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并重 知“足”常乐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eng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每天,我们都要用脚做很多事:走、跑、跳、骑车……选择“脚”作为教育内容,充满生活气息,不仅能让幼儿了解、认识脚,还能激发幼儿爱脚、护脚的情感和对身体的探索兴趣。我们认为,知“足”才会爱“足”,爱“足”才愿护“足”。因此,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我们重点关注了以下两点:
  1.立足生活,真实自然
  我们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将活动重点定位于“初步了解脚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用途,萌发爱脚护脚的意识”,活动的准备、活动的组织都力求简单、真实、自然。活动从认识脚先生到了解脚先生再到爱护脚先生,层层递进,既注重幼儿观察表达能力的培养,又渗透礼貌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考虑到家庭是幼儿最重要的生活场所,了解、关爱自己的身体只有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我们特意邀请家长来园,和孩子一起亲历探索脚的秘密的过程,探讨护脚的话题……以期让教育自然延伸到家庭生活中。
  2.情趣并重,亲子互动
  根据小班幼儿喜欢富有情趣的、游戏化的活动的特点,我们注重幼儿的感受与体验,关注幼儿和家长的互动。在活动中,幼儿是主体,家长也并非陪衬者和旁观者。在制定目标时,我们不仅制定了幼儿的活动目标,还制定了家长的活动目标,并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游戏活动:边念儿歌边脱袜子请出“脚先生”;通过看、说、摸、挠、捏等多种形式感知“脚先生”的特征;通过情境体验感知“脚先生”的运动功能、触觉功能等;孩子和家长的“脚先生”互打招呼,互相比较,共同玩“碰一碰”的游戏;请家长们的“脚先生”表演本领……
  真实、自然的情境,丰富、有趣的游戏,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了多样的体验,让孩子们开始了解关于“足”的简单知识,进而产生爱“足”的情感,并愿意在日常活动中护“足”。同时,也让家长亲身体验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作用和参与活动的价值,体验到在孩子面前“秀”本领和亲子结伴游戏的愉悦,增进了亲子情、家园情。
  附:我的设计
  幼儿目标:
  1.初步了解脚的外形特征和主要用途,知道脚会随着人体的长大而长大。
  2.尝试运用看、摸、挠、捏等方式探索脚的秘密,并能用简短的语言交流自己的发现。
  3.体验和家长一起玩脚丫游戏的快乐,萌发爱脚护脚的意识。
  家长目标:
  1.亲历和孩子一起探索脚的秘密的过程,在活动中能积极与孩子交流互动。
  2.体验和孩子共同游戏的快乐,增强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关爱身体教育的意识。
  准备:
  1.护脚图片一套(洗脚、剪趾甲、穿合适的鞋、当心受伤等),幼儿的脚印画作品。
  2.幼儿会念《脱袜歌》。
  3.提前向家长介绍活动时间和内容,请他们准备一双孩子很小时穿过的鞋。
  过程:
  一、复习儿歌《脱袜歌》,请“脚先生”出场(教师、幼儿和家长脱鞋后一起围坐在地毯上。)
  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朋友——“脚先生”。你们瞧,它来了!(教师脱去一只袜子。)
  师:你们的“脚先生”在哪里?我们一边念《脱袜歌》(缩缩脖子〈脱袜筒到脚心〉,拉拉鼻子〈拉住袜头脱下袜子〉,弯弯身子〈将袜子对折〉,送进房子〈将袜子放进鞋子里〉),一边把它请出来吧!
  师:“脚先生”还会问好呢!(引导幼儿用双手拍拍自己的脚问好;用双脚碰碰家长的脚问好;用双脚勾起脚趾点点头,向大家问好。)
  二、运用多种感官,探究“脚先生”的秘密
  1.自由观察,初步感知“脚先生”的特征。
  师:“脚先生”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有些什么?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跟爸爸妈妈说一说。
  2.集体观察,了解“脚先生”的外形特征。
  师:“脚先生”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有些什么?(可请幼儿和家长分别回答。)
  (1)观察脚趾、脚跟。
  师:脚趾在哪里?一只脚有多少个脚趾头?它们长得一样吗?脚趾上有什么?摸上去感觉怎么样?脚趾甲有什么用?
  师:脚跟在哪里?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2)观察脚背、脚底。
  师:请大家把脚踩在地上,我们看到的部分叫什么?踩在地上的部分叫什么?请你们和爸爸妈妈互相用手轻轻地挠一挠脚底,说说有什么感觉。
  师:脚底有一个弯弯的地方在哪里?它有什么用?(可请家长介绍脚弓的作用。)
  师幼(共同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两只“脚先生”,“脚先生”上有脚趾、脚跟,还有脚背、脚底。脚底有弯弯的脚弓。
  3.观察比较,了解“脚先生”会随人体长大而长大。
  (1)观察小朋友和家长的“脚先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师:每个人的“脚先生”都一样吗?请你们跟爸爸妈妈比一比、说一说,你的“脚先生”和爸爸妈妈的“脚先生”有什么不同。(自由观察比较表达后,集中交流。)
  (2)观察小时候的鞋,感知“脚先生”会随人体长大而长大。
  师:爸爸妈妈的“脚先生”生下来就这么大吗?你们的脚生下来有这么大吗?今天,爸爸妈妈还带来了一双你们小时候穿过的鞋。试试看,现在你们的“脚先生”还能穿进去吗?为什么?
  4.游戏“碰一碰”,巩固对“脚先生”外形的认识。
  师:现在,请你们和爸爸妈妈面对面坐好,玩一个“‘脚先生’碰一碰”的游戏,我说碰哪里,你们就要和爸爸妈妈碰哪里。(教师随意说出“脚背碰脚背”“脚底碰脚底”“脚趾碰脚趾”“脚跟碰脚跟”等指令,幼儿和家长根据指令游戏。)
   三、情境观察和体验,了解“脚先生”的本领
  1.体验“脚先生”的运动功能。
  师:“脚先生”能干什么?(可请大家跟随回答学做走、跑、跳、踢、骑车等动作。)
  师:我的“脚先生”还会走出一些有趣、滑稽的样子呢!你们瞧!我的“脚先生”是怎么走的?变成了谁?(教师分别示范用脚尖、脚跟、脚边走,引导幼儿观察并模仿。)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教师朗诵儿歌〈脚尖脚尖踮着走,变成小鸟飞呀飞;脚跟脚跟着地走,变成爷爷慢慢走;脚边脚边歪着走,变成企鹅扭呀扭;双脚双脚并并拢,变成小兔跳跳跳〉,带领幼儿和家长尝试用脚的不同部位行走。)
  2.体验“脚先生”的触觉功能。
  师:“脚先生”还有什么本领?请你们和爸爸妈妈用“脚先生”踩一踩我们坐的地毯,再转过身踩一踩地毯旁的地板。(幼儿和家长自由活动。)
  师:“脚先生”踩在地毯上有什么感觉?踩在地板上呢?
  3.体验“脚先生”的其他功能。
  师:“脚先生”不仅会运动,能感觉到冷热、软硬、光滑与粗糙,还有很多本领呢。请你们说说我们的“脚先生”还会干什么。(出示幼儿脚印画。)
  师:爸爸妈妈的“脚先生”还会什么本领呢?(可请几位家长表演用脚撕报纸、捡东西、传玩具等。)
  师:爸爸妈妈的“脚先生”表演了什么本领?我们为他们鼓鼓掌。
  四、集体讨论交流,增强护脚意识
  1.了解简单的护脚常识。
  师:“脚先生”真能干,它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爱护它?(教师随幼儿和家长的回答出示护脚图片。)
  师(小结):穿合适的鞋,每天洗脚,常剪趾甲,不用力跺脚,不踩有刺的东西,不踢很硬的东西……这些都是保护“脚先生”的好方法。我们要爱护“脚先生”,不让它生病、受伤。
  2.做足部放松活动。
  师:今天,“脚先生”玩了很多游戏,一定很累,让我们轻轻地拍拍脚背、揉揉脚底、拉拉脚趾、捏捏脚跟,再和爸爸妈妈互相拍一拍、揉一揉、捏一捏我们的“脚先生”……
  师:现在,你们感觉怎么样?我们穿上袜子、鞋子,跟着“脚先生”到外面去玩吧。
  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学跳“脚丫舞”。
  2.带幼儿体验走在不同路面上的感觉。
  3.引导幼儿认识并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脚印标志及其含义(如,台阶上的脚印标志,午睡室的脚印标志,纸板游戏中的脚印标志,等等)。
其他文献
现在回想,当年的我就是在一条情绪的泥路上跋涉.rn黄土路上的泥,一下雨就黏成一团,一脚踩下去,滑溜溜泥里还夹杂着柴草梗子,直钻脚指头缝,刺刺的痛痒;拔出来却难,牵五挂四,扯
期刊
设计意图: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常常喜欢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幼儿往往无所适从或不敢下笔。虽然影响因素众多,但不可忽略的是教师没有帮助幼儿充分积累视觉感受和审美经验,使得幼儿的创作缺乏基础。因此,在此系列活动中,我选择了极具审美价值、适合幼儿学习和感受的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马蒂斯三位画家的部分作品,一方面让幼儿直接欣赏和体验这些大师作品的多样风格,帮助幼儿积累和丰富多种作画方式和意向,不断提
高考那年,父母在我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母亲照顾我一天的饮食起居,父亲在县城一家公司上班,维持一家人的开销。  为了我有足夠的体力应对繁重的考前复习,父亲到书店买了一本高考食谱给母亲做参考,让母亲按照上面的菜系给我做一日四餐(晚上有一顿夜宵)。到了晚上,父母越加谨小慎微,不敢看电视,打电话到外面,甚至连说话都低声细语,生怕影响我学习。  父母越是如此小心翼翼,我的内心越是感到不安,倍感压力山大。因为我
期刊
家有高中生,长假对于我们而言只是一个驿站.rn还没来得及喘息,老师已在班级群里提醒了:假期要做好对孩子的管理,督促他们自主巩固提高所学知识.眼看孩子月考在即,没有出行计
期刊
回忆起高考之前的日子,就仿佛进入了一场淅淅沥沥的雨季,我倔强地扬起下巴,一脸坚毅,任凭雨水打在我稚嫩的脸庞上.或许回忆中夹杂着自己不愿提及的迷茫和疼痛,但是这场属于青
期刊
一  作为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John Maxwell Coetzee)这位来自南非、现居澳大利亚并已是该国公民的著名作家已广为世人所知。他是文学批评家、翻译
在世界文学史上,以一部作品而名扬天下的作家为数很少。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 Mitchell)就是这样一位作家。艾伦·F.布朗和小约翰·威利在《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