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讨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e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在当前企业市场越来越专业化、科技化、复杂化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合作办学的规模和形式,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思路,努力形成自身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使校企联合办学与促进职业学校发展形成互动关系,实现院校和企业的互助共赢。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8-0024-02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明确了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在各地高职院校关于探索就业导向的实践中,其中最具实效、带有方向性的一条就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高职院校的办学趋势。
   校企合作是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Cooperative Education演化发展来的。它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一个由学校、学生、企业、市场四个因素所组成的运行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方式。高职院校要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必须树立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采取最能满足企业发展和发挥院校优势的合作方式,形成校企联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作机制。这种合作模式在高校适应市场机制的过程中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向。
   一、合理调整专业设置,优化教学体系
   专业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校企合作有利于学校突出专业设置的实用性。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校企合作能有效地打破高校自我封闭、脱离社会的局面,将企业最新的科技动向及先进成果引入专业教学中,优化教学体系。
   企业是人才的接受者,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企业最具有发言权。为使学校更好地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及其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应该建立由行业专家、企业经理、行业管理人员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校企合作中充当桥梁和纽带,帮助学校联系实习基地,提供行业发展的最新信息,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指导学生就业,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为供需双方搭建一个直接对话的平台。定期举办校企联谊会,沟通信息,加深感情,使校企双方成为彼此信任、忠诚合作的战略伙伴。
   专业指导委员会将直接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专业发展的规划、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与教材的建设等多项环节,在专业建设中起指导、领航、把关的重要作用。在这种双向参与的模式中,学校与行业企业通过共建专业、共建课程体系等,可使高校与企业实现“共赢”。对高职院校来说,根据产业需求,对现有专业进行重新规划和结构调整。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注重专业整合,合理安排课程开发、教学组织模式,增设市场急需的新型专业,改造或停招就业率较低的老专业,使专业设置与地区经济发展相适应,形成专业设置的自我调节机制与进程安排灵活的弹性模式。对企业来说,高职院校直接为他们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的高技能人才,使毕业生做到“零距离”上岗,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二、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是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核心。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实现社会资源教育化,能有效地加快高职教育的稳步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后主要从事企业一线的技术性劳动,因此,院校必须提供具有高技术含量的、相关专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就业进行热身训练和能力强化。但在目前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普遍不足、市场需求相对复杂的情况下,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是很困难的,因此,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除要得到社會的支持和政府的资助外,还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引入企业的丰富资源,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基地功能多样化,根据生产流程和职业岗位要求,建设“学做合一、生产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从根本上解决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完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提高基地建设质量,体现“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的高职教育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及运作中可以从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大学院高新技术和课题项目的研发,面向社会吸纳资金,把学院实习实训基地办成名副其实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基地。第二,利用企业有形的资产和资源,使用企业所提供的工作场地和生产条件,为学生提供实践环境,切身体会企业技术的专业性、真实性、先进性和复杂性。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相关岗位顶班劳动,建立具有专业针对性的校外实习基地,有助于高职学生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第三,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人才资源优势,通过企业引入具有生产性、研发性的仪器设备,建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等,开展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与技术服务,使其成为区域推行新技术、研发新产品的科技中心。第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弥补实习实训室某些硬件条件的不足,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可为实践操作前的理论教学提供多种有效途径。第五,联合一个或多个有信誉保障的行业企业,共同建立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
   三、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市场需求已由传统的用人方式转向为面向培养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实用性的高技能型专业人才。高职教育要想适应市场需求,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在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学效能上下工夫,就必须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借鉴国际“双师型”师资的培养经验,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推行科技服务与开发,是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要想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高职院校可建立校外兼职教师信息库,拓宽院校教师的来源,高职院校可聘请长期在服务建设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优秀管理人员来校兼职上课;也可从大型知名企业的培训教师、高层管理人员或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建设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引进对象来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第二,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定期选派年青教师、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利用合作的契机,高校教师可在合作中参与生产过程的管理和设计,先进技术的革新与改造,承担科研项目的研制与开发,从而获取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直接从生产第一线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理论知识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和技能的应用,为实现教学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高校教师又可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先进的科研技术带给企业,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加强企业市场的竞争实力。
   四、校企合作建设优质核心课程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高职院校要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就应在课程建设环节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
   1.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校企合作开发特色课程。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为例。为服务于石家庄旅游业,响应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以革命圣地西柏坡为龙头建设大西柏坡旅游圈的号召,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与旅游企业合作增设了“大西柏坡模拟导游”课程,为石家庄大西柏坡旅游圈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同时,还开设了“河北导游”“景区服务与管理”“旅行社计调实务”等课程,紧紧围绕当地石家庄旅游业建设的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突出本地特色,适应企业需要。
   2.依据岗位工作实际改革教学内容。将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内容引入课程,校企融合,学工结合,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比如市场营销课程就可与企业的产品销售密切结合,拿当前企业正在销售的产品来真题真做,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3.开发适应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出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适应企业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的课程标准应该由校内任课教师和来自企业一线的优秀的管理人员共同制定,建立融入职业资格考试、突出职业岗位核心能力、职业素养的课程标准。明确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的标准,指出教师授课教学的依据,并阐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论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实现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性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学校、企业教师联合授课。校内、企业教师联合授课,教室、实训室、实习基地轮流执教。优质核心课程的知识内容由教师在教室、校内实训室完成,实践内容由行业专家主持,在校内教室、实训室、实习基地等地联合完成。校内外的教师训教以岗位任务和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案例法、实操法、情景教学、方案教学、知识竞赛等多种方法。一门课程由校内和企业的教师各依所长授课。学生学、训结合,以完成岗位任务的质量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标准,每门课程结束的综合考核由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共同评价,保证高质量的教学。
   高职教育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职业教育发展空间,为企业、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实用人才。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以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将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在日本,职业教育被称为“企业眼中的教育”;在德国,职业教育被称为是“企业手中的教育”;在中国,随着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系的逐步完善,高职院校必将成为“企业心中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扩大合作办学规模和形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教育新思路,根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受益的原则,推进产学结合,努力形成自身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使校企联合办学与促进职业学校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总之,对校企双方来说,校企合作是一个双赢互补的系统工程,是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小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 加速培养高技能人才 开创职业培训新局面[J].中国职业技術教育,2007(11).
   [2]丁金昌.关于高职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再认识[J].人力资源,2006(5).
   [3]黄东昱.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建设的误区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6(12).
   [4]刘晓明,杨如顺.高职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模式选择[J].职教论坛, 2003(14).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工作过程和工作结果的辩证关系,职业岗位及其对应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可以分为基于过程或过程导向类、基于结果或结果导向类和基于情境或情境导向类。文章讨论了三类职业教育专业的特点和差异,即过程导向类岗位工作用严格的工作过程,确保良好的工作结果,课程的标准性、客观性强;情境导向注重原则框架下的随机应变,课程具有主客观综合性;结果导向要求工作过程大胆创新,课程主观性强。三种导向课程有不同的课程开发
期刊
[摘要]护理人才短缺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培养面向中国-东盟人才市场的涉外护理人才是缓解中国与东盟国家护理人才短缺的重要途径。文章在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基础上,从护理教育理念更新、制定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探索与国际护理服务要求接轨的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涉外护理 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甘庆华(1971-),女,广西兴业人,桂林医学院
期刊
[摘要]经过十年左右时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规模已经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量的50%左右。因高职毕业生就业方向等特殊性,其就业权益往往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针对高职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在问卷调查跟踪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高职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高职毕业生就业权益保护的对策措施,以维护高职毕业生的合法权益,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关键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对江西省鹰潭市和上饶市的职业教育发展调查,指出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生源、师资、经费等方面的问    题,并提出加强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强化舆论引导,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氛围;建立和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    证书相互衔接的证书认证制度;建立全省规范的人才需求信息平台;加强体系建设,拓宽学生学习及升学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校企、校校合作力度,加大投入,
期刊
[摘要]3DMAX软件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等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实践性教学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意识形态的  改变,3DMAX课程教学急需改革创新。文章从现今社会的需要出发,分析目前高校   3DMAX软件课程开设情况及教学现状,提出从教  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软硬件设施等方面进行改革;并以笔者教学改革的亲身体验,总结出一套   3DMAX课程教学简单易行、  学生易学易记忆的教
期刊
[摘要]通过对历史的梳理,文章指出,壬戌学制颁布以后,面对各学校缺乏教学标准的实际情况,全国教育会联合会通过组建    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并邀请大批专家学者参与其事,最终制定了《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为壬戌学制的顺利推行奠定了    基础。
期刊
[摘要]PBL教学法是近年兴起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法。文章在分析   PBL教学法的含义、特点及其在行政管理学课教  学中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指出,在该课程中实施   PBL教学法的难点在于:行政管理学任课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教师的  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足;缺乏实施PBL教学法所需的问题情境;教学资源有限。
期刊
[摘要]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是关系到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问题。文章针对林业职业院校如何在服务社会与经济发展中和谐发展进行了探索。在如何将行业办学特点转化为办学特色与优势上,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盘活林业职业教育资源;以服务为先导,构筑林业职业教育特色;以奉献为宗旨,树立林业职业教育形象;以质量求生存,打造林业职业教育品牌;以创新为动力,拓宽林业职业教育道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 林业 和谐发展  [作
期刊
[摘要]文章阐述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培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青年教师培养的经验,提出了全面提升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职业素养四项能力,着力培养青年教师的双师素质,并从制度建设和管理机制上提供保证,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推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双师培养创新与实践  [作者简介]陈小燕(1969- ),女,浙江东阳人,浙江
期刊
[摘要]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实质上是特定主体依据一定的质量标准对于高等教育能否满足其主体需要及其程度所作出的价值判断。根据接受高等教育的不同动机,学生视角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可划分为以学术为取向的质量观、以素质为取向的质量观、以就业为取向的质量观和以创业为取向的质量观四个维度。实施“自助式”培养是实现学生视角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理想模式。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自助式”培养模式下的高等教育质量呈现质量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