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nyG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微课的开发与应用,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德育成效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提升师资队伍信息化能力和丰富数字化资源库的同时,也营造了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在德育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过程中得到了升华。
  【关键词】德育微课 综合素养 信息化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38-02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通信设备普及应用的今天,为了适应不断加快的社会节奏、愈来愈旺盛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以及逐渐开放和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发展趋势,德育微课的开发与应用将成为德育教育创新改革的利器,也是提升师资队伍信息化能力和丰富数字化资源库,积极构筑德育微课教育平台的有效途径,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一、研究背景
  1.时代发展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坚持德育为先,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也明确“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职教育必须凸显育人功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5)》文件中强调:丰富信息化管理手段,完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升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加大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高学生信息化应用素养和技能。从国家、地方文件纲领及教育部规划中,均对创新德育形式,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及数字化资源建设和提升师资队伍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同时,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通信设备的普及应用的今天,随着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商等媒介的出现,我们已经进入了“微时代”。教育也与时俱进,微课程应运而生,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利器。
  2.德育创新的需要
  当前,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真实的道德情境,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正日益成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共识。传统模式下的德育,存在教学内容忽视学生的真实感受、德育教材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德育方法单向灌输过多等问题。整个德育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构轻创新,忽视了青少年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心理特点。因此,创新德育模式,提高德育效果是目前急需解决的课题之一。
  二、核心概念界定
  1.德育
  本论文中的德育指狭义的德育,是在中职学校中,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活动。
  2.微课
  本论文中的微课,是呈现某个单一的、严格定义主题的一节短小的视音频。
  三、德育微課的实践探索
  学校在课题调研、专家论证、德育微课设计作品征集、德育微课开发、资源整合、应用与推广等一系列实践的基础上,开发了8门德育主题微课,广泛应用在德育课程教学、主题班会、校园视窗系统等平台。并专门制作了微信推广作品,展示的成果和应用成效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和点赞,有效提升了师资队伍信息化能力和学校的德育成效。
  四、德育微课的特性定位
  1.着重把握德育微课的特性
  德育微课是以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案例为素材,经过精心设计和完善,通过对事件的内涵剖析,以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教育。在实施德育微课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德育微课的四个特性,以致能取得更好的德育成效。
  (1)教学内容的“精微性”
  德育微课源自生活、主题突出,内容更加精准。例如,《诚信的力量》引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常见案例进行剖析,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规范,化枯燥为生动,化说教为感知。同时,根据人的视觉驻留规律,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普遍在10分钟左右,因此将微课视频控制在5至8分钟左右最合适,避免了产生视觉听觉上的疲劳。
  (2)施教对象的针对性
  中职校的学生经常表现出学习目标不明确、信心不足、价值观模糊、自我意识不够健全、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等。对这个群体的学生进行德育,如果采取传统“高大全”的课程内容、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微课首先要结合施教对象的特性,直指具体问题,关注社会生活中的小现象、小故事,做到主题突出,一课一事,层层剖析。
  (3)表现形式的情景性
  “微课”选取的教学资源和表现形式,一般要求源自生活、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从而营造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教师要善于将教学资源与表现形式情境化,使“关注体验、注重养成、回归生活”逐步成为德育微课的基本价值取向。
  (4)教学成效的延伸性
  微课的课时不长,所以更应关注课后的多向延伸。如作业的布置、作业的讲评、课后的辅导及课外活动等,通过课后的延伸、巩固,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学生学习《感恩伴我们成长》德育微课后,可以布置学生记录和反思生活中“知恩不报”的点滴事例,引导学生在生活上关心父母,尊重教师,在学习中更加刻苦勤奋。
  2.正确处理德育微课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1)德育微课是实施德育内容的一种形式
  微课本身只是教学内容的实施形式之一,是以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是实施德育内容的一种形式,因此,在设计、开发与应用德育微课的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新、奇,追求教学视频的唯美。   (2)德育微课是开展德育教学的一个补充
  微课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或课程,只是一种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选择播放优质的德育微课资源,以代替教师讲解,教师则扮演穿针引线、补充说明、组织管理的辅助角色。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现阶段用德育微课来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之于视频教学具有先天的现场感、良好的交流互动氛围等诸多优势,德育微课应该定位为开展德育教学的一个有益补充。
  (3)德育微课是实现德育目标的一种手段
  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也是长期的、反复的。因此,德育微课作为实现德育目标的一种手段,可围绕相同的主题,以变化的形式、不同的内容进行巩固,让教育思想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烙下深深地印迹,以循序的“内化”去实现稳定的“外化”。
  五、德育微课的应用成效
  1.德育微课设计,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
  围绕德育微课的设计,教师要从德育微课主题确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环境构思、角色模拟、微课脚本撰写、教学语言的推敲等一系列方面进行精心准备和反复的模拟演练,这个过程其实是教师对于德育主题的精心备课的过程,也是对平时德育工作的提炼和总结的过程,无形中提升了教师的育德能力,課题组成员朱慧群老师被评为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带头人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
  2.德育微课开发,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
  德育微课的开发,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需要经历微课拍摄、视频编辑、后期制作等过程,在此过程中,要熟悉德育微课的表现形式、视频信号源、音频信号源、视频压缩、音频压缩等的格式及技术参数等方面的要求,同时需要掌握常见微课制作软件的操作,涉及很多信息化领域的学科知识,这对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3.德育微课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德育课程教学、主题班会专题教育、校园网资源库和滴滴课堂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各楼宇各楼层校园网视窗系统的集中展播等媒介的应用,让主题丰富的德育微课润物细无声,以循序的“内化”去实现稳定的“外化”,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4.德育微课成果,丰富德育数字化资源
  德育微课导学片、德育微课、项目电子书等数字化资源,不断充实和丰富德育数字化资源,为积极构筑德育微课教育平台夯实基础,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5.德育微课展示,营造和谐校园文化
  德育微课的主题紧扣德育大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微课在校园宣传栏、主题教育活动、校园网资源库和各楼宇各楼层视窗系统中的展示和展播,倡导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氛围,营造了和谐的校园文化。
  六、德育微课的前景展望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和通信设备普及应用的今天,为了适应不断加快的社会节奏、愈来愈旺盛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以及逐渐开放和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发展趋势,德育微课的开发与应用将成为德育创新改革的利器,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师资队伍信息化能力、丰富数字化资源库、积极构筑德育微课教育平台的有效途径。
  从微课对德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来看,微课从教学的设计、形式、主客体关系等诸多方面都对现有的德育教学和德育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预测,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以微课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必将真正从教育理念和基础上改变德育的教学模式,进而从根本上使德育工作更具时代性、创新性和有效性,这也对促进教师教学素养水平的提高,加强德育微课设计开发、应用模式和策略的实践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3]赵莹.基于“微课”发展视阈的高效德育创新论[J].吉吉哈尔大学学报,2014,9,(5):165-167.
其他文献
创新实践能力是学生求职的重要名片。学前教育专业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相脱节、专业教学重‘教’轻‘保’、保教结合的实践教学薄弱"等问题。
【摘要】目前运动康复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增长迅速,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的运动康复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势在必行,本研究就目前体育院校运动康复专业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为提高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就业能力 运动康复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31-01  随着目前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
期刊
Academician Er-Mi Zhao,Professor of the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and Sichuan University,passed away on 24 December,2016,to the g
期刊
@@
【摘要】就业指导课程对高校学生的生涯教育、职业规划教育以及就业指导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各高校也均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存在师资队伍不完善,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忽视学生素质的培养等问题,因此,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应在教师队伍、教学形式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就业 教师 意识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
1912年,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邮轮“泰坦尼克”号首次下水航行即在北大西洋撞击冰山而沉没,这一事件在1997年被美国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搬上银幕,成为电影票房史上的奇迹。值此“
摘 要: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和世界接轨,深厚自身的文化底蕴,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增强初中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关键词: 初中政治教学 放眼世界 塑造品格    初中政治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注重的是对学生内在品格的塑造,同时兼具法律、心理等多方面知识的普及。初中学生心理与生理的发育尚不成熟,更需
【摘要】教学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老师的学。教与学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教学中的学具在广泛性,时代性,有效性的特点,学的内容首先是教材,其次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学 学的特点 内容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36-02  一、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教和学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教是学的目的和结果,
中小企业往往势单力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资金、人员、技术、资源等等条件的限制,常常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利用创新,抓住机遇并逐步累积实力,最终成长为行业的新任领
【摘要】全面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创新素质十分必要,随着新课标的逐渐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加创新素质培养对于小学生全面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小学生数学创新素质相对匮乏,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不够、实践教学模式落后、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小学生数学创新素质的提升,对于新课标目标的实现十分不利。本文将重点来对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创新素质提供有效的解决对策。