.2实证研究。陈好孟(2010)运用计量经济学和博弈论等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探讨了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间的变动关系、信贷手段支持节能减排的有效性及绿色信贷主体间的行为博弈,表明经济增长是环境污染增加的主要原因,增加环境治理投资会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促进经济效益和经济质量的提高和国民财富的增长。谭玫瑰(2011)通过问卷调查随机抽取4个城市作为样本调查绿色信贷的市场需要和践行情况,发现绿色信贷需求市场空间大,绿色信贷践行落实不是很到位,相关产品单一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商业银行有必要开发相应的绿色信贷产品。王崴(2013)从宏观层面以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作为衡量我国环境质量的变量,利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环境质量对绿色信贷冲击的响应路径以及绿色信贷对环境质量冲击的响应路径,以研究我国绿色信贷的实施效果。   二、绿色信贷概述
  1.绿色信贷的含义。绿色信贷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据国家的环境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对污染生产和污染企业的新建项目贷款和流动资金进行额度限制并实施惩罚性高利率,而对研发和生产治污设施、从事生态保护与建设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从事循环经济生产和绿色制造以及生态农业的企业或机构提供贷款扶持并实施优惠性的低利率的金融政策手段。绿色信贷的本质在于正确处理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为生态保护、生态建设和绿色产业融资,构建新的金融体系和完善金融工具。
  2.绿色信贷的实践原则。
  2.1赤道原则。2002年10月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该准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向一个项目投资时,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在環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赤道原则已经成为各国实施绿色信贷的操作指南。
  2.2《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2007年7月,《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出台,规定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各级环保部门要向金融机构通报企业的环境信息,同时针对贷款类型设计了更细致的规定。
  2.3《关于防范和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风险的通知》和《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2007年7月和11月又发布了《关于防范和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风险的通知》和《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配合环保部门,认真执行国家控制“两高”项目的产业政策,我国绿色信贷制度初步形成。
  2.4《绿色信贷指引》。2012年2月24日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制定《绿色信贷指引》,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贯彻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等宏观调控政策,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信贷,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并以此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2.5《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2014年12月底公布了《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评价指标》,明确区分了支持和限制类贷款行业类别,其中环保业一直被列为支持类项目,而“两高一剩”则被列为限制类。
  三、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意义
  1.推行绿色信贷为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商机。受益于政策利好和行业高成长性的支撑,环保行业越来越受到市场的热捧,环保产业已然成为当下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根据《中国基金报》数据显示,预计2018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将达到7.05万亿元,未来三年(2018-2020)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6.15%,2020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9.5万亿元。中国的环境污染史无前例,也保证了环保行业至少十年以上的高度景气。商业银行紧随国家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抓住此次商机,推出一系列节能减排的创新产品,提高信贷服务,增加银行的经营效益。
  2.推行绿色信贷能够提升商业银行的环境风险管理水平。商业银行通过信贷资金的发放到收回的资金运作实现盈利,推行绿色信贷,要求商业银行进一步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有效规避企业因环保违法对商业银行带来的信贷风险和声誉风险。因为如果企业因为污染指数超标或者国家政策的变动而导致中途停产、项目搁置,预期效益难以实现,不仅会对商业银行造成资金损失,还会因贷款企业的环保违法遭到披露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声誉。此外,考虑到企业或者项目本身在进行过程中也可能受到环境影响而遭受损失,所以,商业银行将环境因素和社会风险作为贷前审查的因素考虑在内,对其进行动态评估和监控,谨慎贷款,有利于降低或转移环境风险。
  3.推行绿色信贷是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的恶化日益严重,逐渐形成了经济快速增长与环境保护、能源消耗之间的矛盾。如今,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和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因素,保护环境刻不容缓。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掌握着巨大的经济资源,决定着社会资源的分配,如何用金融手段保护环境,是当前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加强环境保护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商业银行通过绿色信贷手段引导资金流向,从源头上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实施控制,利用金融杠杆效应实现对环保工程和环保项目的支持,是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四、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存在的障碍
  1.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认识不足,行动力不够。虽然商业银行已经普遍接受了绿色信贷机制,也开展了绿色信贷业务,但对政策的认识程度不够,操作经验不足,配套机制不健全,信息储备不充分,环境管理体系不完善,内部缺乏专业的信贷人员进行规范操作,而且受利益驱使很难将绿色信贷真正落实完全,在行动上存在瑕疵。此外,还缺乏绿色信贷激励机制,对保护环境的企业缺少鼓励性的扶持政策,不能有效带动企业协助银行治理环境污染,因而绿色信贷的深入受到了制约。
  2.商业银行受利益驱动无法有效实施绿色信贷政策。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法人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往往对钢铁、电力、水泥等高污染、高耗能同时也是高回报、高利润的行业趋之若鹜。这些行业在为银行创造高收益的同时还款及时,担保充分,资信状况良好,商业银行为了实现自身经营效益而并不对其消减信贷规模。同时,为了保证前期贷款可以顺利收回,商业银行对已经投入巨额信贷资金的项目实行持续贷款,保证其后期工作正常顺利的运行。一旦停止或者压缩贷款,这些企业很可能因为缺乏资金来源而无法继续进行,信贷资金将遭受风险损失,成为不良贷款,这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相悖。所以商业银行往往放宽标准,变通行事,这样绿色信贷政策将大打折扣。   3.信息沟通共享机制不健全影响绿色信贷的执行效果。目前,我国环保政策和信息零散,缺乏统一管理与发布机制,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信贷的推行。其次,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地方环保部门迫于地方政府的压力很可能刻意隐瞒真实的环保信息,这就对商业银行的贷前审查起到一定的干扰作用。再者,环保统计局限于人力物力和技术要求,再加上政策实施的滞后效应,很难做到数据同步准确。同时商业银行无法提供及时的发馈信息,双方没有真正做到数据共享、信息共通,因此绿色信贷的执行效果因信息不对称很难理想。
  4.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重视阻碍绿色信贷的有效实施。大多地方政府过度重视经济发展指标,而忽视了耗能与污染指标。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往往能带来高回报和高利润。这些企业为地方提供了充分的就业机会,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当地政府的经济支柱。这些污染企业的利润产值高,获利能力强,还贷及时,不少还有地方政府做风险担保,出于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往往为了完成上级政策考核任务,而扶持这些优质客户,从而有悖于绿色信贷政策的有效实施。正是由于地方政府的干预,商业银行很难消减其信贷规模,使大量的信贷资仍然源源不断地流向这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
  5.绿色信贷操作标准不够细致。绿色信贷政策具有原则性和综合性,并不对具体操作做明确规定,缺乏具体的绿色信贷指导明细和环境风险评估标准,对商业银行来说概念宽泛无从下手,难以制定内部实施细则和监管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因而信贷人员在操作时缺乏规范性,难免因制度不明确带来操作风险,给银行造成损失。同时各商业银行根据绿色信贷发放原则自主地理解和执行,水平和执行状况层次不齐,给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
  五、结论和政策性建议
  1.规范绿色信贷信息披露。商业应该有责任将绿色信贷政策的执行状况真实可靠地传达给社会,包括融资支持节能环保项目的数量、对各企业的信贷融资规模、对低排放或者无排放绿色企业融资增减变化、对符合绿色信贷要求并积极配合银行绿色信贷政策的企业实施优惠和奖励政策的效果公示,以及本行因实施绿色信贷获得的税收减免、财政贴息等情况,形成全社会对绿色信贷的监督机制,获得客户的更多理解和支持,营造商业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良好社会环境。
  2.健全信息沟通机制。商业银行由于欠缺专业的环保技术,想要全面掌握企业的环保信息并非易事,因此信息搜集成本較高。造成数据失真的因素很多,如企业自身出于经营效益刻意隐瞒、地方保护主义屏蔽环保信息、国家环保局信息搜集误差等等。这就需要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数据共享,信息共通,通过数据库强制性发布真实信息,并强化法律意识,使银行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因此,疏通信息交流渠道,加快绿色信贷的信息建设尤为关键。
  3.规范地方政府行为。2016年10月10日《京华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不能轻言每个污染企业背后都有保护伞,但是见诸媒体报道,确有一些污染企业被保护,这是它们长期屹立不倒的原因。”所以,不仅要打掉违法排污企业,更要打掉污染企业背后的保护伞。这里所称的保护伞就是地方政府。在传统意义上,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过度倾向于经济政绩,这就造成了大量资金流向高耗能高污染但能取得高利润高回报的企业,不少企业因为经济效益显著得到了政府的支持。要想排除地方保护主义对银行实行绿色信贷的干扰,就要转变政绩的考核方式。将环保绩效考核纳入考核项目,改变单纯的以经济指数测评的考核方式,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综合考虑,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4.完善绿色信贷激励与约束机制。商业银行内部必须建立和完善绿色信贷激励与约束体制,为绿色信贷的实施提供动力。对违规给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贷款的商业银行实行责任追究和处罚措施,对认真执行绿色信贷政策、贯彻环保方针并取得显著成效的银行进行奖励。另外,在银行内部培养一批了解国家政策、专业水平较高的信贷业务人员,有效管理、控制风险。同时国家还要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如财政贴息、减免税收等财政政策, 通过政策引导调动商业银行执行绿色信贷的积极性。
  5.实行差别授信管理制度。商业银行要根据所掌握的环保信息,通过有效的识别、计量、监测,对贷款企业实行资质分类,区别对待,不断优化绿色信贷结构。对企业的污染程度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等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严格按照绿色信贷的标准进行客户评级和项目评估,积极调整,制定出适合各等级客户的贷款条件及奖罚制度。另外,在授信审批环节,除了审查客户的信用风险,还要考虑环境和社会风险对其信用风险的影响程度,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授信。
  6.改善绿色信贷服务与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政府和民众对环境污染日渐重视,国家加大对环保业的资金投入,商业银行借此契机,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如减排项目贷款、节能企业贷款、循环经济贷款、防控污染贷款,打造品牌优势,提高信誉程度,提升社会形象,为建立长久的环保银行、绿色银行奠定基础。同时,改善绿色信贷服务,提高操作规范,减少操作风险,吸引优质客户,建立长久合作,实现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旸.对发展我国绿色信贷的思考[J].辽东学院学报,2008(6):56-59.
  [2]左瑞娟、郭凯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SWOT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0(7):69-72.
  [3]陈海若.绿色信贷研究综述与展望[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8):90-93.
  [4]陈好孟.基于环境保护的我国绿色信贷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谭玫瑰.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产品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王崴.中国绿色信贷制度效果研究[D].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7]方曦.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8]左瑞娟、郭凯军.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SWOT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0(7):69-72.
  [9]胡乃武、曹大伟《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J].经济问题,2011(3):103-107.
  [10]李程、白维、王野、李玉善.绿色信贷政策如何被商业银行有效执行[J].南方金融,2016(1):47-54.
  [11]党春芳,《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思考》,现代经济探讨,2009(2),51-53.
  [12]百度百科.
  [13]“两高”指高污染高耗能的资源性行业,“一剩”行业指产能过剩行业。主要包括钢铁、造纸、电解铝、平板玻璃、风电和光伏等产业.
  [14]黎圆,《我国绿色信贷演进及其效果分析》,湘潭大学硕士学论文,2015.
  [15]中投顾问,《2016-2020中国环保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国基金报,2016.
  [16]王石川,《地方政府纵容问题企业,背后有何猫腻》,京华时报,2016.10.10.
  作者简介:杜敏(1995.06—),女,汉族,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南垣街,大学本科,西北政法大学在读学生,金融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近些年来,现代企业发展进程伴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而不断深入,各个行业领域的竞争均呈现出空前激烈的格局。会计信息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指导依据,更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作用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意义重大,倘若会计信息失真,则对于企业的负面影响将难以估量。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浅谈会计信息现状与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探讨强化会计信息真实性管理的可行举措。  关键词:会计信息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企业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015年末注册企业数量已达2185.82万户,并且规模日益扩大。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增长模式和增长速度已经不可持续,企业会计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对此,本文分析了企业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剖析当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缺陷,为新常态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体系建构出谋划策,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企业 内部会计控制
期刊
一、项目背景  社保卡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它用于个人办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享受社会保障、金融服务及其他社会公共服务的多功能智能卡。社保卡具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应用及金融应用两大基本功能。社保卡由人社部门和银行合作共同发行,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发卡260万张,基本达到人手一张。社保卡是单芯片双COS,内含社保和银行两张卡,卡面印刷社保的全省人员识别号(社保卡号)和银行卡号,人社系统
期刊
摘 要:中国的发展对包括农村地区在内的区域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需要对于建设一个更为完善的金融市场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保障社会资金的合理配置就成为一个政府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于政府政策改善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如何帮助农民筹措资金,改善现有的金融排斥,防止经济恶性循环的出现,对于帮助促进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我国目前国家发展战略、农村经济
期刊
摘 要:随着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城市经济建设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所占比例逐渐增大。从城市化发展来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而这种方式只有得到国家财政税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才能够实现目标。本文阐述了经济增长方式与税收政策二者的关系,提出财政税收策略建议,希望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启示与参考。  关键词:城市经济 财政税收 增长  一、引言  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建
期刊
摘 要:十八界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标志着我国股票发行制度正经历着由核准制到注册制这一里程碑式变革。本文主要借鉴资本市场发展层次更高的美国,从其IPO注册制的发展历史,相关法律,政策制度以及投资者素质这几个方面,分析其注册制推行的缘由,对比分析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以及不足,同时适度借鉴可取之处,为我国股票注册制的改革建言献策。  关键词:注册制 分权监管 实质审核 信息披露  
期刊
摘 要:开放式基金作为一种较高级的投资工具,在我国仍处于规模较小但增速迅猛的阶段,也是中国证券市场重要的投资方式之一。不同于传统股票形式的理财,开放式基金的抗跌能力较强,品种也日趋丰富。开放式基金的发展对塑造我国金融机构和竞争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国开放式基金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开放式基金 证券市场 理财 现状  一、引言  开放式基金作为基金
期刊
摘 要:本论文从城市会展形象塑造角度进行探索和研究,对国内外城市会展形象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城市会展形象的构成,以贵阳市为例,对城市会展形象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城市会展形象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会展形象塑造的策略,力图为一般性会展城市的会展形象塑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贵阳市 城市 会展形象 塑造  一、城市会展形象概述  通过对国外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国外尚没有明确提出“会展城
期刊
摘 要: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自此,现行营业税纳税人全部改征增值税,营业税从此成为历史。全面实施营改增,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重大的财税制度创新,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税制完善效应、结构性减税效应、经济优化效应和社会效应四个方面研究全面营改增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税制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营改增 税制完善效应 结构性减税
期刊
一、比较中国与其他中等偏下收入水平国家的特征  以人均国民总收入(GNI)作为界定发展中国家的指标,世界银行公布2008年的最新收入分组标准为:低于97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976至385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3856至1190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于1190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中国自2008至2014年,处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水平。以2011年-2014年数据为例,与中国情况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