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效评估农村居民点潜力是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文章以黄池镇为例,通过人均建设用地法测算出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然后根据黄池镇的实际情况,采用德尔菲法选取相应因素指标对现实潜力进行修正。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现实潜力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1-0020-2
1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必要性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通过村庄改造、归并和再利用,使农村建设逐步集中、集约,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强度,促进土地利用有序化、合理化、科学化,使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居民点整理通过改造旧村庄,归并农村居民点,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可以有效地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促使管理集中与民主。因此,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方面。
1.2 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明确指出:“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近年来,黄池镇的经济不断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有限的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限制城镇经济的发展。因此,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实施挂钩政策的关键在于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其中主要是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
2 黄池镇居民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黄池镇位于马鞍山市、当涂县境内大公圩最南端,地处水阳江、青弋江、青山河三江交汇处,是当涂的南大门,距当涂县城42公里。黄池镇下辖18个行政村、315个村民组,农村总人口44782人。用地方面,农村住房占地面积大,浪费大。2005年黄池镇人均居民点用地170.6㎡/人,总用地面积为759.7hm2。人均居民点用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150㎡/人)。
就村庄规模看,黄池镇村庄规模较小,分布散。村庄居住人口高于800人的1个,村庄居住人口高于400人的5个,居住人口在400人以下的309个。既不利于村庄发展的综合管理,也不利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集约、经济配制。
3 黄池镇居民整理潜力分析
3.1 理论潜力
当前,学术界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主要有人均建设用地法、宅基地闲置法和综合评价法。本文采用的是人均建设用地法,人均建设用地法是指用预计未来人口规模乘以人均标准居民点用地减去现状居民点用地。
3.1.1 人口预测 人口发展受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两大因素影响。根据黄池镇的历年人口变动情况,自然增长率为3‰;目前农村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值,受地区经济发展增长极的引力作用以及国家推动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的相关政策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将进一步加快,黄池镇镇域范围内村庄人口将逐渐迁入市区或镇区,取机械增长率为-2%。
根据综合增长法,其计算公式为:Pn = P0 ×(1 + K1 + K2)n
式中:Pn—目标年农村总人口
P0—现状农村总人口
K1—年均自然增长率
K2—年均机械增长率
n—年限
据此计算公式可以预测2010年黄池镇各行政村人口。见下表:
3.1.2 理论潜力测算 根据《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技术要点》,2010年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为100㎡。依据人均建设用地法进行测算,2010年黄池镇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为:759.7-100*41095/10000=348.75hm2。
3.2 现实潜力
3.2.1 测算方法 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法测算的是理论潜力,并没有考虑到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对潜力实现的影响。本文思路是在人均标准用地基础上,考虑地形、经济、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德尔菲法得出综合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整理的现实潜力。
建立农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的估算模型:
Ki=(K现状i-K人均标准•Pi) •Q综合修正i
Q综合修正i=∑Wi•fi
式中:Ki—i单元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面积的潜力;K现状i—i单元农村居民点的现状面积;K人均标准—i单元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标准;Pi—某时期 (2010年)单元内农村居民点的农村人口数;Q综合修正i—i单元农村居民点理论潜力综合修正系数;Wi—相应因素层的指标权重;fi—评价因素得分。
3.2.2 现实整理潜力的测算
(1)数据处理:由于各因素指标的量纲、数量级不同,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极值标准化的方法,具体计算公式为:
Yij=(Xij-Xmin)/(Xmax-Xmin),正效应(+);
Yij=(Xmax-Xij)/(Xmax-Xmin),负效应(-)。
式中:Yij为标准化后某指标值;Xij为处理前某指标值;Xmin为处理前某指标最小值;Xmax为处理前某指标最大值。
(2)因素选择及权重的确定:考虑到黄池镇的实际情况,选取了自然因素中的地形;社会因素中的农村人口、路网密度、村民受教育程度、青老年比;经济因素中的经济实力、财政收入;土地资源因素中的人均耕地、耕居比、居民点利用率;宅基地利用中的人均宅基地面积、户均宅基地面积、闲置宅基地面积、超占宅基地面积等指标。在测算过程中确定不同层次各因素的权重值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德尔菲法来确定确定权重值。
(3)综合修正系数的计算:在确定修正因素和权重之后,应该进行各行政村综合修正系数的计算,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fi=∑Wi∑Wj•Yij Q综合修正=∑Wi•fi
式中:Wj为评价指标层各评价因素的权重;Q综合修正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潜力的分值;Wi为评价目标层的权重。计算结果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黄池镇各行政村综合修正系数的范围为0.2-0.45。
(4)现实潜力的计算:根据计算公式得出黄池镇2010年各行政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如下表: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各行政村中三合村、三星村、劳动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较大,中渡村的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最小。黄池镇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为各行政村现实潜力之和,即:125.24 hm2。
4 结语
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是新农村建设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各乡镇应该认真做好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工作,要正确的估算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在理论潜力的基础上,考虑乡镇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修正因素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1] 陈荣清,张凤荣.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9.
[2] 冯晓强,姬明芳.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以孝感市为例[J].农业经济,2004.
[3] 黄池镇村庄布点规划.2006.
[4] 赵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问题再探讨[J].农业经济,2008.
[5] 周滔.杨庆媛,等.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潜力的定量评价[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
作者简介:姚小军,男,河海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现实潜力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1-0020-2
1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必要性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通过村庄改造、归并和再利用,使农村建设逐步集中、集约,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强度,促进土地利用有序化、合理化、科学化,使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居民点整理通过改造旧村庄,归并农村居民点,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可以有效地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促使管理集中与民主。因此,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方面。
1.2 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明确指出:“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近年来,黄池镇的经济不断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有限的城镇建设用地指标限制城镇经济的发展。因此,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实施挂钩政策的关键在于农村建设用地的整理,其中主要是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
2 黄池镇居民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黄池镇位于马鞍山市、当涂县境内大公圩最南端,地处水阳江、青弋江、青山河三江交汇处,是当涂的南大门,距当涂县城42公里。黄池镇下辖18个行政村、315个村民组,农村总人口44782人。用地方面,农村住房占地面积大,浪费大。2005年黄池镇人均居民点用地170.6㎡/人,总用地面积为759.7hm2。人均居民点用地超过国家规定标准(150㎡/人)。
就村庄规模看,黄池镇村庄规模较小,分布散。村庄居住人口高于800人的1个,村庄居住人口高于400人的5个,居住人口在400人以下的309个。既不利于村庄发展的综合管理,也不利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集约、经济配制。
3 黄池镇居民整理潜力分析
3.1 理论潜力
当前,学术界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主要有人均建设用地法、宅基地闲置法和综合评价法。本文采用的是人均建设用地法,人均建设用地法是指用预计未来人口规模乘以人均标准居民点用地减去现状居民点用地。
3.1.1 人口预测 人口发展受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两大因素影响。根据黄池镇的历年人口变动情况,自然增长率为3‰;目前农村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值,受地区经济发展增长极的引力作用以及国家推动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的相关政策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将进一步加快,黄池镇镇域范围内村庄人口将逐渐迁入市区或镇区,取机械增长率为-2%。
根据综合增长法,其计算公式为:Pn = P0 ×(1 + K1 + K2)n
式中:Pn—目标年农村总人口
P0—现状农村总人口
K1—年均自然增长率
K2—年均机械增长率
n—年限
据此计算公式可以预测2010年黄池镇各行政村人口。见下表:
3.1.2 理论潜力测算 根据《安徽省村庄布点规划技术要点》,2010年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为100㎡。依据人均建设用地法进行测算,2010年黄池镇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为:759.7-100*41095/10000=348.75hm2。
3.2 现实潜力
3.2.1 测算方法 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法测算的是理论潜力,并没有考虑到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对潜力实现的影响。本文思路是在人均标准用地基础上,考虑地形、经济、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德尔菲法得出综合修正系数,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出整理的现实潜力。
建立农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的估算模型:
Ki=(K现状i-K人均标准•Pi) •Q综合修正i
Q综合修正i=∑Wi•fi
式中:Ki—i单元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耕地面积的潜力;K现状i—i单元农村居民点的现状面积;K人均标准—i单元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标准;Pi—某时期 (2010年)单元内农村居民点的农村人口数;Q综合修正i—i单元农村居民点理论潜力综合修正系数;Wi—相应因素层的指标权重;fi—评价因素得分。
3.2.2 现实整理潜力的测算
(1)数据处理:由于各因素指标的量纲、数量级不同,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采用极值标准化的方法,具体计算公式为:
Yij=(Xij-Xmin)/(Xmax-Xmin),正效应(+);
Yij=(Xmax-Xij)/(Xmax-Xmin),负效应(-)。
式中:Yij为标准化后某指标值;Xij为处理前某指标值;Xmin为处理前某指标最小值;Xmax为处理前某指标最大值。
(2)因素选择及权重的确定:考虑到黄池镇的实际情况,选取了自然因素中的地形;社会因素中的农村人口、路网密度、村民受教育程度、青老年比;经济因素中的经济实力、财政收入;土地资源因素中的人均耕地、耕居比、居民点利用率;宅基地利用中的人均宅基地面积、户均宅基地面积、闲置宅基地面积、超占宅基地面积等指标。在测算过程中确定不同层次各因素的权重值至关重要,本文采用德尔菲法来确定确定权重值。
(3)综合修正系数的计算:在确定修正因素和权重之后,应该进行各行政村综合修正系数的计算,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fi=∑Wi∑Wj•Yij Q综合修正=∑Wi•fi
式中:Wj为评价指标层各评价因素的权重;Q综合修正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潜力的分值;Wi为评价目标层的权重。计算结果见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黄池镇各行政村综合修正系数的范围为0.2-0.45。
(4)现实潜力的计算:根据计算公式得出黄池镇2010年各行政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如下表: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各行政村中三合村、三星村、劳动村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较大,中渡村的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最小。黄池镇居民点现实整理潜力为各行政村现实潜力之和,即:125.24 hm2。
4 结语
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是新农村建设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各乡镇应该认真做好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工作,要正确的估算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潜力。在理论潜力的基础上,考虑乡镇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修正因素对理论潜力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1] 陈荣清,张凤荣.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9.
[2] 冯晓强,姬明芳.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以孝感市为例[J].农业经济,2004.
[3] 黄池镇村庄布点规划.2006.
[4] 赵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问题再探讨[J].农业经济,2008.
[5] 周滔.杨庆媛,等.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潜力的定量评价[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
作者简介:姚小军,男,河海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